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阿克苏地区冰雹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查阿克苏地区8县1市、10个气象站和120个防雹作业点1991~2000年4~9月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阶段的降水、降雹情况及对应的雷达回波生消演变情况,对地区冰雹云天气发生背景、雹云路径及雷达回波、降雹情况等进行分析,摸清阿克苏地区冰雹云的活动规律和结构特征,改进地区人工防雹的作业模式,提高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2.
冰雹云雷达识别方法及防雹作业经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总结了辽宁省40余年人工防雹工作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了3种类型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利用回波形态、回波参量和综合指标对其进行雷达识别的方法,并结合冰雹云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对具有液态水累积区的雹云、对超级单体冰雹云和对多单体冰雹云实施人工防雹作业的一些经验,对于各地的科学防雹作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防雹工作的发展,对冰雹预报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现行防雹技术手段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作业效果必须依靠比较详细的冰雹预报.国外在防雹效果的评价上提倡根据雹云强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作业方法.本文介绍了原苏联的冰雹预报方法,它可提前6-12小时预报出雹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人工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识别和不同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董学友 《四川气象》2001,21(3):46-47
本文对人工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识别和不同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年5月22日一次局地性冰雹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对防雹作业前后的回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作业后强回波面积明显减小、高度明显降低.说明人工防雹作业能够有效地遏制雹云发展,减轻或防止冰雹灾害.  相似文献   

7.
董学友 《四川气象》2001,21(3):46-47
本文对人工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识别和不同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局地冰雹防御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年5月22日一次局地性冰雹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对防雹作业前后的回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作业后强回波面积明显减小、高度明显降低。说明人工防雹作业能够有效地遏制雹云发展,减轻或防止冰雹灾害。  相似文献   

9.
昭苏雹块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云的微结构,对于研究冰雹增长的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直接进入雹云内部进行观测非常困难,所以目前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冰雹样品的切片分析,推断雹云内部的微观结构和成雹机制. 众所周知,冰雹是从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物.不同的冰雹云类型,不同的增长过程,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因此研究冰雹样品,有助于我们认识冰雹在云中的形成和增长过程,这对于人工防雹研究和作业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块冰雹云催化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防雹技术、客观评价人工防雹效果和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物理效果检验方法中的对比方法,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两块冰雹云防雹作业前后动态雷达回波特征.对雹云A实施防雹作业1次,最大回波强度减少10 dBz,45 dBz回波顶部高度降低0.8 km,云体加宽、减弱.平面显示,回波面积扩大,云体分裂,移动停止,并与...  相似文献   

