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纳(James Dwight Dana 1813~1895)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任海军教官,参加过1838~1842年南太平洋探险,长期从事矿物学研究.他的名著《矿物学系统》(1837)曾由华蘅芳(1833~1902)等首次译为中文,这就是江南制造局出版的《金石  相似文献   

2.
阿帕拉契山脉是美洲地质学的摇篮,也是地槽学说的发祥地.地质学家罗杰斯兄弟(Henry Darwin Rogers 1808-1866,William Bertnn Rorton 1804—1882)在这里做了开创性工作,而古生物学家霍尔(James Hall 1811~1898)将阿帕拉契地  相似文献   

3.
郝屯学派的发现暗示,魏纳根据岩性确定地层层序的尝试是不现实的。用生物化石确定地层层序这一思想虽然由来已久,但成功地运用于地质调查应首先归功于出身卑贱的英国土地丈量员斯密茨。  相似文献   

4.
在西澳大利亚,太古宙这个名词一般应用在早于2400Ma的岩层,这与最近由前寒武地层分会提出的2500Ma界线是有一定偏差的(James,《前寒武纪研究》,7,193—204页:1978)。无论应用那个标准,西澳大利亚地盾的二个最老部分—皮尔巴拉(Pilbara)和伊尔冈地块—在太古宙期间就已清楚确立。上述两个地块均以典型的绿岩—花岗岩类为主所组成,其中许多花岗岩类深成岩由含高比例火山岩同时形成的绿岩带所包  相似文献   

5.
James.A.Holcombe,美国德克塞斯大学化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痕量金属分析及原子光谱中原子化与激发过程。用时间-空间分辨光谱、质谱、高温静态二级离子质谱(SIMS)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研究和阐明石墨炉原子吸收体系。另一个研究课题是使用生物有机体对超痕量金属的富集。他今年九月应中山大学邀请来华讲学,现将在北京讲学(9.18—9.20)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刘铭全 《地质论评》1980,26(3):274-275
国际地质大会(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简称IGC)创始于1875年。创立委员会主席为James Hall,秘书为T.Sterry Hunt。1878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一般每隔4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开过25次会议.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0年7月7—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我国将派代表团参加。为使读者对国际地  相似文献   

7.
正《The Great American Carbonate Bank:The Geology and Economic Resources of the Cambrian-Ordovician Sauk Megasequence of Laurentia》(edited by James Derby,Richard Fritz,Susan Longacre,Willian Morgan,and Charles Sternbach,2012.AAPG Memoir 98,1-504)终于问世了!从1997年James Lee Wilson和Rich Fritz开始筹划到最终出版,时隔15年之久!"北美碳酸盐岩滩(The great American carbonate  相似文献   

8.
会议消息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于1979年9月15—19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思神山胜地(Spirit Mountain Resort, Duluth)召开了第五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 分会成员:M. Kamal Akaad (埃及) Fernando F. M. de Almeide (巴西) M. J. Frarey (加拿大) H. L. James (美国)(主席) K. A. Alumb (澳大利亚) S. N. Sarkar (印度) P. K. Sims (美国)(秘书) A. P. G. S(?)hnge (南非) Eric Welin (瑞典)  相似文献   

9.
"Hutton国际花岗岩学术研讨会"是为纪念火成论派的创始人James Hutton(1726-1797)对地质学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针对花岗岩研究的专题学术讨论会。该会议于1987年在James Hutton的出生地--英国Edinburgh首次召开,随后每4年召开1次,迄今已连续召开8届,已成为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杨秀清  张作衡 《地质学报》2015,89(Z1):305-306
<正>条带状铁建造(BIF)为一种化学沉积岩,具有典型的薄层或薄板状,铁含量通常≥15%,主要由硅质(碧玉、燧石、石英)和铁质(磁铁矿、赤铁矿和菱铁矿)薄层组成(James,1954)。最早的BIF形成于3.8Ga,2.5Ga左右达到峰值,到1.8Ga左右大规模的BIF结束,0.8~0.6 Ga,全球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成熟—过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的氢指数和氧指数都极低,难以从氢指数—氧指数范式图中识别出其有机质类型。但是成熟—过成熟烃源岩有机质是由各种类型有机质相互组合形成的,据此发展了分布函数组合法来识别其类型。笔者首先推导了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的数学表征,然后利用此数学表征将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各类型有机质的样本换算到成熟—过成熟阶段,据此估计了各类型有机质的氢指数(氧指数)分布函数,然后通过线性组合方法合成成熟—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的氢指数(氧指数)的分布函数,最后根据组合系数得到成熟—过成熟阶段各类型有机质的占比,以识别成熟—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一軸晶礦物光軸方位之测定與岩組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嘉蔭 《地质论评》1940,5(Z1):61-64
岩組學(Gefügekunde, Petrofabrics)爲新興之科學。1925年奥人Schmidt首倡以來,研究者日見衆多,英美各國,風起雲湧,如Knopf(1933)、James(1934)、Fairbairn(1935)等,各有專門著作,用以研究構造者,颇不乏人。而在我國,除何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将于2000年9月25—29日在意大利名城威尼斯南部120km的滨海历史古城拉维那(Ravenna)召开。近日笔者收到该会议科学顾问委员会首席委员,美国地调局James W.Borchers教授寄来的会议一号通知,现择要编译如下: 本次会议旨在回顾近年来地面沉降进展情况,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交流经验,探讨自然资源开发及缓解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的协调。会议议  相似文献   

