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地震日常分析会商数据库管理软件研制的思路.该软件构建了最优的数据库表结构和Excel模板,实现了会商登记卡、震情监视报告、首都圈地区震情短临跟踪动态等信息的浏览、新添、删除、修改、保存、打印,具有首都圈地区各学科异常频次自动统计、绘图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孙士宏 《地震》2000,20(4):97-102
回顾了我国 30多年来的地震现场震情监视预报工作。该工作从目标角度考虑大致可分为二个不同的阶段, 1980年前主要是地震预报方法的探索, 而 1980年以后,更主要的是承担地震预报的社会服务。对我国赴国外地震现场的工作情况作了概述, 并提出了地震现场震情监视预报工作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3.
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发生在首都圈地震重点强化监视区,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同时地震发生在春节前夕,且震感范围较广,因此,社会关注度极高。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次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检验了河北省地震系统震情发布、应急响应、灾情收集、快速评估、组织指挥、信息报送、震害调查、新闻宣传、通讯和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同类地震应急情况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总结安徽2006~2015年这10年震情监视、应对工作的成效与问题,对今后进一步完善震情监视、跟踪与研判、发布机制,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和应对处置能力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巴塘6.7和小金6.6级地震前的磁异常进行了总结,并回顾了1988年以来利用地磁异常及地磁低点位移法在日常震情监视、分析预报中的实用化情况、认为该方法预报中强震有一定效果,对应地震的概率为55%,预报发震时间较好,但预报地区范围较宽,存在一定的虚漏报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对晋豫陕交界处的震情监视工作,三省相邻的河南省洛阳地区、陕西省渭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地区经过研究协商,建立了协作区。定期召开协作会议,互相学习,互通情报,加强监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他们第二次地震工作协作会议纪要刊登如下,供其他协作区的同志学习参考,并望有必要建立协作区的地区,积极主动地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为千方百计攻破临震预报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中期预测意见,并将那些在未来数年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的,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具有加强监视、防御价值的地区,圈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对这些地区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跟踪,实现由地震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过渡,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些地区的震灾防御工作,尽量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8.
孙士宏  修济刚 《中国地震》1994,10(3):303-306
首都圈地区地震短临预报追踪方案的讨论孙士宏(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修济刚(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综合计划司)自1974年开始,我国每年年初要举行一次大型的震情会商会,对全国本年度的地震活动水平做出估计,并圈定出若干需要重...  相似文献   

9.
前言     
《地震》2004,(1)
为加强地震预报工作 ,整合地震预报的力量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于 1999年 8月成立预报部。预报部是在中心原第一研究室 (全国震情分析预报室 )和第十研究室 (首都圈震情分析预报室 )基础上 ,将中心其他专业研究室的预报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的。预报部的方向是 :坚持边预报、边研究、边提高的方针 ,努力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 ;发扬中国地震预报的优良传统 ,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 ;立足实践 ,扎实工作 ,建立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地震预报研究队伍 ,力争在地震预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并在减轻地震灾…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环渤海地震重点危险区震情呈起伏式发展,特别是2月 ̄8月份由于地震活动增强和短临前兆异常增多,震情一度非常紧张,有关省市地震局均做出了短临预报。由于辽宁省地震局较好地把握了震情变化,做到“内紧外松”,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从科学角度对1996年复杂震情进行总结,对今后的震情监视预报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正式提出过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没能实现短临预报。该文回顾了地震预测的过程,总结了时间预测与地点判定的新的科学经验。为了使首都圈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调整科学思路,建立预报工作规范化与改进十大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practical and open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at of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earthquake center(SCEC),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initiated a project for an experimental field in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 in 2014. The chosen area is a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 series of work compiling basic maps have been launched to collect fundamental data of this area including geologic structure, earthquake geology, geophysics, geodesy, and geochemistry. The map of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s in this region is one of these basic map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mpilation of this map. It includes earthquake epicenters,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s, faults, strata, magmatic rocks, and geographical data. This work summarized 87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and 22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s, and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earthquake epicenters, strata and magmatic rocks. The content in the map is reliable and integrated. This work will provide reliable earthquake-geology data for establishing geodynamics models and other future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experimental field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in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3.
魏家珍  杨玉荣 《地震》1998,18(4):391-398
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区是我国地震重点防御区和地震监视预报研究的重要试验区,区内布有流体化学测点35个,开展的多项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地震预报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对部分流体地球化学组分的区域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氡、汞、氢等组分具有较好的映震效能,它们在正常状态下,普遍具有低背景值且变化幅度不大的共性,而当地震活跃时,大部分测点的上述组分的含量均出现增高现象,成为地震短期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开展天地一体化地震观测是目前推动地震短临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卫星观测为主要手段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实现对我国及临区进行地震电磁效应高精度、大范围和大动态连续观测的有效途径,并且为地震短临预报开创空基监测的新思路。地面传输系统是连接地震电磁卫星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的科学设计是地震电磁卫星项目建设的基础。本文拟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系统建设指导思想、系统组成、链路功能描述、系统运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我国即将建设的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从而为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初步设计的完成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京西矿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天然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介绍了门头沟矿震的概况;对门头沟矿震与天然地震进行了相关分析,认为门头沟煤矿矿震活动可作为一种较好的监视首都圈中西部强震的中尺度监测手段;论证了门头沟煤矿矿震活动作为首都圈地应力变化监测哨的地质依据,并初步建立了矿震作为地震前兆的力学模型;提供了矿震预测天然地震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朱清钟  田竹君 《地震地质》1996,18(4):403-408
根据太平庄井地下水水位、流量、水温等物理动态特征,探讨了三项潮汐动态(水位、流量、水温)、洼地积水倒压传递效应、截流效应、水温同震阶降动态、震前流量突变异常动态等微观动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三项潮汐动态机理,认为太平庄井对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首都圈地震监测预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后存在的问题,从地震监测工作的定位与功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定性与定位以及监测、预报、科研结合,监测仪器和软件市场化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震前兆十分复杂,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某些地方在某些时候,有可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震前兆,只要我们有相应的监测能力和分析预报能力,是有可能实现地震预报的。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科学家西伯利亚分院研制了几种型号的超大功率振动源,其特点是功率大,信号传播距离远,探测深度大。目前,我国首都圈地区已建成由100多个子台组成的数字化地震台网。文章介绍了俄罗斯超大功率振动源及其在我国首都圈地区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张北6.2级和5.6级两次地震前安头屯井水位异常变化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认为该井对捕捉地震异常信息,特别是首都圈地区的监测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