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复杂山区煤田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的山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受地形和地表、地质条件的限制,使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成为关健。文中结合在新安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条件(地形极其复杂,相对高差大、潜水面变化不定、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大等),通过野外的试验对比,选择良好的地震激发和接收条件,应用非线性观测系统理论等多项技术措施,以保证野外地震记录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本勘探区内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得当,效果明显,而且对具有相似地表、地质条件的地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复杂地质条件的西藏高原地区旁多水电站实际工程为背景,探讨了有限元法与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悬挂式防渗墙土石坝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的差异,分析和比较了无限元法和有限元法在西藏高原旁多水电站土石坝结构三维模型地震动响应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引入无限元法模拟西藏高原地区地基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无限域或半无限域问题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无限元法相比有限元法能量弥散现象较为明显。通过分析得到了西藏高原具有深覆盖层坝体结构地震动响应的规律性分析结果,为无限元法在西藏高原地区此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基于Kriging方法的三维地质体构建进行研究。选取某地震工程项目钻孔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在Arc GIS平台上通过地统计分析,实现了复杂三维地质体的快速、准确建立。在此基础上,采用Arc Engine作为二次开发组件,完成该地质体三维展示系统的开发,实现三维展示、专题图出图、三维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平原复杂地表及地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过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勘探方法和处理技术,以保证野外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资料科学采集和高质量的数据处理,说明了三维地震勘探在水网区(河流、鱼塘、水库)、铁路、村庄及工厂、地下构造复杂等等的地区取得了成功,并为今后地表及地质复杂地区的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浅部采空区探测一般采用高密度电法,但该方法的探测结果一般都是剖面形式.在圈定的大范围采空区内,高密度法也只能确定测点周边电阻或某一条剖面的电阻分布情况,并不能很好的利用其他周边测线的结果和采集到的地质标本以及其他地质信息.地质信息也只是作为反演结果的判定条件,不参与计算过程,同时以往采集的大量的二维高密度数据也需要得到进一步开发计算.因此,对地质信息进行赋值,通过标准偏差确定赋值的合理性,最后对联合地质资料进行反演迭代计算,得到三维铁矿采空区结果,并与二维反演结果、实地际踏勘情况、未添加赋值信息的三维反演结果相对比,赋予地质信息的三维反演结果对采空区、山体裂隙的识别更精细直观.  相似文献   

6.
三维起伏地形条件下航空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瞬变电磁法以其速度快、成本低、通行性好等的优势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目前对于航空瞬变电磁法的研究主要基于平坦地形的理想情况,对于地形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实际应用中地形不可避免,若忽略地形影响将对资料解释造成较大的误差,从而制约航空电磁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交错网格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三维起伏地形条件下航空瞬变电磁进行正演模拟,在保证算法准确性的前提下给出大量模型算例.以经典地形模型为例,利用所给方法计算三维正演响应,结果显示起伏对于航空瞬变电磁数据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影响主要集中在早期.而后,以实际地质资料为基础,构建起伏地形条件下包含多个异常体的三维复杂模型,计算了复杂模型的航空瞬变电磁响应,并给出三维全域视电阻率曲线,从而对地形效应的影响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最后,通过大量模型讨论了地形的尺寸参数、电性参数、飞行轨迹与飞行高度等因素变化对于航空瞬变电磁数据的影响情况,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谱分解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在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中存在着复杂地质体的反射层位准确拾取难、沿单一解释层位提取属性不客观等不足。文中介绍一种适用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短时窗谱分解和调谐三维体技术。方法:该技术针对薄层单元地质体计算属性,它利用有限带宽地震子波内各种频率分量特性。结果:精细刻划复杂地质体内部地层反射特征,从而客观揭示复杂储层的纵横向变化趋势。结论:以缝洞型碳酸盐岩溶洞实例结果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矿床地质3D图示方法能够将复杂的地质构造、矿体形态以三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有效地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地质灾害治理等地质科学的多个领域.以某铜钼矿为例,基于Volxer 软件研究一种三维矿床地质CT图示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展现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用可视化技术分析虚拟现实环境下三维地震数据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三维地震数据,直接观察数据中隐藏的地质现象。方法:将第每个反射子波用一个粒子模型表示,来自同一反射面的子波粒子相互叠合成一个同相面。为加快显示速度,将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转换为三维二值图像,用有序扩展算法追踪同相面所在的三维连通域,细化后得到反射面的坐标数据。再在虚拟现实系统下的对反射面进行立体显示,直观地分析地下地层的结构。结果 实际数据试验得到了反射面的三维形态及断层的分布规律,立体显示更深刻地揭示了复杂地质现象及其规律。结论 只有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三维地震数据的可视化,才能直观地看到地下地层的真实场景,真正实现三维数据的全三维解释,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地质异常体的三维模型构建可以给出地质异常体的形状和体积,能够直接用于储层预测、储量计算和井位部署等多项工作。针对现有方法因未有效利用多属性信息导致三维模型与实际资料不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地震属性融合分割的地质异常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将多种地震属性划分为两类:基于边缘特征的地震属性和基于区域特征的地震属性。再根据两类地震属性在地质异常体分割中的不同作用,在水平集方法的框架下构建边缘与区域相结合的分割模型,实现多地震属性的融合分割。最后采用移动立方体算法提取零等值面,得到地质异常体的三维模型。该方法通过融合边缘与区域两类地震属性进行三维模型构建,不仅满足了相互独立的要求,还引入了更丰富的地质信息,解决了单一地震属性难以准确描绘地质异常体边界的问题。该方法用于中国四川盆地不同工区内溶洞与河道的三维模型构建,最终结果相比于基于单属性得到的三维模型更加符合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1.
