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没有考虑高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得到的NOAA AVHRR资料中, 每条扫描线数据中的51点经纬度定位信息常常有误差, 尤其是在海拔较高、距卫星星下点较远的定位点, 其定位信息与实际差别很大。针对这种情况, 该文描述了一种引入高程数据并结合51点定位信息对2048个扫描点定位进行快速、简易的订正方法, 可有效地修正AVHRR资料预处理未考虑高程信息引起的经纬度定位偏差, 以便于对分辨率和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用户更好地使用AVHRR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川省安县茶坪河流域2013年“7.9”特大暴雨过程为例,基于Flood Area模型模拟此次洪水的动态演进过程。通过对比5组不同试验结果,发现数字高程数据精度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采用经过填洼的DEM高程数据得到的模拟结果更为准确,粗糙度系数在取值范围内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小。模型最终采用经过填洼的DEM高程数据,反距离权重雨量栅格分布、泰森多边形计算的面雨量文件以及加入嵌入河道的粗糙度参数模拟茶坪河流域此次洪水过程,模型较好的模拟出了整个洪水的动态淹没过程。模拟结果与实地灾情对比:上游考察点附近河道最高淹没深度为5.8m,下游考察点最高淹没深度为3.83m,均与实际灾情较为吻合;对两个考察点逐小时淹没水深与1~8h累积面雨量求相关,得到上游千佛镇预警时效为2h,下游晓坝镇预警时效为6h。考察点位置不同,使得累积面雨量预警时效不同。   相似文献   

3.
地面雨量计结合卫星水汽通道资料估算面降水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潘永地  姚益平 《气象》2004,30(9):28-30
通过降水过程中空间相邻区域在气象卫星水汽通道的亮温数据相对差来描述水汽相对差 ,近似为降水量的相对差 ,使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得到了较为细致的体现。利用它对插值算法进行修正 ,提高点降水量的估算准确度 ,从而使估算的面降水量更加接近实际面降水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FFT算法和PPP算法,对南京S波段双线偏振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一次实测回波时域I/Q信号进行谱宽估计,并对谱宽估计值及其偏差与信噪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相对高信噪比数据,低信噪比回波的谱宽估计偏差更大,且随信噪比降低偏差呈指数增长。相对FFT算法,PPP算法的谱宽估计偏差更大,且随信噪比降低偏差增长速度更快。2)为提高谱宽估计精度必须要尽量消除噪声(主要是低信噪比回波信号)造成的影响,分别对FFT算法和PPP算法提出了改进方案,两种算法的谱宽估计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尤其是低信噪比回波数据。修正后FFT算法处理得到的谱宽数据与RVP8偏差更小,而修正后PPP算法处理得到的谱宽数据偏差较大且比较离散,这表明FFT算法的估计精度更高,但实际处理过程中PPP算法的处理速度更快,两种谱矩估计算法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天气雷达双PRF径向速度资料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PRF技术可用于扩展多普勒天气雷达不模糊速度的间隔,但是它也会导致径向速度资料受到离散奇异值的污染,在使用径向速度资料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每个库的径向速度与其局地中值速度的差值,定量分析了CINRAD-SA、SC、CD和CC型业务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双PRF模式下的径向速度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步式的双PRF径向速度资料质量控制算法,即首先基于回波尺度大小对径向速度资料中的孤立噪声进行过滤,其次基于局地连续性原则对落在扩展不模糊速度间隔之外的模糊速度进行速度退模糊,最后基于已知的双PRF径向速度数据错误特征进行奇异值修正,并利用CINRAD-SA、SC、CD和CC型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双PRF径向速度资料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点的速度都遵循连续性原则,与其局地中值速度的偏差较小或几乎没有偏差,而那些奇异值点的速度与其局地中值速度的偏差和高、低PRF的最大不模糊速度对应。对算法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处理模糊速度并合理地修正速度奇异值。使用本算法对双PRF径向速度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后,在保持原有数据空间分辨率不变的情况,径向速度数据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清江和长江上游干支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将气象站点雨量以算术平均、加权平均两种算法所获得的面雨量,与稠密的水文站点雨量按算术平均计算得到的面雨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应用气象站资料计算长江上游不同干支流域及清江流域面雨量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地形起伏与降水分布不均是植被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成因。