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以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震、岩芯、测井及其他资料,通过多种方法,建立了梨树断陷营城组层序地层格架,有力地验证了前人提出的该工区存在4个三级层序的观点,认为由下至上所发育的SQ1~SQ4四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YC1、YC2、YC3、YC4段地层。其中,底部SQ1~SQ3为二分层序,发育湖侵域和湖退域,SQ4为一分层序,仅发育湖侵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层序发育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之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等,且沉积砂体具有混源沉积、连片发育的特征。SQ1层序,整个工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SQ2层序,研究区东部继承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北部则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SQ3、SQ4层序,研究区整体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段发育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三维地震、主要钻井及取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莱州湾凹陷沙三中段层序地层特征及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进行精细研究。将沙三中段整体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及高水位体系域域内三角洲期次包络面的界定将沙三中段进一步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3个体系域及6个四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研究区沙三中段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沙三中段低水位体系域西部斜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北部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湖侵体系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高水位体系域发育4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高水位体系域Ⅰ、Ⅱ期发育坡移浊积扇沉积。根据层序发育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沙三中段低水位体系域扇三角洲、湖侵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高水位体系域坡I和II期的坡移扇沉积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是下一步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研究了不同时期的古地理背景、物源、沉积类型和沉积相展布,明确了上三叠统存在龙门山古陆、米仓山-大巴山古陆、康滇古陆、江南古陆4个物源,识别出上三叠统海湾、冲积扇、曲流河、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8种沉积相类型。层序Ⅰ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海陆交互相向陆相转变的时期,整体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发育海湾等沉积;层序Ⅱ沉积时期,川西前陆盆地成为统一的内陆湖盆,其湖侵期为须家河期最大的湖侵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相沉积;层序Ⅲ沉积时期,米仓山-大巴山古陆提供充足的物源,在米仓山-大巴山两逆冲推覆带前缘广泛发育大型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Ⅳ沉积时期,主要受江南古陆的影响,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整体上,川西前陆盆地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受构造控制,具有平行构造带展布的特点。盆地西北部陡坡带发育粗粒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西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北部-东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而在东南部缓坡带则发育远源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4.
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岩心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梨 树断陷断陷层(晚侏罗世火石岭组及早侏罗世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层序地层格架。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 1 个一级层序(TSq1)、3 个二级层序 (I—III)、7 个三级层序 (SQ1—SQ7),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 明确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冲积扇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早期 SQ2 层序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 SQ3 和 SQ4 层序中;SQ5,SQ6 和 SQ7 层序则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近岸水 下扇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 SQ4、SQ5 和 SQ6 各层序的陡坡带。沉积体系在平面与纵向上的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双重控制, 提出梨树断陷 SQ4 和 SQ5 层序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钻井、岩心等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4个三级层序、11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共识别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泊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及8种亚相类型。南屯组沉积时期区内经历了初始沉降-快速沉降-沉降减弱-萎缩的构造演化过程,并形成与其对应的4个三级层序:SQ1沉积时期,研究区为分割的断陷盆地,湖盆规模较小,主要发育扇(辫状河)三角洲;SQ2沉积时期,湖盆规模迅速增大,统一的湖盆基本形成,沉积格局与SQ1时期相似,但有所不同的是区内西南缘出现物源供给,形成扇三角洲沉积;SQ3沉积时期,湖盆规模最大,区内各个物源方向的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减小,湖底扇及滑塌浊积体等重力流深水沉积相对发育;SQ4沉积时期,湖盆萎缩,湖盆规模迅速减小,同时东南部物源供给不足,造成东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几乎消失。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表明:SQ2、SQ3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优质储层,并由于紧邻规模较大的烃源岩,在邻近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断块圈闭及断背斜圈闭;在斜坡地区和缓坡带可形成不整合面作为遮挡的不整合-岩性圈闭及以各类砂体作为储集空间的地层超覆圈闭。