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2年 7月1 1日 0 7时 3 6分 ( UTC)在我国台湾地区( 2 3 .7°N,1 2 2 .2°E)发生了 MS5.9地震。我们利用 CDSN的 6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走向 1 0 4°,倾角 79°,滑动角 1 78°;节面 :走向 1 94°,倾角 88°,滑动角 1 1°。应力轴T轴 :本征值 1 .9,方位 59°,仰角 9°;N轴 :本征值 0 .4,方位 2 0 2°,仰角 79°;P轴 :本征值 -1 .7,方位 3 2 8°,仰角 7°;标量地震矩 :M0 =1 .0× 1 0 18N· m。矩震级 :MW=5.9。图 1 震源机制的几何表示2…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2年北京时间 3月 3 1日 1 4时 52分在我国台湾地区 ( 2 4.4°N,1 2 2 .1°E)发生 MS7.5地震。我们利用 CDSN的7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走向 2 3 9°,倾角 49°,滑动角 91°;节面 :走向 58°,倾角 41°,滑动角 89°。应力轴T轴 :本征值 0 .92 ,方位 1 62°,仰角 86°;N轴 :本征值 -1 .1 1 ,方位 59°,仰角 1°;P轴 :本征值 -5.3 1 ,方位 3 2 9°,仰角 4°。标量地震矩 :M0 =2 .8× 1 0 2 0 N· m。矩震级 :MW=7.5图 1 震源机制的几何表示2002年3…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2年 5月 1 5日北京时间 1 1时 46分在台湾苏澳以东海域( 2 4.5°N,1 2 2 .1°E)发生 MS6.5地震。震中距苏澳约 2 5km,距台北约 80 km。据报道 ,福建、浙江部分沿海地区有震感。我们利用 CDSN的 6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走向 1 0 9°,倾角 84°,滑动角 3°;节面 :走向 1 9°,倾角 87°,滑动角 1 74°。应力轴T轴 :本征值 4.8,方位 3 3 4°;仰角 7°;N轴 :本征值 -0 .4,方位 1 68°;仰角 83°;P轴 :本征值 -2 .9,方位 64°;仰角 2°。标准地震矩 :M0 =…  相似文献   

4.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震级MW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T轴方位46°、仰角-78.76°,表明该地震是带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CAP测定的这次ML3.8震源深度为3km,在盖层内,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走向、倾角与震中附近的一条深度为1700m走向为SW230°倾向NW,倾角约45°的“腹底”逆断层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荣昌天然气田,附近有几口废水回注深井,曾发生大量的注水诱发地震。本次地震亦有可能是在区域主应力场的作用下,注水后岩石的孔隙发生变化触发了盖层内“腹底”断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宜海  范军  花茜  高见  王朝亮  周鲁  赵韬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0):4098-4104
搜集了四川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全波形反演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7.0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九寨沟主震矩震级为MW6.36,震源深度为22 km,节面I走向为150°,倾角为80°,滑动角为-20°;节面Ⅱ走向为244°,倾角为70°,滑动角为-169°.余震主要分布在14~22 km深度范围内,震源机制以走滑型为主,其中正断型地震2个,逆冲型地震2个,走滑型地震24个,混合型地震8个.断层面优势方向为SSE向,与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但与塔藏断裂最南段存在明显差异.倾角变化集中在60°~80°,滑动角主要分布在0°附近,表明九寨沟地震序列主要受SSE走向、近似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控制.P轴优势方位为SEE向,仰角主要分布在30°以内,与区域应力场基本一致.震源区的机制类型和应力状态均存在空间分段差异.本文推测此次九寨沟M7.0地震序列可能发生在虎牙断裂向北延伸的隐伏断裂上,但不排除地震引起了塔藏断裂南段和虎牙断裂以北隐伏断裂同时破裂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都昌庭 《高原地震》2001,13(1):66-66
20 0 0年 4月 1 5日 1 7时 3 2分在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发生了 5 3级地震 ,微观震中 ( 3 3°1 8′N ,95°1 8′E)。震后收集了全国基准台网及青海省台网记录有P波初动符号的十个台站的资料 ,作出了该震的震源机制解 ,见图表 ,初动符号矛盾比为 2 0 %。从震源机制解看出 ,该震是近NS向受压 ,近EW向受张 ,走滑性逆冲错动。 表 1杂多 5 3级地震源机制参数    节面Ⅰ        节面Ⅱ      P轴    T轴    B轴   矛盾比走向倾向倾角走向倾向倾角方位仰角方位仰角方位仰角1 4 3° 2 3 3° 62° 55° 3 2 5° …  相似文献   

