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崔文博  向喜琼  王晗旭 《地下水》2013,(3):145-147,153
在暴雨触发作用下,2006年5月18日贵州都匀马达岭发生滑坡,滑体随即形成的碎屑流,充填了坡下长达1km的沟谷。滑坡堆积物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由上至下可分为滑源区、滑体堆积区、碎屑流流通区、碎屑流堆积区四个区域进行研究。在对马达岭滑坡进行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滑坡的地形条件、堆积情况及运动特征等方面探讨滑坡的发生机理及运动过程,结果表明:马达岭滑坡为一高速远程滑坡,滑坡迅速启动并在特殊的破坏模式和地形条件下,形成了"一快一慢"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即大块岩体"坐着"下伏流体的缓慢运移以及碰撞、铲刮形成的碎屑物质的高速抛飞。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武隆"6.5"特大滑坡崩塌的阴影尚未离去,贵州关岭"6.28"山体滑坡灾害又悄然降临。汶川地震引发的高速碎屑流还让人心有余悸,甘肃舟曲等极端天气诱发的泥石流灾害又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3.
重庆武隆"6·5"特大滑坡崩塌的阴影尚未离去,贵州关岭"6·28"山体滑坡灾害又骤然降临。汶川地震引发的高速碎屑流还让人心有余悸,甘肃舟曲等地极端天气诱发的泥石流灾害又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4.
陈剑  陈瑞琛  崔之久 《地学前缘》2021,28(4):349-360
本文总结了当前有关高速远程滑坡远程机制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滑坡地貌学和沉积学对于揭示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学机理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前人关于高速远程滑坡堆积形态的分类,分析了高速远程滑坡主要的形态学特征、蕴含的运动学信息以及高速远程滑坡的脱落块体、丘体、脊结构、断层等的地貌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地貌结构的形成主要是滑坡体物质不均匀运动的结果,其受地形和内聚力的影响。高速远程滑坡的沉积学特征明显受到岩性、地形和基底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对高速远程滑坡的沉积相模式及其运动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地层不变性与反序结构两个重要堆积特征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高速远程滑坡地貌学与沉积学研究当前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将大型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加强对高速远程滑坡地貌微形态和堆积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27日20∶30左右,贵州福泉突发灾难性山体滑坡灾害,致使两个村庄受灾,23人死亡。滑坡失稳后,滑体沿140°方向高速剪出,冲击坡脚深水塘激起涌浪,产生的高压水波裹挟滑坡碎屑沿滑坡路径西侧越过小山包,淹没新湾村民小组3户居民房屋,部分滑坡碎屑运动40 m破坏了小坝村民小组。为了对贵州岩溶山区灾害易发地区潜在的类似滑坡灾害预测防治提供依据,本文运用DAN-W软件反演了滑坡入水前的运动参数和几何形态,并利用FLUENT软件对滑坡碎屑入水产生的涌浪及其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前缘在9.2 s时开始入水,滑坡启动后21.7 s时涌浪水波裹挟滑坡碎屑冲向对岸,模拟结果与现场调查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苏维词  吴士章 《贵州地质》1994,11(4):348-353
水城下藤桥滑坡位于三岔河上游,是贵州近期的一个大型灾害性滑坡。该滑坡始于1973年至今仍未停止活动,给生产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威胁。目前仅滑坡治理费用就达500多万元。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活动状况,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条件及诱发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滑坡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吴玮江研究员等撰写的《甘肃滑坡灾害》,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基于作者20多年从事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和成果,并参阅了大量有关甘肃滑坡及国内外滑坡的文献资料,在分析甘肃滑坡发育的环境地质条件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研究了甘肃滑坡的类型、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剖析了省内城市、交通、水利、矿山、农业等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滑坡灾害问题;通过典型滑坡实例,深入地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滑坡特点、形成机理及活动特征;对季节性冻结层滞水促滑效应、高速远程滑坡的加速冲撞作用机理、滑坡引发次生灾害、滑坡发生时间预测预报、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农田灌溉水入渗引发大量滑坡及滑坡体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姚智 《贵州地质》1998,15(2):166-175
通过对展示在研究区内686个崩塌、948个滑坡的分析,总结出崩塌、滑坡的发育规律。指出软硬地层叠覆带、断裂带、开阔褶皱冀部、不同方向褶皱接登中、平行褶皱轴向地面切割等崩塌、滑坡易发部位,并讨论其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崩塌、滑坡的区域分布规律,提出是地势坡折带左右了崩塌、滑坡的分布,最后推测贵州的另一个崩塌、滑坡高频带是地 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面的地势坡折带。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灾害,本文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涉及的四川12县市为研究区域。通过详细的现场调查研究,对强震条件下的典型高速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区域上看,高速滑坡明显呈带状沿龙门山断裂带展布,并主要受北川映秀断裂控制。此外,本文还对研究区域内典型高速滑坡的滑程、剪出口高程、滑坡前后缘高差等几何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速度快、滑程远、冲击破坏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国内学者对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前瞻性成果,但由于此类滑坡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公认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揭示高速远程-碎屑流效应机理,本文以汶川地震触发的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为例,通过滑坡动力分析软件DAN-W分别建立了摩擦模型、Voellmy模型和F-V等3种不同的滑坡数值模型,对东河口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距离、不同时刻运动速度特性、堆积物分布规律及滑坡堆积体积进行了模拟,同时对滑坡运动时间进行了估算。模拟结果表明:根据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不同运动阶段选择不同的流变模型分析的结果更加合理。摩擦流变模型对运动距离的模拟结果小于滑坡的实际滑程,适于模拟滑体整体性好的启程和近程运动阶段; Voellmy 流变模型对滑体的运动距离模拟效果很好,但对速度的分析结果偏大,适合模拟滑坡远程碎屑流运动阶段; F-V双流变模型对滑坡运动特性模拟效果最佳,并给出了选取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数值模型的最佳流变参数,摩擦角φ=18°,摩擦系数μ=0.1,湍流系数ξ=400m·s-2。  相似文献   

11.
