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度客观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正心  周述学 《气象》1997,23(3):34-37
介绍了一以T63数值预报产品为因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作48小时最高,最低温度客观预报方法及其自动化业务系统,能补充目前地市台温度预报主要依靠主观预报的不足,对温度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释用数值预报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卡尔曼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概述。并在ECMWF北半球的50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的0小时分析场上选取因子,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预报及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释用数值预报产品对于德阳各站的温度预报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种插值相似方法作温度预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插值方法运用到短期气象预测中,其基本原理是按照相似原理将产生相似结果来作预报。对云南昆明等四站温度进行了九年定性和定量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可以作要素预报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ECMF数值预报产品──气象格点资料作预报因子,重点分析并发现850hPa温度预报场与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有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运算,直接输出72—144小时定性定量的低温阴雨要素预报,供中期预报使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网络制作全省温度和降水预报。在作哈尔滨站温度预报时,选取实时高空、地面和欧洲温度场共10个因子,一天2次发布未来24h预报。对哈尔滨站共作了12个月的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在作全省降水预报时,将全省分成8片,分别进行降水等级预报和暴雨有无预报;选用的是T106资料,选取20个因子,对1998、1999年的温度和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和评分。  相似文献   

6.
卡尔曼滤波方法在南宁市单站温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卡尔曼递推滤波方法适用于温度等连续变量的预报,具有容易适应模式的变化和不需要收集大量历史资料样本的优点,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制作南宁市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预报,对1995年1—2月的历史资料进行试报的结果表明,最低温度预报与实况的拟合最好,其次是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约对误差的计算结果,除了最高温度预报外,均方根误差都在3℃以内,平均绝对误差在2℃以内。  相似文献   

7.
以T42产品为因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作温度预报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以T42数据预报产品为因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可更新系数的预报方程作南京和芜湖的温度预报。从1994年1月至4月共84次试报中,用完全相同的因子卡尔曼滤波方法比回归分析方法预报结果精度提高0.5度。  相似文献   

8.
主客观天气预报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1年4~12月5种信息源广州市区的天气预报进行预报质量检验,预报时效为24、48、72 h;检验要素针对降水、温度。对降水预报进行一般晴雨、暴雨业务评分和Ts评分;对温度预报进行方差、分级等统计检验。对预报员和模式预报产品的预报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性晴雨天气预报,热带所中尺度模式的预报质量普遍较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报员的24 h预报质量与模式的预报质量相当,48~72 h预报总体而言,模式预报明显优于其它预报方法;各种方法对暴雨的预报能力偏低;Ts评分表明模式对有、无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强;对于温度预报,总体上,预报员的预报准确率最好,热带所中尺度模式的温度预报存在系统误差,预报普遍比实况偏低;对于降水和温度,各种预报方法质量均随预报时效的增长而下降,且最高温度的预报误差总比最低温度的预报误差大。  相似文献   

9.
吴华洪 《贵州气象》2003,27(4):12-14
分析了2003年2月15—3月4日的连续晴、热高危火险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是由异常强大的热低压、低空西南急流共同影响所引发的,并对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中的应用作了仔细分析,提出了数值预报产品的850hPa温度趋势及地面气压场可作为未来5—7d天气冷、暖的主要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卡尔曼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概述.并在ECMWF北半球的50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的0小时分析场上选取因子,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预报及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释用数值预报产品对于德阳各站的温度预报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各种温度资料所作的统计分析,得到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十世纪初以来,总体来讲全球、南半球、北半球均出现了强烈的增温;这种增温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甚至有些区域在某些时段出现了很强的降温;南北半球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对流层上层的温度变化要强于对流层下层的温度变化;冬季的增温要明显地高于夏季,冬夏温差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地温异常的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晓东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2,11(3):312-320
  相似文献   