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具有显著的高程差异,研究以NDVI和相应的降水及高程数据,统计分析NDVI随高程变化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滑动t突变检验与Pearson相关分析对其分布形态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NDVI对高程具有高度依赖性,基本呈现随高程增加而线性减小的变化规律,NDVI随高程变化的减幅约-0.000 18 m^(-1),其中3 003 m以下和5 843 m以上区域内NDVI值随高程增加呈线性下降形态,而高程在3 003~5 843 m的样点NDVI实际值偏离拟合值较大;(2)3767 m与5 051 m高程界线将月NDVI分成0.65~0.88、0.17~0.49和0.09~0.24三个值域;(3)三个高程带内植被总体可被划分为2 5月、6 9月、10月至次年1月三个生长时期;(4)高程5 051 m以上区域内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高程3 767~5 051 m区域内NDVI于6 9月呈下降态势,其余月份均表现为增加形态,而高程3 767 m以下区域内NDVI总体为下降趋势;(5)除32%的样点NDVI主要受高程影响外,51%样点NDVI受降水影响较大(主要分布于3 003~5 843 m之间的区域,尤其是高程位于4 010 m以上的区域),二者相关系数达0.7以上;还有17%样点NDVI受其他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SRTM数据的天气雷达探测环境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景号然  谢晓琳  郑伟  彭涛  刘娟  刘宗庆 《气象》2019,45(6):871-876
利用SRTM高程数据作为选址基础数据,结合天气雷达工作方式和探测方法,计算得到天气雷达在0.5°、1.0°、2.4°仰角上地物遮挡情况;利用高程格点数据获得3个仰角的地物剖面数据,提高了SRTM数据利用精度和运算速度;分析中结合地球曲率和电磁波折射影响,改进算法获得站点遮蔽角图,站点上空1 km、海拔3和6 km等射束高度图及数据,该分析结果充分体现了SRTM数据的高分辨率特点。最后将结果数据与GIS地图结合,完成了四川省天气雷达网探测环境分析,并给出了各个台站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9.
地形起伏与降水分布不均是植被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成因。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具有显著的高程差异,研究以NDVI和相应的降水及高程数据,统计分析NDVI随高程变化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滑动t突变检验与Pearson相关分析对其分布形态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NDVI对高程具有高度依赖性,基本呈现随高程增加而线性减小的变化规律,NDVI随高程变化的减幅约-0.000 18 m~(-1),其中3 003 m以下和5 843 m以上区域内NDVI值随高程增加呈线性下降形态,而高程在3 003~5 843 m的样点NDVI实际值偏离拟合值较大;(2)3767 m与5 051 m高程界线将月NDVI分成0.65~0.88、0.17~0.49和0.09~0.24三个值域;(3)三个高程带内植被总体可被划分为2 5月、6 9月、10月至次年1月三个生长时期;(4)高程5 051 m以上区域内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高程3 767~5 051 m区域内NDVI于6 9月呈下降态势,其余月份均表现为增加形态,而高程3 767 m以下区域内NDVI总体为下降趋势;(5)除32%的样点NDVI主要受高程影响外,51%样点NDVI受降水影响较大(主要分布于3 003~5 843 m之间的区域,尤其是高程位于4 010 m以上的区域),二者相关系数达0.7以上;还有17%样点NDVI受其他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0.
伴随同化系统中用云导风修正模式地形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2年7月23日的天气过程为例,利用中尺度模式MM5伴随模式同化系统,进行了修正模式地形高度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MM5伴随模式同化系统可以对地形进行修正,并得到与资料更为协调一致的地形高度。另外,利用非常规云导风资料能够比仅使用常规资料更有效地修正模式地形高度。将修正后的地形场作为模式地形,所得的预报结果比未经修正的地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1.
郭晓东 《河南气象》2014,(2):112-116
Delaunay三角形网络逐点插入法虽简单易行,但效率低下。针对其效率低下原因,提出一种改进的Delaunay三角形网络逐点插入生成算法。将已知插入点X坐标大小排序,当X坐标相等时,以Y坐标大小顺序排序构建新的插入点顺序,并得到插入点坐标集合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适当放大插入点坐标中最大值、缩小坐标最小值后,得到X、Y坐标新的两个最大值和两个最小值,用4个值构建4个临时新插入点,可以构建出Delaunay三角形网络矩形的凸壳。按照新的插入点顺序逐点插入构建三角形网络,只判断插入点与以X坐标最大的两个边界矩形顶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位置关系。生成三角形网络后删除与4个临时顶点相关的三角形,就是所需要的三角形网络。通过证明每个插入点必定落在X坐标最大的两个边界矩形顶点为顶点构成的三角形上,可以减少插入点与已生成三角形位置关系的判断次数,较大程度提高逐点插入法的效率。将新算法与常规算法计算复杂度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提高逐点插入效率,运算量稳定,达到逐点插入法的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2.
