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殷志强  秦小光 《中国地质》2010,37(1):212-222
通过对松嫩盆地东部末次冰期以来榆树黄土剖面的粒度、磁化率等指标分析研究后认为:(1)该地区的黄土至少于4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开始沉积,沉积物类型为黄土与河流沙混合沉积,粒度可有4个组分,其中46kaB.P.以前主要是以第④组分为主导的水成河流沙,46kaB.P.以后主要以第③组分为主的黄土粉尘。(2)松嫩盆地东部的黄土粉尘主要来源于科尔沁、松嫩等西北广大沙地,末次冰期是科尔沁等沙地大规模发育的时期。(3)东北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化可分成5个阶段:10000aB.P.左右,9000aB.P.左右,6000aB.P.前后,4500aB.P.左右,2500aB.P.以后。  相似文献   

2.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与全新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了深入分析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的大气环境特征,本文利用黄土粒度的多组分特征,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指出其动力学原因是粉尘在搬运过程中风力、湍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选结果;黄土-古土壤粒度分布中的粗、中粒组分中值粒径近似反映了源区起尘时和沉降区降尘时近地表大气湍流强度的变化.对渭南地区黄土剖面的分析发现,末次冰期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以来在中国黄土区存在大致以4千年为周期交替出现的强湍流期与弱湍流期,强湍流期对应于降温事件,如Heinrich事件,并存在着3种源区环境控制的不同大气湍流类型;在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粉尘源区和沉降区都存在两种不同大气环境类型在时间上的频繁同步交替,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特点,与末次冰盛期的大气环流模式可能相似,而与全新世不同;同时在该时期的强湍流降温期源区进退较明显、沉降区环境稳定,而弱湍流期源区较稳定、沉降区大气环境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渭南黄土剖面碳酸盐和铁变化的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刁桂仪  文启忠 《地球化学》1995,24(C00):75-82
作者对渭南黄土剖面高密度连续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碳酸盐和各种形态铁的系统分析。在研究黄土和古土壤中的碳酸盐和各种形态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CaCO3丰度和Fe2O3/FeO值(铁氧化度)分别作为降水量和温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游离Fe2O3/Fe2O3值(铁游离度)能反映成壤作用的程度。它们在剖面上的分布表明距今约142ka以来,该区的古气侯变化经历了六个大时期:(1)142-135kaB.P.,湿润转温;(2)135-73kaB.P.,温暖湿润;(3)73-52kaB.P.,寒冷干燥;(4)52-22kaB.P.,偏湿偏凉;(5)22-11kaB.P.,寒冷干燥;(6)11kaB.P.以来,偏湿偏温。碳酸盐和铁记录的古气候演化序列完全可以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以及大陆冰期-间冰期系列相对比。在各个大的气候周期中,次一级的气侯变化在曲线上也有良好体现。  相似文献   

4.
青海格尔木三岔河组年龄测定与昆仑古湖发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主要研究和讨论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河第五级阶地的三岔河组河湖相沉积,特别是其上部的一套典型的湖相沉积。根据野牛沟和纳赤台西北两剖面三岔河组沉积样品的ESR和U系法年龄测定结果,三岔河组堆积于约355~95kaB.P.间,而被称为昆仑古湖的湖相沉积大致开始于约 200~160kaB.P.(ESR)或约150kaB.P.(U系),结束于约 150~120kaB.P.(ESR)或约95kaB.P.(U系)左右,其中深湖时期约为190kaB.P.(ESR)或约110~100kaB.P.(U系)左右。此外,纳赤台东北昆仑河第三级阶地剖面上部的湖相沉积,则是约90(ESR)/72~25kaB.P.(U系)的末次冰期期间形成,可称为纳赤台古湖。根据昆仑古湖湖相沉积地层中的沉积构造和所发现的介形类化石,讨论了湖泊的沉积环境;根据区域对比,认为三岔河组发育于约355~95kaB.P.,而其中约120~95kaB.P.的末次间冰期的早中期则是昆仑古湖的发育时期与青藏高原的羌塘东湖等古大湖发育早期的最高湖面时期,而40~30kaB.P.的MIS3的后半段只是这些大湖分解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红原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腐殖化度作为气候代用指标首次用于我国泥炭的古气候研究,较好的记录了红原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对红原泥炭^14C测年和腐殖化度分析,获得了距今12000年较高分辨率红原地区气候变化记录:11.815—10.9lkaB.P.,气候干冷:10.9—5.6kaB.P.,气候温暖;5.6—3.9kaB.P.,气候干冷;3.9—1.7kaB.P.,气候干冷、湿暖波动;1.7—0kaB.P.,气候干冷。总体而言,大约5.6kaB.P.是红原地区由早中全新世的温暖气候向晚全新世干冷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同时,红原泥炭记录的降温事件在北半球具有普遍性,反映了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浙江湘湖地区全新世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钱塘江南岸跨湖桥全新世地层剖面的孢粉分析,结合14C测年以及沉积物岩性岩相特征,将浙江湘湖地区全新世早、中期(10~2.9kaB.P.)划分为3个古气候发展阶段。概述了孢粉组合、植被类型以及气候冷暖、干湿的交替、演化规律,并指出第Ⅱ气候阶段(7.7~5.0kaB.P.)相当于与全球变化相一致的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跨湖桥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中孕育和发展的。本区全新世早期的气候变化与中国南方的深圳湾地区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5  
