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村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成矿带,是唯一一个与洋壳俯冲有关斑岩型矿床。通过对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硫、铅同位素进行研究,揭示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上述矿体的金属硫化物的δ34S变化于-2.7‰~2.7‰,平均值为-0.32‰,分布范围较窄,来源单一,成矿热液的δ34S∑S均表现为深源岩浆硫。矿石金属硫化物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为17.972~18.752,平均值为18.437;207Pb/204Pb为15.497~15.733,平均值为15.585;208Pb/204Pb为38.001~39.153,平均值为38.561。另外铅同位素的相关参数表现为异常铅。在铅同位素判别图解中,表明雄村矿区金属硫化物的铅主要来源于地幔物质,可能有少量俯冲沉积物混入。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成矿带代表性矿床之一,矿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林西县境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床矿石中同位素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薄弱。本文通过对矿体中黄铜矿Cu同位素,黄铜矿、黄铁矿S同位素和Pb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黄铜矿δ65Cu 值总体范围为 -0.46‰+0.32‰,平均值为0 ‰,2σ误差平均值约为0.03‰;黄铜矿、黄铁矿δ34S值总体范围为 +0.076 ‰+3.00‰,平均值为+1.83‰,且δ34S值分散程度也较小,整体较均一,属于岩浆硫的同位素特征;Pb同位素数据整体变化很小,具体为206Pb/204Pb=18.29118.353,207Pb/204Pb =15.50115.574,208Pb/204Pb =38.05138.265。结合区域前人的研究表明,大井矿Cu同位素的变化是由于硫化物-岩浆分异过程导致,大井矿矿石黄铜矿δ65Cu的变化可能指示了矿化阶段成矿硫化物的演化方向,δ65Cu逐渐降低的方向可能存在隐伏矿体,研究区域东部生产区域与外围预测未生产区域具有一致的Cu同位素特征,Cu同位素证据表明大井矿外围预测区可能存在深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3.
鄂东南地区程潮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区岩体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程潮铁矿是鄂东南矿集区内最大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为了系统研究矿区内不同侵入体的成因,对程潮矿区内不同时代的侵入体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矿区内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成分特征暗示它们均为壳幔物质混合成因的镁质黑云母;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中原生黑云母矿物学成分显示出原始岩浆具有高氧逸度的特征,高氧逸度为磁铁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岩石都具有富钾和准铝质的特征,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矿区岩石的(87Sr/86Sr)i值为0.705 0~0.709 1,εNd(t)值为-14.16~-6.95,206Pb/204Pb值为17.636~18.919,207Pb/204Pb值为15.451~15.613,208Pb/204Pb值为37.833~39.556。矿物学、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特征暗示矿区岩体为富集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并同化混染了不同比例下地壳物质的产物,早期闪长岩((140±1) Ma)比晚期花岗岩和石英二长斑岩((128±1) Ma)的源区有更多的地幔成分,花岗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与闪长岩具有相近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值分别为783、788、765℃)。  相似文献   

4.
越南西北部O Quy Ho钼矿床为范士版成矿带的典型钼矿床之一,矿体以脉状形式就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辉钼矿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及长石石英脉中,与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共生。8件样品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4S介于0.14‰~3.34‰之间,平均值为1.53‰,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黄铁矿的206Pb/204Pb范围为18.583~22.355,207Pb/204Pb变化于15.632~15.812之间,208Pb/204Pb变化于38.989~39.199;辉钼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686~18.737、15.655~15.660和39.081~39.082,与范士版含角闪石花岗斑岩具有成因联系。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测年获得了(36±1)Ma的年龄,该年龄与金沙江-红河新生代斑岩铜钼矿成矿带岩浆-成矿活动的年龄一致,提出O Quy Ho钼矿床为金沙江-红河新生代斑岩铜钼矿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西藏努日铜钼钨矿是冈底斯成矿带规模最大的首例含白钨矿多金属矿床,对于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定努日铜钼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对矿区的侵入岩和各类硫化物进行了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各类辉钼矿、黄铁矿具有较为一致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比值为17.525~18.581;207Pb/204Pb比值为15.621~15.661;208Pb/204Pb比值为37.524~38.929.黄铜矿的206Pb/204Pb比值为18.414~18.578;207Pb/204Pb比值为15.619~15.642;208Pb/204Pb比值为38.617~38.863,且黄铜矿存在明显的分组特征.S-Pb同位素特征表明:努日铜钼钨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特征也暗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该矿床可能是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印度陆块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在其向上运移过程中与俯冲洋壳释放出的富含Fe3+的流体发生混合后,与雅鲁藏布江MORB亏损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Fe3+氧化地幔中赋存的各类硫化物后,使得成矿物质Cu、Mo等被释放进入岩浆系统;并在上升过程中萃取了部分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黑云母花岗岩中的Cu等,最终在浅部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形成努日铜钼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王家崴子金矿床位于辽东半岛猫岭金矿集区内,为一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产于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地层中,主要受控于区内一系列近平行的NW向韧性剪切带。本文选择与金密切共生的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为研究对象,采用LA-(MC)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开展原位S-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王家崴子金矿床硫化物δ34S值为8.2‰~11.5‰,明显高于典型岩浆硫值范围,与盖县组地层硫范围重叠,推断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层硫。王家崴子金矿床硫化物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值分别为39.000~39.084、15.691~15.707和18.623~18.664,落在上地壳演化线附近且在盖县组地层范围内,表明上地壳地层围岩盖县组是王家崴子金矿床重要的Pb源。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黄铁矿具有低的Co/Ni和Te/Au比值,明显富集Au、As、Ag、Cu、Pb和Zn等元...  相似文献   

7.
