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盐类矿床和现代蒸发岩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资料,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成因观点,使一百多年来为人们所熟知的“沙洲说”和“沙漠说”成盐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内生成盐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盐类的沉积成因,提出了它的形成机理的一些假设。一些沉积学研究者对盐类沉积过程中的温度影响和卤水演变(主要是混合)直接引起的沉积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研究。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研究工作也指出了传统成盐理论的许多问题;承认内生作用在某些盐类沉积中具有重要影响,但不认为巨大的盐类沉积是内生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钾盐矿床母液来源的新途径——深卤补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类矿床(特别是钾盐矿床)母液来源和成因模式,自十九世纪以来,以海水为主要来源的“沙坝说”占统治地位,但随着各种类型钾盐矿床的不断发现,相继提出了“沙漠说”、萨布哈浅滩说以及“干化深盆”说等,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在非洲西海岸和巴西东海岸先后发现了富含CaCl_2组成的钾盐矿;死海和红海深部发现了富CaCl_2的热卤水存在,这些都为深卤补给形成钾盐矿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为此,我们认为广泛地了解世界各种类型钾盐矿床的地质条件和成矿理论,不仅对开扩我们的思路是有益的,而且对今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去找寻钾盐矿床也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王敦华 《地质论评》1983,29(4):388-395
概述现代盐湖矿床,是第四纪以来可溶盐分通过迁移,集聚于成盐盆地;矿化水的浓缩和盐类矿物的沉积而形成的。迄今,有不少盐湖的盐类沉积作用现在还在继续进行着。现代盐湖矿床,按其赋存形状分为固体矿床和液体矿床两种类型。后者又可分为地表卤水(指湖水)、晶间卤水(指赋存在盐层孔隙、晶间或夹层内的地下卤水)两类。我国多数盐湖都是固、液并存的矿床。  相似文献   

4.
中国盐湖科学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分布于北半球盐湖带欧亚盐湖亚带东部,主要分布在现代降水量500mm/a的范围内。本文对中国盐湖科学技术60年来取得的若干进展进行初步梳理。1.在盐湖沉积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面:提出了各种盐类矿物的古气候转换指标。柴达木西部-塔里木东部氯化物型-硫酸盐型沉积区为我国第四纪以来干旱成盐中心,历经了6次以上的向外干旱(成盐)扩张期;提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存在5次泛湖高湖面;2.在盐湖成矿与成盐成钾理论研究方面:首编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分带图(1/250万),揭示了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类型由南往北、由碳酸盐-氯化物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应成盐成矿专属性;发现几个大型陆相钾盐矿床,提出了高山深盆成盐模式、链式多级中浅盐湖成矿模式、多级湖盆深盆成盐模式、砂砾型含钾卤水成矿模式以及"隔代承袭成钾"等新认识,建立和发展了"陆相成钾"理论认识;发现青海大柴旦湖钠硼解石-柱硼镁石矿床、西藏扎仓茶卡柱硼镁石-库水硼镁石矿床、聂尔错库水硼镁石矿床等新类型镁硼酸盐(锂)矿床,进而提出冷冻稀释成硼理论新认识。3.自主研发出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生产氯化钾自控系统,使察尔汗盐湖钾盐达到300万吨/年KCl产量,形成了名牌钾肥产品。成功研发了罗布泊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建成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装置,2015年产量达160万吨,以上为我国钾肥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自主研发的"冬储卤-冷冻-日晒-分离-盐梯度太阳池积热沉锂"创新技术支撑下,在西藏高原海拔4421米的扎布耶盐湖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锂盐产业,也是我国首条年产5000吨碳酸锂的盐湖提锂基地。4.根据盐水域发育大面积杜氏藻等嗜盐菌藻、盐沼带和盐碱地繁衍多种盐生植物的盐境生态特点,提出"盐湖农业"("盐土农业")农业新概念,发展盐境绿色产业提供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最后,为今后盐类科学发展方向,提出了深绿科技与产业研发方向,随着盐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新的边缘交叉学科盐类学(Salinology)的发展和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5.
钙芒硝是盐类矿床中的常见矿物,光轴角小(2V=7°)一直是钙芒硝的重要鉴定特征之一。笔者研究表明:该矿床中钙芒硝的光轴角(2V)除大量为7°左右外,还有相当部分可从10°一直连续变化到接近40°。此发现对盐类矿物的鉴定具现实意义,2V变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查明盐类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利用柴达木盆地这个“露天实验室”,揭露现代盐类沉积规律,对寻找古代陆相盐类矿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人已经为之进行了努力。而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研究,迄今还不多见。由于卫星的观察角度超出地球之外,使卫星影象具备了非一般地面工作所及之空前概括能力;又由于卫星资料的获取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对交通不便的柴达木区域,更显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初期的研究工作已经表明,在卫星影象上能够准确地判读出现代盐类沉积区的位置与范围。为便于进行柴达木区域的整体研究,特制了1:100万柴达木盆地卫星影象镶嵌图,使四十余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山川湖泊一目了然(图1,系该镶嵌图之缩制照片)。  相似文献   

7.
