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是把各种信息用地理以及相关的视图相结合,利用计算机及数据库技术对所需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经过分析和研究处理过的信息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能够为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各种大型工程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在简要阐述地理信息系统中测量数据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地理信息系统中测量数据管理的方式和优缺点及无缝空间数据管理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方式中管网数据分散、整体规划性差等问题,以城市排水管网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以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环境,Oracle 10 g为数据库,在Arc GIS平台基础上采用组件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共享。实现对管网的查询统计、管网编辑、综合分析、用户管理等功能,利用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存储能力为管网的生产调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辅助分析手段。满足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的业务需求和管理现状,提高工作效率;为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与维修提供直观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BPM-BM算法的地名数据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基于过滤方法的中文字符串模糊匹配算法BPM-B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计算流程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与地名数据匹配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地名快速匹配方法。以"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地理信息系统(乡级)建设工程"作为一个具体实例,使用C语言来完成地名数据的匹配。  相似文献   

4.
王玉海  崔铁军  郭黎  陈应东 《测绘科学》2007,32(6):54-55,23
本文阐述了建立C/S(Client/Server)结构与B/S(Browser/Server)结构相接合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结构体系,以及在地理信息服务应用中如何通过网络感知器、环境感应器和任务负载调度器共同协调实现对数据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对海量数据服务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基于WebGIS技术与PDA技术的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中两大模块(管理端系统平台和PDA终端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技术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架构;对管理端与PDA端的互动工作方式进行了介绍;此外,还对以下技术进行了阐述:①利用AJAX技术进行网页动态更新;②混合使用TCP/IP-UDP进行网络通信.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在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着重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卫生图像处理技术在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工作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如何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提取城市现状绿地数据。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广州市区的热场和热岛效应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广州市的时间系列变化信息做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球信息科学 (Geo informatics)是以地球为舞台 ,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题 ,以服务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将卫星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脑辅助设计与制图、多媒体与虚拟技术、互联信息网络为主体的高速全息数字化集成的科学体系 ,形成能对人流、物流、能流进行时空分析与客观调控的战略技术系统 ,是以地球系统信息为研究对象的新兴交叉科学。它依托遥感 (对地观测 )、全球定位系统、地面观测实验台站、网络数据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 ,同时也仰仗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模糊数学、景观生态学等的支撑 ,是地球…  相似文献   

8.
石油物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同石油物探信息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工程系统。通过数据库存储与石油物探相关的数据和图形信息,实现物探信息的科学管理、动态查询和决策分析。在此围绕石油物探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建立,从物探数据模型、数据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数据库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物探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项目为主线的数据管理方法;根据系统既有地理信息数据,又包含物探专题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科学的数据库结构;并强调了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石油物探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物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同石油物探信息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工程系统.通过数据库存储与石油物探相关的数据和图形信息,实现物探信息的科学管理、动态查询和决策分析.在此围绕石油物探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建立,从物探数据模型、数据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数据库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物探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项目为主线的数据管理方法;根据系统既有地理信息数据,又包含物探专题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科学的数据库结构;并强调了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BIM(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表明,BIM与GIS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城市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提升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BIM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分析了"BIM+GIS"在城市建设中的实施效果,可为智慧城市建设及智慧工地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系统,重点从二维管网数据的组织、存储、分析、更新等方面进行研究:采用ArcGIS作为系统的基础GIS平台;采用Python语言进行二维数据的预处理;采用Model Builder完成爆管分析、流向分析等网络分析功能;采用OGC的WFS服务为数据更新提供支持;采用JavaScript、Asp.net语言构建WebGIS系统平台,最终实现了各项查询、统计、分析、应急等功能模块,并且在Web浏览器上进行二三维联动算法研究,解决了二维系统中不能精确直观地描述管线三维立体信息的问题,实现了真正的二三维一体化系统,从而为各权属和业务部门科学高效管理和有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已实现可视通信的ISDN多媒体卡上,通过芯片的功能复用,设计一个驱动程序模型,以实现ISDN多媒体卡的拨号上网功能。简要介绍了ISDN接入因特网的通信协议体系,详细探讨了ISDND信道的呼叫过程,分析了拨号上网原理有如何与Widnows系统的远程访问服务结构相结合。给出了一个基于NDIS标准的ISDN多媒体卡的小端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构建于卫星通讯网络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初步构建由网络通讯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分析及决策支持平台、信息发布及应急指挥平台组成的综合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Java/Java 3D的地层3维建模与可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Java 3D技术建立一个地层可视化3维建模系统,实现地层3维模型漫游、旋转、剖切等功能,并以某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中采集的地质钻孔数据为例,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将不仅为地下水模型的3维实体建模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将推动WebGIS在地下水模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纸质地图已无法满足政府日常办公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本文以各级领导指挥决策地图服务需求为导向,采用JavaScript语言,以Cordova为开发平台,以Windows、IOS、Android等多种操作系统的互联网终端设备为载体,将地理信息、多媒体、移动网络等技术充分融合,开发出集成多种功能模块的综合跨平台领导用图系统,使地图服务手段突破时间、空间和载体的束缚,可有效地提高政府日常办公效率,并为其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某化学制药厂为例,通过对整个厂区进行三维建模,以及建立厂区路网数据,建立起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实现厂区各位置之间的路经计算分析,从而便于生成应急疏散路径。运用三维虚拟现实引擎进行可视化,并进行模拟逃生。本研究通过建立模拟系统,对"平时"的应急演练以及"战时"的应急救援起到了决策支持作用,为决策者制订救援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TeleAtlas环境下广州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特别是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功能设计原则、数据流程设计、质量控制、数据的选择原则和处理、数据的分类和组织做了重点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以往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制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公网环境下的应急GIS平台指挥决策信息传递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互联网的消息传递方法。采用ADB+Web Service技术实现内网环境下指挥决策者与一线救援人员间的消息传递,有效地解决了非公网环境下的指挥决策信息传递问题。相较于传统方式,保证了应急平台的灵活性与独立性,降低了平台维护成本,同时由于减少了第三方运营商代理接口的运作环节,从整体上提高了决策指挥者与救援单位间的通信效率,保障了救援工作的及时性与高效性。研究结果对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地形图显示的基本设计思想,实现了在客户端进行数据结构的组织,在服务器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以及两者间的通讯,从而构建整个显示系统,着重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地形图符号化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OFDM核心技术的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具有4G技术的特点。与3G和WiFi无线通讯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优势。本文就基于WiMAX的地质灾害应急通讯系统的几种技术方案加以详细论述,说明WiMAX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