陈佑德  卿三惠 《贵州地质》2001,18(3):191-195
茅台滑坡的产生受控于该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种活动、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遥感技术手段对滑坡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了赤水茅台滑坡地形地质条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工程手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18,自引:15,他引:103  
汶川地震触发了15000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估计直接造成2万人死亡。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0000余多处,以崩塌体增加最为显著,反映出地震对山区高陡斜坡的影响差异性非常大,在山顶上的放大作用非常显著。通过综合分析堰塞湖库容、滑坡坝高以及坝体物质组成和结构,对地震形成的33处坝高大于10m的滑坡堰塞湖进行了评估,划分出极高、高、中和低4种溃决危险。汶川地震滑坡滑床往往不具连续平整的滑面,尖点撞击是极震区滑坡的一大共性,可以分为勺型滑床、凸型滑床和阶型滑床等类型。据实地调查,滑坡附近震毁建筑物垂向震动非常明显,具有地震抛掷撞击崩裂高速滑流三阶段特征。在高速滑流中,发生3种效应:(1)高速气垫效应,滑坡体由较大块石和土构成,具有一定厚度,飞行行程可达1~3km;(2)碎屑流效应,撞击粉碎的土石呈流动状态,特别是含水丰富时,形成长程流滑;(3)铲刮效应,巨大撞击力导致下部岩体崩裂,形成新滑坡、崩塌,但是,其厚度不大,滑床起伏不平。本文以北川城西滑坡和青川东河口滑坡为例,分析了地震滑坡高速远程滑动及成灾机理。北川县城城西滑坡导致1600人被埋死亡,数百间房屋被毁,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严重的滑坡灾难,举世罕见。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较为典型的高速远程复合型滑坡,滑程约2400m,高速碎屑流冲抵清江河左岸,形成滑坡坝,致使7个村庄被埋,约400人死亡。  相似文献   

13.
Mountain landslide has been 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 and occurs frequently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karst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The data of karst mountain landslide a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which occurred in the period of 1940–2002. The collection includes 321 events in the karst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landslides may be classified as two types, namely natural mountain landslides (287 events) and the other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 (34 ev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atural mountain landslide causes especially high damage and is still the main type of natural hazard in the study area owing to the extremely fragile kars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岩溶山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社会损失。研究岩溶山区崩滑灾害特征,建立相应的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对于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风险防控与治理工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指导价值。文章以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演化过程为例,在系统地分析研究区典型崩滑灾害地质背景、影响因素、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影响崩滑成灾基本因素(崩滑灾害体势能、岩溶结构面、岩组结构、斜坡地貌和斜坡结构)、影响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活动、地震、降雨)和变形运动特征(运动形式和变形机制)三个方面,据此建立了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地质分类指标体系。(2)结合研究区特征对模型体系里面的每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崩滑灾害的发生是各个要素相互组合、相互作用的结果。(3)总结了研究区内5种典型崩滑地质模式:高势能反倾降雨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模型、高势能斜倾视向采矿型高速远程崩滑灾害模型、超高势能横向陡倾地震型高速远程滑坡、高势能采矿型高速崩塌—碎屑流模型、低势能差异风化崩塌模型。为后续开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稳定性计算和变形破坏预测等工作奠定基础。下一步将更加深入全面地建立研究区的崩滑灾害模式,并进行崩滑灾害的危险性分级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矿区地质勘查中,一些大型的老滑坡体,由于经过后期的风化剥蚀改造,从地形地貌上不容易识别出来,其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被误认为是断层原因所致,尤其是在贵州省煤矿矿区,一些大、中、小型的老滑坡普遍存在.文章以习水县双龙煤矿HP1号滑坡为例,在用构造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情况下,通过滑坡得到合理的解释,并找到滑坡相关的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Qigen Lin  Ying Wang 《Landslides》2018,15(12):2357-2372
Landslides result in severe casualties every year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few historical fatal landslide catalogs available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impact as well a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slides. The Fatal Landslide Event Inventory of China (FLEIC), which spans from 1950 to 2016, was compiled based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 The inventory contains 1911 non-seismically triggered landslides, which resulted in a total of 28,139 deaths in China during 1950–2016.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fatal landslides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rends for different grades of events. Very large fatal landslide events (fatalities >?