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奥陶统铁质鲕粒(简称铁鲕)沉积在华南上扬子区广泛分布,但迄今仅有零星报道,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广泛的野外勘察和分析测试,全面阐述了这套铁鲕沉积的分布规律、发育特点及其控制因素与环境背景。该铁鲕沉积主要见于华南上扬子区中—上奥陶统华弹组、十字铺组和牯牛潭组,在川滇交界至川西南以鲕铁岩、砂页岩、灰岩形式产出,在滇东北—川南—黔北及陕南—川北多为灰岩,含铁矿物主要包括赤铁矿、鲕绿泥石、针铁矿等。铁鲕沉积的时代主要为达瑞威尔中—晚期,在多数地点发育1~2层,个别可见3层,可归属于两期。铁鲕的形成主要受沉积或早期成岩环境的影响或控制,如区域构造运动、古海洋水物理化学条件、微生物活动等。华南的铁质核形石、叠层石和海相红层等独特沉积记录同样发育在大致同期的台地上,共同构成一套含铁质“时征相”。进一步系统研究这套铁鲕沉积,将为全面认识铁质沉积、深入理解华南乃至全球奥陶纪古地理与古环境演变、探索地史时期重大事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兴文县上奥陶统宝塔组底部含鲕绿泥石灰岩开展成因研究,有助于了解扬子台地西南部同时期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沉积学分析,并辅助以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矿物学研究方法,发现富鲕绿泥石鲕粒及球粒为同生期沉积物,共生的生物碎屑组合指示海水为氧化性水体.丰富的微生物相关组构表明同期微生物席发育,且其代谢活动可致使水岩界面附近形成还原性水体,这是同生鲕绿泥石形成的必要条件,鲕绿泥石形成所需的Fe、Al元素来自早期风化壳在海侵阶段的大规模输入.宝塔组底部富鲕绿泥石灰岩是同期全球海平面演化在扬子台地的具体表现,佐证了早桑比期的海平面下降,是晚桑比期扬子台地快速海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湖南地区地处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根据沉积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其他沉积特征变化,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的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浅海陆棚相、深水盆地相和陆架边缘—斜坡相。开阔台地相以沉积“龟裂纹”灰岩和瘤状灰岩为特征,浅海陆棚相转为沉积砂质板岩,板岩并夹有粉砂岩及泥灰岩透镜体。深水滞流盆地发育黑色碳质页岩及含放射虫硅质页岩,沉积厚度很小,代表了一个相对缺氧还原的欠补偿深水环境;陆架边缘—斜坡相则为岩屑石英粉—细砂岩,长石石英粉—细砂岩及砂质板岩、板岩的韵律互层,沉积厚度超过1000m,具浊流沉积特征。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湖南地区总体表现为由西北和东南方向往中部逐渐变深,湘中南一带为水体最深地区。  相似文献   

4.
西藏改则县热那错东沟剖面上三叠统卡尼阶至瑞替阶日干配错组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化石丰富。在碳酸盐岩中识别出11种主要的岩石类型:灰泥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颗粒灰岩、藻颗粒灰岩、多种类型鲕粒灰岩、单一类型鲕粒灰岩、球粒泥粒灰岩和生物礁灰岩。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类型可划分为5种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台地边缘礁相,它们共同构成了日干配错组4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整体显现出海侵的相序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滇东北永善莲峰新发现的万和剖面,奥陶系-志留系交界地层发育良好、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含有笔石、腕足类、三叶虫、牙形类、几丁类和疑源类化石,包括了大渡河组、产Hirnantia动物群的观音桥层和龙马溪组。此处大渡河组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灰岩与钙质泥页岩互层,上段为钙质泥岩夹灰岩。笔石自下而上可识别为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下亚带、Tangyagraptus typicus亚带和Diceratograptus mirus亚带)以及Metabo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带,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几丁类尚未在上段发现,下段属于Eisenackitina ripae带。上段底部(即Tangyagraptus typicus亚带底)产腕足类Kassinellasp.,Leptellinasp.,Paromalomenasp.等,属于深水BA5(底栖组合),在华南同期地层中未见及。观音桥层产典型的Hirnantia动物群,属于BA3,为标准的浅凉水组合。依据万和及相邻地区的资料,厘定了大渡河组。大渡河组分布于扬子台地西部(滇东北—川西南),与扬子台地内部广布的五峰组和扬子台地西南缘的铁足菲克组(大部分)、西缘的大箐组(上部)属同期异相。从产BA5腕足类的大渡河组上段底部,到产BA3赫南特贝动物群的观音桥层,再到龙马溪组下部黑色页岩,是奥陶纪末大灭绝第一幕和第二幕全球气候快速变冷和转暖、海平面迅速地先降后升在扬子海盆的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6.
滇中盆地位于云南省中部,出露地层多为中生界陆相红色岩系,又被称为滇中红色盆地和楚雄红色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上扬子古陆块西缘,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型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云南楚雄砂(页)岩型铜矿就赋存于滇中盆地内。  相似文献   