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认识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岩心、测/录井、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须四段为一个三级层序,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依据沉积相标志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4种相类型,明确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特征:平面上,短轴物源自龙门山山前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长轴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长短轴物源在合兴场-德阳-马井-新繁镇一带地区交汇;纵向上,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广泛,湖侵体系域时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建立了层序-沉积充填模式,指出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时期的长轴物源和长短轴物源交汇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层序四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主要以层序四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岩性、测井、地震等基础资料,识别三、四级层序边界,并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沙河子组层序四进行层序地层的细分,描述沉积微相类型以及绘制沉积微相展布图,得出沙河子组层序四可进一步划分为SQ4-1—SQ4-3三个四级层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并识别出其亚相特征。绘制细分层沉积微相展布图,其沉积相东西分异明显,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西部发育扇三角洲相沉积,主要经历了水体逐渐上升后迅速下降的沉积过程,为寻找有利砂体展布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梨树断陷七棵树地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与营城组层序地层格架,并探讨了其与沉积、构造演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七棵树地区沙河子组与营城组可以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和3个最大湖泛面,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湖侵(TST)和高位(HST)两个沉积体系域;识别出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利用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沉积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体系域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合现今构造形态,认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主要是东南三角洲体系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形成的岩性—断层复合圈闭,纵向上以SQ1和SQ2层序高位体系域砂体为最优。  相似文献   

9.
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HA古近系文昌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HA古近系文昌组可以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SQ2、SQ3和SQ4。其中SQ1 主要分布在南部,SQ2和SQ3全区分布,SQ4由于南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主要分布在北部H4地区。HA文昌组主要发育辫 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及滩坝相。文四段时期,惠州凹陷开始裂陷,物源供给较少,靠近XJ30断裂和 HZ26断裂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HA转换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文三段发育时期,盆地快速断陷,水体加深。HA转 换带以大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特征,靠近XJ30断裂和HZ26断裂发育扇三角洲沉积,规模相对较小,受波浪不断淘 洗,惠州H4地区发育滩坝沉积;文二段发育时期,南部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强,处于强烈活动状态,湖平面继续上升,HA 转换带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变小,陡坡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连片发育,规模变大;文昌组文一段时期断裂活动减弱,湖水 变浅,物源供应充足,靠近HZ26断裂发育大套扇三角洲,靠近XJ30断裂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但后期构造抬升遭受剥 蚀,残留的地层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梨树断陷西北部营城组地层的层序界面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表明,营城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由下至上分别是SQ5和SQ6,对应的3个层序界面分别是SB5、SB6和SB7。各三级层序可进一步细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进积准层序组构成,湖侵体系域主要由退积准层序组构成,而高位体系域则以进积或加积式准层序组为主。沉积类型主要有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总计4种相类型,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是研究区内最发育的相类型。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各层序的凹陷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受构造运动控制明显,常发育在断陷湖盆的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往往与充沛的长轴物源相配置,常发育在断陷湖盆的缓坡带,指出这种构造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及其演化常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最后指出最有利的储集区位于梨树断陷西北部斜坡带。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依据层序界面反射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q1相当于南屯组一段,层序Sq2相当于南屯组二段。每个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泊等沉积体系。Sq1层序在凹陷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Sq2层序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周围发育沼泽相。综合分析各层序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呼和湖凹陷南部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2.