云南金平铜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厂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造山带金平古生代盖层构造单元的中南部.金矿化分布于奥陶系下统复理石碎屑岩和志留系中-上统白云岩之间的北西走向断裂破碎带中.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和银金矿,附着于黏土矿物或赋存于石英、黄铁矿、毒砂裂隙和胶结物的颗粒间.矿石为细脉状、浸染状和团块状构造.围岩蚀变为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金矿石黄铁矿δ34S为0.337‰~3.113‰,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9.3814~40.1504、15.7093~15.7727和19.002~19.5492.矿区石英正长斑岩δ34S为-1.118‰~-0.161‰,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是39.0817~39.2278、15.653~15.6805和18.8186~18.8612.金矿石黄铁矿的硫不是来源于石英正长斑岩,铅来源于上地壳.石英正长斑岩铅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或上地幔混合来源铅.金矿床可能是在新生代岩浆-构造作用晚期,断裂构造中循环的热液汲取上地壳沉积围岩中的金等成矿物质形成的含矿流体,在断裂构造带压力和温度较低部位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银矿床,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该矿床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和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2‰~8.6‰,具有混源硫特征。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高温和中-低温两个阶段。17件矿石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153~18.431,15.370~15.602和37.653~38.213,其平均值分别为18.271、15.464和37.873;3件围岩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281~18.293,15.470~15.484和37.874~37.909,平均值分别为18.288、15.477和37.893。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成矿物质分别来自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和印支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鸡冠山钼矿床位于中亚-蒙古巨型造山带东段,是西拉沐沦钼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矿床产于燕山晚期火山侵入杂岩中,矿体与岩体关系密切,矿化类型以细脉浸染状斑岩型矿化为主。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本文对矿石矿物黄铁矿、辉钼矿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矿床围岩全岩及黄铁矿单矿物进行了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钼矿石δ~(34)S变化范围为4. 617‰~7. 072‰,平均值为5. 653‰,离散度小,硫化物δ~(34)S值全为正值,表明矿石中S源是均一的。辉钼矿δ~(34)S变化范围为4. 617‰~5. 351‰,平均值为4. 875‰。硫同位素比值5. 653‰具花岗质岩浆硫特征,推测其硫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岩浆源,并有一定量的地幔物质混入。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 876~19. 618、15. 519~15. 609和38. 111~40. 408,表明鸡冠山钼矿床围岩的全岩铅同位素组成均变化较大。矿石矿物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 4)Pb分别为17. 781~17. 830、15. 523~15. 526和38. 084~38. 102,表明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围岩全岩和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投影点均落在造山带演化线的下方,表明铅很可能源于地幔或者下地壳。  相似文献   

10.
