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随着陆源排污和海上排污量的增加,致使海洋区域功能呈现退化,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文章从技术、政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海洋区域功能恢复的基本对策和措施,针对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控、规划与区划、监管机制、总量控制以及实施必要的海洋关闭制度和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为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海上观测数据对海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都有重大作用,海上固定平台观测网因其在位时间长、安全可靠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中国目前在海上固定平台水文气象观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系统集成、设备集成和研制。其中重点介绍中国海洋石油平台观测系统,并在观测方案、系统设备和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中国海上固定平台观测网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国海上固定平台观测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海上固定平台观测总体规划和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方面提出建议,为海上固定平台观测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污染物的排海数量不断增加,海水水质不断恶化,我国的海域自北到南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一些港湾、河口、近海海域污染已相当严重。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是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以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等5个层面对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框架进行了设计;提出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条例作为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包括总则、规划编制与管理、排污许可与排污交易、排污核查与监督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根据我国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从加快立法、建立配套制度和强化管理等方面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提出建议,为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红涛 《海洋工程》2013,31(1):90-94
在对美国海上固定油气开采设施安全监管体系和业界相关标准、规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油气工程开发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国内海上固定设施的结构完整性管理的先进理念,并建议从国内立法、海洋工程业界规范、标准完善以及业主安全管理意识提升等几个方面加强国内海上固定设施的结构安全性管理,对保障我国海洋油气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海域使用管理的手段 1993年5月31日,我国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批复,联合颁布了《国家海域使用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我国的管辖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并建立海域使用登记、许可证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一)海域使用登记、许可证制度 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是指海域用户根据使用海域面积的大小向地方或国家海洋行政主管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海洋石油钻井泥浆和钻屑的分类、其中的污染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梳理了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对海上钻井泥浆和钻屑的管理规定,针对我国海洋石油平台及邻近水域污染现状,从技术及管理角度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改善或恢复海洋石油开发海域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现行海洋执法体制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建立了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扩大了国家管辖海域的范围,丰富了海洋权益的内容。于是世界各国改革了海洋执法体制,建立了海上综合执法队伍,强化了立法、执法力度和综合管理工作。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海洋执法体制仍是传统的分散性行业管理体制,没有一支海上综合执法力量。目前也没有一个涉海部  相似文献   

8.
溢油是严重的海洋灾害。我国是海洋大国,港口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众多,海上航线复杂,运输繁忙,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较大。文章就海上溢油污染风险分析、溢油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原则与基础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海洋高技术发展打造了坚实基础。海上试验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体现海洋强国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成为各沿海国家竞相发展的一项海洋科技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规范化海上试验平台和体系不断优化,制定了一系列海试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完善了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化运行,为航次管理、航次船时共享提供了保障。本文从海上试验平台、船时共享平台和制度规范等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在"十三五"期间的总体进展,分析了我国规范化海试工作中有待提升的5个方面,并结合发展需要围绕多试验平台协作试验机制探索、试验场体系完善等工作提出了后续建设考虑。  相似文献   

10.
海洋渔业捕捞事关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我国海洋渔业捕捞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及相关法律发展现状,针对捕捞许可证制度存在缺陷,限额捕捞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一刀切”伏季休渔制度缺乏科学性等系列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1)完善捕捞许可证制度的限制管理措施,强化监管力度,提高准入门槛;(2)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限额捕捞法律规定,建立海洋渔业总可捕捞量数据库,建立相应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3)借鉴加拿大、美国等海洋渔业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完善伏季休渔制度。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对外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海上的务实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海上合作在合作原则、合作思路及合作重点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分析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据点——肯尼亚的战略优势及海洋优势,提出中国与肯尼亚海洋合作应从推动双方海洋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建设中肯海洋渔业联合研究中心、资助联合研究项目的开展、加强双方人员交流,扩大青年科学家培训规模、加强双方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5个方面重点推进的建议,为今后中-肯海洋合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了建设“海上烟台”和创建海洋经济强市决策之后,海洋经济成了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达174亿元。但是,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也在不断加重,尤其是沿岸工业的发展,造成陆域污染源的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不断扩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日本海洋战略的制定与调整过程,分析其战略调整的背景,以及调整后的海洋战略在海洋经济、海洋环境和海洋权益等领域的主要表现,并重点从战略、法律法规、海上力量建设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研究提出我国海洋战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加快制定实施我国的海洋战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与相关制度;推进我国海上力量建设;提高公民海洋意识,以期为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海洋经济活动、海上综合保障等方面对海洋科技领域提出了新命题。在分析我国海洋技术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培育创新品牌、推进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入阐述了海洋科技领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同时提出具体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应对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文章在明确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是突发环境事件的种类之一,成因可归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具有污染源复杂、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危害后果严重以及应急处置艰难等特征;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针对突发环境事件有相关规定,而专门规制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法律规范多见于行政法规和规章;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完善风险信息收集途经、明确执法主体职能职责和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建立企业信息通报问责制度以及完善后续调查评估制度和相关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开展海上综合保障能力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海洋经济活动与海上综合保障都需要海洋科技的基础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洋科技领域提出了新命题。文章围绕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推进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品牌等方面,深入分析发挥海洋科技领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支撑作用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开展海上综合保障能力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海洋经济活动与海上综合保障都需要海洋科技的基础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洋科技领域提出了新命题。文章围绕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推进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品牌等方面,深入分析发挥海洋科技领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支撑作用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十分重视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不仅制定了海上执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还不断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警备力量之一.分析日本对海洋执法力量的重视程度,包括海上保安政策、<海上保安厅法>和<海上保安厅组织规则>等;研究日本海上执法力量的组织机构、兵力部署及主要职责,同时分析日本海洋执法的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可借鉴的经验,主要是要制定我国海上执法的相关法规、建立统一的执法队伍和加强海上执法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海上锚定环境监测平台是海洋环境长期定点立体实时观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装置。它可以在无冰海域实现无人值守的全天候、全天时观测,不仅可以观测海面附近的环境参数,还可观测水下剖面环境参数。冬季海洋结冰区域的环境监测数据长期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观测和海上资料的连续性,给预警预报、科研生产、国防建设和海洋开发等人类活动带来重大影响。文中提出了困扰我国科研及预报等部门的冬季冰期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缺失的问题,通过对锚定抗冰平台工作载荷的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计算,可为具有抗冰能力的平台结构设计和锚泊系统设计提供依据,完成海上相对固定抗冰平台系统的样机研制,对实时获取海上冰期和非冰期连续现场数据,以及海上抗冰平台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了我国海上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国民海洋意识、完善海洋法律法规、统一海上执法队伍和制定海上执法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