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植盐地碱蓬修复滨海盐渍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盐生植物——盐地碱蓬进行天津河口滨海盐碱地的生物修复。通过比较种植盐地碱蓬土壤和对照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等研究了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种植区碱蓬根际土壤的电导率与对照土壤相比下降了13%;有机质和总氮与对照土壤相比分别增加43%和18%;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放线菌和真菌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倍和16倍。根际微生物优势种群的盐耐受性结果显示,部分根际土壤的优势种群的盐耐受性明显下降,耐盐性较低的微生物种群已成为优势种群。以上结果表明,种植盐地碱蓬对改善滨海盐碱地的生态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盐地碱蓬(suaeda salsa)适应不同生境的生理机制,研究了不同盐分处理(0、200和400mmol/L的NaCl;0、200和400mmol/L的KCl)对盐碱地和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地上部分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光合色素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mmol/L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增加,400mmol/L的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均使盐地碱蓬的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降低;NaCl和KCL处理均使碱蓬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但使叶绿素a/b的值显著提高;NaCl和KCl处理使盐地碱蓬有机酸含量呈降低趋势,但使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200mmol/L的NaCl和KCl处理使碱蓬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而400mmol/L的NaCl和KCl处理则其显著降低;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低于盐碱地生境;钾盐对盐地碱蓬的胁迫效应显著大于钠盐;盐碱地生境碱蓬对盐分胁迫的响应显著高于潮间带生境。  相似文献   

3.
邢亦谦  邢军武 《海洋科学》2019,43(5):97-102
以纠正碱蓬属Suaeda盐生植物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分类错误为目的,针对碱蓬属研究中因缺乏正确的种属鉴定与使用错误种名等导致无法确定研究对象是何植物,使研究结果丧失确定性和科学价值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错误文献的梳理,对包括《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在内的有关碱蓬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有关碱蓬属植物研究中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以及中文名与拉丁名错乱等问题并予以纠正。对提高碱蓬属植物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药用耐盐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DAD-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XDB C18柱(4.6 mm×250 mm;5.0μm)色谱柱,1.0 mL.min-1流速,320 nm检测波长,360 nm参比波长,10μL进样量,30℃柱温,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建立了盐地碱蓬的HPLC指纹图谱,包含16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特征明显,化学信息完整。方法的系统适应性测定结果符合指纹图谱的技术规范。结论:首次建立的盐地碱蓬HPLC参考指纹图谱可用于盐地碱蓬的快速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5.
主要调查环渤海湿地的盐地碱蓬对碳、氮、磷的吸收通量.调查表明,环渤海湿地的盐地碱蓬面积为7397 hm2.2009年7月、10月和11月盐地碱蓬总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104× 104t、2.615×104t和1.523×104t.7月、10月和11月,盐地碱蓬对碳的吸收通量分别为6577 t、8538 t和5713 t;对氮的吸收通量分别为201.2 t、278.6 t、177.7 t;对磷的吸收通量分别为17.00 t、32.40 t、16.60 t;盐地碱蓬对碳、氮、磷的最大吸收通量均为10月.  相似文献   

6.
AGO蛋白(Argonature protein)作为RNA诱导沉默复合物的核心元件,在植物的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前期获得的盐地碱蓬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开展了针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AGO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及盐胁迫下的表达规律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2个AGO基因家族成员(SsAGO1、SsAGO16)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蛋白结构、进化关系、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2类AGO蛋白家族成员基因长度分别为3 212 bp和3 766 bp,编码的蛋白均是一个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α-螺旋散布于每个蛋白质的整体结构中;SsAGO1和SsAGO16都含有一个未知的结构域DUF1785,除此之外,SsAGO1还含有PAZ和PIWI两个特征结构域,而SsAGO16仅含有PIWI结构域,SsAGO1和SsAGO16亲缘关系较远,且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首次从盐地碱蓬鉴定了AGO蛋白基因并进行了盐胁迫下的表达规律分析,为研究AGO蛋白家族在盐生植物耐盐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主要调查环渤海湿地的盐地碱蓬对碳、氮、磷的吸收通量。调查表明,环渤海湿地的盐地碱蓬面积为7 397 hm2。2009年7月、10月和11月盐地碱蓬总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104×104t、2.615×104t和1.523×104t。7月、10月和11月,盐地碱蓬对碳的吸收通量分别为6 577 t、8 538 t和5 713 t;对氮的吸收通量分别为201.2 t、278.6 t、177.7 t;对磷的吸收通量分别为17.00 t、32.40 t、16.60 t;盐地碱蓬对碳、氮、磷的最大吸收通量均为10月。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滩涂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状况与温度的响应关系,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采用STELLA软件构建了盐地碱蓬(Suaedasalsa)种群生长与分解模型,对比了盐地碱蓬生物量与枯落物生物量的年变化过程,并解析了不同温度(原始温度、升温2.5℃、5℃)与植物枯落物分解状况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生物量与枯落物生物量年变化过程有显著差异,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年变化过程为快速增长-稳定不变-快速减少,地上、地下枯落物生物量年变化过程为下降-急速上升-下降;温度升高会导致枯落物生物量增加和分解量降低,从而增加枯落物有机质量,使碳释放量减少。本研究揭示了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滨海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变化情况,有助于深入了解滨海湿地植被在碳源汇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2021年9月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调查数据,分析了沉积物粒度、容重、有机碳分布特征,并对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碳密度及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部分层次为砂质粉砂和黏土质粉砂;4种植被类型中,不同深度的沉积物容重差异性不大,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容重整体大于柽柳和芦苇分布区;互花米草、盐地碱蓬、芦苇和柽柳分布区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199%、0.200%、0.184%和0.161%,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底质中有机碳含量较芦苇和柽柳分布区偏高,这与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含有更多的黏土组分有关;计算得出,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总碳储量为33.47万t,其中互花米草分布区为14.31万t,芦苇分布区为12.05万t,柽柳分布区为5.27万t,盐地碱蓬分布区为1.84万t。  相似文献   

