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泰安地震台钻孔应变固体潮畸变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多年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地震发生时的同震变化以及地震前后固体潮异常变化过程,结合全国其他台站观测到的典型震例,分析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应变固体潮的趋势性异常及畸变等各种异常现象,得出了应变固体潮的异常变化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某些大震前本溪井水位会出现固体潮畸变现象,其出现时间与地震前驱波十分相似。多在震前一个星期以内,而其形态和到时也较为清晰。本文分析探讨了水位固体潮畸变的形态与特点、与震前水位趋势性异常及同震阶跃现象的关系,引起水位固体潮畸变的其它干扰因素排除方法,并对进一步利用多井震前固体潮畸变资料进行震前定位的可行性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分析铁门关钻孔应变记录地震的空间分布、震级和震深特征,选取32组较明显的固体潮畸变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固体潮畸变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干扰、强远震前畸变和同震响应3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分析铁门关钻孔应变记录地震的空间分布、震级和震深特征,选取32组较明显的固体潮畸变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固体潮畸变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干扰、强远震前畸变和同震响应3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成都地震台GS-15型重力仪记录固体潮曲线畸变特征分析,找出记录曲线畸变的变化规律,并对引起该变化的因素、物理机制进行分析。仪器加温系统供电电源性能变差,导致仪器内部恒温系统破坏是引起记录固体潮曲线畸变原因。  相似文献   

6.
北京太平庄井水位固体潮畸变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平庄井在地震前能灵敏地记录到水位固体潮畸变异常。据1994年元月~1996年4月间发生的震例,发现水位固体潮畸变波动是由复杂的多周期、次高频波动构成的,在震前10天或半个月内出现。为避免多震异常重叠的干扰,提取并分析了单震畸变震例,认为:(1)该井能记录到世界强震前的水位固体潮畸变信息;(2)在一定范围内畸变异常时段与震级成正变关系;(3)研究水位固体潮畸变异常,将会为地震预报开辟一条新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成都地震台GS-15型重力仪记录固体潮曲线畸变特征分析,找出记录曲线畸变的变化规律,并对引起该变化的因素、物理机制进行分析。仪器加温系统供电电源性能变差,导致仪器内部恒温系统破坏是引起记录固体潮曲线畸变原因。  相似文献   

8.
震前应变固体潮畸变的物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岩石力学及固体潮理论,建立了孕震期弹性物体应变固体潮的物理模式,给出了其数学公式。通过分析潮汐应力与寻震应力的合力随潮汐力相位的变化,从物理本质上讨论了不同应力阶段应变固体潮曲线的形态特征;讨论了震前不同异常时期,应变固体潮畸变的不同特.点;并对震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应变固体潮畸变与地震三要素预报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闽清梅埔观测井在2008年3月出现的水位固体潮畸变和大幅波动,进行了成因探讨。通过实地落实和对周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此井水位的固体潮畸变主要受附近库区日平均出库流量,及坝下发电排水量改变而造成,对今后的观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2007年福建顺昌ML4.9级地震、2011年日本MS9.0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前后莆田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并对固体潮畸变异常现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异常与常见的外界干扰有明显区别,应为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1.
地倾斜固体潮分析中根据固体潮汐的畸变、趋势、上升、下降、转折等变化特征,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本文基于地倾斜固体潮汐可计算的特点和时程变化特征,提出一种新的地倾斜异常提取定量方法和指标。经过对延庆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预测误差比特征参量在中强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变化,说明预测误差比特征参量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结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对华清温泉在水化观测中的干扰因素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观测资料、水文地质结构的分析,指出降水、排污、供水开采等因素,对泉点没有影响。得出只有本身不抽水时,井内形成的“滞留水”,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及He、Rn含量明显降低,O2含量增高,N2变化不大,CO2含量亦降低的结论。指出供电不足是形成滞留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口向荣村ZK46井多年水位观测资料,总结井水位正常动态变化规律、典型干扰因素及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 ZK46井水位具有明显年变规律,受海潮、固体潮和气压潮复合影响;②井水位观测所受干扰主要为人为干扰,其次为观测系统和自然环境干扰,且各种干扰的表现形式不同;③对于不同地震,井水位同震响应形态、持续时间和最大震幅等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在形态上,大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为震荡型,中强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为固体潮畸变;震荡时间因震级和震中距不同而不同,最长196 min,最短10 min;震级越大,最大震幅越大。  相似文献   

14.
就库尔勒台用高精度RZB - 1型宽频带数字应变仪先后在 5 0 0km范围内记录到的几次较典型的MS5 .5左右地震的前兆异常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结果发现 ,震前测值曲线异常形态虽说各有所不同 ,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固体潮畸变 ,应变速率加快 ,易出现临震突跳 ,应变阶跃等 .根据这些特征 ,我们对 1 993年 2月 3日和静MS5 .7地震、1 993年 1 0月 2日若羌MS6 .6地震和 1 996年 1月 9日沙湾南MS5 .4地震作了不同程度的预报 .  相似文献   

15.
庄光国 《地震》1995,(1):89-94
本文详细介绍了1992年2月18日南日岛地震前,福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中4口深井所记录到的水位前兆异常。其异常时间以短临为主,基本同步。异常形式主要表现为水位升降,水位固体潮形态畸变和相位错动以及典型的“临震回跳”等。本文还对提高井网监控能力以及沿海地区井受“复合潮”影响等诸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形变数字化资料对山西地区地震前兆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张家口、怀来、赤城、宽城、易县和涉县6个地震台站共计43个观测项目的数字化资料,针对2002年至2005年山西地区发生的4次ML≥4.0地震,进行了地震前兆、同震反应及震后效应的系统研究。结果发现.河北省数字化资料对,1次山西4.0级以上地震前兆反应主要以应变为主,包括体应变和线应变,异常形态以固体潮畸变和抖动为主。  相似文献   

17.
孕震过程中重力和倾斜负荷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伟建 《地震学报》1984,6(2):241-248
地震前孕震区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震波速变化.本文根据波速异常现象并利用负荷潮汐研究结果,估算了中国沿海某些地区在孕育一次七级地震时 M2负荷潮汐所引起的重力和倾斜的变化.发现重力变化甚微,倾斜变化可观.建议在确定地震重点区的沿海进行一些倾斜潮汐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