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贵州乌蒙山七星关区为例,参考"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形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实际,探索构建岩溶石山区县域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系统评价七星关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认为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但资源、开采强度、劣质水分布不均,降低了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亦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2)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对赤水河深切河谷斜坡地区钻孔岩溶发育深度、涌水量、地下水位和渗透系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指出区内岩溶含水介质空间的分层性、涌水量与地下水力坡度多呈负相关规律,同时区内地下水富集具有差异性和分区性,缓斜坡地带有利于地下水机井开采。  相似文献   

3.
曹卫峰  白涛 《贵州地质》1989,6(4):295-302
贵阳市位于贵州高原中部的一个岩溶宽谷盆地中,岩溶地层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岩溶地下水的开采却广泛引起了多种环境效应:可以分为良性的和非良性的两个大类。笔者通过岩溶环境,地下水水质、水量及含水层质量等在开采中的变化,不仅对高盐水质淡化、涌水量增加和水文地质环境变好等良性效应进行了较深入讨论,而且也对水质恶化,含水层污染和岩溶塌陷、地裂、井壅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贵阳岩溶水资源,保护贵阳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淮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受构造作用显著,其岩溶区有着北方岩溶的典型特征,又具其自身的特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断层及节理与岩溶特征观测,断层和节理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构造对淮南地区岩溶发育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板块边缘较大规模的逆冲断层上盘在平面上控制岩溶点发育的位置;研究区NE和NW向分布在山谷间的张性断裂,其地势低洼且导水性质较好,往往成为地下水的排泄点,岩溶在其两侧发育;研究区节理的走向、倾角、充填物以及密集程度对岩溶发育点的平面形态、垂向形态以及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的控制有着其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深切河谷附近岩溶地区打井找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切河谷附近岩溶地区地表水快速下渗,岩溶地下水深埋且集中径流,导致水资源匮乏,易成为较干旱缺水地区。同时在该类地区,受地表水构成的地下水排泄基准面控制,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且以快速的管道流和裂隙流为主,储存空间分布和相互间连通性高度不均匀给打井找水带来了极大困难。发现下伏碎屑岩、逆断层和上覆碎屑岩均能将岩溶地下水和深切河谷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切断,导致局部富水,成为打井找水有利靶区。基于此3种类型,结合打井找水成功实例,将其归纳为3种打井找水模式:下伏碎屑岩隔水模式、逆断层阻水模式和上覆碎屑岩阻水模式,这些模式将对在深切河谷附近岩溶地区打井找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针对徐州市地下水长期无节制开采和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多种环境地质问题,建立了与研究区裂隙岩溶含水层相适应的地下水流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考虑到大气降水的多寡及其分配状况是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最终决定因素,同时建立了研究区大气降水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应用于评价该区地下水资源,从而在宏观上为徐州市合理开采裂隙岩溶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对我国其它类似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区岩溶含水岩组主要由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组成,岩溶发育受层状裂隙和构造裂隙控制,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缘、南缘和西缘。文中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区碳酸盐岩分布特征和埋藏条件的分析,提出3种岩溶发育模式:斜坡顺层岩溶发育模式、裂谷逆层岩溶发育模式和逆冲断层岩溶发育模式,对3种模式下岩溶发育的地质构造特点、水动力及水化学条件、岩溶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探讨了3种模式下岩溶地下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规划。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济宁地区北部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地下水,目前已纳入当地开发利用规划。为防止过量开采引发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对该岩溶系统的资源潜力进行了科学评价。在查明济宁地区北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水量均衡法与数值模拟法对该区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地下水资源潜力模数,该区岩溶地下水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古堆泉是汾河流域内唯一的中低温地热泉,研究其水文地质特征、划定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是进行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热水成因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地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岩溶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分析,初步圈划了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其子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地质结构复杂、火成岩侵入和隐伏断裂发育,总体上可以将其概括为南北和东西向均"三隆三陷"的地质格局;古堆泉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塔儿山、二峰山及中条山碳酸盐岩裸露区的降水入渗补给,南梁泉和海头泉是系统内2个岩溶地下水的局部排泄点,古堆泉是最终排泄点。根据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岩溶地下水循环特征确定了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其水文地质性质,圈定的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面积为2 942 km2,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岩溶地下水子系统:塔儿山-九原山古堆泉岩溶水子系统、佛岭山-高显海头泉岩溶水子系统、中条山南梁泉岩溶水子系统、侯马盆地深循环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湖南龙山洗洛地区岩溶地下水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向来备受关注。本文在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的湖南省龙山县,对其东侧约7 km的洗洛地区进行了综合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以期探讨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前景。研究查明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富水规律;认为洗洛岩溶槽谷发育区至少含两层岩溶地下水,地下水综合开采条件良好,最枯单孔涌水量1 889.57 m3/d。洗洛地区有望成为一岩溶地下水可采量3~5×104m3/d的中至大型水源地,可解决约10万人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11.
华北山区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台沟坡地径流实验小区上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探索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以及蒸发微弱等条件下,不同场次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降雨强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同一场次降雨过程中,坡地内不同部位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土壤层次和土层部位相联系。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得出的坡地土壤水特征曲线表明了坡地砂质土壤在含水量较大时土壤吸力较小、含水量减小时土壤吸力迅速增大的水力特性。  相似文献   

