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区晚更新世晚期的前期和中期阶段以河流沉积为主,晚期阶段及早全新世早期湖相沉积逐渐占重要地位.晚更新世晚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切,使晚更新世中期的海相地层遭受侵蚀,导致海产动物化石被搬运和再沉积.垦利组陆相地层中发现的有孔虫、双壳类等海相化石是由于海面变化引起的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自约 6ka前我国海岸轮廓形成以来 ,海岸线主要呈淤进状态。在距今 6~ 3ka前 ,因黄河等河流泥沙主要填淤平原洼地 ,岸线稳定微涨 ;在距今约 3ka至 2 0世纪 60年代 ,河流以巨量泥沙使海岸线 ,尤其是低平的平原海岸线迅速外移 ;最近 30 a来 ,因为黄河等河流入海水沙大量减少 ,造成目前除行水河口处淤涨外 ,多数岸段转为侵蚀或稳定 ,且被侵蚀岸线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种变化导致了新淤土地的减少 ,也破坏了原有的沙滩、湿地资源 ,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海岸侵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自约6ka前我国海岸轮廓形成以来,海岸线主要呈淤进状态,在距今6-3ka前,因黄河等河流泥沙主要填淤平原洼地,岸线稳定微涨,在距久3ka至20世纪60年代,河流以巨量泥沙使海岸线,尤其是低平的平原海岸线迅速外移;最近30a来,因为黄河等河流入海水沙大量减少,造成目前除行水河口处涨外,多数岸段转为侵蚀或稳定,且被侵蚀岩线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种变化导致了新淤土地的减少,也破坏了原有的沙滩、湿地资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海岸侵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了珠江马口站和三水站1997-1998年度3个典型水文时段径流悬移质中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同时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其中的有机碳、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性质的水文动力条件下,流域侵蚀产出的河流悬移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主要缘于有机质在悬移质中所占质量分数的差别。汛期增强的水文动力主要表现为对流域土壤矿物的优先侵蚀,虽然有机质的总侵蚀量也同时增加,但在悬移质中的质量分数却相对减少,而在枯水期较弱的水文动力条件下,河流悬移质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增加,悬移质中的有机质对液相中的部分重金属元素产生较矿物更大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山岛近岸沉积物来源于河流搬运、海岸和海底侵蚀以及自生沉积。河流搬运主要来自原河、诸流河和王河的变质岩、花岗岩的混合物,侵蚀物则为三山岛、海北咀、石虎咀等岬角以及莱州浅滩南段沉积物的重新改造,自生沉积形成的矿物甚微。重矿物分布格局主要受物源和波浪分选因素控制,并与沉积物类型、水深、海底坡度和局部地形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海岸侵蚀和海岸线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我国30 000km多的海岸线上海岸侵蚀后退问题相当普遍,海岸的后退侵蚀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处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及河流径流量减少引起入海泥沙量减少,海岸侵蚀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海岸线管理就是针对海岸锓蚀而提出来的一项管理政策。本文在对中国海岸侵蚀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的岸线管理经验提出了关于海岸线侵蚀管理中的若干概念、海岸线管理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以及海岸带立法和海岸线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7.
根据1951~2000年大通站实测水文资料和长江口地形图,分析了长江入海泥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长江入海泥沙量出现减少趋势,90年代输沙量相对于60年代下降了1/3.流域大量修建水库是导致河流入海泥沙减少的根本原因.在此背景下,长江口门外的水下三角洲淤积速率从1958~1978年时段的55mm/a下降为1978~1998年时段的11mm/a.考虑三峡工程等多种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估计本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的河流入海泥沙量将分别减少约60%和40%.尝试建立了三角洲冲淤对河流供沙量响应的概念公式,并据此对本世纪长江三角洲的演变趋势做了初步预测:三角洲的总体淤涨速率将急剧下降,口门外水下三角洲将出现严重侵蚀.  相似文献   

8.
河流对江苏海岸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全基 《海洋科学》1992,16(3):53-55
本文论述了江苏海岸发育的过程,探讨了长江、黄河、淮河等较大河流对海岸发育的影响。河流不仅能为海岸形态的塑造提供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于形成过程中的海洋动力作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澳部分河流的资料,探讨了冰后期海面变动各个阶段对河流-河口体系不同部位的影响及时空变化,划分出4个发育阶段。早期海进主要使下游河段发生沉积,晚期海进导致河口湾的形成,稳定阶段沼泽沉积发育,海退阶段河口湾充填,并逐渐转化为三角洲。在同一个地区,河流-河口体系随时间而变化:海进时,依次由下游河段转变为河口湾,最后可能成为口外海域;海退时,则由口外海域变为河口湾,可能进而成为三角洲。  相似文献   

10.
三角洲中河流颗粒有机质的损失R.G.Keil等河流释放的颗粒有机质(POM)大约为海洋沉积物中颗粒有机质堆积速率的两倍。因此,通常认为河流POM埋藏效率是很低的。依据亚马逊流域沉积通量,计算出三角洲沉积物中河流POM埋藏效率小于25%。可是,这种通量...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评价中显要的输入量是自然界的长期降水量和河川径流.就美国西部多数河流而言,河川径流有历史记录的不会超过100a.因此,要获得地质时期古降水量和河流径流记录的替代方法关键是具有自然界变化和长期平均降水量.估计古降水量的方法包括树的年轮宽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长曲线法测定了河流弧菌在牙鲆表皮、鳃和肠粘液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在3种粘液中都能生长,生长前期符合Logistic模型,然后进入Gompertz模型,在鳃粘液中的生长量高于肠粘液和表皮粘液。采用毛细管法研究了河流弧菌对牙鲆3种粘液的趋化作用,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牙鲆3种粘液具有较强的趋化应答,在粘液总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弧菌对牙鲆鳃粘液的趋化应答显著强于对表皮粘液的趋化应答(P〈0.05),而对肠粘液的趋化应答极显著低于对鳃粘液和表皮粘液的趋化应答(P〈0.01)。采用^3H—TdR示踪法进行了河流弧菌对牙鲆3种粘液的粘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和鳃粘液的粘附率较高,而对肠粘液的粘附率较低,特别是孵育30、60和90min时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和鳃粘液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对肠粘液的粘附率(P〈0.05)。这些结果表明,河流弧菌能够在牙鲆粘液,尤其是鳃粘液中生长和定植,有利于其进一步感染、致病。  相似文献   

