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的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为国际二叠系分会通过并正式纳入“国际地层表”后,已有5个GSSP得到正式批准,它们分别是阿瑟尔阶(二叠系)、吴家坪阶、卡匹敦阶、沃德阶和罗德阶的底界。长兴阶底界的GSSP提案在国际二叠系分会投票中,以94 %赞成票通过,并交国际地层委员会进行投票表决。国际二叠系分会最近的主要工作重点将是早二叠世乌拉尔统内空谷阶底界、亚丁斯克阶底界和萨克马尔阶底界的确定工作,由B.I.Chuvashov领导的界线工作组正在对俄罗斯乌拉尔南部的界线剖面进行工作。国际二叠系分会力争在2 0 0 6年底前完成投票工作,并使二叠纪的地层研究全面转入国际间对比等层型后研究  相似文献   

2.
奥陶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陈旭  周志毅 《地层学杂志》2005,29(2):165-170
简述了奥陶系三统七阶的划分原则和它们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确定或提名经过和问题,并提出了本届国际奥陶系分会移至中国后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新近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位于意大利北部阿莱桑德利亚省卡洛西奥村的勒梅-卡洛西奥剖面,点位在距剖面之顶35m处。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决议,作为界线定义的标志事件是:C6Cn.2n地磁极性时间带的底、浮游有孔虫Paragloborotalia kugleri的最低发生面及钙质超微化石Reticulofenstra bisecta的灭绝面(NN1带的底)附近。  相似文献   

4.
二叠系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叠系乐平统长兴阶底界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确立在我国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长兴灰岩的下部、4a-2层之底,以牙形石演化序列Clarkina longicuspidata-C.wangi中C.wangi的首现为标志。该点位位于长兴组底界之上88cm处,与长兴期特征的■类化石Palaeofusulina sinensis和大巴山菊石类的首次出现层位一致。界线层的碳同位素存在明显的负漂移,正磁极性带出现在吴家坪晚期的反极性带之上。在煤山D剖面以西300m处的C剖面出露较多的龙潭组地层,清晰地反映出龙潭组—长兴组连续的沉积序列,被列为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层表”与GSSP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近年来,“国际地层表”不断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更新,用GSSP来定义年代地层单位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地层表”,使得大家在叙述地质历史时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有一个全球性的标准。在显生宇的96个阶(统)中已有4 6个阶(统)确立了GGSP,其余的有望在2 0 0 8年全部确立。我国已取得了4枚金钉子,即将取得3枚,还有可能再获得4—6枚。根据区域特点,我国已编制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并正在开展区域性建阶工作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分类和级别体系等地层学根本理论问题上给地层学带来了新认识、新概念和新方法。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可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传统的自然界线(或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和GSSP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年代地层界线成为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的界线。论证了层序地层是独立存在于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之间的地层类别和包含这三个基本地层类别的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阐述用层序地层界线优化各类原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界线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和阐述了新的地层学体系和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垩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简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述国际白垩纪年代地层和地质年表研究现状,介绍马斯特里赫特阶、土仑阶和赛诺曼阶底界的GSSP及其生物地层学标志,其他阶推荐的GSSP定义标准以及中国陆相白垩系建阶进展。评述白垩系地质年表方案,根据我国辽西地区义县组尖山沟层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考虑以12 5 Ma作为白垩系底界的年龄标准  相似文献   

8.
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科联全票通过批准寒武系第三统为苗岭统,第5阶为乌溜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及点位(GSSP)的建议,落户在中国贵州八郎,这是我国获得的第11个金钉子,使我国成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由贵州大学赵元龙为首的由贵州大学及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历时35年,通过三叶虫、疑源类地层、层序地层,无机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经过了激烈的多国竞争而获得,成为全球同期地层对比中心。  相似文献   

