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家华罗庚说:“香,香不过故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学生是如此,他们对家乡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他们每天都与家乡接触,多多少少有所了解,说陌生是因为他们对家乡还不甚了解。因此乡土素材会给地理课堂带来乡土味。在这淡淡的乡土味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浓了,对家乡的情感也深了。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好乡土素材,让地理课堂洋溢着乡土味呢?  相似文献   

2.
刘明飞 《地理教学》2012,(24):47-49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融入乡土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丰富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着手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丰富地理实践教学理论。本文以东北三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例,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开发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到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方式与方法,以期为课程思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提供分析案例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
韩晶 《地理教学》2010,(6):41-43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乡土地理内容标准部分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并切实加以落实。”新课改至今已经有八个年头,在这八年中,我国的乡土地理教科书编写工作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全国各省市或地区都依据本区域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乡土地理教科书。本文选用北京市海淀区的《海淀区地理》、上海市的《上海市乡土地理》以及吉林省的《家乡》三本乡土地理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乡土地理教科书在编写体例方面的特点,希望为乡土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5.
乡土地理作为学校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起源于清末,在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来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顺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土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主体、教材结构、教材内容也不断演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和教材的百年演变,以期促进深度挖掘乡土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优化地理课程结构,为乡土地理课程的建设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6.
邵俊峰  俞若昊 《地理教学》2010,(8):52-54,12
利用乡土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永不过时的话题,是课堂个性化、课堂生活化的保证,符合新课标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本地有山(丘陵)有水,工农业发达,城市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探究有较好的资源保障。另外,发达的网络和交通也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韦世耿 《地理教学》2011,(22):28-31
我们广西农村学校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事物是很多的,不用翻阅专门教材,只要稍微提示,稍加思考,学生就可以从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中搜集到许许多多活生生的乡土信息。现以初中七年级《世界的聚落》探究性教学活动为例,探讨在广西农村学校如何实现乡土地理和课堂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一、观点的提出这里提及的"落地意识"是指一种把现行教材(课本)内容落实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实际之中(落地)的教学理念。地理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落地"习惯,善于把课本知识同乡土地理有机地整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地理源自生活,地理就在身边";让地理课反映家乡的地理特色,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这不仅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只有情动、心动,才能主动融入课堂,让地理知识在课堂  相似文献   

9.
宋赛萍 《地理教学》2010,(12):40-42,25
随着二期课改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热潮随之而来。《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呼唤生活世界的回归;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陛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十分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2,(22):47-50
一、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多种方式的“校本化”处理,使地理课程因具有“乡土元素”和“乡土特色”而变得丰满、鲜活。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乡土资源,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是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库的有效途径。通过替换、参照、补充、拓展、实践等方式使地理教学具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烙印,  相似文献   

11.
潘慧平 《地理教学》2012,(18):29-32
台湾重视乡土地理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精神,并把这一理念贯彻于课程中。本文从台湾2009年正式颁布的课程标准来分析台湾地理课程的乡土地理内容,进一步提出可供大陆地理教育借鉴的宝贵经验。一、台湾高级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概况台湾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潮流与衔接九年一贯课程,自2001年开始,积极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并于2006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但因课程标准中规划的延后分化,引起社会上的许多专家学者的争论,又开始着手修订2006年地理课程标准。直到2009年,高中开始实施正式的地理课程标准,并将课程标准正式更名为  相似文献   

12.
金爱春  王晨光 《地理教学》2013,(23):32-33,15
一、背景提出 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在课堂中使用乡土地理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家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主题,利用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对比,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乡土地理活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任苏蕊 《地理教学》2023,(15):35-38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落实的。地理教学需要走出课堂。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素材之一。本文以必修《地理2》主题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为例,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为调查区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出发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李慎中 《地理教学》2009,(10):11-13
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乡土资源是有用地理的源头活水,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发、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拉近教学情景与生活情景的距离,以地理的视角、思维和方法从社会案例中解析出地理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时期的地理教师,仅仅给学生灌输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贯穿、应用在教学中,为此我把具有大余特色的乡土地理资源——“世界钨都”、“中国金边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等适时地应用到教学中,并以案例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一、活化教学内容,登上快乐之船 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机械与沉闷状况,作为地理教师应树立开放意识,将地理课堂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挖掘其生活基础,拓宽其生活外延,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内容。通过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近地理,体味地理的乐趣,将生机勃勃的课堂变成快乐之船。  相似文献   

18.
龙雨娇  姚杰 《地理教学》2011,(16):32-33
在地理新课改的实践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地理课堂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获取并不能局限于课堂中的教学,我们应当跳出传统课堂的框架,结合有效的乡土资源,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做中学”,获取直接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印志 《地理教学》2022,(4):46-4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要求教学转向“课标本位”,新版教科书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为例,结合“家乡的水稻种植变化”乡土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课前调查、课堂学习、课后梳理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生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李春军 《地理教学》2020,(7):38-40,37
以学生家乡的河流——沙溪河这一乡土资源为载体,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建构地理问题链,实现深度教学的目的。在问题链的建构过程中要依据学情,找准设计落点;围绕问题教学,建构基本框架;基于地理思维,丰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