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部湾地形、底质特征与渔场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部湾作为南海北部重要水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半封闭海湾.湾内地形地貌以及底质特征复杂。鱼类资源丰富。北部湾渔区的划分与地形地貌、底质特征存在密切联系.为更好的了解渔业生物的生活史、空间配布以及北部湾的渔业资源特点本文进行了初步的基础研究。为北部湾的渔业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美海底光缆是连接中国和美国的主要国际通讯光缆之一,该光缆中国段穿越中国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海盆平原和马尼拉沟-弧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非常复杂。为了探讨这些复杂条件对该光缆的影响,充分利用了获取的区域水深、侧扫、浅地层剖面、底质等数据,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水文气象条件,分析典型不良地形地貌特征,特别是陡坡、裸露基岩以及陆架-陆坡区大面积的沙波活动对海缆造成的危害。根据底质沉积及浅地层特征,研究南海北部陆架路由走廊的底质分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光缆所处区域构造稳定,针对路由线路作适当调整后以适合光缆铺设。该研究内容可为经过南海复杂地质区域的海底光缆路由选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讨论了南海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历程,认识到中中新世之前,这里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运动,但在中国新世之中,这里无构造运动,只是发生区域沉降,由此认为南海应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进而估算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总资源达643.5亿一772.2亿t油当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液压驱动贯入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电路控制单元的研究实现过程,以及该控制单元在南海北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该电路控制单元以Cortex-A8处理器为核心,集成大容量FLASH存储器,与单片机接口控制板进行串口通讯,实现对声学发射采集单元和机械液压贯入单元的可视化控制和监测。基于该电路控制单元,海底底质声学原位测量系统兼具自容式和在线式两种工作模式,可自容记录或实时采集声学原位测量单元在海底的工作状态数据、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等声学特性数据。该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实验室联调及南海海试结果表明,使用该电路控制单元对海底底质声学测量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是有效的,对精确获取海底底质的原位声学特性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海底底质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产品化。  相似文献   

5.
在冷泉调查研究中,多波束系统因其快速高效、成本较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本文靶定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冷泉发育区,介绍了SeaBeam 3030多波束系统在冷泉发育区中的调查应用实例.通过分析多波束水深数据和水体数据,确定了调查区海底地形地貌以及水体羽状流特征,同时对该冷泉区开展综合调查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调...  相似文献   

6.
广东沿海底质某些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沿海地处南海北部大陆架浅海区,深受陆源物质的影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陆地上的污染物源源不断地通过地表径流和大气输送入南海。海洋底质可以反映海洋受污染的历史和现状,因此,了解广东沿海底质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对利用沿海海域,保护水产资源很有必要。 本文引用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和粤东海区污染调查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一、采样布点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运用地形地貌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测年以及地震地层学等方法。论述了南海北部120-150m水深范围内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古海岸线这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及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8.
南海西北海盆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新古生代的海底扩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伯初 《热带海洋》1999,18(1):7-15
分析了南海西北海盆及其邻区的地形地貌,重磁场异常和地壳结构特征,并对穿过西北海盆和中央海盆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确解释。结果发现,西北海盆的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和地壳厚度均呈NE走向展布,而中央海盆则表现为EW向特征,西北海盆中的新生代沉积比中央海盆多一套地层(T4-T8),说明西北海盆的年龄比中央海盆老,联系到南海西南海盆和西北海盆在区域构造,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的相似,以及西南海盆  相似文献   