文章对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自顶部到10.35m的岩芯,按5cm间隔取样,进行了磁化率、粒度、色度、碳酸盐、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12项环境代用指标的测定,以及相关样品的质谱-铀系法定年,得出了近32000年以来在该地区经历的4个冷湿和暖干变化的气候-环境序列:阶段Ⅰ(31.98~19.26kaB.P.),处于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早期,经历了全球变化的未次盛冰期(23~19kaB.P.),12项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8773,是本序列的最低值,对应为最强的冷湿期;阶段Ⅱ(19.26~13.53kaB.P.)为继后的间冰期,相应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5233,环境转为暖干期;阶段Ⅲ(13.53~12.73kaB.P.)为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晚期和得里亚斯冰期,也是全球未次冰期的晚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0.1075,环境转冷湿;阶段Ⅳ(12.73kaB.P.~近代)为全新世温暖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1.275,是本序列的最高值,气候转为强暖干期。在阶段Ⅳ,12.08~11.80kaB.P.处出现了新仙女木(YD)的冷事件,10~9kaB.P.为全新世期内最早出现暖事件的时间。从冰期与间冰期的旋回分析,本区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全球同步,反映出受到全球变化的主旋律制约。从区域的特征分析,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风的加强,而西南和东亚季风的减弱,出现了冷/湿和暖/干的气候-环境变化的大格局,其不同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冷/干、暖/湿变化的大趋势。从环境代用指标的统计值(从-0.8773到+1.275)表明,本地区的干旱化进程是自然变率的必然结果,到全新世温暖期间更为突出。而近数千年或近数十年的人类活动营力只起到了叠加或促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地区优云湖相地层环境代用指标反映的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河源地区优云湖相地层剖面的研究,综合分析了剖面的粒度、碳酸盐含量、磁化率、TOC、N和C/N比值环境代用指标,获得了这一地区中更新世中晚期古湖泊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该古湖泊465~219 kaB.P.期间可能经历了深湖-滨浅湖-深湖-浅湖-深湖5个湖泊演化过程。465~435.2 kaB.P.期间,降水量较多,入湖径流多,气候比较冷湿,为深湖环境;435.2~367.3 kaB.P.期间,入湖径流减少,湖水水动力减弱,环境温度较低,湖泊营养状态较差,有机物主要是陆源物质,为浅湖环境;367.3~284.6 kaB.P.期间,环境温度逐渐增高,湖泊的营养状态好转,湖泊水体体积逐渐增大,为深湖环境;284.6~228.2 kaB.P.期间湖泊为浅水环境,但环境温度低,湖泊的营养状态差,湖泊水体体积逐渐增加,后期向深湖转变;228.2~219.0 kaB.P.期间,环境温度低,湖泊的营养状态差,湖泊水体体积逐渐增加,为深湖环境。优云地区中更新世中晚期的环境代用指标在约370 kaB.P.和约250 kaB.P.发生突变,这两次突变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MIS11向MIS10转变时期和MIS8向MIS7转变时期相对应,反映该区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具有全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的孢粉记录揭示出: 32.0~9.1kaB.P. 植被演替明显,气候干湿波动显著; 晚冰期向全新世过渡期间,气候波动频繁且具突变性。31.98~19.26kaB.P.罗布泊地区处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阶段,气候寒冷湿润,冷暖波动频繁,但幅度不大,研究区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 19.26~13.67kaB.P. 气候明显变为温暖干燥,植被以荒漠为主; 13.67~12.73kaB.P.气候冷湿偏干,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 12.73~9.14kaB.P.气候冷湿与暖干交替频繁,波动幅度较大,植被逐渐由荒漠向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其中, 16.45~15.39kaB.P.,14.27~13.67kaB.P.和 11.74~11.23kaB.P.之间的冷颤动分别相应于老仙女木、中仙女木和新仙女木事件; 15.39~14.27kaB.P.和 12.73~11.74kaB.P.之间的暖期则分别对应于欧洲博令和阿勒罗得暖期; 新仙女木事件后的气候具有突变性的特点,10.49kaB.P.前后的暖事件和9.14kaB.P.前后的冷事件,成为全新世早期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孢粉浓度和花粉组合所反映的罗布泊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同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具有显著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4根石笋系统的31件TIMS U系及543件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出其气候变化记录时限范围为1.1~8.5万a,相当于海洋同位素阶段的MIS2,MIS3,MIS4及MIS5a。根据δ^18O的变化可以准确确定它们之间的界线,其年龄值为:MISl/MIS2 11.3kaB.P.,MIS2/MIS3 28.7kaB.P.,MIS3/MIS4 59.6kaB.P.,MIS4/MIS5a 78.5kaB.P.。研究表明,末次冰期相当于格陵兰冰芯记录、北大西洋沉积记录的YD、Heinrich事件等的气候跃变事件,几根石笋取得了非常一致的准确定位及定年。其中YD事件发生于12.76~11.52kaB.P.,Heinrich事件的H1~H6分别为15~17kaB.P.,24.6kaB.P.,30.5kaB.P.,39.3kaB.P.,46.8~47.8kaB.P.以及60.4kaB.P.。