We describe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al exploration system, and its use in carrying out a three-dimensional survey on a polymetallic deposit located in China's Gansu Province. A time-domain-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along with a controlled-source audiomagnetotelluric method, was used to survey the same station points for comparison. Then, a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based on the incomplete Gauss–Newton method (for time-domain-induced polarization) and a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 (for controlled-source audiomagnetotelluric) method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order to model the data sets. Four subsurface targets were mapped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al exploration method.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zones of the revealed ore-bearing anomalies and the geological setting.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al exploration, we reveal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ore-bearing stratum,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e bodies and the stratum. The results potentially provided evidence for future interpretations of deep geological structures, along with evaluations of miner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工程勘察中激光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地质体的变形、沉降、扭转、位移勘察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速和经济.简要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思想,探讨了逆向工程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模式,基于激光三维扫描仪器Trimble GS200和三维数据处理软件CATIA,阐述了工程勘察过程中数字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图像数据的处理流程,并通过对处理结果的分析来完成工程勘察的目标.通过对一个实体数据实例的分析和模拟,实现了对实体表面地质数据的全面分析和动态监控.分析发现,联合应用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在河道变形分析、大坝位移与变形监测、飞机跑道路面勘察、桥梁变形监测等工程勘察工作中发挥作用,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describes a methodology used to integrate legacy resistivity data with limited geological data in order to build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the near subsurface. Variogram analysis and inversion techniques more typically found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are applied to a set of 1D resistivity data taken from electrical surveys conducted in the 1980s. Through careful integration with limited geological data collected from boreholes and outcrops, the resultant model can be visualized in three dimensions to depict alluvium layers as lit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units within the bedrock. By tuning the variogram parameters to account for directionality, it is possible to visualize the individual lithofacies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subsurface. In this study, a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data set collected as part of a groundwater study in an area of the Peshawar basin in Pakistan has been re-examined. Additional lithological logs from boreholes throughout the area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local outcrop information to calibrate the data. Tectonic activity during the Himalayan orogeny has caused uplift in the area and generated significant faulting in the bedrock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depressions which are identified by low resistivity values representing clays. Paleo-streams have reworked these clays which have been eroded and replaced by gravel–sand facies along paleo-channel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diments have been deposited as prograding fan-shaped bodies and lacustrine deposits with interlayered gravel–sand and clay–silt facies. The Naranji area aquifer system has thus been formed as a result of local tectonic activity with fluvial erosion and deposition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coarse sediments with high electrical resistivities.  相似文献   

14.