11.
冰雹作为一种短时强灾害天气,常给农业、建筑、电力、交通甚至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防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冰雹形成机理和雹云物理研究情况,然后围绕人工防雹机理、技术、科学试验及效果评估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人工防雹工作的进展,增进对人工防雹科学问题的认知,从而为促进中国人工防雹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累积带理论”和“循环增长理论”是冰雹形成的最常见理论,限于早期的雷达观测技术和缺乏完整的冰雹数值模式,早期认知的冰雹形成机理存在一定的局限。(2)雹胚一般分为冻滴胚和霰胚,冻滴胚由过冷雨滴冻结而成,霰胚则是冰晶、雪花撞冻生长而成。冰雹云中哪种雹胚占优势,主要看云底温度的高低。雹云的发展依赖于水汽条件、动力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等关键因子。(3)人工防雹主要遵循“播撒防雹”和“爆炸防雹”2条技术路线,“利益竞争”和“早期降雨”是常见的6种防雹原理假说中最广泛被用来作为防雹作业设计依据的2种播撒防雹理论。(4)人工防雹技术上多采用通过飞机、地面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通过地面高炮向云中发射含人工冰核的炮弹等方式,影响冰雹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削弱冰雹生长的目的。(5)大量外场试验证明人工防雹效果有较大的地域差异,需根据各地冰雹云特征及其降雹特点制定和发展本地适用的人工防雹技术体系。(6)人工防雹效果检验仍然是制约人工防雹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检验技术方法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雹云变化迅速、降雹过程短促,人工防雹技术实施的时效性以及防雹效果评估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今后应更多地借助多种探测设备进行冰雹云的精细化探测,开展有科学设计的人工防雹外场综合试验,运用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检验技术方法评估防雹效果,推动人工防雹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兴义市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冰雹云的形成.冰雹形成生命史短、雹粒较大、防雹时间性极强.根据实时的冰雹云的特征,结合近2a的雷达历史数据情况,归纳出兴义市冰雹云的路径及冰雹云的多谱勒雷达回波判别指标.初步实践表明,应用以下冰雹路径分类和冰雹云的多谱勒雷达回波判别指标,可以快速判定冰雹云及冰雹云的移动路径,有利于提早作业,减少灾害,增加人工防雹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雷达识别雹云指标和防雹作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711数字化雷达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得到雷达识别雹云的各项参数指标,结合当时的情况,提出防雹作业方法,根据这些参数指标自动识别冰雹云,利用雹云观测资料估算雹云所在位置及雹源含水量,从而得出应该作业的炮点和炮点作业时的仰角。方位角、用弹量,并研制了防雹作业实时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产品,利用改进后的对流风暴跟踪(SCIT)算法,对2013年3月22日发生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一次降雹天气过程进行冰雹回波识别和跟踪分析。选用能反映冰雹云特征的6个基于雷达反射率三维拼图的人工防雹作业指标,借助经验阈值形成人工防雹作业条件的模糊逻辑判断方法。以地面降雹实况记录为检验标准,对改进后的SCIT算法的识别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CIT算法共识别出可实施人工作业的冰雹云对流单体4个,不仅多于观测到的地面降雹站点数(3个),也多于未改进的SCIT算法识别出的冰雹云回波单体数,且识别出的位置与实况完全一致,表明应用改进后的SCIT算法有助于增强人工防雹作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CPAS系统中的雷达资料,结合探空资料和冰雹资料,分析了2015年5月17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两块冰雹云在不同路径生命周期相同的情况下作业前、中、后的回波特征。结果发现:条件性不稳定和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指示当天有利的降雹环境。对雹云A实施防雹作业一次,45 d Bz顶部高度降低至少5 km,60 d Bz以上的强回波面积减少了39.3%,最大回波强度减少10 d Bz,云体加宽、减弱。对雹云B实施防雹作业两次,作业后45 d Bz顶部高度降到6 km以下,60 d Bz以上的回波面积为0,有弱回波生成,云体分裂。两块雹云人工防雹作业有效。  相似文献   

16.
咸阳市冰雹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2016年旬邑711雷达资料和咸阳市冰雹资料对冰雹云的发生、发展、移动和合并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咸阳市五条冰雹移动路径.其主要特征有:雹云移动路径、影响区域等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多条路径雹云相互作用、合并加强是造成咸阳冰雹灾害的一大特征;根据冰雹移动路径科学规划防雹作业点布设,可有效实施防雹作业...  相似文献   

17.
对大连地区2003—2008年多普勒雷达观测到的37个冰雹和强雷雨个例雷达体扫资料进行PUP软件计算和处理,得到了每个个例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30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强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几个主要雷达参数值、以及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冰雹云识别的雷达技术指标模型;根据大连地区降雹特点,将冰雹云分为强(超级单体)雹云、多单体雹云和单体雹云三类,总结了冰雹云类型判别的雷达指标(即防雹作业决策指标)。  相似文献   

18.
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多普勒雷达定量判别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湘西北张家界市2005年夏季的人工防雹增雨作业资料和地面降雹资料,分析冰雹云的雷达产品特征,发现使用小型车载雷达可以很好地弥补多普勒雷达常规业务产品中垂直剖面产品方面的不足,并归纳总结出了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的1个先兆特征综合定性指标和4个雷达定量判别指标。实践表明,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可以快速准确提前识别冰雹云,有利于早期作业,是人工防雹作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风暴剖面45dBz强回波在识别冰雹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鹏 《陕西气象》2009,(6):12-14
在人工防雹作业中,正确识别冰雹云是关键。利用雷达识别冰雹云的技术方法很多。研究风暴剖面45dBz的高度及其对应的温度识别冰雹云的技术方法,并阐述其理论依据和物理意义。利用1992-1994年和1997—2000年陕西渭北旬邑人工防雹基地雷达观测的结果统计分析,证明用风暴剖面45dBz高度或者对应的温度能够较好地识别冰雹云。同时介绍了其它一些地区利用风暴剖面45dBz作为雹云播撇判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1引言人工防雹[1],是对将要降雹的冰雹云施加人工影响,以减少和避免冰雹灾害。目前,人工防雹作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群众所愿意接受的减灾手段,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雹作业后,冰雹的密度、质量、个体减小,减轻了雹灾程度。冰雹云内存在着雷电和强大的升降气流,给观测和试验研究带来了困难,人工防雹至今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雹云认识的深入,人工防雹工作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2冰雹的预报冰雹预报有下面几种主要方法。有天气图方法、点聚图、T-LnP图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