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大洋钻探计划已恢复了实质性的钻探成果的公布。报告的中断 ,是由于该工作被新的光盘传播媒体形式取代。让我们回忆一下 ,在 60年代末创建的“地球深部取样海洋研究所联合会”( JOIDES) ,起初联合了若干美国的研究所 ,而当今有包括来自 2 0个国家的大量科研机构参加。前苏联参加了近 1 0年 ,并有 2次中断。一开始是通过“国际深海钻探计划”来实施的 ,使用了“格洛玛·挑战者”号钻探船 ,而从 1 985年至今改称“大洋钻探计划”,使用了设施更完善的钻探船“乔德治·决心者”号。它是由长 1 43 m、宽 2 1 m、排水量 1 860 0 t的石油勘探船…  相似文献   

2.
前言     
我国的海洋地质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缺少深海钻探的岩芯和测井资料,对许多重大地质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推测的水平上。与国际水平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1968年~1983年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通过“格罗玛·挑战者”号的钻探调查,证实和发展了板块构造学理论,创立了古海洋学,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固体地质学的发展。1985年新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付诸实施,ODP的钻探船“决心”号已完成了60多个航次的钻探作业,航迹遍及世界各大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  相似文献   

3.
“乔迪斯·决心者”号钻探船于2 0 0 1年3—5月在太平洋西部进行了第1 95航次的调查,是由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的MSalisbury、日本地震科学研究所的MShinohara和“大洋钻探计划”的代表CRichter负责。在深度为1 2 74m至571 0m处,沿着东起马里亚内海沟西至台湾岛穿过菲律宾海的剖面,选择3个站位,共计打了1 5个钻孔。第1 95航次的主要任务是在这个海区定位能安装长期监控地质现象的钻孔站位。其中的一个是为了研究俯冲区内的地球化学过程,查明气液流体在下沉板块中活动的空间变化和生物在深部岩石中的活动性。这个站位就是1 2 0 0号钻孔,它直接…  相似文献   

4.
科学钻探船“地球号”于2001年4月份开始建造,2005年夏季竣工。船体总长210 m,总吨位57 087 t,位于船中部的钻塔其顶部距海面有121 m,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钻探船。“地球号”不仅船体庞大,同时也综合了科学钻探定位和分析的集成技术,这包括可以在水深2 500 m(将来可达4 000  相似文献   

5.
C.  HH 赵奎寰 《海岸工程》1997,16(3):75-80
通过对芬兰湾第四纪沉积断面声学探测和地质钻探结果发现与波罗的海盆地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4种结构杂岩体。结构杂岩体的形成受结构和冰川动力作用控制,还受海底地形制约。水动力作用对与海相有关的新杂岩体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些作用增强了海底侵蚀作用,并形成了复杂的堆积一侵蚀组合形态,即现时所称的海底流地质痕迹。本文以科学考察船“瓦维洛夫院士·谢尔盖”号第9航次于芬兰湾东部进行声学探测和地质钻探获得资料为基础(1991年,见图1),声学探测使用的是多道回声探测仪,波段为2.5~5.okHZ。在软底质,探测深度达几…  相似文献   

6.
郝丁 《海洋世界》2007,(11):11-11
“地球”号上的钻塔高110米,这个钻塔也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钻塔。“地球”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钻探。因此船的甲板上面很大一部分设备也都是跟钻探有关。在钻探的时候为了维持船体的位置稳定,船体下部配备了6个旋转式深海钻探推进器。?高大的钻塔是“地球”号的标志性结构?甲板上备用的大量钻管?旋转式推进?钻井平台器维持船的稳定?立管系统中防止井喷的套管重380吨?为钻头提供动力的装置“地球”号与其他钻探船最大的一点不同是,它的钻探方式是立管钻探,而立管钻探采用了非立管钻探所不使用的泥浆循环系统和套管装置。“地球”号的各个角…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7,(3):4-5
2007年3月,“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将正式启动。“南海一号”为南宋早期商船,1987年8月在阳江海域意外发现,随之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该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以前的探摸显示“南海一号”长约23.8米,宽约9.6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估计超过5万件。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这艘船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价值非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海底山脉的深海钻探─—“ДЖОИДЕС决心号”第144航次Ю.A.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数是沉没在1500m左右的平项山。“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第144航次中...  相似文献   

9.
揭开海底世界的神秘面纱T·克雷格·道维是“波思特·罗伯斯”号船的引水员。每个星期他都要和MBARI(蒙特雷湾水族研究)的同事们乘坐该船出好几次海。他们的任务是利用水下机器人对海平面以下2英里的海底峡谷进行探索研究。该海底峡谷距MBARI的总部加利福尼亚州莫斯兰丁仅70千米。控制室显得有些昏暗.录像监视机不停地闪动着,此刻,道维正轻轻地摆弄着操作杆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海军第四代核动力战略导弹核潜艇“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最近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下水,交俄海军北方舰队试航,并将于2005年加入北方舰队战斗序列。“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战略导弹核潜艇是由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经过12年时间对第三代“台风”级核潜艇进行现代化改造完成的。新一代“台风”是目前世界上最重型和最大号的核潜艇。新一代“台风”上也  相似文献   