12.
廊坊市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廊坊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对廊坊市的微咸水、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对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提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对缓解廊坊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补给量评价法和水均衡评价法对磨台营水源地岩溶水的资源量进行计算,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得到磨台营水源地岩溶水处于平衡阶段,且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作为备用水源地.  相似文献   

14.
张东起 《地下水》2003,25(2):71-71,8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生活饮用水的习惯及我国目前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对象,对今后我国在生活饮用水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对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由于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中虚拟水的消费量,水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引入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国各省2000年人均水足迹.结果表明,西北部省份水足迹较大,南部和中东部省份水足迹较小,青海省水足迹最大,其值为935.75 m3·(人·a)-1,广西水足迹最小,其值为466.31 m3·(人·a)-1.全国平均水足迹为601 m3·(人·a)-1.分析了几个典型省份水足迹的构成,并探讨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辽河流域铁岭段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丽荣 《地下水》2005,27(6):425-426
本文依据辽河流域铁岭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对辽河流域铁岭段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辽河铁岭段的地表水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西北内陆区水循环分析,剖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特点,即在山区形成水资源、在平原散失水资源和在人工绿洲区产生二元结构;揭示了流域内的水资源以水循环为纽带,相互转化并互相联系;并对山区消耗水量,走廊、盆地、人工绿洲建设引起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变化和消耗水量的增加,以及内陆河下游水分亏缺问题作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要传递流域水循环整体概念、评价山区与平原绿洲之间的局地水循环、实现在西部开发中实施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良性循环等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模糊数学在郑州市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稀缺性、资源产权及劳动价值等方面。由于影响水资源价值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宜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评价。依据所建立的模糊数学模型,针对郑州市的具体情况选取水质、水资源量、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作为评价因子,对其水资源价值进行了计算,计算得到郑州市水资源价格为2.11 元/m3。目前郑州市的平均水价为1.28 元/m3,明显偏低,应进行水价改革。  相似文献   

19.
水权交易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区域水资源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水权交易作为解决当今世界严峻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水权交易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配置,对水生态和水环境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然而关于水权交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尚未有系统的梳理。总结了水权交易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水权交易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4个重点研究方面:可交易生态环境水权的研究、水权交易对水量、水生态、水环境影响的研究。未来应当加强水权交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进一步提升水权交易对水质、地下水、退水、陆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明确不同交易类型的不同影响,还应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合肥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合肥市水资源特点。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定额,预测分析了各行业需水量和供水量,对合肥市2015和2020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二次分析。结果表明:在一次平衡方案下,到2015年,合肥市仅在95%特枯年份下缺水,缺水度为19.16%,水资源基本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至2020年,合肥市在不同保证率年份下均有缺水,其中,50%频率平水年份的缺水度为3.1%,75%枯水年份的缺水度为4.34%,95%特枯年份缺水度为13.09%,表明未来合肥市水资源紧缺将会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二次平衡方案下,合肥市仅在2015年和2020年95%特枯年份下有少量缺水,缺水度分别为7.6%和10.21%。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保证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地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