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萍 《河南气象》2004,(4):45-45
20 0 4年 3月 1 7日 1 7时 2 3分至 1 7时 37分 ,我站降形似圆锥形且着地反跳的颗粒状固态降水 ,骤降骤止 ,强度变化也很大。按规定应记阵性霰 ,报“87”才对 ,但在观天判云时发现上空为蔽光高层云。根据降水性质与降水云层的联系判断 ,有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是确实记霰 ,但由于上层为蔽光高层云 ,其降水性质应按非阵性处理 ,按“77”编报 ;二是认为应记阵性霰 ,报“87”才对。霰的出现标志云中对流强 ,大气不稳定 ,降水期间肯定有对流云存在。两种见解各有道理 ,但笔者认为上述第二种记法较适宜。理由是 ,尽管上层有蔽光高层云 ,但所降之物…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17日17时23分至17时37分,我站降形似圆锥形且着地反跳的颗粒状固态降水,骤降骤止,强度变化也很大.按规定应记阵性霰,报"87"才对,但在观天判云时发现上空为蔽光高层云.根据降水性质与降水云层的联系判断,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确实记霰,但由于上层为蔽光高层云,其降水性质应按非阵性处理,按"77"编报;二是认为应记阵性霰,报"87"才对.霰的出现标志云中对流强,大气不稳定,降水期间肯定有对流云存在.  相似文献   

3.
杨忠明 《贵州气象》1997,21(1):11-13
1概况191年6月21日上午,贵州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中心在安顺,21日6时30分至12时30分,降雨量达169.4mm,其中6时40分至9时10分降雨量达142.4mm,占当日总降雨量的84%,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82.8mm。这样强的降水,为安顺40年来所未见。其它几个降雨量较大的县是:普定104mm,镇宁53mm,关岭59mm,平坝42mm,还有黔西南州的部分县也降了大雨。值得一提的是18日夜间贵州西南部包括安顺在内的部分地区降了暴雨,19~20日主要雨区已移到两厂和福建沿海一带。大暴雨前一日天气图上形势很不明显,单从当天的图来分…  相似文献   

4.
降雹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大气层结要呈现强的真潜不稳定和强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愈不稳定,雹粒就愈大。按我们的经验,冰雹出现前,单站上空A_+面积上限高度一般要伸展到400mb附近。1979年2月12日晚,广西河池地区因受高空冷槽东移影响,处于静止锋后的金城江、南丹两测站及东兰县的金谷,南丹县的罗富,河池县的六圩、白土公社等地降了冰雹;河池地区北部四县下了大雨。这次过程的特点:降雹处于锋后,降雹出现早(仅次于1975年2月3日的降雹),降水集中。河池站20时54分至21时07分内雷雨夹冰雹,13分钟内降水13.3毫米,此时的雨团接近小尺度强雨团(10毫米/10分钟)。由于降雹出现在锋后,加之单站探空曲线又呈现为稳定型(见图1)(1975年3月8日降雹亦为此类),因  相似文献   

5.
卫福华 《气象》1988,14(1):55-55
1987年7月13日15时57分至16时01分(北京时),我站出现了一次无云降水的怪现象。当时天空状况是:在西北、北和东北方有孤立的浓积云,总云量一成,其余均为晴空,有1m·s~(-1)的南风。观测员发现降水后立即组织集体观测,确认降水无疑。 我站观测环境符合规范要求。当时的浓积云并  相似文献   