9.
古近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国际地层委员会古近系分会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工作上的新进展和我国陆相古近系分阶情况。中国陆相古近系分为8个阶:上湖阶(下古新统)、池江阶(上古新统)、岭茶阶(下始新统)、卢氏阶(中始新统下部)、垣曲阶(中始新统上部)、蔡家冲阶(上始新统)、乌兰布拉格阶(下渐新统)和塔本布鲁克阶(上渐新统)。其中,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和始新统-渐新统界线与国际上相应界线接近或一致。近来,在湖南衡东地区获得碳同位素负向漂移的数据,使得该剖面可与新近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的伊普里斯阶层型剖面对比,其余各个阶的界线缺少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地层学的证据,同时也有待于国际上“金钉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中国地层学可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鸿祯 《地层学杂志》2006,30(2):97-102
对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地层分类、国际地层表的建立、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及剖面点进行了讨论。在各种地层分类体系中,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是分类中的主体,其他系统都居于补充或从属的地位。国际地层表是地质学的基本文件和地学研究的主要参照,其建立的基础应是地史上关键性地质事件的记录,其方法应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划分的建立标准应是一致的。国际地层委员会制订的GSSP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所定点位不够稳定,点位以外无法对比,在实践上和认知上都有不足。可考虑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寻觅接近等时的物理界面取代剖面点作为地层界面。在中国地层研究方面,以三次全国地层会议为准,分阶段概括论述了半世纪以来做出的主要成果。对今后中国地层研究的可能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应从系统论、整体观和复杂性观点的高度开展多学科的融合,共同解决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划分对比等复杂问题;应当扩大服务面和扩展研究面,着重开展以古环境和古气候为中心的地层研究,协助解决与经济建设中的资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有关的地质课题;制订2008年后的中、长期规划,改进GSSP程序,持续完善《国际地层表》这一永恒任务;开展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层学研究,建立融合及协调多种分支学科的综合地层学;扩大地层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服务,使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奥陶纪年代地层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回顾并评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奥陶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和存在问题 ,特别论述了奥陶系的系、统、阶 3级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 (GSSP)的研究和选定工作 ,探讨我国地层学家在奥陶系内部在我国再获“金钉子剖面”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我国奥陶系的统和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乐平统底界全球界线层型(GSSP)已经被确定在中国广西来宾县的蓬莱滩剖面,这一界线以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Mei&Wardlaw的首次出现为标志,位于蓬莱滩剖面的茅口组顶部来宾灰岩的6k层之底,层型剖面点位于C.postbitter hongshuiensis至C.dukouensis的演化谱系内,大致与阿布萨罗卡巨层序(Absaroka Megasequenses)的中部与上部之间的界线相当。层型剖面点位所在的来宾灰岩代表了一套界于茅口组和合山组之间的低水位沉积,在这一界线附近,类、腕足类、珊瑚类和菊石类等动物群均发生了重大更替;同时,δ13C值和87Sr/86Sr同位素比值也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从瓜德鲁普世晚期的磁性正常极性带向吴家坪早期反向极性带的转变也发生在这一界线附近,因此,这一界线可以很好地用于进行全球海陆相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层委员会最近发布了《国际年代地层表》(2018/08版),笔者据此同步制作并发布了最新的中文版,供国内同行使用。与笔者等2016年发表的《国际年代地层表》(2016/04版)相比,这一版本中增加了过去两年里批准通过的六枚金钉子。其中,全新统三分,三个阶均已正式命名并确立金钉子,自下而上分别为格陵兰阶、诺斯格瑞比阶和梅加拉亚阶。  相似文献   

14.
《国际年代地层表》中显生宇所有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和元古宇的部分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都已经或将要由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定义。这是研发一个完全连续的、既无重复也无间断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等级系统的唯一途径。文中回顾了过去近50年在国际地层委员会倡导和推行下"金钉子"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简介了"金钉子"概念和由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建立"金钉子"的程序;同时简要回顾了中国科学家研究"金钉子"的历史和卓越成就,包括竞争"金钉子"中的失利和收获10枚确立在我国的"金钉子"。  相似文献   

15.
彭善池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1-177,204
评述了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公布的2 0 0 4年版“国际地层表”的寒武系部分,包括它的底界全球层型和点位的确定和存在的问题、寒武系当前的再划分情况、芙蓉统和排碧阶及其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寒武系的时代跨度。介绍了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正在表决中的全球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讨论了与我国寒武系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建立地方性、区域性年代地层系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我刊刊出“国际地层表”以来,经国际地层委员会(ISC)与国际地科联(I UGS)批准的GSSP有8个,其中在中国的有3个:古近系中新统Serravalian(塞拉瓦尔)阶的GSSP位于马耳他西部FommIr-Rih湾Ras i1Pelle-grin海滨剖面(北纬35°54′50″,东经14°20′10″)Blue Clay组的底,磁极性  相似文献   

17.
童金南  殷鸿福 《地球科学》2015,40(2):189-197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SubcommissiononTriassicStratigraphy,简称STS)成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全球统 一的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以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IGCP-4(特提斯地区的三叠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STS 专家的深入研讨,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于1991年确定了将三叠系划分为3统7阶的国际年代地层格架.随后的焦点集中于各 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StratotypeSectionandPoint,简称GSSP)的选定工作.但时至今日只确定了3个阶的GSSP,而 且只有三叠系底界,即印度阶底界的GSSP获得的研究最多,且应用广泛;另外2个阶(拉丁阶和卡尼阶)底界的GSSP仍以传 统的菊石作为首选定义标志,其推广可应用性还待实践检验.其他4个阶的界线层型选定工作正在推进中,但都存在一些困 难,其中尤以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鉴于国际年代地层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 专家于2000年提出了中国的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研究和推广应用.由于三叠纪时期中国处于从海向 陆的重要转折时期,海、陆相地层在中国都有广泛发育,因此提出了海、陆相两套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经过十 多年的建阶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建阶方案逐步得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三叠纪地层规范化研究,为相 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层表”(2008)简介   总被引:42,自引:11,他引:31  
简要介绍"国际地层表"(2008)对"国际地层表"(2004)作出的一些修改:恢复了第四系,完善了下古生界与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增加了14枚金钉子,更新了一些同位素年龄数据。为了使读者了解更多磁性地层学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情况,在刊出"国际地层表(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2008)的同时还附上了"地质年代表(Geologic Time Scale)"(2008)。  相似文献   

19.
全球寒武系四统划分框架正式确立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彭善池 《地层学杂志》2006,30(2):147-148
国际地层委员会最近陆续发布了2005和2006年版《国际地层表》(http://www.stratigraphy.org/cheu.pdf),这两张新表较以往各版最为突出的变动是将寒武系分为四个统和十个阶,不再采用国际地学界沿用了近一百七十年的上、中、下3统的传统划分方法。这一改写是全球地层学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