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鲑鱼生长激素基因表达产物的促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生长激素用于促进鱼类生长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先后用哺乳类动物和鱼类本身的生长激素,通过体内注射、投喂和注射等方式导入实验鱼体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促进鱼类生长的效果[1,3,5,6,9]。80年代中期,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国外许多实验室从哺乳动物和多种鱼类中分离出生长激素基因,构建了可在工程菌中表达的重组质粒,实现了这些基因在工程菌中的高效表达和表达产物的有效分离。随后利用工程菌中表达的生长激素所进行的鱼类养殖实验表明,它们具有与天然生长激素相同的促生长效应[2,4,8]。与天然…  相似文献   

2.
鱼类病毒病与鱼类病毒疫苗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鱼类病毒性疾病是鱼类疾病中最难以预防和治疗的一类疾病。它不仅造成野生鱼种的损失,对于养殖鱼种,由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常造成毁灭性及巨额损失,已成为制约鱼类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促进鱼类健康及疾病的预防已成为增加养殖效率的焦点问题[1,4],而免疫接种法防治鱼类病毒病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仅就鱼类病毒病和鱼类病毒疫苗两方面作一阐述。1鱼类病毒病Wolf1957年报道,首次分离出第一种鱼类病毒──传染性胰坏死病毒(IPNV),迄今发现的鱼类致病病毒隶属13科[1,4,10,14,…  相似文献   

3.
梭鱼幼鱼的生态生长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物链不同点上能流之间的比率,通常称为生态学效率,生态学效率包括多种类型,其中,生态生长效率(Ecologicalgrowthefficiency)特指生物量的生产与食物摄入量之比[1]。海洋鱼类生态效率的测定,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生态生长效率的测定。由于野外调查本身的局限性.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需要依赖实验手段配合。海鱼生态生长效率的研究国内仅见于杨纪明的工作[2,3],作者在进行食物链能流实验研究中,为解决小型鱼类摄食浮游动物这一环节的实验室运转…  相似文献   

4.
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为降海洄游产卵鱼类 ,它生于江河等淡水水域,性成熟后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幼体在海洋中发育变态成柳叶鳗随海水漂游到河口近岸,并逐渐变态为白鳗苗进入江河生长[3]。虽然王义强等1980年就对鳗鲡的人工繁殖有过报道 ,但到目前,日本鳗鲡人工繁殖尚未成功[1 ,5]在日本鳗鲡人工繁殖过程中 ,常用近海区的海水作为实验用水。谢刚等1995年对日本鳗鲡幼体发育所需海水的温度、盐度作了报道。但近海区由于受河流淡水的影响,不仅盐度会有变化 ,而且海水中一些主要离子含量也很不恒定,从而…  相似文献   

5.
甲壳胺回收食品加工废水中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壳胺[1,2](又叫壳聚糖),是由甲壳质经一系列化工加工后得到的线型聚阳离子化合物。它是一种从富含蛋白质的各种食品加工废水中回收蛋白质的较理想的絮凝剂。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有不少报道。如W.A.Bough[8,9]报道了甲壳胺在处理食品加工废水中的作用;桥本正惠[3]报道了脱乙酸在67~75%之间且粘度(0·4%)大于0.15Pa·s的甲壳胺用于废水处理时效果好FKoo-HunsChung[7]等报道了甲壳胺与戊二醛联合作用来完成对废水中悬浮物的絮凝脱水;C.Senstad[6]报道了甲壳胺在处…  相似文献   

6.
TBHQ是英文TertiaryButylhydroquinonoe的缩写 ,中文名称为叔丁基对苯二酚 ,是一种新型油脂抗氧化剂。该产品为白色粉状结晶 ,溶点126.5~128.5℃ ,易溶于乙醇和乙醚 ,可溶于油脂而不溶于水。其显著特点是既能起油脂抗氧化作用 ,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1]。作者在鲍人工配合饲料生产实践中发现 ,高比例的鱼粉原料使鲍饲料产品在储藏过程中出现油脂氧化现象 ,影响了鲍饲料的储藏周期和产品质量 ,必须研究解决。本文将报道在鲍饲料加工过程中 ,添加TBHQ ,研究实…  相似文献   

