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湿地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显著,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和生存环境。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该区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从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研究、湿地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湿地面积动态变化等方面概述该区湿地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热点,探讨未来该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趋势,体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环境变化、湿地水文学研究及湿地数字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湿地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东北地区湿地分布面积约1060.69×104hm2,约占东北地区陆地总面积的8.5%.在分析湿地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其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水是湿地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因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首要是加强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完善法规,保护湿地资源;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加强综合研究;科学管理湿地,严把开发利用审批关;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实行退牧还泽还草,退耕还沼还泽等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寒区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谭雅懿  王烜  王育礼 《冰川冻土》2011,33(1):197-204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寒区湿地占我国自然湿地的60%以上,因此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分、碳源汇以及牛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性,寒区湿地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因此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前的研究状况对于中国湿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意义重大.从寒区湿地的类型和分布...  相似文献   

4.
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湿地科学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学科和优势领域,它纵横双向发展、学科体系扩大、研究深入、内容增多、领域拓宽。国际湿地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热点为:湿地分类、形成、发育、演化、古环境、生态与界面过程、温室气体和全球变化、健康、湿地构建、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模型、制图、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新技术手段应用研究。论述了这些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湿地科学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理论研究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科研力量与经费不足,先进设施与基地缺乏。提出了21世纪中国湿地科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在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分类、形成、发育、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健康及其评价、信息系统、电子地图、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构建湿地与生态工程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吉林西部向海湿地环境退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向海湿地位于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平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决定了湿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削弱,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通过对湿地发育的环境背景条件分析,剖析了湿地退化的现状及驱动机制,水陆界面的脆弱性是湿地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气候干旱化、上游水的大量截流、水利工程设施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过程.基于湿地退化的现状和驱动机制,河流湿地退化的恢复必须从湿地的水文功能出发,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和转化,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及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云南断陷盆地岩溶湿地众多,是云南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各种原因,造成湖泊淤积、水面面积缩小以至消亡,滇东地区的湖泊退化较为明显,近30年内有20多个天然湖泊过早消亡。文章开展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内具有代表性的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三种类型典型岩溶湿地研究,主要研究湿地的成因类型及特征、湿地“三场”(径流场、水化学场、温度场)特征,分析岩溶断陷盆地内天然形成的湿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影响因素及定量评价水环境质,以及岩溶湿地自然及人为影响因素、影响形式、作用强度、效应和水源减小、污染加剧、水质下降、湿地萎缩等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质水量是其退化的主要原因;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受湿地内地下补给、净化、修复,水质总体较好;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受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地下水总体丰富。文章研究成果为岩溶断陷盆地湿地的保护、科学研究、利用、生态修复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作为环渤海滨海湿地的一部分,具有海洋与河口交互性、海陆过渡性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湿地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是东北亚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及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湿地总面积为1150.079km^2,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包括维管束植物53科144属217种。近年来,在对滨海湿地的开发中,虾池、盐田等人工湿地面积不断扩大,造成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退化、地貌和水文条件改变、生物多样性下降,改变了原始的滨海湿地自然景观,破坏了珍稀鸟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行为,导致大量湿地被破坏,功能退化。因此,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措施,有效保护和利用城市湿地。要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湿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地搞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切实加强对城市湿地的监测评估及湿地保护的法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松嫩平原湿地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廷秀  陈殿义  毕明丽 《吉林地质》2006,25(2):54-57,96
解译及对比了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的松嫩平原湿地遥感图象发现湿地面积减少了37.95%。其中地表水体面积减少了22.77%;沼泽地减少了45.48%,同时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索取、围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大气降雨减少、土地沙化以及地下水位下降日益加重等等。针对现状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退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北方沿海有入海河口湿地、三角洲湿地、粉砂淤泥质海岸湿地、海湾湿地、砂质海岸湿地、沉积岛屿滩涂湿地和滨海泻湖湿地等类型的滨海湿地约182.33×104hm2。由于受到海岸侵蚀、海面上升、风暴潮、入海河流断流和输沙量减少、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围垦、城市和港口建设、污染、海岸带油气资源开发、在入海河流上中游建设水库拦蓄径流和泥沙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北方的滨海湿地发生了严重的退化。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退化表现在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其中物理方面表现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人工湿地面积增大、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化学方面表现为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潮下带近海湿地赤潮灾害增强、湿地底质和渔获物污染、湿地土壤含盐量变化等,生物方面表现为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自然湿地净初级生产力降低、潮间带滩涂湿地和潮下带近海湿地渔获量减小、自然湿地植被退化演替等。  相似文献   