7.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属碳酸盐台地相,可细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和台盆等四个亚相.其中开阔台地相发育的鲕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要的储集层.该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界面平整,上下整合接触,在工区范围内展布较好.高位体系域沉积环境为高能鲕滩、介壳滩及生物礁,而海侵体系域初期则可形成处于蒸发环境的云坪.  相似文献   

8.
以上扬子台地西缘轿顶山地区中—上奥陶统宝塔组灰岩为研究对象,连续不间断采集化石样品,识别出牙形石15属20种,并据此识别出3个可与国内外同期地层直接对比的牙形石带,从下到上依次是Amorphognathus tvaerensis带,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和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带,研究剖面宝塔组下部与邻区同期地层连续的牙形石带相比缺少1~2个带。另外,通过高精度采集碳、氧同位素样品,在研究剖面宝塔组发现δ13C记录序列中存在同位素正漂移异常,且包含3个次一级峰值,峰值范围在2. 0‰~3. 0‰之间,同期正漂移异常也出现在上扬子台地东部和南部,该异常开始发生层位在上扬子台地均在牙形石Hamarodus brevirameus的首现层位,正漂移异常持续时段跨两个牙形石带(H.brevirameus带和P.inscrulptus带下部)。该同位素异常事件除了可以在上扬子台地内部很好对比外,也可对比塔里木盆地西缘柯坪地区其浪组中的三个次一级峰值的δ13C同位素正漂移异常事件,其浪组发育正漂移事件的地层厚度较大,沉积速率较上扬子台地高。研究地层中牙形石记录和碳、氧同位素曲线均显示,研究区宝塔组下部存在地层缺失,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且地层缺失量比中扬子地区略少。  相似文献   

9.
刘伟  张兴亮 《华北地质》2010,33(1):49-54
通过对峡东地区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底部鲕粒灰岩进行微相分析,划分出放射鲕型鲕粒灰岩(SMF15-R)、同心鲕型鲕粒灰岩(SMF15-C)以及微晶鲕型鲕粒灰岩(SMF15-M)三种不同类型的鲕粒灰岩亚相。通过与标准微相类型中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模式和缓坡模式相带对比,认为研究区鲕粒形成于镶边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局限环境至台地边缘鲕滩相的沉积环境。对鲕粒粒径大小和类型的分析,支持后期海侵事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上扬子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地层,从西向东由滨岸相砂泥岩(飞仙关组)到台地碳酸盐岩(大冶组),代表了一个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之后、三叠纪早期缓坡型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制于三叠纪早期的两个海侵—海退旋回,早三叠世印度期大冶组中的鲕粒滩相灰岩经历了自西向东的进积作用。上述沉积作用过程的结果,在湖北利川的三叠系大冶组顶部发育厚层块状鲕粒滩相灰岩;该鲕粒灰岩,较大的粒径以及多样的宏观形态,成为一个窥视鲕粒成因的典型地点。这些主要由碳酸盐泥晶粘聚而成的粒径多超过2 mm的鲕粒,包括同心鲕粒、椭圆鲕粒、复合鲕粒、不规则鲕粒、核心不太清楚的鲕粒等多种类型。这些粒径超过2 mm的巨鲕,不但代表了显生宙较为罕见的沉积学现象,而且有可能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后荒凉海底环境的沉积响应,为进一步了解成因还未完全明了的鲕粒所代表的碳酸盐世界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南盘江坳陷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盘江坳陷二叠系划分为12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3Ma。进而将三级层序划分为4个Ⅰ型层序和8个Ⅱ型层序。三级层序虽然在不同地区发育完整性有所不同,但总体可以进行对比。三级层序构成两个超层序。超层序SS1沉积期,南盘江坳陷主要为台、盆相间古地理格局,具有狭窄的台地边缘一台地斜坡沉积。钦防地区为半深海环境。超层序SS2沉积末期,右江地区从台、盆相间格局演化到盆包台格局。上扬子古陆主体为开阔台地一局限台地,而靠近川滇古陆则变为陆相环境。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沉积特征及储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沉积地质及层序地层对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发育的一套碳酸盐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岩石组合特征上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砂)砾屑灰岩 藻鲕灰岩 鲕粒灰岩,底栖生物丰富;上段为海绵礁灰岩 藻粘结灰岩,生物骨架灰岩及斑状砾屑灰岩.纵向上,构成了一个建滩沉积序列和一个造礁沉积序列,沉积环境为台地浅滩-台内礁.沉积微相为开阔碳酸盐台地,包括海绵礁、浅滩及滩间;储渗空间以溶蚀孔隙、溶蚀孔洞、溶蚀洞穴和裂缝等为主.塔河油田南部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经历的海西早期岩溶也叠加了加里东中期第一幕岩溶的影响,(准)同沉积期加里东中期第一幕岩溶,对一间房组酸盐岩储集性改善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水异地鲕粒灰岩可从宏观特征、微观特征、粒度特征及沉积构造等方面进行识别。通过宁夏中宁县狼嘴子地区香山群徐家圈组中部发育的鲕粒灰岩的野外露头剖面和室内薄片观察,对鲕粒灰岩的宏观及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对颗粒粒径的统计和对比分析表明,鲕粒与假鲕、正常鲕与表皮鲕分别来自不同环境,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重力流搬运的特征。结合沉积背景认为,此种鲕粒灰岩应为深水异地沉积成因,鲕粒可能来自同时期的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碳酸盐台地,由重力流搬运至深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炭纪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古地理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士范 《沉积学报》1992,10(1):1-10
中国铝土矿床主要(98%)是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其中石炭纪占80%,二叠纪占19%.早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上扬子古陆及兰州-西宁古陆.晚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北古陆及塔里木古陆西缘,矿石中结构、构造如碎屑、砾石、砾块及豆鲕、结石、结核均具风化作用形成特征,矿石中无水体中自生矿物,无动物化石,所以是风化壳相铝土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相的早石炭世地层分布广泛,除了华北古陆、东南古陆、上扬子古陆、祁连古陆、康滇古陆、塔里木古陆和松花江古陆等外,几乎遍布于全国各地。根据沉积的特点可将中国早石炭世划分为四个沉积区域和三种沉积类型:即天山—兴安区,大致位于北纬42°以北,天山—阴山隆起带以北的地带,简称“中国北方槽区”,是一套海相  相似文献   