盐类矿床成因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年来地质工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海洋地质和石油地质工作中累积了丰富的盐类矿床地质资料.墨西哥湾、南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底的盐类沉积的发现和亚非拉的大规模中生代钾盐矿床的分布,冲击了“沙洲说”一百多年来的统治地位.以西欧、北美的实际资料为基础而概括出来的盐类成矿时代和成盐的大地构造条件,远不足以说明丰富多彩的实际资料.成盐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也不是“沙洲说”所设想的那种情况.一百多年来人们试图修改补充“沙洲说”以适应陆续发现的新的事实,已屡遭失败,不得不放弃“沙洲说”的一些基本观点.许靖华提出了“干化深盆说”就是这样一种尝试.甚至苏联乌克兰的一些石油地质工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盐矿床之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石盐矿产资源丰富 ,不同矿床产出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时空分布特征、物质组成等不尽相同。按其物相特征划分为固相矿床和液相 (卤水 )矿床两大类。前者根据产出时代及岩相特征划分为第四纪盐湖型、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和前中生代 (含三叠纪 )海相碳酸盐型等矿床类型 ,根据不同的矿石建造还可作进一步划分。后者又可分为不同时代的地表及地下卤水矿床类型。成岩盆地受构造控制明显。有计划地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盐类矿产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盐类矿床成因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在矿床学上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二十年来,矿床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随着大量新的地质资料的不断涌现,古典矿床学的学科范畴和传统概念,面临着现实的严峻挑战。盐类矿床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产物,“沙洲说”作为成盐理论的基础,也已稳固地统治了盐矿成因理论一百余年之久,这可能是古典矿床学中罕见的事例。但是,二十年来地质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滇西地区陆相热水沉积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云南西部兰坪铅锌矿床、金满铜矿床、勐野井钾盐矿床和腾冲松木箐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它们是在陆相条件下热水沉积形成的。根据矿床的产出特征,把陆相热水沉积的矿床划分为3种类型:泉华沉积型;盆地沉积型;脉状沉积型。本文还对热水沉积矿床与现代海底热水(喷流)矿床进行了对和提出了陆相热水沉积的成矿模式,最后对我国陆相热水沉积矿床的找矿方向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阐明盐类矿床形成的机理,盐矿地球化学工作者常根据溶解度相图,分析卤水等温(通常为25℃)蒸发的析盐规律。为能接近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在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面,不仅研究了卤水-矿物间的稳定平衡关系,而且研究了介稳平衡。关于卤水蒸发析盐过程的分析,也分为平衡条件下的蒸发作用和分离结晶蒸发作用两类情况。尽管如此,仍未能反映自然界卤水-矿物平衡的复杂过程。温度是影响盐类溶解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沉积是在年温度周期性变化的条件下,卤水-矿物不断平衡的产物。显然,年温差对卤水蒸发析盐过程、卤水的演化、盐类矿物组合以及  相似文献   

12.
河南吴城天然碱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有天然碱沉积的现代盐湖、盐沼,在我国内蒙、吉林、青海、新疆等地都有分布,在世界上也有著名的肯尼亚的马加迪碱湖、美国的西尔斯湖、埃及的瓦底纳特龙等。但古代天然碱矿床则极少,目前只发现两个:美国怀俄明州绿河天然碱矿(始新世)和我国的河南省吴城天然碱矿(始新世晚期)。天然碱矿是蒸发岩矿床,但其成因与岩盐、钾盐等其它盐类矿床又不完全相同。本文将介绍吴城天然碱矿床的若干地质特征,并探讨其较为特殊的成矿条件及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13.
<正> 碱矿属于易溶盐类矿床,它的形成除了应具备一般盐类矿床地质背景外,还得有如下四个独特的条件:(1) 受构造控制的非海相内陆闭流盆地;(2) 盆地周边岩石为富钠火成岩、变质岩等岩类;(3) 干旱、半干旱与潮湿交替的气候条件;(4) 碱性沉积环境。目前,全世界已发现50多个碱矿,绝大多数为第四纪碱湖矿床。前第四纪的古碱矿,有早第三纪始新世的美国绿河、我国河南吴城和安棚,以及晚第三纪的土耳其贝帕扎勒安卡拉等。此外在我国洪泽、三水盆地的早第三纪始新世地层中也发现了含碱层位。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4.
