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早在50年代, Kellogg, Scheyil1l, Evans和Norris等人分别记录和研究了海豚的声信号, Schevill和 Lawrence通过实验有力地证实了海豚具有很好的回声定位能力。60年代以来,各国对海豚动物声呐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多年来,不少国外学者在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对海豚的声发射与接收机制提出了一些近似的物理模型,不同程度地解释了一些海豚声呐系统中的现象,但与仿生学的综合研究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对海豚水下声信号进行深入的定量测量与分析,仍是海豚仿生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对进一步研究、改进水下声学探测设备和强背景噪声下弱信号的识別与检测都有着实际指导意义。目前在大约五十余种海豚中,除对胆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es)国外有过较多的研究外,对其他海豚的研究则很少。 江豚属齿鲸亚目,是体型最小的一种海豚。它主要分布在日本海和中国及东南亚各国沿岸海域,在中国长江口分布最为集中。每年3,4月份江豚到长江口一带生殖,有时沿江深入甚远。日本学者 Kazuhiro Mizue等(1968)和英国的Purves(1983)都对江豚的水下声信号作过记录与测量,但Kazuhiro Mizue等只记录到4kHz, Purves也只记录了30Hz-35kHz的信号;遗憾的是,由于信噪比太低,他们都没有进行详细的频谱分析。本实验所记录到的江豚声信号,由于记录器频带范围的限制,频率范围仅是40Hz-70kHz,其中包括了几种不同波形的较高频和低频脉冲信号,本实验对其频谱和周期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测量。  相似文献   

2.
声音在儒艮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儒艮发声的类型和特征,2019年3月20日至28日,在泰国立邦岛附近海域(99°25''E,7°13''N)对儒艮进行了被动声学监测。本文对泰国海域儒艮发声信号进行了细致分类,并统计了每种类型声信号的特征。将在立邦岛海域获取的野生儒艮发声信号划分为4种类型:chirp、trill、bark和 whistle。统计每种类型中高信噪比、轮廓清晰且无重叠的信号特征,结果表明:chirp为简单的窄带调频信号,持续时间大约为0.09s,基频介于0.99~12.84kHz,谐波数量为1~5;trill为调频信号,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大于0.90s,基频介于0.97~9.89kHz,有1~5次谐波;bark持续时间约0.20s,带宽范围为0.20~4.00kHz,whistle被定义为chirp和trill之间的一种过渡信号,其持续时间为0.05~0.89s,基频为1.11~7.69kHz,有1~5次谐波。这4种类型声信号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其中chirp信号占最高(比超过86%),trill和 whistle信号占比较低(分别约为7%和6%),bark信号占比最小(不到1%)。研究儒艮声信号类型和特征有利于分析儒艮的声行为,对野生儒艮的声学监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海5类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利用“北斗”号调查船配置的Simrad EK500回声探测-积分系统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了渔业资源声学调查,调查分春(4~6月)、夏(7~9月)、秋(10~12月)、冬(12~2月)4个季节进行.根据调查资料,运用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方法对该海域的带鱼科、蓝圆鲹、竹荚鱼、金线鱼科以及大眼鲷科等5类23种经济鱼类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类在南海北部海域仍具有一定的资源储量,其资源量分别为5.04×105,1.63×105,1.04×105,9.8×104和9.2×104t;分析了其资源量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海域小型非经济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南海北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根据 1997年 12月~ 1999年 6月“北斗”号调查船SimradEK5 0 0回声探测 积分系统在南海北部海域获取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对该海域天竺鲷科、科、灯笼鱼科、鳄齿鱼科以及犀鳕科等 5类 5 8种小型非经济鱼类进行了资源量评估。