6.
1994年3月13日13时33分至15时30分,本市大部分台站出现了外形与小冰雹极为相似的固态降水。该现象的外形特征可描述为:内部有不透明的冰晶核,外壳透明、坚硬,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着硬地反跳,并维持较长时间未融化。直径大小比较均匀,平均3~5mm。下降时阵性明显,天空为满天层积云,上层云不易判别。各气象要素无明显变化。对此有二种意见:一部分同志认为记小冰雹较妥,但大部分台站均记冰粒。显然外形特征与冰粒相比是不相符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傍晚以后,德州雷雨交加,冰雹剧降,形如豆粒,密如急雨,短时便复盖地面,自18时21分至18时34分历时13分钟。这次降雹来势之急,密度之大,强度之强,均为本地历年所罕见。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对晚秋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郭凤霞  吴鑫  梁梦雪  江涛  陆干沂 《大气科学》2015,39(6):1204-1214
为了进一步认识闪电和固、液态降水的关系,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通过设置敏感性试验组,模拟了一次雷暴过程,分析雷暴中闪电和降水的特征,以及闪电和固、液态降水对垂直风速的依赖关系,探讨闪电与固、液态降水的时空分布关系和单次闪电表征的降水量(RPF:rainyields per flash)。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中,液态降水占主要部分,但固态降水比液态降水对于垂直风速的依赖性更强。随着对流的增强,固态降水在总降水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首次放电时间不断提前,闪电峰值落后垂直风速峰值,总闪数一开始随对流的增强而增加,对流一旦增强到一定程度,总闪数则逐渐减小。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的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均随着对流的增强而不断提前,而液态降水出现时间和峰值时间均提前于固态降水。雷暴云首次放电的时间滞后于液态降水,而闪电峰值提前固态降水峰值或与固态降水峰值同时产生。雷暴云中的放电活动集中在强降水区域前缘的较弱降水区,强降水区对应的闪电较少,对流的增强会使降水区域面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由于液态降水总量远大于固态降水总量,固、液态RPF的数值相差达到一个量级,但单位时间内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增加的速率相近。在单位时间内闪电次数越多,RPF则越小,而固态RPF和闪电次数的线性相关性明显好于液态RPF,所以利用固态降水可以更好地预报闪电。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闪电和降水的关系,并可为闪电预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990年7月27日2时35分至12时21分-场大雨,洒落在巴里坤草原上。近10个小时,降水23.1mm,这是1990年来最大的一次降水。这次降水,使巴里坤县近28万亩的粮食作物、2220万亩草场,普遍及时地浇了一次透水,对增加小麦千粒重和提高产量大有益处,也为畜牧业的丰收打下了一定基础。 7月26日区台在天气形势和天气预报中指出:巴尔喀什湖低压槽将分裂一股冷空气,于26日夜间到27日影响北疆和天山南麓地区的天气,低压槽主力将在28日开始影响北疆  相似文献   

10.
称重与人工观测降水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使用降水观测数据,对引起称重观测和人工观测的差异原因进行分析,选取北京市15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2012年11月—2014年1月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与人工观测降水量业务资料,探讨称重观测与人工观测累积降水量的差异,并细化为对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两种降水类型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称重观测与人工观测日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9990, 88.0%的对比次数中, 两者日降水量差值满足业务要求;在出现固态降水时,称重观测较人工观测降水量偏大,在出现液态降水时,称重观测较人工观测降水量偏小;两者在日降水量等级判断差异较小,小量降水时称重观测的能力较优;防风圈可显著提高称重观测固态降水的捕捉率,而称重观测内筒蒸发对夏季降水测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固态降水的分类较为详细 ,但在基层气象台站的实际观测和记录中 ,几种固态降水现象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很容易混淆 ,甚至还会造成记录偏差。因此 ,要想准确观测和记录视区内出现的各种固态降水现象 ,地面气象测报人员有必要了解几种固态降水的成因、形状、颗粒大小、着地特征 ,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当时所观测到的云、能见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才能确保固态降水现象记录准确无误。1 雪与阵雪雪的形状共分为 7种 ,但其基本形状只有三种 ,即柱状、片状和星状。这三种基本形态的雪都呈现出六角形。在天气不…  相似文献   

12.
TRMM卫星对一次冰雹降水过程的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何文英  陈洪滨 《气象学报》2006,64(3):364-376
利用TRMM卫星上时空匹配较好的测雨雷达(PR)、微波成像仪(TMI)、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VIRS)观测资料,研究了1999年5月9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冰雹降水过程。根据卫星接连3个轨道的观测,综合分析了此次强对流降水过程在不同阶段的降水结构、云顶亮温和降雨厚度以及相应的微波亮温变化特征。观测分析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由对流很强的冰雹降水逐渐演变到对流渐弱的暴雨降水。冰雹降水阶段,云中有多个强对流单体,云体中高层有大量的固态降水粒子,使得中高层降水量在降水柱含量中贡献远大于融化层降水量的贡献;暴雨降水阶段,若干对流单体被大面积的层云降水包围,降水高度逐渐降低,云体中高层降水量明显减少,融化层降水量对柱含量的贡献明显增加。降水率廓线中不同高度的降水量对降水柱含量贡献的比较表明:中高层降水量占的比例越大,降雨云对流越强,反之,融化层降水量占的比例越大,降雨云越趋向为稳定的层云。微波亮温信号在不同降雨阶段随雨强的响应程度大不相同,这表明在反演地面降雨时,最好结合降雨云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降雨类型选取最为有效的微波通道组合来建立最佳反演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凤云  杨建红  陈成国 《气象科技》2012,40(6):1075-1077
对山东省2009年7-8月报表错情统计,发现强降水时蒸发错情达18.6条,其原因是观测员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解不够准确,审核员过于武断,对规范理解过于僵化,将观测员处理正确的记录统计为错情.对德州2000-2010年及平原2008-2010年强降水时对蒸发所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出:液态降水采用增加溢流桶法效果最好,但它不适用固态降水;加盖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液态和固态降水,但只适用于守班期间.因此针对不同降水性质,应采取不同措施,确保蒸发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1983年8月23日15时50分至17时10分,我区自西向东在肃南、临泽、张掖、山丹四县出现了冰雹。其中肃南、山丹本站有冰雹,临泽、张掖县境内出现冰雹,降雹中心在临泽。这次冰雹天气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灾情严重。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027亩,减产秋粮250万斤。四站中临泽受灾较  相似文献   