11.
浅谈宿鸭湖湿地管理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鸭湖湿地是河南省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因此,加强对湿地的管理与保护势在必行.根据湿地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分析保护和管理现状,从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湿地资源丰富,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类,自然湿地包括湖泊、海岸、沼泽、河口湾湿地,人工湿地主要为水稻田、水库、池塘湿地等,湿地面积约为1.71万km^2。该文分析研究了山东省的湿地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独特功能。会仙岩溶湿地面积达120km2 ,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之肾,但目前已严重退化,仅及原湿地面积的20% ,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为此,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抢救性保护,这对于桂林市的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桂林国际山水旅游名城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地下水、湿地、矿产、地热和地质景观等资源条件分布,结果显示,平原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良好及以上等级土壤分布面积约占平原区面积的80.89%,适宜种植绿色农产品的面积为96363 km~2,富硒耕(园)地面积为1894 km~2;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为188亿m~3/a,但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衡水湖等五大湿地分布面积约为614 km~2,近30年来减少了35.57%;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例如铁矿资源储量98.4亿t,铜矿资源量111.50万t,石油地质储量249635.02万t;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替代3.43亿t标准煤;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约有300余处可纳入环首都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同时,分析了活动断裂与地震、地面沉降、地裂缝、崩滑流和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和湿地退化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城镇发展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优质耕地资源保护和地质遗迹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地学建议,为区域规划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5.
会仙岩溶湿地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最大的岩溶湿地之一,由于岩溶湿地脆弱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为了更好保护会仙岩溶湿地,保障湿地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文章探究了造成会仙岩溶湿地退化的关键因子,并结合会仙湿地独特的岩溶特征,筛选出影响会仙湿地健康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主要指标赋予权重,再通过分析会仙湿地相关资料和标准,构建出一套涵盖3个层次18个评价指标的湿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岩溶湿地退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进行监测研究,以1986年、1998年和2006年三幅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物进行光谱分析,确定阈值,提取各个湿地类型;结合地形图和实地调查进行目视解译纠正,然后叠加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了20年来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类型以及地理分布和面积的变化结果。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探讨了该地区湿地变化的原因。对该地区的湿地变化做出预测,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分类及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遥感技术是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分析其1989-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芦苇沼泽、水田、浅海水域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主要是由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所致。天然湿地的减少,使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严禁毁苇开荒,逐步退耕还苇,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使本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共同责任。开展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已成为生态学领域国际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Costanza等于2014年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运用居民消费指数、人民币和美元购买力指数,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价模型,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2019年度中国大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7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青海省属于热点区域,黑龙江省属于次热点区域,贵州省和重庆省属于次冷点区域,陕西省属于冷点区域。【结论】针对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海岸带等“两区三带”地质本底和生态特征,提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地质调查建议:一是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开展冰川冻土消融、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调查;二是在东北地区开展森林质量、生态多样性和湿地资源调查;三是在黄河流域开展上游生态退化、中游水土流失和下游湿地萎缩调查;四是在长江流域开展上...  相似文献   

19.
青海高原湿地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39,自引:11,他引:28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青海高原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湿地总面积约55662.7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高原湿地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1)以湖泊或浅塘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2)以河流为中心的条带状分布;3)河源区的斑块状镶嵌分布.高原湿地生物种类较为丰富,有湿地种子植物约428种;湿地动物约151种,其中鸟类约73种、鱼类约55种、哺乳类约14种以及两栖类9种.湿地植被有水生植被、沼泽植被和沼泽草甸3大基本类型.近几十年来,青海高原湿地出现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出现断流以及沼泽湿地退化等方面的明显变化.鉴于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应加强青海高原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湿地是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但是近些年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叠加作用,湿地这个珍贵的生态系统逐步被一点点改变,尤其是水循环过程受到破坏,结果造成水资源急剧缺失、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等一些自然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了解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湿地水文水资源破坏的适应性对策,为保护湿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