结果表明 ,这些种类在南海北部海域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储量 ,它们春、夏、秋、冬 4个季节的平均资源量分别为 18.5× 10 4t,2 6.1× 10 4t,2 2 .3× 10 4t,17.6× 10 4t和 4.5× 10 4t ;分析了其资源量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ZnSO4、CuSO4、KMnO4对南京丰年虫96小时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ZnSO4、CuSO4 浓度越高,南京丰年虫暴露其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ZnSO4、CuSO4 对南京丰年虫24h、48h、72h和96h 的LC50分别为1.55×10-6、1.40×10-6、1.28×10-6、0.55×10-6和0.49×10-6、0.46×10-6、0.41×10-6、0.05×10-6,安全浓度为0.05×10-6和0.005×10-6;KMnO4在6.4×10-6以上使南京丰年虫在1~2h内全部死亡,而在6.4×10-6以下毒性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C-BOOM浅剖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点,观察到其信号频带较宽,和环境噪声频带重叠,而且信号重复性较差,使得无法使用傅立叶变换等传统方法对C BOOM浅剖信号进行准确的频域参数估计和滤波.基于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方法对C-BOOM浅剖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筛选由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分解得到的信号分量确定了信号频带和中心频率等频域参数,在未知信号频带的情况下完成了对信号的滤波,分离得到了C-BOOM浅剖的信号部分和环境噪声部分.通过比较分离得到的环境噪声成分和真实环境噪声的频谱,验证了信号分离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137°E经向断面上的副热带逆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37°E断面1967~1995年间冬、夏两季的温、盐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该断面的地转流和副热带逆流.主要结果如下:(1)副热带逆流在冬季和夏季均存在.冬季,副热带逆流出现1支、2支、3支、4支4种形式,夏季出现2支、3支两种形式,两季均以2支形式占优势.(2)冬季副热带逆流主要出现在22°~23°N、26°~27°N两区间;夏季主要出现在21°~22°N、24°~25°N两区间.(3)副热带逆流的流速呈带状结构,多为单束单核,个别为单束双核形式.流速具有更强,冬弱的特点.(4)副热带逆流的流量年际差异较大,多年平均而言,冬季流量为14.3×106m3/s,夏季的为22.9×106m3/s.(5)冬季,副热带逆流的“源地”与黑潮“源地”同为一体.前者是台湾省以东黑潮东侧海流的一个分支,并沿着暖脊、冷槽边缘而东流.  相似文献   

8.
浙江沿岸贝类生物体中Hg、Cd、Pb、As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冷原子荧光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法对 1 998年 5~ 6月所采集的浙江沿岸 1 4个测站 2 3个贝类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 Hg、 Cd、 Pb、 A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贝类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 :Hg为 0 .0 2 0× 1 0 - 6、Cd为 1 .5 4× 1 0 - 6、Pb为 0 .49× 1 0 - 6 、 As为 1 .73× 1 0 - 6 。贝类不同科间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蚶科含 Cd量最高 ,帘蛤科含 As量最高。同时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前言 “COADS”资料(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是根据中美海气相互作用”的有关协定由美国提供给我国的一份资料。该资料含有一百二十六年(1854—1979)的全球各大洋船舶观测水文气象资料的原始观测记录和经过初步的质量检查,以2°×2°网格进行了月统计计算的结果数据。该资料的特点是时间序列较长,网格划分较细,对一些常用的参量进行了计算,原始资料和月统计结果数据都按一定的格式进行压缩后记录在磁带上. “COADS”资料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海洋和气象的预报研究有重要的使用和参考价值。由于数据是经过压缩后记入磁带文件中,数据的读取必须经过解码后才能使用,所以“COADS”资料有一个专用的数据读写软件包.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其一:“COADS”资料的简单介绍。其二:数据读写软件包“PSLIB”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1980年9月6日,中国科学院组织十多个部门、几十个单位在津渤地区进行第二阶段环境污染航空遥感联合试验第二航次试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参加了在渤海湾海河、蓟运河口的海上试验。这次试验,空中由双水獺512飞机装载RMK相机进行彩色红外摄影,航高3800米。航速240公里/小时,摄影比例尺1:25000,相幅面积230毫米×230亳米,飞行航线示于图1。海上由“津塘护1号”、“交津研1号”、“海调105号”、“金星”轮等4条船只进行同步观测、取样。  相似文献   

11.