7.
有关鲈鱼的报道,国内从70年代开始,80年代后做的工作较多。陈大刚[1]对自然海区的鲈鱼生活习性1976年就进行了细致研究;毕庶万[2]等对黄渤海北部鲈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有关鲈鱼养殖试验情况,俞郇民[3]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目前尚未见鲈鱼海水池塘单一养殖的报道。1993~1994年作者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鲈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试验,1993年在莱州土山虾场3亩池塘中共出产平均体重210g活鲈鱼850.5kg,成活率90%,平均亩产283.5kg,亩纯利4425元;1994年在莱州市养…  相似文献   

8.
口服重组鲑鱼生长激素促进牙鲆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放研究实验室调查研究报告第193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3492号。收稿日期:1998-07-03;修回日期:1998-09-18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是脊椎动物腺垂体分泌产生的一种多肽激素,在动物的生长、发育等诸多生理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大量廉价GH的获得成为可能,为外源性GH促进鱼类生长的生物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开辟了新的思路。外源性GH通过注射或浸泡的方式均可有效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1],但生产实…  相似文献   

9.
臭氧在卤虫卵孵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小明  刘淇  王群  李健 《海洋科学》2002,26(6):68-71
臭氧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起到灭菌、消毒、净化水质的作用 ,并且它在水中可迅速分解为氧气,不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1,8,9],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消毒剂” ,因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往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臭氧对养殖鱼类的毒性及水体的杀菌效果等方面[5,6,8] 另有报道臭氧影响微藻中的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含量[7]。有关臭氧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仅见有孙广明等[2]报道 :利用臭氧处理过的水进行卤虫卵孵化,可使其孵化率提高10%以上。但有关卤虫卵孵化的最佳臭氧浓度、臭氧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影响、…  相似文献   

10.
据Brett等1979年报道 ,食物的消化率是指被消化道吸收而进入体内的营养物或能量占摄入食物中的含量的百分比。另据Beamish1972年、Brocksen等1974年、Elliott1976年、Allen1980年、Cui等1988年、谢小军1993年的研究报道,对于同一种鱼类或摄食相同饵料的不同种鱼类而言 ,消化率是影响其生长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消化率本身受许多生态因子的影响 ,但研究最多的是摄食水平、水温、体重等[3]。台湾红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 ,为杂食性鱼类 ,它适合在淡水、咸淡水…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添加尿素对黑鲷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尿素中非蛋白氮的含量高达46.7%。有人用它来代替饲料中部分蛋白质饲养鲤鱼,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海水鱼类的养殖中,有关尿素的使用尚未见过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饲料中添加尿素对黑鲷生长的影响研究。 l 材料与方法 黑鲷Sparus macrcocephalus试验鱼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岛养殖试验站繁殖培育的当年黑鲷苗。养殖试  相似文献   

12.
将盐藻在[N]/[P](氮磷浓度比)为0.5至60.0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测定了不同实验条件下[N]/[P]比值对盐藻生长、培养液中甘油和叶绿素含量以及β-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并初步建立了盐藻在不同[N]/[P]比值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N]/[P]为25时,盐藻的生长最佳。[N]/[P]比值变化对甘油含量的影响不大。[N]/[P]比值小于15时,叶绿素含量随[N]/[P]比值的增加而增加;比值大于15时,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受[N]/[P]比值变化的影响.单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随[N]/[P]比值的增加而减少,而培养液中β-胡萝卜素含量在[N]/[P]比值小于15时基本不受影响,比值大于15时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真鲷排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的胃排空率是指鱼类摄食后食物从胃中排出的速率,在鱼类生态学研究中被广泛用于估算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日摄食率。与鱼类其他生理过程一样,它受到许多生理生态因素的影响,已经引起大量注意的因素有水温、食物和鱼体重。自60年代以来,国外出现了大量关于鱼类排空率的文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测量了大量不同鱼种的胃排空率,此前作者对真鲷[1]、黑鲷[2]的排空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别建立了排空模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真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对其排空率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鱼类胃排空率的生理学机制。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4.
卤虫(Artemia)又叫卤虾 ,卤虫子或丰年虫 ,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耐高盐的小型低等甲壳类动物 ,全长1.2~1.5cm ,卤虫天然栖息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 ,按水中的离子成分来分有氯化钠型、硫酸盐型、碳酸盐型和钾盐型[1]。卤虫不仅营养价值非常高 ,而且生长和繁殖速度快 ,很容易培养。美国专家对24种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定 ,表明卤虫是仅次于大马哈鱼的最适于养殖的水产经济动物 [2]。卤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和丰富的 β 胡萝卜素、核黄素等[3]。卤虫不仅在水产动…  相似文献   