7.
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为逆冲兼走滑型,矩震级MW6.1,震源矩心深度为7km。最佳双力偶节面Ⅱ走向304°,倾角64°,滑动角44°,其走向与附近的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一致;倾角和滑动角,表现为左旋走滑的特性与临潭-宕昌断裂的性质相符合,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分析认为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生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2004年阳江MS4.9地震震源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康英  杨选  吕金水  叶繁英 《地震》2005,25(3):109-114
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计算了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Ms4.9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走向57°,倾角47°,滑动角69°,主压应力方向342°,倾角0°,主张应力方向252°,倾角75°,属逆断层性质;地震矩为1.69×1015N·m,应力降为1.7 MPa,震源半径为876 m.根据阳江地区震前22个ML>2.5的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得到一些经验关系.S波拐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出Ms4.9地震前有下降趋势;阳江序列P轴方位角的变化显示出震前4个月应力开始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赵永海  陈永花 《高原地震》2005,17(1):68-68,64
2004年10月4日13时30分,青海省久治县发生ML4 0级地震(33°18′N,101°00′E),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南北地震带地震强化监测项目”测震系统中大多数的地震台站都较好地记录到此次地震,得到了较完整的数据资料,以此计算出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见图表。图1 2004年10月4日青海久治县4 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Fig 1 Focal-mechanismsolutionofJiuzhiearthquakewithML4 0onOct 4,2004 表1 2004年10月4日青海久治县4 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单位:°)节面A节面BXA轴YB轴P轴(负区)T轴(正区)N轴走向倾角滑动角走向倾…  相似文献   

10.
天津及邻区1999~2000年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使用的是天津市、河北省地震台的 P,Pn波初动方向资料 ,研究了 1 999~ 2 0 0 0年发生在天津及邻区的 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其中 1 999年 8月 1 1日河北省大城县 ML 3.1地震发生在大城断裂上 ,震源机制解的节面 (走向 2 0 8°,倾角 54°,滑动角 1 2°)与大城断裂的走向一致。2 0 0 0年 1月 2 6日蓟县 ML 3.3地震发生在蓟县 -邦均断裂上 ,震源机制解的节面 (走向 2 85°,倾角 77°,滑动角 1 38°)与蓟县 -邦均断裂的走向一致。表明这两个断层在活动 ,这两个地震发生在多年来 (有感 )地震不多的地区 ,并且是发生在首都圈中部 ,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12.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14.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学对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34例经手术、穿刺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或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从生长方式(融合/非融合)、边缘(光滑/欠光滑)、境界(清晰/欠清晰)、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环形规则/环形不规则)这5个方面对所受累淋巴结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共累及223枚淋巴结,其中颈部淋巴结67.7%,纵隔内淋巴结27.7%,肺门淋巴1.8%,肺内淋巴结0.5%,腹腔淋巴结0.5%,腹膜后淋巴结1.8%。所有受累淋巴结中,8.5%呈融合性生长,83.9%形态规则,79.4%边缘光滑。CT上发现的171枚病变淋巴结以等密度较多(53.8%)、低密度次之(43.3%),MRI上发现的66枚病变淋巴结中98.5%为等T1长T2信号。所有CT及MRI观察到的病变淋巴结中,除57%的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外,仅伴钙化的为12.6%,仅伴部分坏死的26.9%,另外有3.6%同时伴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的204个病变淋巴结中,1%钙化显著、未见明显强化,38.7%均匀强化,伴坏死者内见不强化的低密度区,11.3%呈环形规则强化(均位于颈部),8.3%环形不规则强化(纵隔内82.4%),5.9%可见病变淋巴结内有分隔样强化(均位于颈部)。结论:CT与MRI对于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两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以及边缘情况,MRI对于病变边缘及周围情况显示较CT更明确,尤其是增强后,对于包膜及邻近组织受累情况的显示也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实时记录波形资料,采用在频率域积分方法,计算出各台站背景噪声的位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山东地区背景噪声位移值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台站背景噪声幅值与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岩性密切相关,位于第四系黄土覆盖层较厚的鲁西聊城、菏泽地区,鲁西北德州地区和鲁北东营、滨州地区各子台的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大,鲁中、鲁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的基岩台站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小;同时,白天噪声值大于夜间噪声值,但深井观测台站的背景噪声值相对稳定。此项研究为绘制台网监测能力图提供基础数据,并为计算各台站的场地响应及震级修正值等测震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促进台网的改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