在波浪槽中进行了三个园柱的单排桩群和4×4个园柱的桩群所受波浪作用力的实验研究。单排桩的波浪入射角为0°、45°和90°:4×4桩群的波浪入射角为0°和45°。通过研究给出了三个园柱的单排桩群和4×4桩群的总干扰系数以及各个组成桩的干扰系数随Keulegan-Carpenter数、相对桩距和波浪入射角的变化;找出了桩群中承受最大波浪作用力的组成桩;提出了遮蔽效应、整体效应、射流效应和抑制效应等四种效应以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环流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1997年7月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资料,即“向阳红14”号、“东方红”两调查船CTD观测资料、日本TK和IK断面资料以及GTSPP同步资料,应用开边界情形的MOM2模式计算了西北太平洋21.875°~35.125°N,120.875°~137.125°E范围的环流,主要结果如下:在此期间,(1)黑潮在台湾以东并不存在东分支流向琉球群岛以东海域;(2)东海黑潮的流量约为30×106m3/s,日本以南黑潮流量最大约为70×106m3/s;(3)在21.875°~25°N之间大约有15×106m3/s的流量向西流去.速度分布与流函数分布均表明这一支向西的海流大约在冲绳岛西南分为3支,主要分支转向东北沿冲绳岛以东海域向东北流去;(4)琉球海流主要来自上述西向海流.  相似文献   

13.
白鱀豚哨叫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人工饲养池和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使用频响范围分别为0-100kHz和0-16kHz的磁带记录系统,记录了一头成年雄性和一头成年雌性白暨豚的哨叫声。采用计算机信号分析系统详细分析了哨叫声的结构和声谱图,并与其它鲸类哨叫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暨豚哨叫声的最大和最小频率平均值分别为5841Hz和4975Hz,频率变化幅度一般小于1000Hz。哨叫声平均持续时间为907ms。频率随时间变化不连续,且较平缓,起伏很少,有部分重叠现象。白暨豚哨叫声的结构与另一种淡水豚─—亚河豚相近,但相对于一些海洋性种类(如宽吻海豚)则呈现较大的差异,表现出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方森 《台湾海峡》2003,22(4):449-456
以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结构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等主要种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率的测算,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该海域渔业资源容纳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容纳量为125.2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61.92×10~4t.1996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62.05×10~4~67.29×10~4t,平均64.74×10~4t,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剩余产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  相似文献   

15.
浅地层剖面仪具有配置灵活、作业方便、经济高效、分辨率高等优点,在海洋地质研究和海洋工程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易受到噪声干扰。在分析浅地层剖面仪运行时干扰噪声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噪声采集方案,采集设备运行时的背景噪声和其他声学设备干扰,分析干扰噪声特征,为现场数据采集以及室内数据处理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浅地层剖面仪的噪声特征,提出控制激发频率范围,将激发能量集中在优势频带内,并在采集时设置合理滤波参数,滤除其他声学设备干扰噪声。以"向阳红01"科考船浅地层剖面仪为例,设置激发子波频带:1.0~6.0 kHz,脉冲长度设置为10 ms,信号接收时设置滤波门限为1.0-2.0-6.0-10.0 kHz,去除其他声学设备对剖面的干扰,最终取得非常理想的浅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最大的军舰是1989年11月服役的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第5艘“亚伯拉罕·林肯”号。该舰排水量为10万吨(因增加舰上装甲,其排水量比其它4艘“尼米兹”级航母多数千吨),舰长332.9米,宽40.8米,吃水11.9米,飞行甲板宽76.8米,舰员6300名,可载飞机近100架,自持力为13年,续航力80~100万海里。