11.
国际性“深海钻探计划”是在 1 968— 1 983年利用美国的“格洛玛·挑战者”号完成的 ,共计 96个航次 ,打了 50 0多个钻孔。 1 985年起用了调查船“乔德治·决心者”号 ,并实施“大洋钻探计划”,至今已完成 90多个航次 ,包括“深海钻探计划”前后共打了 1 2 0 0多个钻孔。在 2 0 0 1— 2 0 0 2年计划研究以下内容 :地球气候的变化 ;海平面升降的原因和后果 ;沉积物、气液以及细菌活动的过程 ;地球深处的生物界 ;进入地球深处及来自地球深部的热流和物质流 ;岩石圈中的形变及其与地震的联系。这些考察将在太平洋中部和西部进行。其中第 1 97…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我国大洋钻探船的设计和建造,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保障我国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文章概述世界主要大洋钻探船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必要性和经验基础,并提出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大洋钻探船主要包括美国"格罗玛·挑战者"号、"乔迪斯·决心"号和日本"地球"号;从开发利用深海矿产资源和深度参与国际海底事务的角度,我国对大洋钻探船的需求迫在眉睫,且我国已在深水勘察船和钻井船等的设计和建造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船型、总体布置、推进和定位方式、钻探和岩芯采集系统以及船载实验室等方面,应参考其他相关和类似船舶,结合我国深海大洋勘探和开发利用的具体任务需求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第一艘大型快速远洋邮轮“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情况及原因,直至今天,仍在继续受到专家和工程师们的关注。“泰坦尼克”号已在大西洋海底静静地沉睡了70多年。1985年。美国深水研究专家罗伯特·巴拉尔特,在距纽芬兰东南方680公里的水下3795米处,发现了该船的残骸,他借助遥控水下摄影仪拍摄下数张照片。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敷是沉没在l500m左右的平项山.“πЖOЙπ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介绍建造半潜式海上石油钻探船“勘探三号”重要节点焊接时所考虑和采用的措施,如钢材选用、焊条的研制、预热和焊接程序等。以防止焊接接头的脆裂、层状撕裂,疲劳等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第一个海上油田——“北部湾涠10—3油田”建成投产,油田日产量达 1万桶,此油田是中国海上石油对外合作以来在南海海域投产的第一个油田.由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施工的“天外天一井”,钻至5000.3米,经测试,获工业性油气流,为目前我国海上钻探最深的一口石油普查井.地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末期以来,欧洲殖民主义者为了寻找通向东方的捷便道路,开始向北极探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北极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逐渐被各国重视,许多国家在北冰洋的活动不断增加。1879年7月,瑞典探险船“维加”号消息中断,美国疑为遇难,因此,便派出以德·朗海军少校为队长的探险船“珍妮特”号前去搭救。“珍妮特”号的另一项任务是穿过白令海峡向北开辟西北航道。在此行途中,“珍妮特”号得知“维加”号安全越冬,业已南下,于是“珍妮特”号便径直开  相似文献   

18.
1995年6月下旬,俄罗斯籍的“林克·斯塔尔”号货船满载9000吨钢丝从印度洋上的维沙克哈巴特纳姆港起锚驶向台湾的高雄港,但这注定是一次一去不复返的航行,该船在起航后通信几度中断,最终在孟加拉湾神秘失踪。俄罗斯国家安全机构在经过半年调查后认为:“货船失踪并非因遭海盗抢劫,而是由于技术或气候原因所致。”“林克·斯塔尔”号货船虽悬挂巴拿马国旗,而船东却是俄罗斯“维斯塔”联合公司、阿穆  相似文献   

19.
幽灵船     
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船“马拉顿”号在北大西洋遇到一艘名叫“图莱姆斯·切斯捷尔”号的美国船,该船风帆不扬并且空无一人。英国船员深感惊奇,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该船,发现全船完好无损,货物没有挪动迹象,食物、淡水均很充足,舱室内外没有发现任何灾害和破坏现象,也没有发现航海日记和罗盘。至今,人们在茫茫大海上已发现过数十艘这种无人驾驶的幽灵船只,它们全  相似文献   

20.
“贝格尔”号船长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达尔文,无人不晓。1832~1836年,达尔文作为一位博物学家,乘贝格尔号进行科学研究时产生了进化论的构想。当时,“贝格尔”号的船长就是海洋气象统计预报的创始人——菲茨·罗伊。菲茨·罗伊从小就对海洋有浓厚的兴趣,12岁进英国海军军官学校读书,二年后,在军舰上当见习船员,随后随船到各大洋航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1828年,23岁的菲茨·罗伊出任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