松树沟元古宙蛇绿岩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树沟蛇绿岩中镁铁质岩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1030±46Ma,∈Nd(t)=+5.7,模式年龄在1422-1271Ma之间,矿物的内部等时年龄为983±140Ma。全岩等时年龄为其形成上限,矿物内部等时年龄为其变质年龄,说明该蛇绿岩形成于中元古代中、晚期。镁铁质岩的∈Nd(t)在+4.2-+6.9之间,是DMM与EMI两个地幔端元的混合产物;206Pb/204Pb在18.06-18.66之间,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较高,分别在15.55-15.60和37.59-38.38之间,207Pb/204Pb和208Pb/204Pb对206Pb/204Pb的关系表明,岩浆源于具DUPAL异常的源区,(207Pb/204Pb)i相对(208Pb/204Pb)i更偏离NHRL可能是变质流体作用的反映。∈Sr(t)值较高且变化大,可与蛇绿岩类比,87Sr/86Sr比值变化大,可能与海水蚀变作用有关。据此推测,松树沟蛇绿岩代表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11.
哈毕力格铀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主要受乌兰哈达—猴儿山背斜和区内断裂控制。铀矿化主要产于新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二岩段石英岩中,一直被认为是变质成因铀矿床。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与围岩中黄铁矿的硫、铅同位素特征。数据表明,硫同位素组成变化于-4.7‰~12.9‰之间,暗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同时遭受了地层物质的混染。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6.147~42.968,207Pb/204Pb=15.919~34.268, 206Pb/204Pb=19.488~168.032)远高于单阶段演化模式组成,不同样品的207Pb/204Pb-206Pb/204Pb线性关系良好,为典型的二阶段铅同位素演化体系,表明变质地层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铀源。通过放射性207Pb/206Pb计算,结合区域岩浆演化,认为古元古代(~1 805 Ma)区域变质作用促使乌拉山群铀发生初步富集,晚古生代(374 Ma)花岗闪长质岩浆分异出大量流体活化萃取变质地层中的铀,在有利构造空间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小河金矿是近年来在南秦岭中带发现的中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微细浸染型,矿床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Ⅰ,成矿早期少硫化物石英脉成矿阶段;Ⅱ,石英脉、黄铁矿、毒砂成矿主阶段;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主阶段;Ⅳ,方解石、石英脉成矿晚阶段。其中Ⅱ、Ⅲ阶段是主要金矿化阶段。不同阶段样品的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石英脉期的黄铁矿δ34S值为20.80‰~25.77‰,均值为23.59‰;主成矿期II阶段中黄铁矿、毒砂δ34S值为15.46‰~19.12‰,均值为17.5‰;主成矿期Ⅲ阶段中方铅矿、闪锌矿δ34S值为11.35‰~16.78‰,均值为13.88‰。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以沉积硫为主,成矿过程可能存在低δ34S值热液的持续加入。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206Pb/204Pb为17.882 1~18.367 4,207Pb/204Pb为15.614 0~15.674 1,208Pb/204Pb为38.016 3~38.934 2,指示小河金矿铅主要源于地壳,同时伴随幔源铅的混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小河金矿成矿过程可能存在流体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Pb同位素对德兴铜矿成矿物源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对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论.为弄清楚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该矿床铜厂和富家坞矿区中的黄铁矿进行了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铜厂和富家坞矿床中黄铁矿具有较为一致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 Pb比值为17.954~18.320(平均值18.097);207Pb/204 Pb比值为15.407~15.517(平均值15.476);208 pb/204 Pb比值为37.888~38.153(平均值37.999).该Pb同位素特征以及前人的S同位素特征均表明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而不是主要来源于赣东北双桥山群新元古代的轻微变质老地层.本研究还通过对国内外近30个斑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含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德兴铜矿辉钼矿中高的Re和187Os含量也暗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该超大型铜矿可能是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这一挤压构造环境下,为洋片(P-MORB)中富含Fe3+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地幔楔相互作用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发现的中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产出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体与中二叠统哲斯组外接触带,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和银黝铜矿等。本文通过H、O、S和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试图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结果显示,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4.5‰~0.2‰,金属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663~18.040、15.655~15.528、37.992~38.709;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8.5‰~-7.5‰,δDV-SMOW值为-115.5‰~-98.1‰。结合大兴安岭中南段构造-岩浆演化背景认为,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上升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  相似文献   

15.