景号然  郑伟  刘宗庆  谢晓林  彭涛 《气象》2020,46(2):278-282
采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高程数据对天气雷达净空环境进行评估,可有效提高雷达选址评估效率。利用人工测量数据和SRTM数据进行天气雷达净空环境评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数据的天气雷达净空环境评估算法总体与人工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方位矫正和距离矫正算法后,基于该数据的天气雷达净空环境评估算法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用修正后的气候学方程计算经纬度步长为10’的小网格点的热量资源,经过综合地理残差图内插订正后,计算值和实测值误差显著缩小,得到精度较高的小网格点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值。为进一步认识和合理利用广西丘陵山区热量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宁夏枸杞气候区划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2000-2001年全国北方地区的100余份枸杞样品和土壤样品,结合当地采样期间的气象资料和宁夏各地枸杞试验资料和历史产量资料所确定的一系列影响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农业气象指标,从1∶25万数字地图上转换出250 m×250 m格距的经纬度和数字高程资料,利用改进的小气候细网格订正推算方法,推算了宁夏气温稳定通过10 ℃期间的热量资源、光照资源分布;利用3点平滑推算了气温稳定通过10 ℃期间全区的降水量分布及关键时段平均温度场,根据枸杞的指标进行了细网格区划,从产量和品质两个方面得到了详细分区.  相似文献   

15.
两种VAD算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非全方位均匀采样情况,选取了两种速度方位显示(VAD)算法:函数展开的Thomas算法和复数展开的Rabin算法。对于含有二阶谐波的线性风场,Thomas算法较为适用;对于不含二阶谐波的线性风场,Rabin算法对采样范围要求更小,适用性更强。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情况,各算法得到的平均风向风速值与全方位资料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6.
单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扩展VAP方法,通过极值订正,时间和空间连续性订正等方法,对反演后的风场进行质量控制,并与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过订正的反演风场中大部分有明显误差的点得到了修正,而且订正后的风场更合理,与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结果更一致,提高了反演风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16QAM信号星座点判决域切换的混合正方形轮廓线算法.该算法通过判决输出信号是否在星座点判决域内,在正方形轮廓线算法和判决导引算法之间进行切换,不仅能够对输出信号进行相位恢复,而且可以得到更小的剩余码间干扰.水声信道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正方形轮廓线算法相比,混合正方形轮廓线算法的码间干扰更低,输出星座点更紧凑,对水声信道具有良好的均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改善EVAD技术求解散度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介绍了改善EVAD技术中测量水平散度的方法,用Sirmans建议的技术来模拟降水回波信号,通过此方法对模拟的含有0, 1, 2, 3阶谐波的非线性风场加噪声, 得到近于真实的多普勒速度场,并用此速度场得到的水平散度和以前的EVAD算法(Srivastava算法和Thomas算法)的水平散度相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非全方位不均匀采样、非全方位均匀采样、不同信噪比、不同速度谱宽条件下,文章建议的EVAD方法求得的水平散度精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温度通道的采集处理性能直接影响温度测量数据准确性,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对一款区域站数据采集器温度通道校准数据系统误差进行拟合建模。基于该模型对校准结果进行修正,并对校准修正后温度通道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经校准修正后,数据采集器温度通道测量误差均小于0.05℃,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0.06℃,远小于修正前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修正效果显著。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型号的数据采集器,为自动站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工增雨对密云水库Ag等化学组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习方  张蔷  赵淑艳 《气象科技》2008,36(4):468-473
针对作业期(5~9月)在密云水库上游汇水区开展以飞机播撒AgI催化剂为丰的人工增雨试验,在水库与白河入口处2个采样点对水质进行定期连续监测,利用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监测数据,发现2个采样点所测组分与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分析了水库水质Ag变化特征,得出Ag月变化在作业期间波动较大,其平均值作业期间低于非作业期间,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化学特征2个采样点无明显差异,阴离子SO42最高,其次是CI-和NO-3;碱金属Ca,其次是Mg和Na浓度最高.人工增雨后,水库蓄水量虽然增加但水库水质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