在MIS4阶段,石笋记录于66.4kaB.P.及73.8kaB.P.揭示了两次冷事件,也可于格陵兰冰芯记录中找到相对应的冷谷。通过与GISP2的对比研究,表明东亚季风气候的百年至千年尺度的气候演变,与北大西洋及格陵兰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非常协调的对应关系。它对研究季风气候的动力机制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响应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木孜塔格地区的赋存二叠纪单通道筵的岩石为浊流与喷溢流成因,也就是说为异地沉积,因而用单通道筵现在的位置来判别冈瓦纳大陆的北界就有其局限性,而且与其共生的生物组合中含有暖温型Misellina动物群,Misellina动物群属特提斯大区的华夏特提斯生物地理分区。上部原地的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珊瑚礁灰岩中含有大量暖水型动物群,如Pseudoshwagerina、Misellina minor、Parafusulinaaustralis。因此把冈瓦纳北界移至木孜塔格一线的证据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2.
The Niva River valley extending from Lake Imandra to the Kandalaksha Gulf on the Kola peninsula has a complex geologic and geomorphic history of Tertiary to Recent faulting, uplift, glaciation, and marine deposition and erosion. The area's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biotite and hornblende gneisses was folded and faulted but only the faulting is reflected in the existing alignment of streams and lakes. Quaternary alluvium, as thick as 80 meters, was deposited in association with two principal southeast-moving glaciers. Several terraces resulted from intermittent lowering of glacial lakes as lower outlets were developed or as the rate of downcutting varied. in response to lithologic variations of stream channels. Continuing uplift of the Kola peninsula is an additional complex factor in the geomorphologic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 M. Russell  相似文献   

13.
梁专明 《湖南地质》2002,21(1):69-7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必须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长沙市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勘查,采用了地形测量、水工环地质综合测绘、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压(注、抽)水试验、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方法手段,提交的技术成果满足了设计、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判别分析在岩石可钻性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判别分析根据已知岩石级别判别未知岩石级别,或者对已经认定的岩石级别进行检验的方法。此法不仅快速简便,准确性高,而且易于在地质勘探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1):1474-1476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place of paleontology in science and some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being developed to improve paleontology.-- R. S. Boardman.  相似文献   

16.
韦瑞表 《物探与化探》2004,28(6):553-556
介绍了应用探地雷达检测公路灌注碎石桩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指出了探地雷达检测技术能够定性分析碎石桩的桩身完整性,并在公路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研究区主要取心井目的层段的压汞资料、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图象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河流相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特征。馆上段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明显f各沉积微相孔隙结构特征和非均质程度有明显差异;从心滩、边滩、河道充填到河道边缘,其孔喉半径依次变小,孔隙结构变复杂,非均质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8.
19.
<正>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在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的。现以图为例简述其高原岩石圈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对地应力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地应力场中的坝基岩体稳定分析应考虑计算块体侧面的阻滑力。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个坝基岩体稳定分析的三维计算方法,并以长江葛洲坝工程坝基岩体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此稳定分析方法可进一步挖掘岩体稳定的潜力,提高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