15.
饲料脂肪含量对施氏鲟生长及其肝脏脂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懿哲  陈月忠 《台湾海峡》2001,20(3):376-380
本文报道了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施氏鲟生长及其肝脏脂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试验饲料是以酪蛋白质,鱼粉,糊精和纤维素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等氮和等能量的半精制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肪源,试验周期为25d,结果表明;施氏鲟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5.6-11.4%,最适合含量为7.5%左右,肝脏脂质含量和中性脂质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在饲料脂肪适宜含量范围内各组间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国对虾暴发病病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养殖对虾的疾病及其防治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1,2,4~12],对虾的病毒病多达10余种。近年来,我省的对虾暴发病,发病急、发病面积大。病症与文献[12]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以及文献[11]报道的极为相似。本文主要对从发病中国对虾分离纯化的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同时对病毒悬液和病虾组织进行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结合对病毒核酸的分析结果,证明山东中国对虾暴发病的主要病原体可能是杆状病毒。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暴发病中国对虾取材于寿光、威海等地区,用于进行感染实验的健康中国对虾取于无棣和石岛对…  相似文献   

17.
张乃禹 《海洋科学》1995,19(4):37-40
气泡病一般发生在幼鱼和仔虾消化道及鳃丝中,导致鱼虾部分死亡。自Marsh和Goriham于1905年报道了鱼的气泡病后已有许多报道,但对于虾的气泡病报道较少。Lightner,D.V.等报道过褐对虾(Penaeus aztecus)蚤II期幼体及稚虾的气泡病[6~9]。1979年著者进行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摄饵量实验[4]过程中曾遇到仔虾消化道气泡病,致使仔虾漂浮在水面,死亡率较高(>30%)导致实验不能进行。为此笔者对中国对虾气泡病的成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  相似文献   

18.
赤点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和种苗培育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80年代以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浙江等省沿海大力发展石斑鱼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属鲈形目的科,为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或底质为砂砾的海域,以小型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为食,活动范围小,常年生活于岛礁附近,不作长距离洄游,仅在生殖季节作短距离产卵洄游。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和我国南海及东海。1性转变、群体年龄结构和生长。赤点石斑鱼属于雌雄同体雌性先熟鱼类,在其生活史中存在着性转变现象[1,15]。戴庆…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亲鱼的营养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水养殖亲鱼的营养和饲料研究 ,国内基本上是空白。近年来 ,国外已有较多报道 ,特别是对亲鱼营养状况和生殖的关系、亲鱼营养在改善生殖性能和卵子质量以及仔稚鱼生长与存活等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视 ,已取得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主要研究成果有 :(1)在金鲷(Sparusaurata)、狼鱼 (Dicentrarchuslabrax)等鱼类的研究表明 ,饲料蛋白质 (主要是必需氨基酸 ,EAA)和脂肪 (主要是n 3多不饱和脂肪酸 ,n 3PUFA )的成分与含量显著影响雌鱼的生殖性能及卵子的成分和质量 ,进而影响仔稚鱼的生长和存活[4 ,10…  相似文献   

20.
鳀鱼水解蛋白脱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水解产物常带有苦味,鱼蛋白经过酶水解后也产生强烈的苦味[4,6]。苦味来自水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疏水基团的短肽和疏水性氨基酸[5],其中,带有疏水基团的短肽比疏水性游离氨基酸的苦味大[2]。短肽的苦味与其疏水基团的多少、种类及其排列顺序有直接关系。大多数苦味肽的链端都有亮氨酸(Leu)[3]。水解蛋白的脱苦方法大致有5种[1~3];水解法、类蛋白合成法、有机溶剂法、吸附法、掩盖法。鱼(Engranlisjaponicus)属于中上层低值鱼类,在我国沿海蕴藏量很大。随着大多数经济鱼类资源的日益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