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岚桥码头工程是日照港岚山港区最北侧的在建大型码头,防波堤工程完工后发现防波堤工程引起的涨潮回流影响到东南侧已建的30万吨原油码头,需要研究解决工程措施。通过潮流数学模型,结合岚山港区规划方案,分析计算了若干组可能实施的方案。推荐在岚桥西南侧建设导流堤,该解决方案符合港区规划方案原则,可使得原油码头前沿的横流有明显降低,后期可改建导流堤为码头使用,对港区东向和南向浪还有掩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考虑波浪作用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葫芦岛海域的潮流、泥沙场的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该海区的潮流扬、泥沙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萌芦岛港柳条沟港区规划方案进行了潮流、泥沙场模拟研究。详细分析了工程前后港池和航道的流扬变化,计算了航道的横流,预报了规划港区港池和航道的泥沙年淤积量,为港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岸河口二维潮流可视化数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过多年的不同断的研究,逐步改进和完善了在海岸河口非常适用的,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显式差分法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制了潮流场可视化成品实用软件,将二者结合起来即构成了二维潮流可视化数学模,可视化数学模型不仅使数学模型可视化,直观化,而且加快了数学模型的调试速度,方便 了各种工程方案的比选,从而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效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二维水质数学模型,分析了舟山水产食品厂排污对沈家门港区水质影响的现状,并预估了新、老两厂同时运行后港区水质污染的程度。 计算结果表明,沈家门港内污染物质主要靠潮流的稀释和输移。在此狭长的水道内,水流沿纵向流动,横向水体交换少,以致污染物沿横向不易弥散。污水沿岸排放后,高浓度污染带紧贴岸边随涨落潮流往复移动,对水道内水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维潮流数值模拟方法,对拟建的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t原油码头工程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演工程实施后码头前沿、港池回旋水域及附近海区的流场变化,并对泥沙输移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
浙江舟山海域是我国沿海潮流能试验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热点区域,灌门水道即舟山海域著名的强潮流通道。首先,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灌门水道的潮流能资源分布特征,估算了其潮流能资源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利用量。其次,分析了在灌门水道开展潮流能开发利用所需要面临的各种限制因素,对潮流能发电示范项目的开发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估。研究成果显示,灌门水道内的最大流速普遍超过3 m/s,平均能流密度普遍超过3 k W/m2,可作为在本区域开展潮流能开发利用选址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论证疏港公路对台州湾水域的影响,收集并分析了台州湾及附近海域水文、水下地形等资料,针对台州湾潮流运动特性,建立了大范围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利用实测资料从潮位过程、流速流向等方面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模拟台州湾的潮流运动特征。若采用全实堤结构形式,疏港公路建成后,沿公路两侧局部范围的潮动力主要表现为减小,其中南侧减小显著。头门岛南侧原规划港区范围的潮动力减幅均超过5%,其中规划内港池处在潮动力减小20%以上的区域内,潮动力减小10%的等值线在南山岛附近水域。白沙东南侧水域的潮动力仍有微幅增加。位于疏港公路北侧的北洋涂以东附近水域,潮动力明显减小,减幅为5%的等值线在北洋涂围堤4 km以东。头门岛与东矶岛、田岙岛、石坦岛之间的潮汐通道内潮动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增强幅度在2%以上;大竹山北侧水域潮动力增强幅度大于5%的水域面积近22 km2。采用疏港公路开口方案,疏港公路建成后,沿疏港公路的潮动力变化稍大,其它海域潮动力变化强度小。北洋涂东侧海域的潮动力明显减弱,减弱幅度大于5%的区域限于离围垦堤东2 km范围内;以大竹山东北角点为中心,方位角约350°方向,有一带状潮动力减小区,其中减小2%的带宽约1.5 km,减小5%的带状位置离大竹山最远约2.2 km,该流速减小区位于开口区涨潮流的东侧,有淤积趋势;从大竹山到头门岛段疏港公路的北侧,潮动力减小区总体呈"半哑铃"状,其中减小5%的等值线离公路或岛岸窄处仅300 m、宽处也只有700 m左右,该潮动力减小区均为浅水区;头门岛东侧水域和东北侧潮汐通道内的潮动力微幅增加;小竹山附近的潮动力也稍有增加。总体而言,方案没有引起头门岛北侧水域不利于开发建港的潮动力变化。通过对不同疏港公路方案和规划港区方案实施引起的工程海域流场变化和潮动力的分析论证得出,疏港公路全实堤形式会引起规划港区水域的潮流速较大幅度地减弱,在此基础上港区按规划方案建成后,港池和航道均有较严重淤积。疏港公路麂晴山至大竹山段开口2 km、大竹山至头门岛实堤方案有利于保护性开发头门岛港口资源。研究表明,从潮流泥沙角度而言,头门岛北侧水域也具备建港条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建立黄河河口泥沙有限元模型的必要性,并结合黄河河口实际情况,建立了黄河河口二维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从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的潮位、流速和冲淤验证结果可以看出,由模型模拟的潮汐和潮流的等海洋动力特性以及泥沙冲淤和海底变形都与实测资料一致,表明建立的河口泥沙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可进行黄河河口的潮汐、潮流和泥沙运动及海底冲淤演变的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建立黄河河口泥沙有限元模型的必要性,并结合黄河河口实际情况,建立了黄河河口二维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从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的潮位、流速和冲淤验证结果可以看出,由模型模拟的潮汐和潮流的等海洋动力特性以及泥沙冲淤和海底变形都与实测资料一致,表明建立的河口泥沙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可进行黄河河口的潮汐、潮流和泥沙运动及海底冲淤演变的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福洲港新港区拟建于闽江口,马尾至闽安河段,该河段河道平顺,主流稳定,流量充沛,航槽易于维护。