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计平果县1958-2004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得到最高、最低气温日际变化的气候特点;结合本地地形特征,分析影响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因素;提取影响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单站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ECMWF细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使用三次多项式差值方法内插到站点,并用中短期天气预报检验方法,对南疆西部12个国家站与15个区域自动站共27个站的最高、最低气温未来24 h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CMWF细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对南疆西部非山区站未来24 h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能力较好,对山区站未来24 h预报效果差;对南疆西部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效果随季节变化,夏季预报准确率高于冬季,秋季预报准确率最低;模式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在降雪、高温天气时较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在降雨时较高,在高温过程中较低;模式对于降雨、降雪、大风/沙尘等天气最高气温预报偏低,高温事件中最高气温预报偏高。最低气温预报在降雨、高温天气中偏高,降雪时偏低,大风/沙尘天气最低气温预报偏东地区偏高、偏北地区偏低。降雪、高温天气预报相对降雨、大风/沙尘天气预报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ECMWF产品对庆阳极端气温释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MSVM的回归方法,用2003~2007年的欧洲数值预报格点资料和庆阳市8个自动站极端气温资料建立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模型.2008年业务运行效果检验评估表明:5 d最高、最低气温综合平均预报准确率达到64%和71%,对实时业务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最高、最低气温准确率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效果降低,最低比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高.最低气温预报效果春夏季好于秋冬季,最高气温相反.最高、最低气温绝对误差和平均误差都随预报时效的延长增大,最高比最低气温平均绝对误差大,二者的平均误差接近,均为正值,预报值具有偏高的倾向.对9月明显变化过程的评估表明,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与实况演变的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4~2015年阿坝州13站共730天08:00和20:00起报的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资料,对比实况日最高(低)气温,进行预报质量检验。结果表明:日最高(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与预报时效成反比,两个时次预报的最低气温准确率高于最高气温,且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08:00起报的日最低气温多出现负误差,其余预报最高(低)气温多出现正误差。日最低气温预报绝对误差与海拔高度有关。24h最高(低)气温预报绝对误差>4℃样本分析表明,温度平流、大气稳定度与非绝热过程对温度的影响明显,造成气温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及冷空气影响范围和强度,冷、暖平流影响偏差,高空槽强度和移动偏差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基于贵州省威宁县2012年12月-2018年8月国家基准气候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52个区域自动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分析威宁县近几年来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国家站和部分区域站最高最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季中,最低气温存在稳定的低值中心和高值中心,而最高气温只存在稳定的高值中心。春、夏、秋季的最高最低气温和冬季的最低气温分布与地形基本一致,但冬季的最高气温分布受地形和滇黔静止锋共同影响却有所变化。根据拟合方程得出的各乡镇气温预报值比直接用EC模式的预报值准确率更高,其误差值≤|2|℃。随着方程相关系数的减小,预报准确率相应降低,误差范围对应增大,预报准确率的高低与相关系数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青海省42个预报站点,利用信息化资料统计的结果,根据预报员的预报思路,由常规资料给出各站最高最低气温的初始预报值,再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和实时常规资料对初值进行客观订正,最后得到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值,依此来建立一种青海省最高最低气温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逐级订正最高、最低气温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预报员主观预报思路,利用历史气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常规资料等相结合,建立最高、最低气温24h预报的主观预报订正参考值和客观预报系统,为24h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T639模式预报产品和黑龙江省83个国家气象站气温实况观测资料,采用最优预报因子方法选取预报因子,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逐站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MOS预报方程; 对MOS、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SCMOC)和T639三种气温预报产品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并用EOF方法检验预报与实况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致性。结果表明: 与实况的时空变化一致性方面,MOS和SCMOC较好,T639略差; 预报效果方面,MOS和SCMOC对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2 ℃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T639,MOS的预报准确率在日最高气温方面高于SCMOC,在日最低气温方面低于SCMOC; MOS对T639气温预报产品改善效果明显,尤其对冬季日最低气温的预报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MOS较T639气温预报改善效果与T639模式预报效果呈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MOS预报改善效果在T639预报准确率低的山区明显优于平原,在春、夏季,预报准确率较低的日最高气温明显优于日最低气温,在冬季,预报准确率较低的日最低气温优于日最高气温; MOS气温预报方法的预报性能较理想,SCMOC对黑龙江省预报难度较大的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日本传真图FXFE782中温度预报的检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温变化对人们生活与生产有重要影响,持久的异常低温和高温常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损失。此外,气温也是决定大气状况的基本要素,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些天气现象的生消,例如最低气温与霜冻、辐射雾的形成以及最高气温与雷雨、冰雹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目前气象台做地面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是日常预报业务内容之一。为了寻找温度预报的方法,笔者对1990~1991年春季(3~5月)日本数值产品FXFE782的温度预报能力即850hPa气温24小时预报能力进行了分析检验,并以FXFE782上的沈阳温度为一个因子,对沈阳市最低气温的定量预报方法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温度预报检验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石家庄市2004年11月-2008年3月的温度预报进行了质量检验。结果表明:石家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均低于2 ℃,均方根误差低于3 ℃,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明显优于最高气温。