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宁区域地震短波通信网对电磁波在无线通信中的传播特性及频率选择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笔者将通信工作的实践经验升至理论的高度,研究探讨辽宁区域地震短波通信传播特性和频率选择办法,达到在短波数据通信中,选择最佳频率,增加沟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亚洲区域大会将在我国唐山举行由亚洲地震委员会(ASC)、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由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唐山市政府、国际岩石国计划(ILP)、联全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相似文献   

3.
基于鹤岗地震台阵勘选数据,分析各子台记录的矿震和天然地震的频谱特征,从各子台频谱一致性角度对观测场地进行评估;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简称HHT)方法,分析矿震和天然地震的时频特征。结果显示:勘选记录的地震频谱特征与已有研究一致,各子台特征也较一致,该勘选场地适合建设台阵;由经验模态分解(EMD)后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可以明显识别出矿震面波,矿震和天然地震的HHT谱的时频特征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七五”期间建立区域地震无线数据通信网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全国地震无线短波计算机通信网的技术方案。文中对通信网系统总体结构和组网方式、通信规程、系统功能和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通信网软件的设计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地震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结合地震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无线信道建立计算机远程数据通信网系统用于区域地震通信网。文章简要叙述了通信网系统结构、通信规程、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重点阐述了通信子网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1932年昌马地震构造力学特征探讨郭万武,张范民,邢成起,温增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DISCUSSIONONTHETECTONOMECHANICFEATURESOF1932CHANGMAEARTHQUAKEMs7.6¥GuoWanwu;...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CDMA传输技术及其在地震前兆远程子台的应用,之后以天津市地震局宝坻地震台的远程子台为实例,对地震前兆远程子台CDMA传输中的故障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导致CDMA传输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仪器通讯部分故障、资费余额不足、路由器"假死"、路由器死机、路由器内部故障(特别是SIM卡接触不良)、CDMA信号强度不够、交换机故障、传输硬件连接断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诊断流程,并对常见故障原因的判定和排除方法做了归纳整理。本文对使用CDMA传输方式或其他无线传输方式的地震前兆远程子台的维护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地震定位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几何布局,对区域上设定的不同震级和震源位置的可能事件,作了以下两点考虑。(1)根据不同震级地震的监测范围,确定了相应的定位子台组合。(2)对同一地震事件,考虑到震相分析P震相和S震相测量精度上的差异,引入了不同的标准误差σP和σS。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地震波理论走时和对走时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计算了估计震源参数标准误差的参量空间协方差矩阵值,给出了标准误差理论值等值线图,用此方法讨论分析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9.
宋太成  陈勇 《内陆地震》2002,16(3):281-288
新疆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区域台网)是在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区域台网由数字汇集中心、4个中继站、12个遥测子台和9个准实时远程子台组成。中国地震局港震公司提供地震计、数据采集器和应用软件,新疆地震局与厂家共同研制无线同步传输设备。区域台网的技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具有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以无线实时传输台网为主,远程扩展子台为辅,构成了全国最大的省级台网。2001年4月22日,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通过了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10.
地震活跃的南加州是世界上进行大量地震研究的地区之一,目前正在对该地区进行更详尽的研究。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正在布设250个地面全球定位系统(GPS)台站。南加州地震中心系科学和技术中心,它由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  相似文献   

11.
针对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干扰源,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就计算机在无线通讯系统中的抗干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各种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无线通讯服务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软件采用VisualBasic4.0可视化开发工具编写,代码约3000多行。主要于各省地震局无线通信站日常文件的事并及纠错功能;同时 一些附加功能。本程序在Windows95中已运行通过,目前正在黑龙江省地震局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我们在计算机光纤闭环控制系统中关于在光纤通讯方面新做的一些工作。它包括串行通讯中波特率在很宽范围内(0—250K bit/s)可变的光发射与光接收电路和一个简单的同步与数据的编码与解码电路。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给我们启示:大地震过后,所有地面通信会拥堵甚至中断,这必将给我们的地震数据传输造成严重后果。卫星通信具有不受地理环境影响和覆盖面积大等优点,特别在缺乏有线通信或有线通信遭到破坏情况下,能快速建立通信连接,使得它特别适合于地震应急、抢险救灾、地质调查等行业。本文对地震台站现有的SDH光纤通信系统进程改进,增加一路128k的卫星链路作为备份链路,用OSPF浮动路由实现链路间自动切换,从而及时、快速地传输地震数据,使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和山东地震台网中心快速地了解该区的地震动态。  相似文献   

15.
车载地震现场应急通讯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军  兰陵  王宏彬 《内陆地震》2009,23(2):233-241
概要介绍了"十五"网络项目中建设的车载地震现场应急通讯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应用模式和如何在现场进行综合应用.并根据该系统在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使用情况,提出了保证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应考虑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孟亚君 《地震工程学报》2000,22(3):343-345,348
简要介绍了串行通讯技术在地震信息传输中的应用问题,包括串行通讯方式、RS-232标准接口及调制解调器等,最后对地震的数据的实时传输格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车改进与完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为满足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的需要,为各省地震局配备了卫星通信便携站.青海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车是在原有箱式卫星便携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便携站的全套设备安装于改装后的依维柯厢式货车内,天线部分做了车顶安装.经过上述处理后,该车具备了移动通信车的优点,有力提升了地震现场应急的通信保障及指挥协调能力.在简述应急卫星通信车通信系统的功能基础上,详细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将来应急通信车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模拟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演练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楠楠 《内陆地震》2010,24(1):84-90
就如何运用好目前福建省地震局所配备的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系统开展演练进行了探讨。将现场通信演练细分为现场局域网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现场后勤保障系统和现场单兵通信系统进行策划,详细论述了演练的情景、科目、流程和演练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的演练策划所涉及的演练设备、演练内容、演练策略、演练评价及演练追踪评价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WLAN(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因为其单跳的网络特性造成了通讯瓶颈,这也使得其不能很好地满足地震应急救援通讯对效率、准确、安全等特性的要求。一种新型的无线网络形式WMN(Wireless Mesh Network无线网状网)的出现为构建下一代地震应急救援无线通讯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通过对传统地震应急救援无线平台和WMN的介绍,分析了构建新型地震应急救援无线通讯平台的技术指标和可行性,并且给出了平台搭建建议,最后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