由于新港区建于自然河段凸岸,而深槽在港区对岸一侧,因而只有通过建筑整治工程,才能满足港口航道的需要。本文应用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整治工程的效果,为福州新港区建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湛江湾沿岸工程冲淤影响的预测分析Ⅱ.冲淤的数模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研究I动力地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窦国仁等提出的河道二维全沙数学模型,建立了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全沙数学模型.通过合理地选取模型中有关参数,比较好地模拟了日前湛江湾冲淤变化的基本态势,并对湛江湾开发工程后港湾可能引起的冲淤强度变化和冲淤区域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预测,其结果与动力地貌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分步杂交方法,在已建潮流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胶州湾疏浚物悬浮泥沙的二维输运-扩散模型,并应用于胶州湾前湾港区泛亚码头工程疏浚区的疏浚物输运扩散的数值模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了泛亚码头疏浚区施工期间悬浮泥沙对附近海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不同的疏浚方案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老虎石海滩养护工程对老虎石浴场及周围岬湾的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利用MIKE 21建立工程区海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流速、流向对模型进行验证,将验证后模型参数运用到工程设计方案下潮流场的模拟,比较分析工程前后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潮流场比较结果表明,修建潜坝会使得工程及其附近的潮流场发生小幅变化,但对该海域整体的潮流动力环境影响甚微。工程后老虎石海域的潮流动力仍然很弱,对保存海滩上人工养护的泥沙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DELFT3D软件技术建立了工程海区潮流数学模型。首先,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接着对海域天然工况进行模拟,分析了工程前水域水流特征;最后,对建设方案进行模拟,研究了汽车轮渡进港航道和港区流速分布情况,并对工程引起的粤海铁路轮渡南港进港航道水流条件变化进行了分析,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波流共同作用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基于三角形网格剖分模式,对位于韩江河口附近海域的汕头市东海岸新城大型离岸人工岛群规划工程做潮流及泥沙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人工岛群"白海豚"身体轴线布置方向与工程海域往复流主流向趋于一致,涨落潮流态平顺,该规划方案实施后对周围海域水动力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人工岛群附近海域,流速有增有减,但变化幅度较小。规划方案实施后海床冲淤变化规律:人工岛群波影区以淤为主,迎浪侧以冲为主,局部区域最大冲深可达2m以上,应注意采取护底措施。由于韩江河口属于强浪区,应关注大浪引起的坡底淘刷。  相似文献   

16.
厦门港东渡二期工程水流泥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口、海岸选建新港或扩建老港,充分论证选址或扩建工程的可行性,殊为建设单位和决策部门所关心,本文试图通过潮流数值计算、遥感泥沙分析、泥沙淤积计算来初步分析厦门东渡港区的泥沙来源,计算二期工程三种布置方案的水流变化并预估各工程方案的港区淤积量。 研究分析表明,实施东渡二期工程,港区水流平顺,泥沙淤积较轻,该港区的发展前景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就珠海淇澳岛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配合伶仃洋跨海大桥的施工建设等方面,阐述修建避风港工程的必要性。在规划的伶仃洋大喇叭治导线基础上,利用一维,二维数学模型,计算避风港工程联合会的潮流变化情况,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敖江河口是一条径流量小,潮波变形剧烈,海域来沙丰富的强潮河口。由于上游建库,支流建闸,使下泄径流和河口进潮量减少,从而导致河口的淤积,其中以敖江港区淤积最为严重。本文依据天然实测资料,对河口和港区淤积原因作了分析论证。并利用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计算了丁坝整治工程和疏浚挖泥对改善港区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北仑港区潮流数值计算和冲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仑港区的水文、泥沙条件,本文采用 ADI 法建立了该区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拟建北仑港二期码头工程实施后港区水域的流态作了描述,并对码头区域进行了冲淤变化分析和计算,为该区港口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文中采用加大海底糙率来模拟群桩对水流的影响,桩基的糙率系数由经验性的人工糙率公式求得。通过实测资料的验证,认为此法是可行的。这种尝试为今后在数模中模拟透空式水工建筑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整治工程对盐水入侵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口的盐水入侵问题。采用调和常数得到外海控制潮位,用流量控制上游边界,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域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二维潮流和盐度数学模型。模型验证了长江口洪、枯季时大、中、小潮的潮位、流速、流向和盐度,较好地模拟了口外顺时针旋转流和口内往复流的特征,反映了外海盐水入侵和北支盐水倒灌的运移特性。在此基础上对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方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整治工程对减轻长江口盐水入侵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