9.
南海西北海盆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新生代的海底扩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南海西北海盆及其邻区的地形地貌、重磁场异常和地壳结构特征,并对穿过西北海盆和中央海盆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结果发现,西北海盆的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和地壳厚度均呈NE走向展布,而中央海盆则表现为EW向特征;西北海盆中的新生代沉积比中央海盆多一套地层(T4-Tg),说明西北海盆的年龄比中央海盆老。联系到南海西南海盆和西北海盆在区域构造、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的相似,以及西南海盆和中央海盆由磁异常条带对比得出的年龄差异,我们认为,西北海盆和西南海盆是在第一次海底扩张时(42-35MaB.P.)形成的,中央海盆是在第二次海底扩张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思贤滘的水文泥沙、地形和底质资料,分析了思贤滘的河床底质类型、分布规律、沉积物粒度组成、重矿物含量以及河床演变特征等,讨论了思贤滘的泥沙运移特点,指出西江和北江的推移质均已进入思贤滘,但未通过,因此,对思贤滘凹岸堤围的险段岁修工程不容忽视;并对思贤滘的整治规划提出了不设闸的刍议。  相似文献   

11.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刍议南海渔业及渔业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复杂而多样的生境是孕育南海土类生物高度多样性的有利条件。南海海区与我国濒临的其它海区相比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占绝对优势,350万平方公里的复杂海城为繁杂的物种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栖身之地,温度、盐度及海流等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渔区。随着科技的发展,捕捞工具和功能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南海渔业区划已难以适应渔业现代化的需要。鉴于此,本文从海洋学、渔业捕捞以及海域管理方面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渔业区划。  相似文献   

1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FAUNA OF PLANKTONIC COPEPODS IN THE CHINA SE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total of 345 species of planktonic copepods have hitherto been found from the China Seas. Among them, tropical and warm-water species are dominant. The similar pattern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species is ascribed to the common influence of the coastal currents, the Kuroshio,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planktonic copepods along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ongitud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pepod fauna in the China Seas shows that the Bo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Huanghai Sea belong to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 fauna, that the South China Sea, offshore areas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Taiwan Strait belong to the tropical fauna, and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 belong to the mixed distribution area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auna.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太平洋潮波传入南海北部的途径与海底沙脊和沙波的区域分布 ;分析了各沙脊和沙波区的潮流动力环境和地貌沉积特征 ;讨论了海底沙脊和沙波发育演变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底质的粒度分析结果,编制了南海表层沉积类型图。把南海的表层沉积划分为12种主要的类型,它们的展布与水深线的走势大体一致。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现代沉积、再造沉积、残留沉积和少量残余沉积组成。半深海—深海沉积中生物碎屑的组成和含量往往成为确定沉积类型的重要因素。受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影响,随着水深增大,钙质与硅质生物碎清含量呈相互消长的关系,沉积类型因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的生态地理条件,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校核整理了南海鱼类2 321种,分属于六鳃鲨等35目,以鲈形目占绝对优势(979种),并以珊瑚礁栖,典型暖水种的隆头鱼科为优势科(占117种),而蝴蝶鱼和石斑鱼分别达到34种、31种,列为优势属,从而构成南海富有潜势的群落结构。文中进一步论述了南海鱼类区系属于以印度-西太平洋为主体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7.
CONTINENTAL SHELF WAVES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Spectral analys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time-series data from 16 tide stations and nearby weather stations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during the winter of 1980-1981 and the summer of 1981. After removing the wind and barometric effects, the authors found the signals of the southward moving sea-level variations at about 0.21 and 0.32 cpd along the coasts of the Huanghai Sea,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in winter, and only the 0.26 cpd southward moving sea-level variation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summer. Using simple analytical models based on idealized bottom profiles of the China Seas, the observed phenomena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lowest-mooe continental shelf waves travelling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8.
在整理鉴定黄海、渤海软体动物前鳃类时,发现了塔螺科(Turridae) 一新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远景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9  
通过对南海的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中上新世纪沉积、近-现代地貌及地温条件的分析,结合ODP184航次钻探成果和水合物最新调查资料,探讨了南海水合物的成矿条件,认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通过对南海陆坡深水区现有大量多道地震调查资料的重新判读,发现南海地区存在多处水合物的地震标志-BSR,以活动边缘笔架增生楔和非活动边缘西沙-东沙为例,重点解剖水合物的地震特征,建立其成藏模式,总结其成矿规律,预测水合物资源远景,为今后在该海域寻找水合物矿床、预测水合物资源远景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