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是美国在40年代建造的“萨勒姆”级重型巡洋舰。该级舰共两艘,排水量为21500吨,长218.5米,宽22.9米,续航力为8000海里,舰上官兵1800人。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是美国80年代开始建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阿利·伯免”号舰排水量8500吨,长156.1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8年寿光县对虾养殖期间(5~9月)水环境和底泥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据不同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养殖虾池;分别将水样和底泥环境中的弧菌、异养菌,及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培养、分离计数。据对虾养殖期5个月的数据分析,不同的养殖虾池有不同的菌数波动范围。底泥与水环境中的菌数分布各有不同。异养菌在水样中的分布最高值为736×10~2个/ml,最低值为268.1×10~2个/ml;湿泥样中的最高值为372.7×10~4个/g最低值为125.9×10~4个/g。弧菌在水样中的最高值为12.33×10~2个/ml,最低值为0.5×10~4个/ml。据综合资料分析,对虾养殖池中的各种细菌分布,底泥高于水样,高温季节高于低温季节。底泥和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含量与细菌数的分布成正比。底泥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是底泥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标志之一。根据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机质(如对虾饵料)的投放量等。  相似文献   

18.
渤海、黄海沿岸几种经济贝类及其生存环境中的异养细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渤海、黄海6个重点沿岸海域(吕四、青岛、北戴河、盘锦、大连、庄河)海水和沉积物及经济贝类样品中的异养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整个渤海、黄海沿岸海域经济贝类体内异养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为2.0×103~1.6×106cfu/g湿重,平均值为2.7×105cfu/g湿重,其中异养细菌总数最高的样品是在吕四沿岸3号站采集的四角蛤蜊(1.6×106cfu/g湿重),其次分别在北戴河沿岸2号站采集的杂色蛤(1.2×106cfu/g湿重)和毛蚶(1.1×106cfu/g湿重),而异养细菌总数最低样品是在青岛沿岸采集的镜蛤(2.0×103cfu/g湿重)和在大连沿岸采集的太平洋牡蛎、紫贻贝和皱纹盘鲍(≤5.0×103cfu/g湿重).该海区表层海水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范围为2.5×105~1.0×108cfu/dm3,全海域平均值为1.2×107cfu/dm3.表层沉积物中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范围为2.8×103~7.5×105cfu/g干重,全海域平均值为1.3×105cfu/g干重.根据上述结果和欧共体委员会(93/51/EEC)指令要求,对各海区贝类卫生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简化石英陀螺结构侧壁上的电极图形,设计了一种基于剪应力检测Coriolis力的新型石英微结构.通过对剪应力检测方案的分析,微结构侧壁电极的极性单一,采用锥度为15°的锥形梁结构作为敏感梁的设计可以增大敏感梁的检测灵敏度.通过各项异性湿法腐蚀z切石英片的方法制造了微结构样件.测试表明样件的驱动频率约为5.6 kHz,大气下的品质因子在5000以上.输出信号频谱的谱线存在Coriolis力信号,验证了设计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增加贝类染色体分裂相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太平洋牡蛎为材料 ,用低温同步化法和 8μg/m L的植物血球凝集素 (PHA- M)、50μg/m L 伴刀豆蛋白 A(Con A)两种外源凝集素分别处理其鳃 ,后用鳃做染色体滴片 ,10 % Giemsa染色后镜检 ,统计分裂相数。发现三种方法都能使分裂相比例增加 ,其中低温同步化法效果最好 ,可使分裂相比例由对照的 0 .7× 10 -4 升高到 6 .5× 10 -4 ,提高 8.3倍。PHA- M法使分裂相比例由对照的 0 .7× 10 -4升高到 5.5× 10 -4 ,提高 6 .8倍 ,Con A法使分裂相比例由对照的 0 .7× 10 -4升高到3.6× 10 -4 ,提高 4 .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