10.
邢军武 《海洋科学》2018,42(9):51-54
报道了中国碱蓬属植物一新种——垦利碱蓬Suaeda kenliensis J.W.Xing sp.nov.。该种与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R.Br.)Moq.相近,但系一年生,种子具圆盘状和卵形两种形状,直径约2~3mm,叶长可达5~7 cm,无不定根,与南方碱蓬相区别。垦利碱蓬生长于潮间带和海水周期性淹没处。耐高盐,区域内海水盐度为25,滩涂表层含盐量在退潮后经日晒蒸发可达60‰以上。常形成单一种群的红海滩植被景观。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编号:MBM286537。采集地:莱州湾垦利海域潮间带泥滩。采集人:邢军武、曲宁、钟芳。  相似文献   

11.
探讨盐碱植物生长、生理和冠层光谱特性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机理对研究滨海湿地植物适应性、碱蓬滩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盆栽水盐胁迫试验,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指示盐地碱蓬幼苗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冠层光谱对水盐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分枝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和地上干重对水盐胁迫有显著响应,其中地下鲜重对水盐胁迫响应最显著(P<0.001)。(2)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对淹水胁迫和盐胁迫响应极显著(P<0.001),但对水盐交互胁迫响应不明显。(3)基于水吸收带的差值植被指数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最显著(P<0.001)。(4)新构建的10个植被指数对水盐胁迫有显著响应;已有植被指数、RVI对淹水胁迫有显著响应,而已有植被指数DVI、TGI对盐胁迫有显著响应。研究获得了对水盐胁迫下响应显著的生长生理指标和植被指数,对进一步理解盐地碱蓬极端生境下的适应性具有科学价值,但未确定适宜盐地碱蓬生长的最佳水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碱蓬属植物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军武 《海洋与湖沼》2018,49(6):1375-1379
本文对《中国植物志》藜科(Chenopodiaceae)碱蓬属(Suaeda Forsk. ex Scop.)长期存在的分类错误进行了纠正。将其中的高碱蓬S. altissima (L.) Pall.合并入碱蓬S. glauca (Bunge) Bunge,纵翅碱蓬S. pterantha (Kar. et Kir.) Bunge合并入刺毛碱蓬S. acuminata (C.A. Mey.) Moq.,同时增加了垦利碱蓬(新种)S. kenliensis J. W. Xing sp. nov。由此将中国碱蓬属(Suaeda)植物从原来的20种,变更为19种。并重新修订了中国碱蓬属(Suaeda)植物的分种检索表,使中国碱蓬属(Suaeda)植物的系统分类更趋于完善,为《中国植物志》的修订和碱蓬属(Suaeda)植物分类及其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冠层反射光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碱蓬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盐试验研究了碱蓬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冠层反射光谱的响应特征,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事后检验(Dunnett)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一阶微分冠层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响应关系,以对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敏感的波段构建比值光谱指数和归一化光谱指数,并识别出对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响应显著的高光谱指数。研究结果表明:50 mmol/L盐胁迫下,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当盐胁迫大于50 mmol/L时会抑制碱蓬的光合作用;在可见光波段范围(400-700 nm),中度(300-400 mmol/L)与高度(600 mmol/L)盐胁迫下,碱蓬冠层光谱反射率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543 nm、645-647 nm、663 nm、667 nm、669-670 nm、682 nm、686-687 nm等波段处的一阶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含量的响应最为显著(p0.05);利用反射率差值法确定对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敏感的高光谱指数的参数D_(543)、D_(645)、D_(663)、D_(667)、D_(682)、D_(686)、D_(687),发现比值光谱指数D_(543)/D_(663)、D_(543)/D_(682)、D_(645)/D_(663)和归一化光谱指数(D_(543)-D_(667))/(D_(543)+D_(667))、(D_(645)-D_(667))/(D_(645)+D_(667))、(D_(645)-D_(682))/(D_(645)+D_(682))在盐胁迫下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响应较为显著(p0.01),多重判定系数r~2均在0.995以上,其中比值光谱指数D_(543)/D_(682)的显著性最好,多重判定系数r~2高达0.998。盐胁迫下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指数识别可为探讨滨海湿地盐地碱蓬滩退化和生态修复的高光谱响应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双台子河口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对2009年10月野外调查所获取的土壤、植物样品进行室内分析,研究盐分离子和植被群落退化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芦苇生物量、覆盖度、株高3项生长指标变化,研究区芦苇群落退化演替的顺序为芦苇—芦苇/补血草—芦苇/碱蒿—芦苇/碱蓬—獐茅/翅碱蓬—翅碱蓬。随着退化演替的进行,翅碱蓬群落的各盐分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五种植物群落的含量。