进而对温度预报误差较大的样本出现原因进行了逐日客观分析,并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法,对不同情形下石家庄及周边县站极端最高、最低气温EOF分解特征向量场的变化特征对比,推断出影响气温预报偏差的主要因子大致相同,焚风是导致温度预报出现较大误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ECMWF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以下简称“EC”)对广安地区气温的预报性能,提高预报质量。利用EC气温预报产品,对2015~2017年广安地区最低(高)气温进行预报性能检验。结果表明:EC模式预报最低气温,正确率较高;预报最高气温,正确率波动大,随月份呈明显的“V”型变化,盛夏7、8月最低。预报误差随时效延长,略有增大;最低气温误差小于最高气温误差;最低气温误差各月无明显差异,最高气温误差在盛夏7、8月最大。最低气温预报效果区域差异不明显;最高气温预报效果受地形影响较大。根据订正指标,进行气温订正预报,可有效提升预报正确率。EC模式预报高温时的最高气温偏小,经过订正后,各站各时效正确率均明显提高,正确率提升20.6~91.3%,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中央气象台精细化预报产品在汉中市的检验结果表明:一般性降水和晴雨预报准确率较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暴雨以上降水准确率较低,参考性较差;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最高气温,对本地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性。气温预报存在季节性误差,最高气温误差夏季大于冬季,而最低气温误差冬季大于夏季。气温预报误差还受天气变化影响,转折性天气时最高气温预报误差较大,晴转阴或晴转小雨时为正误差,晴转明显降水时为负误差,阴转晴或雨转晴时为负误差;11、12、1月晴天时最低气温预报误差较大,基本为正误差,其余月份误差较小且无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3—2015年ECMWF(简称EC)细网格模式2m气温预报产品,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形势下EC细网格模式产品对青岛地区7个基准站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EC细网格模式2m气温预报误差沿海站点大于内陆站点,且误差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逐渐增大。最高气温预报除胶州站外均为负误差,最低气温预报青岛、平度、莱西为正误差,崂山、黄岛、胶州和即墨为负误差。最高气温预报在3—4月和8—9月预报质量不稳定,最低气温预报夏半年好于冬半年。根据模式误差特点,给出7站气温主观订正参考值,订正后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提高3%~16%,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提高4%~18%。EC细网格模式对于暴雨、强对流、高温晴热、回暖天气、冷空气过程最高气温预报偏低,海雾影响时最高温度预报偏高;对冬季大雾情形下的最低气温预报偏低,辐射降温时最低气温预报沿海站点偏低,北部内陆站点偏高。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后汛期广东省24 h晴雨预报准确率为72.7%,暴雨预报TS为26.4,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4、0.93℃,省级网格各项目均优于数值模式。与前汛期相比,Grapes3 km与ECMWF在后汛期的相对预报能力有明显变化。气温检验发现主客观预报对晴转雨时的最高气温,以及弱冷空气或持续降水影响期间的最低气温预报误差较大。以台风"白鹿"和"杨柳"为例,对台风外围环流影响的最高气温、最高气温的变温进行检验,发现模式对变温预报的标准偏差小于最高气温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主客观预报的变温空间分布特征均十分相似,空间差异小,无法体现局地增温,并且对距离台风较远地区的增温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海南岛具有46年资料的13个站点1959-2004年1月、4月、7月、10月及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海南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象均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最高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高南低,而最低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各季节的平均最低气温的线性趋势均稳定,极端最低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线性增温趋势稳定,而各季的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均不稳定;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在各个季节或年平均上比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大得多,冷季的线性倾向率明显大于暖季;平均最高气温在四季均不存在明显突变,而平均最低气温则均有突变。  相似文献   

16.
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及其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2014年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和温室外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4年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温室外的前一日最高气温、前一日最低气温、当日最低气温及温室内前一日最高气温、前一日最低气温相关显著。沈阳地区四季不同天气条件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预报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冬季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夏季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差,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日光温室内日最低气温≤3.0℃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1%、85%、81%和79%;雨雪天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较高,阴天次之,晴天再次之,多云天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较低,雨雪天、阴天、晴天、多云天日光温室内日最低气温≤3.0℃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0%、87%、83%和77%。可见,本文建立的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可为沈阳地区中高档钢架砖混结构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预报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气温变化对人们生活与生产有重要影响,持久的异常低温和高温常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损失。此外,气温也是决定大气状况的基本要素,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些天气现象的生消,例如最低气温与霜冻、辐射雾的形成以及最高气温与雷雨、冰雹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目前气象台做地面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是日常预报业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9年4月—2010年6月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及达州6个国家气象站站温度观测资料,根据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和相关分析筛选出了10余个因子,基于MOS方法建立预报模型。在温度预报模型建立上,利用动态最优子集回归,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预报因子。通过2010年1月—2010年6月与预报员主观预报结果对比分析和7—9月试报检验,预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达州温度预报准确率。1—6月检验结果最低气温平均偏小0.31℃,最高气温平均偏小0.53℃。7—9月份试报结果最低气温偏小0.34℃,最高气温偏小0.62℃。  相似文献   

19.
基于预报员主观预报思路,利用历史气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常规资料等相结合,建立最高、最低气温24h预报的主观预报订正参考值和客观预报系统,为24h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国忠  农孟松 《贵州气象》2006,30(1):20-23,33
基于预报员主观预报思路,把历史气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常规资料等相结合,建立最高、最低气温24h预报的主观预报订正参考值和客观预报系统,为24h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