运用地震、岩心、钻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泰州组地层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4个体系域。根据沉积相标志,在泰州组沉积体中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为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SQ1沉积于盆地初始断陷期,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SQ2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的拉张作用增加,湖盆范围扩大,(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SQ2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发育由断陷湖盆转为坳陷湖盆,湖侵体系域湖泊沉积范围最广,主要为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环境,高位体系域湖平面略有下降,以滨浅湖沉积环境为主。指出白驹凹陷生油层主要发育于SQ2湖侵体系域,其本身又是良好的盖层;而储集层则主要发育在SQ1-SQ2低位体系域以及SQ2高位体系域,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2套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的良好配置使白驹凹陷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滨浅湖砂滩、砂坝砂体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利用岩芯、录井、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的沉积相类型,首次提出运用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来绘制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综合探讨了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及空间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深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砂体为欢喜岭地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持续发育,主要发育于盆地缓坡部位;湖底扇主要发育在SQ3和SQ4沉积时期,主要分布在广阔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内;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可以弥补传统的沉积相作图方法精度低的不足;沙河街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的旋回性明显,自下而上分为两个水进旋回,分别为SQ2~SQ5沉积时期和SQ6、SQ7沉积时期;每个水进旋回初期,盆地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水体较浅,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湖底扇沉积规模较小;每个水进旋回中后期,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大,湖盆水体加深,扇三角洲规模减小,而湖底扇沉积规模明显扩大,形成非常有利的储集砂体,在研究区广泛发育,是研究区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山东黄县盆地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煤和油页岩共生盆地,古近系李家崖组是盆地主要的含煤岩系发育层段。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依据钻测井、岩心资料划分了李家崖组的沉积相类型,编制了分体系域的沉积相图。主要结论如下:(1)李家崖组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2)层序Ⅰ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为主;层序Ⅱ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湖泊相为主。(3)层序Ⅰ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初始形成—湖扩展期盆地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层序Ⅱ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再次缓慢扩张—湖扩展期盆地加速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利用岩心、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1)赛汉塔拉组主要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及厚层褐煤组成,发育扇三角洲平原相、扇三角洲前缘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滨浅湖相,分别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2)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下切谷冲刷面,将赛汉塔拉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从层序Ⅰ到层序Ⅱ,煤层厚度逐渐增大,聚煤作用逐渐增强。(3)在滨浅湖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早期,在扇/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晚期,煤层厚度在凹陷中部最大,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均变小。聚煤作用明显受基底沉降作用影响,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了区内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16.
王哲  金振奎  付晶  郭守波 《沉积学报》2013,31(3):553-562
运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充填及沉积演化特征,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为“一个半”层序,包括5个体系域。整体经历了一个先退积、后进积、再退积的过程。研究区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5种沉积亚相类型和10种沉积微相类型。JSQ1层序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JSQ2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湖侵体系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滴水泉地区八道湾组发育的有利储集砂体是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主要发育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研究区八道湾组沟谷型古地貌可与JSQ1低位体系域广泛分布的辫状河道砂体组合形成地层-岩性圈闭,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层序地层学及源—渠—汇分析技术,探讨了惠州25转换带文五段早期低位体系域发育背景及源—渠—汇沉积充填模式,并对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惠州25转换带文五段具有三级层序属性,依据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特征,将文五段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2)综合分析文五段早期低位体系域沉积的源—渠—汇耦合关系,将低位体系域划分为惠州5-4沉积区、惠州5-7A沉积区和惠州5-7B沉积区:惠州5-4沉积区低位体系域规模最大,以文六段滩坝相砂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母岩,经3号沟谷搬运入湖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具有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特征;惠州5-7A沉积区低位体系域规模最小,以文六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提供母岩,搬运入湖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惠州5-7B沉积区低位体系域规模中等,以文六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砂体和惠西低凸起西段花岗岩母岩混合物源供源,分别经2号和1号沟谷搬运入湖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于惠州5-7A区和惠州5-4区;3)惠州5-4沉积区低位体系域砂体规模大、储层优、盖层封堵条件优越,且相对于惠州5-7区低位体系域砂体具有旁生侧储、近源成藏优势,是下一步寻求隐蔽油藏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江陵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江陵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的层序地层学特征。研究表明:区域不整合界面和沉积转换界面是级层序的主要界面;层序内虽均发育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但各体系域发育程度是不同的,致使层序的旋回性以非对称为主;层序内各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均以河流三角洲和浅水湖泊为主,而冲积扇、扇三角洲不发育,湖泊水体基本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收缩,湖平面的波动没有造成沉积相带的区域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江陵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特有的两种层序地层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