=?30) were on the rise during 1950–1999 and declined from 2000 to 2016. The decreasing trend after 2000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landslide mitigation investment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fatal landslide events (fatalities <?10)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between 1950 and 2016, especially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16. Thi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is part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vailability of landslide data online and may also be related to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an increase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the effects of land urbanization, and so on.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inherent incompleteness of the landslide time ser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nalyzing. The fatal landslides mainly occurred between April and September (82.15%),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in China. Spatially, most of the fatal landslides occurred in 14 provinces: five southwestern provinces (Yunnan, Sichuan, Guangxi, Guizhou, and Chongqing), five southeastern provinces (Hunan, Guangdong, Fujian, Jiangxi, and Zhejiang), Shaanxi and Shanxi, Hubei and Gansu. These 14 provinces account for 86% of the total fatal landslides and their associated fatalities.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fatal landslide density and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s was assessed based on a geographical detector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ng factors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and topography, soil, lithology, vegetat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a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tal landslides than each individual factor.  相似文献   

17.
小岩头滑坡位于贵州省威宁县二(连浩特)河(口)高速公路K255 010~K255 240里程右侧,属一个大型古滑坡,发育于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组玄武岩(P2β)地层中。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对路堑进行深挖削坡,可能导致古滑坡中部、线路右侧斜坡失稳破坏,发生滑坡。因此,滑坡稳定性评价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根据大量勘察试验资料,系统地揭示了滑坡的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控制因素、成因和形成机制,建立了滑坡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利用反演计算法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认为两滑体均处于滑动失稳状态。建议对滑坡体进行处理,采用排水、支挡、减压等措施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8.
证据权法在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为技术平台,采用证据权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综合分析历史滑坡数据及其环境因素和触发因素,数据源主要有地形图、DEM、地质图,选取地层岩性、构造、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道路、水系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首先应用ArcGIS软件对数据源进行处理,提取各个评价因子图层,并对每个图层进行分级、缓冲区分析等处理,建立若干证据层。然后将历史灾害点与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关联分析,计算每个评价因子等级的权重,最后计算出评价单元的危险性指数,并将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采用成功率曲线法对证据权法评价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次评价的精度为71%。利用历史滑坡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证据权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各影响因子对滑坡的影响程度,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内巨型滑坡类型及分布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了巨型滑坡发育与黄河形成演化历史的关联性.认为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的共和盆地、贵德盆地、循化盆地经历了昆黄运动B幕(距今800ka左右)的流水侵蚀夷平,而李家峡-公伯峡及龙羊峡多隆沟西段为剥蚀台面(分水岭带);距今125ka年以来的共和运动...  相似文献   

20.
在复杂艰险山区修建无砟轨道路基时,现有常规抗滑桩或桩板结构等均难以同时解决大型滑坡区潜在滑移和沉降控制问题。为适应无砟轨道路基通过大型滑坡区的需要,创新设计了抗滑桩-桩板结构,并结合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建设,开展了大型滑坡抗滑桩-桩板结构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抗滑桩和桩板结构基桩的最大侧向位移均位于桩顶,沿深度方向侧向位移先缓慢衰减再加速衰减;滑面附近侧向约束作用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桩身侧向位移发生突变;抗滑桩和基桩的桩身弯矩均呈先增大至峰值点再减小的趋势,沿桩深方向具有单峰曲线变化特征;雨季降水作用导致桩身弯矩增加,旱季蒸发作用导致桩身弯矩减小;结构系统中抗滑桩充分发挥了承担滑坡推力控制滑体稳定的作用,基桩则主要用于承担竖向荷载控制路基沉降,承担的滑坡推力较小。抗滑桩-桩板结构可作为滑坡区无砟轨道路基通过的加固型式,对今后类似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修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