16.
黔北—川东南志留系受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仅残留中、下统地层,通过大量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沉积学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个(SSQ1~SSQ2),石牛栏组或小河坝组2个(SSQ3~SSQ4),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4个(SSQ5~SSQ8),识别出三角洲、陆棚、碳酸盐台地3类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中探讨了各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平面展布。通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指出了两类有利储集层:一类为台地浅滩相和台地前缘斜坡相礁滩型生物灰岩、颗粒灰岩储层,主要发育于石牛栏期三级层序SSQ3和SSQ4的高位体系域,纵向上分布于石牛栏组中、上部,横向上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叙永—习水—观音桥一带;另一类为浅水陆棚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小河坝期三级层序SSQ4高水位体系域,横向上分布于南川—石柱—利川等地。  相似文献   

17.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板块沉积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从沉积相分析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扬子板块在晚奥陶世五峰期的沉积模式,认为五峰期扬子板块南部为古陆,东西北为断续分布的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和隆起区所环绕,中部为半封闭的浅水滞流海盆,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扬子扳块中部广泛分布的五峰组形成于陆浅海而非深海小洋盆。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界面主要有水下间断不整合面及暴露侵蚀不整合面等两类界面,相当于Peter Vail的Ⅱ类层序界面。通过对南江桥亭及PG2井等典型剖面解剖,将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沉积层序,厘清层序与储层的关系:储层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中,其中,第一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其构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主体,第二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相鲕粒灰岩储层。建立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二维空间分布进行预测认为,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PG2井-宣汉渡口立石河之间,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南江桥亭及CP82井等地。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分布广,区域上分布于通江-开县局限台地及其西侧,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在通南巴地区及东部城口-万源一带。  相似文献   

19.
奥陶系庙坡组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湖北宜昌真金、重庆城口大槽和蓼子口等地的庙坡组均含丰富的桑比期笔石动物群,为华南桑比期地层的高精度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宜昌地区庙坡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Husted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和上奥陶统桑比阶的Nemagraptus gracilis带;城口地区的庙坡组底界已进入N.gracilis带上部,比宜昌的庙坡组之底高出半个甚至一个笔石带。这一现象证实庙坡组底界在中扬子区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20.
中上扬子上奥陶统五峰组含放射虫硅质岩与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雷波抓抓岩五峰组上部硅质岩含丰富的放射虫化石,表明晚奥陶世五峰期富硅质海水随着第二次海侵进入到扬子克拉通,进而证明了扬子西缘康滇古陆与川中古隆起间存在水道与巴颜喀拉海相通。在分析抓抓岩剖面五峰组沉积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含放射虫硅质岩的区域对比,清理了该时期各地区岩性岩相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恢复了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五峰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