电导率与芦苇生物量、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易溶盐离子(除CO2-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各盐分离子通过影响电导率而间接抑制植物生长,电导率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试验区土壤盐化的同时伴随着碱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盐度对碱蓬生理指标和反射光谱的响应,以滨海湿地盐地碱蓬(Suaedasalsa)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光照盆栽试验方法研究8种盐度(0(对照,CK)、5、10、15、20、25、30和35)对碱蓬幼苗的生理指标(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质量比)和反射光谱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碱蓬植株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响应,低中盐度(0~25)对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盐度(30~35)对植株生长起到抑制作用;25盐度下,碱蓬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质量比均高于其他盐度和对照组;不同盐度处理下的碱蓬植株蛋白质质量比均高于对照组;盐度对碱蓬反射光谱存在明显响应,碱蓬在绿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通过相关分析判断出碱蓬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质量比的诊断波段,分别是547、555、548、556、546和2 300 nm。碱蓬高光谱特征指数MTCI、MNDVI1、DCNI、TCARI/OSAVI和R546在不同盐度下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盐分胁迫的高光谱响应诊断指标。分析盐度对碱蓬生理指标和反射光谱的响应,可为深入研究碱蓬对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DAPI染色法、FDA染色法和稀释平板法对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特性进行研究,在分析土壤盐度和植物根际效应对微生物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可培养耐盐微生物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土壤盐度与微生物数量、活性及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耐盐细菌在耐盐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微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数量、活性和多样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五种植物(碱蓬、柽柳、芦苇、白茅、茵陈蒿)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活性及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微生物群落;与柽柳、芦苇、白茅、茵陈蒿相比,碱蓬的根际效应最强。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滨海湿地微生物资源,形成修复退化湿地盐碱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耦合系统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河口海岸潮滩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近年来国家海岸带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重点关注区域。江苏条子泥潮滩湿地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潮滩湿地保护修复和海堤工程维护的统筹协调等问题。护岸工程软体排是河口海岸工程常用的维护措施,但其对潮滩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野外调查、碱蓬移栽和播种试验,分析了护滩软体排工程临近区域的高程、水动力、沉积物等环境参数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湿地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软体排对潮滩地貌影响明显,软体排内滩面稳定,软体排外亦有掩护效果,两月内促进盐沼植被区高程增量达29 cm,软体排外光滩高程变化剧烈;软体排建造后,海堤附近滩面地形有助于碱蓬植被定植,形成的高滩上移栽碱蓬存活率达55%,而在低处潮滩无法存活。2)碱蓬植被密度和株高受到盐度、高程、中值粒径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P<0.05,P为显著性水平),高程与碱蓬植被密度、株高正相关;盐度和中值粒径与碱蓬植被密度负相关;流速与碱蓬植被密度负相关;有效波高与碱蓬株高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潮滩软体排护滩工程的实施、碱蓬盐沼植被定植机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  相似文献   

18.
柽柳对盐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柽柳是一种盐生植物,具有很强的耐盐、抗旱、耐淹的生物学特征,广泛分布在内陆盐碱地和我国北方滨海湿地、滩涂,有"南有红树,北有柽柳"之说。柽柳是典型泌盐盐生植物,在盐碱地(含滨海湿地)种植形成柽柳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其物质生产、能量转换、气候与水分调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育、防风固沙/护堤等生态与环境功能[1-2],而且也是生物改良盐渍土的一种有效措施。种植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胶州湾东北部滨海湿地5个采样点生长的碱蓬中10种重金属Cu、Zn、Pb、Cd、As、Cr、Co、Ni、V、Mo的系统研究,发现碱蓬对Cu,Zn的吸收明显高于其它重金属,这可能与Cu和Zn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关,碱蓬体内Cr、Pb、V和Ni的含量也相对较高。碱蓬对Mo的富集效果最为显著,对Cu、Zn、Cd...  相似文献   

20.
盐度对碱蓬幼苗地上部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7年,用盐度为0,100,200,500,1000mmol/L NaCl的Hoagland完全培养液培养碱蓬,测定幼苗地上部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同时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盐胁迫明显影响MDA含量:12h之内,各种盐胁迫均使MDA量较对照组低;12h之后,低盐度(100mmol/L)继续使MDA较对照降低,而高盐度(≥200mmol/L)则促使MDA累积。(2)碱蓬体内SOD活性也明显受到盐胁迫的影响:12h之内,不同盐胁迫均使其活性较对照增大;12h之后,低盐度继续增加SOD活性,而高盐度则降低其活性。MDA和SOD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碱蓬的盐伤害与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