13.
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对海、陆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入海河流物质通量研究是陆—海相互作用和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的重要命题。我国是最早开展物质通量研究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都开展了有关河流和边缘海物质通量的研究,即将开始的全国海岸带环境调查专项也把主要河流物质入海通量及其海洋环境效应研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当前国内外河流物质通量研究的最新进展,较系统地阐述了河流入海物质通量的概念和对邻近大陆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河流入海物质通量是研究陆—海相互作用及其全球变化效应的重要参量。归纳了河流入海物质通量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伶汀洋冬、夏季的水温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冬季湾内水温的分布和变化较单一,夏季由于河流入海流量增大,河流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加强,明显可见两个冷、暖水锋在河口湾中段相交,上段为高温的河流淡水控制区,下段为低温的陆架水控制区,两者显著的特点是其控制区内温度变化很小,而在锋面转折地带的河口湾中段,盐淡水混合强烈,其温度变化大,温度等值线呈倾斜分布。  相似文献   

15.
北极河流径流是北冰洋淡水的最大来源,其变化会对北冰洋中的诸多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海冰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北冰洋温盐、海冰以及环流对北极河流径流的敏感性。通过对比有气候态北极河流径流输入的控制实验结果和径流完全关闭的敏感性实验结果,研究发现北极径流对北冰洋温度、盐度、海冰以及海洋环流等有显著的影响。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在河口附近的陆架上温度降低、盐度升高,且导致500 m深度处温度下降以及盐度升高;河口附近的陆架处,海冰密集度与海冰厚度增加。关闭北极河流径流也对北冰洋内的环流有影响:由于缺少来自欧亚大陆的北极径流的输入,穿极漂流与东格陵兰流流速减小且盐度增加;关闭北极径流导致近岸海表面高度降低,沿欧亚陆架的北冰洋边界流减弱,白令海入流增强。通过对比关闭北极径流实验与控制实验的温度和盐度剖面,发现关闭北极径流后大西洋层温度降低,各陆架海盐跃层的梯度减小,盐跃层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16.
河口地区海水环境变化复杂,岸滩侵蚀严重,入海径流对侵蚀的影响不可忽视.从入海径流量与河口盐度变化的关系入手,主要阐述了海水盐度变化对河口泥沙沉降及泥沙沉降后固结的影响,进而讨论盐度变化对河口沉积物侵蚀的影响,其中,着重对黄河口地区入海径流量与河口沉积物侵蚀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概述了黄河口沉积物侵蚀相关的研究情况,指出在黄河三角洲等河口岸滩侵蚀的研究中,可以以盐度等为媒介,把入海径流与沉积物本身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分析岸滩侵蚀机理.  相似文献   

17.
鲁中南地区第四系河流砂金成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鲁中南地区河流砂金富集成矿特征及成矿时代.区内第四系出露时代齐全,成因类型繁多,岩性复杂.河流砂金矿层主要位于冲积或冲洪(洪冲)积物的底部,即古老变质岩系基岩面之上的含泥砂砾或砾砂等粗粒沉积物中.据资料和第四纪以来气候的冷暖变化,区内河流砂金的成矿时代可划分为中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早期)和全新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18.
决明子 《海洋世界》2004,(11):17-19
河流是联系陆地和海洋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动的纽带,也是保护海洋资源最重要的战场。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不仅直接影响到河流生态系统,而且可能间接地通过河流影响到海洋的生态环境。此外,河流还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淡水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河河口河段淤积形成机理的分析 ,认为黄河河口治理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的抬高 ,这也是衡量任何一种治理措施优劣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浮动泵站来实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抬高的工程措施 ,并结合河口地区的地形条件和工程条件 ,初步提出了工程总体布置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山东威海滨海沙滩侵蚀现状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威海市滨海沙滩的现场调查,综合分析了滨海沙滩侵蚀现状和侵蚀原因。威海市90%的滨海沙滩遭受侵蚀,沙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其中长度短小的沙滩和位置偏僻的未开发使用或者仅作生产使用的沙滩侵蚀情况较为严重。威海市的沙滩侵蚀主要表现在沙滩变窄、沙滩变陡、滩面物质粗化、侵蚀陡坎频现、老地层裸露和人工构筑物破坏等方面。沙滩侵蚀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风暴潮、季节变化、海平面上升、构造下沉、气候变化和海岸地貌形态,人为因素包括:前滨采砂、海岸天然屏障破坏、河流输沙量减少和不合理的海岸工程。自然因素中,事件性风暴浪对滨海沙滩的侵蚀作用最为快速和显著。人为因素是造成滨海沙滩侵蚀的最主要因素,前滨采砂、河流输沙量减少和不合理的海岸工程会使沙滩在较短的时间内遭受侵蚀,而海岸天然屏障破坏则是人们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