14.
微亮晶构造(Molar Tooth Structure,简称MTS)是前寒武纪细粒碳酸盐岩中一种肠状褶皱的微亮晶方解石(局部可白云石化),主要形成于1600~650 Ma的中新元古代中-浅缓坡相碳酸盐岩内,在显生宙和太古代罕见(James等,1998).  相似文献   

15.
华南花岗岩两个成岩成矿系列的演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华南花岗岩成岩成矿类型划分的研究,由来已久,如翁文灏(1920)、谢家荣(1936)、闻广(1950—1962)、徐克勤(1975—1981)、胡受奚(1976)、莫柱孙(1977—1981)、郭文魁(1979)、程裕淇(1979)、张炳禧(1980)、涂光炽(1980—1981)、杨超群(1981)、郭令智(1981)、李春煜(1981)等教授及江西地科所(1977—1981)、江西冶地所(1979—1981)、浙江地科所(1981)、章崇真(1980)、李逸群(1981)、周维勋(1980)、李宗裕(1981)、吴永兴(1981)等都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初期的工作,多属一般性的论述,解放  相似文献   

16.
<正>铁建造(Iron Formation,简称IF,TFe>15%)的概念由James(1954)首次正式提出,它最早是指美国Superior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类富铁的沉积岩(Van Hise&Leith,1911)。条带状的铁建造成为BIF(Banded Iron Formation),它曾被称为铁英岩、条带状赤铁石英岩和碧玉铁质岩等。BIF建造构成了铁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探明储量占全球铁矿产量的90%和富铁矿储量的  相似文献   

17.
引言最近,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曾征求对其提出的前寒武纪年代划分的推荐和建议(Rlumb和James,1986)的评论。与Kenneth A.Plumb(分会主席)意见一致而论述的准则是以前一时期一篇关于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学原则的论文(Crook,1966)为根据的。自那时以来十八年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给澳大利亚地层学课程的未公开出版的续集和原则的讨论提供了本反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盐镁芒硝(D'Ansite)是盐矿床中罕见的一种矿物。1909年,格尔基(R.Grgey)在研究奥地利提罗耳(Tirol)的哈尔(Hall)盐矿床时,曾简略地描述过这一矿物,但未明确定名。此后,较详细的矿物学研究工作都是用人工合成晶体进行的。1958年,奥廷雷思(H.Autenrieth)和布劳恩(G.Braune)研究Na~ —Mg~( )—Cl~-—SO_4~=—H_2O四元平衡体  相似文献   

19.
莱州湾地区10万年以来沉积环境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子成  韩有松 《地质论评》1992,38(4):360-367
本文用热释光测年和地球化学标志法研究了莱州湾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石英的375℃热释光峰作为测年基础。岩芯样品的测定结果、反映了自全新世(1.2万年)至晚更新世(11万年)地层的年代特点。实验中来用了Sr/Ba、Rb、Mn/Fe和CaO作为地球化学标志,所得数据经Sheppard方程和Fisher判别处理。在得到的沉积环境变化曲线和大洋δ~(18)O曲线对比中可以看出,本区在十万年以来出现过三次海陆相地层变化序列,其中在距今11—7万年和深度为43.5—60m处,在距今4.6—2.1万年和深度为23—35m处,以及在距今1.1—0.6万年和深度为8—11m处出现过三次海相地层,分别与沧州、献县和黄骅海侵事件相应,并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前言纽约西北鲍尔曼特—爱德华兹(Balmat-Edwards)pb-Zn 矿赋存于中元古代格伦维尔系碳酸盐和钙—硅酸盐大理岩中,从1915年此矿发现以来,虽然由于遭受过高级角闪岩变质作用从而导致矿床成因复杂化,但对于它们的形成模式和时代问题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尽管最早的研究者提出过诸如高温岩浆成因和(或)变质成因见解,但现在一般认为矿床的就位是在变质作用之前。这项研究工作包括了福勒(Fowler)矿体矿石和脉石的硫、碳和氧同位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