15.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对冰雹云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三维对流风暴云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短时间施加人工抑制上升气流的方法对强冰雹云和降水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雹云发展阶段的早期,对云中上升气流施加人工抑制将对冰雹云的发展和降水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地面降水量增加.尤其是使降雹量显著增加;而在云发展阶段的后期,这样的抑制不会导致地面降水明显的增加。当抑制强度足够大且范围较大时,只有在云发展到旺盛阶段时进行人工抑制才能使影响云的降雹量和固态降水总量明显减小。最后,文中还分析了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影响云中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1992年7月2日16时20分至17时15分日照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飑线过境时气象要素变化显著(见图1)。气压涌升约4hPa,气温剧降8℃,相对湿度猛增26%,风向突变,风力迅速增至10级以上,最大风速达26m/s,创本地区有史以来瞬时风速最大纪  相似文献   

17.
1996年 7月 17日山东省东营市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降水开始前,天气为暖峰过境,云的演变为 Csfil→ Asop,降水开始时,有的观测员认为云底显得阴暗混乱,象 Cb云,降水的性质应为阵性降水,有的则认为 Cb云结构特征不明显。在难以判断云状的情况下,值班员根据前期一直记有 Asop,为一致起见仍将云状记为 Asop下有 Fn,降水性质记为· 11时 55分~ 19时 23分(间歇性降水)。那么实际云状应该是什么云,降水性质应该是间歇性还是阵性呢? 在云状难以判断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先判断降水性质,再来判断云状呢?间歇性降…  相似文献   

18.
何小保 《气象》1985,11(5):23-23
1985年1月25日8时55分至9时10分,我站观测到一次冰针天气现象,这是我站近30年有观测资料以来的第一次。由于这一天气现象在江苏省里下河平原地区确为罕见,群众都将它误认为“天空落玻璃纤维”。此次冰针现象出现在冷锋影响本站  相似文献   

19.
降水测量对比试验及其主要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芝花  李伟  雷勇  熊安元  涂满红  王柏林 《气象》2007,33(10):96-101
为了实现国内固态降水测量的自动化,同时了解我国降水测量与国际标准仪器DIFR间降水测量的差异,2006年中国气象局在大西沟、长春、通河气象站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降水测量对比试验。分别针对固态和液态降水分析了我国台站长期使用的普通雨量器的捕捉率大小及其与风速的简要关系、不同安装方式的雨量器间的防风效果。根据降水捕捉率及观测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对参加对比试验的7种自动化雨量计进行了性能分析,为业务上完全实现降水自动化观测而提供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凤云 《气象》2001,27(4):1-1
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冬季降雪时 ,须将雨量器内漏斗拧下 ,取走储水瓶 ,直接用承水器和雨量筒容纳降水。而对降水的测量方法有两种 :即称量法与杯量法。所谓杯量法即为将盛有固态降水物的储水瓶用备用储水瓶换下 ,取回室内待固态降水物融化后 ,用量杯量取 ;或加入定量的温水 ,使固态降水物完全融化 ,再用量杯量取。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用此法测量的降水量偏小 ,有时倒出来的水还不如加进去的温水多 ,即降水量为负值 ,其原因是雨量筒内表面积大 ,对水的粘连性较大。所谓称量法是将固态降水物连同储水筒一起拿到台称上进行称量 ,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