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强震仪和测震仪均能记录地面运动,强震仪输出的加速度记录主要用于分析结构地震反应,测震仪输出的速度记录常用于确定地震信息.由于这2种记录均描述地面运动,且覆盖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所需频带范围,速度记录能否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分析开源Hi-net速度记录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时的精度,作者选取同台记录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2.
强震观测可以记录复杂的地震破环作用的全过程,提取强地面运动和结构物破环的信息,是研究地震工程、地震破裂过程和地壳构造等有关问题的基础。因此,加强地震观测工作,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强震加速度仪是当前首要而迫切的任务。另外,某一给定地点的地面运动记录,不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特性,还取决于从震源到该地点影响地面运动特性的各种因素,如地震波传播途径的特征、局部地形、土壤条件以及土壤液化等。单个的地面运动记录虽然也能提供与这些因素有关的资料,但它不能给出地面运动局部变化的充分资料。因此选择有利地点,布设密集台阵是强震仪台阵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确定布设强震仪台阵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近场强地面运动研究内容的前提下,以云南滇西实验场(25°—27°30'N,99°—101°E)作为布设强震仪台阵的地区,采用了主台阵和局部效应台阵两种型式,阐述了不同类型台阵的设计目的并给出了各类台阵结构的布设图。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强震记录,不仅对开展地震地面运动研究很重要,而且对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等方面的研究也极为重要。但是,由于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机率及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所限,要取得理想的强震记录很困难,尤其是取得主震的近场记录更为困难。因此利用人工手段模拟天然地震,从而取得强震地面运动的各种资料,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虽然人工地  相似文献   

4.
强震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对由地震引起的强地面振动的记录进行收集、处理、传播和研究是减轻地震灾害所必不可少的。强震运动引起建筑物破坏,导致人员伤亡。为了设计可经受住强震的结构,需要进行强震的测量、分析及理论估计。强震记录仪器是不同于普通地震仪的一种装置。普通地震仪用于测定来自千里以外地震的微弱地面扰动,而强震仪的任务是仅记录可能影响建筑物和其它工程结  相似文献   

5.
梁小华  蒋溥 《地震地质》2004,26(4):772-783
文中结合舟山市桃夭门大桥抗震设计在长周期频段的需要,研究分析了桃夭门大桥场地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和长周期地面运动谱的研究现状,从强震记录长周期分量信息特点出发,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选用了11个有代表性的M≥65的强震,共72条强震地面运动记录,参照核法规HAF0101(1)特定场地谱的确定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均值反应谱为基础的长周期反应谱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若干地段强震地面运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陕西等地历年来获得的强震记录,主要是汶川大震的强震记录,研究了甘肃省强震地面运动的特征以及不同场地的地震反应。注意到本地地震动具有大陆板内地震的特点,与强震记录最多的美国西部地震动有较大的差别。甘肃的场地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域:河西走廊、黄土地区、陇南山区和甘南高原区,强震地面运动特征各自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和地震动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有必要对汶川大震的强震记录作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进而应用到我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去。  相似文献   

7.
新疆强震台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震观测是以仪器为手段,取得地震时地面和建筑振动特征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地震波对结构物破坏机理和规律,也是研究强震影响场地面运动的衰减规律和震源机制的重要手段。 记录资料可为地震烈度和工程抗震设计,抗震措施等震害预测提供定量数据和理论依据,是地震工程和近场地震学的基础工作之一。 强震观测在国际上开展较早,始于三十年代初,我国强震观测起步较晚,始于六十年代初,自强震仪问世五十多年以来,强震观测在推动地震工程理论和实践、促进近场地震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 新疆强震观测是1980年初开始筹备,前几年开展了直接为工程项目服务工作,以及核爆地震效应观测。  相似文献   