中亚盆地钾盐矿床的形成时代目前被限定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较为宽泛.盐类矿物沉积之后若未被改造,可测定其形成时代;若被改造则可利用同位素测年研究其沉积后作用.为了得到中亚盆地钾盐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或了解盐类矿物受到的后期改造过程,利用Rb-Sr同位素定年对矿床中的盐类矿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法形成可靠的Rb-Sr等...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东部是中国主要的盐类矿床聚集区,在东天山南缘形成了巨大的富钾硝酸盐盐湖成矿带。文章在系统总结东天山南缘富钾硝酸盐成矿带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特征和晶间卤水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富钾硝酸盐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物质来源和气候因素,以及已有矿床的资源状况和资源潜力,指出富钾硝酸盐矿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盐类矿床,特殊的构造条件是该类矿床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因素,晶间卤水和层间、裂隙卤水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加强该区富钾硝酸盐矿床的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不仅可以丰富中国陆相盐类矿床成盐理论,而且可以为罗布泊钾盐基地提供后续资源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新疆新型钾、氮肥工业基地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三部式定量评价是指(Singer,1993):①根据地质特征和矿床模型圈定各种矿床类型的成矿远景区;②使用品位一吨位模型评价潜在矿床规模和矿石特征;③估算各远景区内每种矿床类型的潜在矿床数目;最后,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所有远景区内的潜在资源量.本文以成矿系统理论(翟裕生,1999)为指导,运用三部式定量评价方法与地球化学块体评价方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了斑岩铜矿定量评价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选靶的理论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鹏大  陈永清 《地球科学》2011,36(2):181-188
针对隐伏矿床和新类型矿床, 科学选靶是矿产勘查成功的关键.根据地质异常致矿理论, 将地壳结构复杂的地质异常区域定义为找矿有利地段; 在找矿有利地段内, 根据成矿系统理论, 将成矿关键要素(源、运、储、盖)发育的地段定义为找矿潜在地段; 在找矿潜在地段内, 根据成矿系列理论, 将可能出现矿床共生组合的地段定义为找矿远景地段.研究表明: (1)矿产资源体等级性和不均一分布, 矿集区内, 矿床规模-频率幂律分布和大型矿床通常在找矿初期发现的规律奠定了多尺度聚焦找矿战略的理论基础; (2)地质矿化单一信息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奠定了应用综合致矿信息找矿战略的理论基础; (3)基于成矿系统模式的概率模拟和基于综合找矿模型的概率模拟是从成矿的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评价可能矿化地段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 化工部矿山局委托勘探公司于1983年末在山东泰安钾盐地质大队举办钾盐地质培训班,对钾盐队、各化工地质队、部地质矿产研究院和勘探公司的部分地质人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期间主要对钾盐地质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进行了系统学习,效果显著。培训班得到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大力支持。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李春昱县教授和沉积岩石学家张瑞锡教授亲临学习班授课。两个月内一共开了六门课程:板块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原理,盐类矿床地质学,碳酸岩岩石学,盐类矿物鉴定方法和盐类矿床物理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进 《云南地质》1992,11(3):226-237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云南侏罗系的划分、对比以及含盐特征,重点论述了上侏罗系安宁组(妥甸组)盐类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盐泉(盐霜)水化学对找盐(钾)的指示意义以及成盐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相、古地理,最后,对在云南省境内找盐(钾)作了远景分析(侏罗系成盐远景区划)。晚侏罗世安宁期(妥甸期)是滇中地区的主要成盐期,西面的楚雄湖盆沉降幅度较大,最大沉积厚度逾2000m,而昆明(会东-安宁)湖盆一般只有500-600m。安宁组含盐层剖面一般由淡水——咸化-淡化构成一个完整的蒸发沉积旋回,湖水时深时浅,当时已是一种内陆萨布哈环境。区内盐类矿床的形成与海水关系不大,盐类物质可能以多种形式的陆源补给为主。  相似文献   

20.
超大型矿床是某一(或某些)矿种资源的巨大储库。据统计,全球矿产资源70%~85%的勘探储量集中分布于占全球矿床数10%的超大型矿床。由此可见发现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超大型矿床成矿背景是其形成的基础,成矿过程是其成矿的关键,勘查评价是其发现的根本途径。文章试图从成矿背景、成矿过程与勘查评价相互关联的角度探索超大型矿床“三位一体”的找矿理念。对于隐伏的和新类型超大型矿床,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是矿产勘查成功的关键。我们根据地球成矿动力学理论,将地壳结构复杂的地质异常区域(如板块边界)定义为找矿可行地段;在找矿可行地段内,根据成矿系统理论,将成矿关键要素(源、运、储、盖)发育的地段定义为找矿有利地段;在找矿有利地段内,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将可能出现矿床共生组合的地段定义为找矿远景地段。根据自组织成矿系统理论,一个矿集区内,矿床规模-频率幂律分布,奠定了多尺度聚焦找矿的理论基础。地质矿化单一信息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奠定应用综合致矿信息找矿的理论基础。基于成矿系统和综合致矿信息数字找矿模型的矿产勘查是从成矿的因果关系(本质)和矿床与诸控矿因素的相关关系(现象)两个方面确定可能矿化地段的最有效方法。超大型矿床找寻上升至综合地学学科水平,应视为一种科学的探索,这种探索综合来自地学各相关领域致矿信息,然后将从这些信息中获取的关键成矿过程和参数转换为找矿的空间数据信息,根据选靶模型识别并确认这些空间数据信息的存在,最后在全球、成矿省和矿化集中区尺度上圈定能够定量排序的超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区(靶区)。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应为未来的超大型矿床勘查奠定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为应用直接探测技术和方法探测矿床提供合理的工程勘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