13.
近45年来云南8月低温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1-1996年云南气温资料,分析云南夏季低温的气候特征。分析指出,云南夏季低温冷害并不仅仅是障碍型冷害。45年来云南出现5个低温年,与我国东北地区5个低温年不同,低温年主要出现在气温偏冷年代。  相似文献   

14.
用1989、1990年田间试验资料,结合当地气候资源和危害——西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霜冻,系统分析了西瓜育苗热量指标,得出保护地西瓜育苗适播期和育苗所需积温、气温指标,提出了相应的农技措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气候场的预测变成对该场主分量的预测。提取对气候场变化有重要影响的500 hPa高度、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和全球海平面气压等含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因子场的前若干个含高信息量的优质主分量因子。通过相关筛选和双重检验逐步回归,建立气候场的主分量的预测方程,由此就建立气候场与多个因子场之间的联系,但是模型却仍然保持着两个场相关的特点。根据气候场的特征向量的近似不变性,将其与主分量配合进行反算,从而得到气候场的预测。以广东汛期降水预测作为试验例子,计算了它的主分量,分析了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分类,对2003—2005年的分布作预测并与实测分布作比较及进行误差检测,发现预测效能显著。有关预测的年限、区域范围、要素和因子的物理背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滇中水稻冷害的强低温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裁云 《气象学报》1983,41(3):305-312
本文分析了昆明(能代表滇中地区)3—8月月积温及8月平均气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冷害的低温指标。 本文得到:3—8月500毫巴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弱是影响昆明同期气温高低的重要因素,而该副高的强度有较好的持续性,故可据该副高1—2月的强度,预报滇中水稻冷害低温的有无。 另外得出:西太平洋副高春夏季的强度,在上年11月已有反映,故可更早作出有无水稻冷害低温的估计。  相似文献   

17.
沂蒙南部山区冬季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现场低空探测所获得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沂蒙南部山区冬季大气边界层内的风、温场垂直分布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85,自引:3,他引:85  
马柱国  符淙斌 《气象学报》2001,59(6):737-746
利用 1 95 1~ 1 997年中国 1 6 0站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的地表湿润指数 Hi =PPe(P为观测的月降水总量 ,Pe为月最大潜在蒸发 ) ,对比分析了中国华北、西北两个典型干旱区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异 ,并讨论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联系。最后 ,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及各季节变化趋势的地理分布。研究表明 :西北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反 ,前者地表为变湿趋势 ,后者为变干趋势。华北地区的干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而西北除东部的秋季和西部的夏季外 ,其它季节均存在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及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孙力  安刚  廉毅  沈柏竹  唐晓玲 《气象学报》2000,58(6):704-7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特征及其对东北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然后利用NCEP/NCAR 1958~1997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子,同时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冷涡活跃年夏季,500 hPa高度场会出现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布的正-负-正距平波列,即与东亚阻高势力偏强而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等大尺度环流背景相联系.在对流层中上层,高空西风急流有明显的分支现象,特别是亚洲中纬西风急流位置偏南.而在对流层中下层,东北地区和华北大部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等地由明显的气旋式距平环流所控制,并且源自东北及其以西地区的北风距平可一直推进至长江流域并转变为西北风距平,并与那里的西南风距平汇合而形成有利于该地区梅雨偏多时的环流形势,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等容易出现垂直速度负距平、涡度正距平和散度负距平分布,而华北和华南大部上述物理量一般为相反的距平分布,从而对应少雨形势,并且中国北方地区(长江以北)对应负温度距平.当夏季东北冷涡活动偏弱时,一般会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即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不但对东北地区,而且与中国其它某些地区的天气气候可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Study of the oxygen-absorption coefficient in 5mm wave band is important for remote sensing of theatmospheric temperature profile from satellites or ground.In order to obtain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profile rapidly and accurately,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simple,but accurate formula of the oxygen-absorp-tion coefficient.In this paper,formulae of the oxygen-absorption coefficient in a certain range of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at a standard isobaric surface have been derived.These formulae may substitute for Meeks-Lilley formula in remote sensing of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