交错模型指的是由几组走向不同的线性构造(近似二维)在空间(纵向、横向)上组合而成的模型.对于电性结构,交错模型表现为纵向或横向上的构造存在电性主轴方位的变化.从构造维性的角度来看,交错模型是一种由二维模型组合而成的特殊的三维模型,直接对其进行大地电磁二维反演,不易获得可靠的反演结果.本文针对交错模型的特点,提出分频段-分区段反演方案.该方案首先需要借助于阻抗张量成像技术,在频率域确定组成交错模型的各线性构造的电性主轴,然后,针对不同的频段、区段,选择对应电性主轴的数据进行反演,通过初始模型的构建将不同电性主轴方位的反演结果对接起来.本文通过三维理论模型的研究,系统展示了分频段-分区段反演的全过程,归纳得到:在分频段反演时先做低频段反演,在分区段反演时先做二维性更不显著一侧的反演.最后,本文将这一技术用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一条实测剖面的反演中,其结果与常规二维反演结果相比较,深部的信息更为丰富,且与其他已有地质、地球物理结果的可对比性更好,表明在构造复杂地区,大地电磁分频段-分区段二维反演具有较高的模型分辨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富集区CSAMT勘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富集与地下水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基础上,采用大地电磁法探测地下水分布以及有利和不利煤层气富集影响因素、间接探测煤层气相对富集区;根据煤层气富集地质模型设计了地球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开展典型薄层模型正演模拟,讨论了探测方法的可行性;选择山西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勘探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技术试验,结合已有地质、钻井及测井资料完成了试验资料的处理与解释;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能有效获得地层电性结构,推断含水、富水区,结合煤层气有利富集地质条件和影响因素,可以实现间接预测煤层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6.
冈底斯成矿带为我国著名的成矿区域,其东段存在一系列规模较大的矿床.为了研究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电性结构特征,对覆盖主要矿集区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全面的处理分析,通过二维与三维反演的综合对比得到了可靠的电性结构模型.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电性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矿床分布规律:矿床主要分布在地壳浅表的电性分界面附近;中地壳高导体可能通过上地壳隐伏的南-北向断裂控制着与地壳伸展作用有关的矿床;南-北向张性构造与东-西向逆冲-推覆构造的交汇部位可能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重要的成矿区域;下地壳可能受到软流圈物质上涌的影响发生部分熔融,从而与中地壳的高导体共同影响地壳浅部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核电厂址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近年来在多个核电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陆域覆盖区和海域浅层地震勘探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不同的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下,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隐伏断裂时应注意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实施隐伏断裂探测时的地震仪器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参数选取、断层识别的基本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开展核电厂址能动断层探查工作提供实用性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16年5月浚县地震台地电阻率EW向测值出现明显变化,为正确评价该变化,依据浚县地震台地质资料、岩层电性资料和EW向电测深曲线,将该台地下介质电性分布简化为二维电性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测区内地表铁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形态和幅度。结果表明,由数值模拟所得干扰幅度、形态与实际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因此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铁轨对浚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20.
在应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基底潜山的物理模型,对注水条件下模型土体开裂过程中的地电场响应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中电位、电流和电阻率的变化与土体含水量密切相关,随着土体中含水量的改变,自然电位、一次场电位、激励电流和视电阻率发生急剧变化;网络分布式并行电法反演信息表明在视电阻率曲率值较大位置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裂缝,不均匀沉降的程度越大,地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