大白阳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张家口地区,为一中型金矿床。矿床产于太古宇桑干群化家营组和涧沟河组变质地层中,受区内断裂和褶皱控制,金矿脉总体走向北北西。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银金矿及少量碲化物。矿床的成矿期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分别为石英-钾长石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硫酸盐阶段。矿床硫化物的δ34SV-CDT为-16.2‰~-10.5‰,为高氧逸度成矿流体所致;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6.762~17.293、207Pb/204Pb=15.350~15.463、208Pb/204Pb=36.777~37.328,与区内岩浆岩Pb同位素组成一致。黄铁矿微量元素低,主要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中。黄铁矿中低的Co、Ni质量分数表明,黄铁矿从岩浆流体中沉淀。桑干群斜长角闪岩在蚀变过程中为流体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为矿源层之一。大白阳金矿床属于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其形成经历了泥盆纪金的初始矿化和侏罗纪-白垩纪的叠加成矿,由此也导致了张宣地区大量金矿床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安徽铜陵桂山铜铅锌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铜矿为主,伴生铅锌矿的中小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南陵湖组灰岩与青山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附近及花岗闪长斑岩体内。本文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对代表性(岩)矿石进行碳、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分析,据此约束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成果显示, 桂山铜铅锌矿床中方解石样品中δ13CV-PDB 值为−3.2‰~2.0‰ 间,δ18OV-SMOW 为8.3‰~15.2‰ 间,石英流体包裹体水的δDV-SMOW 为−112.6‰~−6.8‰,δ18OV-SMOW 为10.5‰~14.7‰,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0.9‰~4.1‰,具塔式分布特征,矿石铅中的206Pb /204Pb 比值为18.409~18.585,207Pb /204Pb 比值为15.588~15.703,208Pb /204Pb 比值为38.483~38.843,以上指示了桂山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分异成矿流体的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且伴有上地壳物质混入的特点。岩浆-地幔的溶解作用,伴有地层中碳质的混入。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石学研究基础上对矿石样品进行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7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2.3‰~2.3‰之间,均值为-0.1‰;其中13件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2.3‰,均值为0.2‰;4件黄铜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5~-0.8‰,均值为-1.1‰。δ34S值频率直方图总体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平均值接近于零,具幔源硫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8Pb/204Pb介于38.209~38.854之间,平均值为38.635;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541~15.665,平均值为15.605;206Pb/204b为17.942~18.580,平均值为18.461,具有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为9.40~9.57,均...  相似文献   

18.
龙王山金矿床位于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多金属矿田内,是一个中型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龙王山金矿床进行系统的矿相学、矿石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矿石S-Pb同位素以及含矿石英H-O同位素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龙王山金矿床中的可见金主要为显微金,以包体金、晶隙金和裂隙金的形式分布于载金矿物中。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氧化矿石的金含量普遍高于原生矿石,反映金在氧化带中相对富集。原生矿石中的不可见金主要为机械混入的微粒金;氧化矿石中金颗粒在胶体沉淀过程中被吸附于褐铁矿表面。龙王山金矿床原生矿石中黄铁矿的S同位素组成为δ34SV-CDT=–2.67‰~–0.23‰, Pb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206Pb/204Pb=18.312~18.520, 207Pb/204Pb=15.648~15.698, 208Pb/204Pb=38.599~38.782,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侏罗世岩浆活动。H-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含矿石英δD=–78.0...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可以有效示踪大陆基底物质,并区分具有不同地壳结构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块体。洪镇花岗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北A型花岗岩带的西延位置,距离郯庐断裂带约30 km。锆石SIMS定年表明,安庆怀宁县洪镇花岗岩形成于126.2±2.0 Ma,与长江中下游A型花岗岩以及大别造山带I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致。洪镇花岗岩高硅、富钾,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中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经历了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洪镇花岗岩具有较为富集的Sr—Nd—Hf同位素,和低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其n(87Sr)/n(86Sr)(t)为0.7065~0.7066,εNd(t)值为-10.9~-12.0,锆石εHf(t)为-6.7~-13.2,n(206Pb)/n(204Pb)(t)、n(207Pb)/n(204Pb)(t)和n(208Pb)/n(204...  相似文献   

20.
陕西旬阳泗人沟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褶皱系之大羊山复向斜南翼,赋存在上志留统水洞沟组第二岩性段的粉砂质千枚岩中。矿体受控于层间破碎带和劈理带,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半自形粒状集合体结构、交代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条带状、浸染状和细脉状。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原位S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样品的δ34S值主要介于0.17‰~2.03‰之间,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反映硫主要源于地幔和深部地壳,也有少量地层硫参与。9件矿石硫化物样品的206Pb/204Pb值为17.198~18.213,平均17.845;207Pb/204Pb值为15.564~15.627,平均15.610; 208Pb/204Pb值为37.982~38.471,平均38.206;反映铅同位素总体较稳定,变化范围较小,铅同位素主要源于上地壳,也有少量地幔铅参与。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泗人沟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后生热液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