8.
以反应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表征的强震运动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近仁  孙景江 《中国地震》1994,10(4):327-340
文中利用我国海城和唐山地震190条强震记录和美国西部138条强震记录研究了以反应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表征的强震运动的统计特性。反应谱用最大地面加速度归一化,即表为谱放大系数,功率谱密度函数用金井清谱描述。文中研究了参数的统计值和依赖性,以及谱放大系数和金井清谱参数与场地条件、震源和震中距等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强震运动谱的统计特性,并对我国地震工程应用的强震运动谱的统计参数值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塘格木1994年2月16日5.8级强震加速度记录概况强震观测是利用仪器来观测地震时地面运动的过程以及在其作用下工程结构的反应情况,也是取得地震破坏作用和结构抗震性能认识的依据。强震观测的独特作用在于:(1)可以提供定量的q据;(2)可以测量地震破坏作...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宽频带记录或强震记录, 然而很多地震台站仍然使用短周期地震仪. 用短周期地震记录估计大地震震级时会出现饱和的现象早已众所周知. 但需要研究的问题是tau;c和Pd方法估计地震震级时出现饱和的震级到底是多少.为研究使用短周期记录进行地震早期预警的可能性,本文使用1999年集集地震序列的强震数据(包括主震和31次余震)进行模拟实验,所选地震序列的震级在4级到7.6级范围内. 用强震记录与短周期地震仪响应函数的卷积模拟短周期记录,利用其前3秒波形计算参数tau;c和Pd,并与用原始的强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在一定程度上,短周期地震记录仍可用作地震的早期阈值预警,并且Pd方法直到6.5级才出现饱和,好于tau;c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区小区域地震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研究了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历史地震和地震地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基岩运动的参数。众所周知,局部地质、地形和土质条件等许多因素对给定场地的地面运动特性都是有影响的。本文着重考虑了土层的特性对地面运动的影响.作为分析工作的基础,我们研究了北京地区典型土层的动力特性。为了分析市区各场地上的地震反应,我们将它分成面积大体相等的许多网格,对于每一网格都分析了相应土层柱状在指定输入运动下的地震反应,通过电子计算和绘图装置将结果用许多图件表示,从而给出了不同场地上地震反应谱和强震地面运动的地区分布。这些图件可用来作为制定土地利用和防震规划的参考。我们根据市区每一地点的计算反应谱和典型结构的平均周期确定了相应结构的地震系数,结果已绘成等值线,这些图件可作为典型结构的震害预测和抗震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地震反应谱是通过仪器记录并经过处理的强地面运动信息,利用强震记录研究不同场地的反应谱,对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近20年来,我国在南北地震带所覆盖的川滇甘陕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观测台站,获得了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强震记录。本文在总结已有反应谱标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谱标定方法。利用川滇甘陕地区大量的强震记录,统计分析了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参数。本文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毛燕  胡家富 《地震学报》2012,34(3):339-349
根据普洱、 西双版纳地区6个地震观测台站在2008——2009年获取的5级以上的地震资料, 利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衰减系数, 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的S波速度结构和Qβ结构. 基于该结构模型, 采用随机振动理论方法, 预测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发生后, 在震中距为10——300 km范围内引起的地面运动, 并借助获取的强震观测记录检验、 评价了该预测结果. 同时, 将地面运动预测结果与利用回归衰减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 进而讨论该地震动预测方法在地面运动预测中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澜沧-耿马强震地面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澜沧-耿马地震中记录到的强震加速度数据,对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进行了统计分析。文中研究了震级、震中距、地震方位和场地条件等各种因素对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形状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地震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值的哀减公式并和过去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文中证明了地面运动加速度矢量峰值的衰减与烈度等震线或主发震断层走向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形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66年3月发生的邢台地震属震群型,五次大于6级的强震基本上都发生在邢衡隆起区中强烈下降的束鹿断陷内。水准测量结果说明,在地震前、地震时及地震后,断陷区都有明显的下降运动。大地测量结果证明,邢台地震是一个右旋型水平错动为主、并伴有水平方向的引张和垂直方向的下降运动,呈现出张扭性断层错动模型。在二次主震或强震的中间,水准复测结果说明:在已发生强震的震中一带强烈下沉,而可能的未来强震区有较明显的上升。邢台地震在地面垂直运动方面,地震前后大致存在四个地形变阶段,并在总体上具有同向地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强震地面运动频谱特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国内外56次地震的147个重要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得到反映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富氏振幅谱和伪速度反应谱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记录场地条件的统计关系。这些记录中7级以上大震、震中距小于20公里的近场记录和基岩场地上的记录占有一定比例,统计样本各类数据的分布比较合理。采用场地等效固有周期(以下简称场地固有周期)代替常用的场地分类形式进行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场地分类标准不明确的缺点。场地固有周期依据地质钻探资料计算,从而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与场地特征有关的强震地面运动的频谱特征随震级、震中距和场地固有周期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工程应用和抗震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20日10时24分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发生M4.6级地震,宁夏强震动台网共有33个强震台站记录到了该次地震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加速度峰值为303.2cm/s2。这是宁夏“十五”数字强震动台网投入使用以来记录到的最大、获取强震记录最多的一次省内地震。本文通过对此次强震记录的地震波频谱特征、衰减关系、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设计地震加速度图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发震断层附近地震动时程的半经验模型。如给定在该断层上可能发生的地震震级和场地位置,则可由此模型用计算机提供一组设计地震加速度图。模型中提供的经验格林函数计算公式是用所研究地区的强震记录按统计方法在频域内建立,而不采用在时域内修正个别小震记录的方法。模型中包括的其他重要参数,如断层破裂长度和震源谱,可以直接从该地区的强震地面运动的经验衰减规律得到。用本文方法综合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是与该地区地球介质内地震波的频散和衰减的统计特征相一致的非平稳过程,并能考虑场地相对于震源的方位和震源破裂方式的影响。由于未来的破坏性地震在发震断层上确切的破裂区段一般不能预测,就重大工程场地的抗震设计而言,可以按本文方法提供一组具有不同方位角的设计地震加速度时程。  相似文献   

19.
用上海华亭宾馆强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常熟-太仓5.1级”和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的强震观测资料分析了场地条件对地面运动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09年03月20日14时48分,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交界(北纬43.4°,东经124.9°)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9公里.辽宁省强震动台网有6个强震台站记录到了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57.68gal.本文对此次地震的强震记录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