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年频数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TC)年频数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TC年频数与全球范围大气环流异常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春季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异常和低纬越赤道气流异常.利用相关分析从春季全球大气环流场中选择初选预报因子,然后对初选预报因子作EOF展开构造综合预报因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TC年频数预报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独立样本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对历史样本拟合精度高,试报效果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可在汛期预测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影响山东热带气旋的频数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9—2007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的频数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厄尔尼诺年,影响山东的TC频数较常年明显偏少。厄尔尼诺次年TC频数较常年稍有增加。拉尼娜年影响山东的TC频数较常年显著偏多,增加明显的月份主要是8月和9月,拉尼娜次年,影响山东TC频数偏少。厄尔尼诺事件强度越大,影响山东的TC频数越少。(2)影响山东的TC数和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海温呈正相关,并具有很好的持续性。(3)影响山东的TC多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有较强的负距平区;影响山东的TC少年,赤道中东太平洋为正距平区。说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高低对影响山东的TC频数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9~2004年商丘汛期降水资料和深层地温资料,对各深度层地温和汛期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年5~7月和夏季1.6 m地温,上年6~7月和夏季3.2 m地温与当年汛期雨量相关系数均>0.5.据此,建立了商丘汛期降水量预报方程.方程历史拟合率为72.2%;2005年业务使用中,预报结果和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4.
百多年登陆粤西海南台风的频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和分析117年登陆粤西海南的热带气旋频数.结果表明,登陆该区的热带气旋有明显的登陆活跃期、次活跃期、不活跃期和登陆高峰期等;其逐年登陆频数的演变,也存在一定的周期变化规律.可供台风长期趋势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温在春季降水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锋 《黑龙江气象》1997,(2):18-18,21
将地温作为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一个物理因子,讨论了不同层次的地温对未来降水的影响,发现前期整层地温或深层地温与春季降水之间有很好的关系,所建立的预报方程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深层地温预测夏季降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9~2004年商丘汛期降水资料和深层地温资料,对各深度层地温和汛期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年5~7月和夏季1.6 m地温,上年6~7月和夏季3.2 m地温与当年汛期雨量相关系数均>0.5。据此,建立了商丘汛期降水量预报方程。方程历史拟合率为72.2%;2005年业务使用中,预报结果和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使用Emanuel和Nolan完善的潜在生成指数(GPI)的计算方法,利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的热带气旋(TC)资料和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全球ERA-40再分析资料,比较了1970-2001年西北太平洋海域的TC生成频数和GPI的气候特征,分析了包含于GPI中的环境要素对西北太平洋TC频数年代际变化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PI能近似地表述西北太平洋TC频数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各环境要素对TC、较弱类TC和较强类TC生成频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相对湿度随着TC强度的增强而减弱,风速垂直切变则相反.西北太平洋TC频数年代际变化空间分布的正异常主要分布于130°E以东,(15°N,140°E)附近最大的正异常频数中心主要受绝对涡度和相对湿度正异常变化的影响;负的风速垂直切变和正的相对湿度异常变化引起了(10~15°N,160°E)附近的TC频数正异常.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1—2010年全国80cm层的逐日平均地温资料,分析了全国地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太阳辐射资料,分析太阳辐射和地温的相关性;将太阳辐射作为预报因子,构建地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各海拔高度的地温呈现相同的季节变化,在夏季达到波峰,春季降到波谷,并且多年演变趋势呈现上升趋势;经30日滑动平均处理后太阳辐射与滞后60日的地温相关性较好,以此构建的地温预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报出地温的周期波动性,并且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韶关市1981—2010年40、80、160以及320cm的月平均地温资料,计算并分析年平均地温变化。结果表明:韶关市1981—2010年深层地温年际变化大体呈上升趋势,而且深层地温的逐月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而地温的高值和低值的出现时间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后延。利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突变,发现40、80、320cm地温均在1996年出现突变。通过计算分析各层地温与夏季降水和气温的相关系数,选取了相关显著的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建立了夏季气温和降水预报方程。计算所得的2个方程F值均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历史回代拟合率相对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城市化进程对旧站地温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康乐县新旧地面气象观测站2012年1-12月同期0-20 cm地温平均值、方差及相关性进行F、T、t检验,对新旧2站数据差异显著的地温,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最佳线性拟合,建立2站地温订正方程。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新站与旧站0-20 cm地温均存在负温差,旧站地温较新站的偏高,大多数月份差值较小,资料连续性较好,但2站地温差值变幅较大。地温差异显著的1月和10月2站地温资料呈显著线性相关,经订正后的新旧站资料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巴楚0~40c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探讨近50a巴楚县不同深度的地温变化特征,研究巴楚县气候变化对当地农、林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半世纪来,巴楚县浅层地温的年和季节平均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40cm的年升温率和夏季的升温率最大。近10a来,巴楚县地温明显升高,浅层地温的年、季节平均或平均最高、最低等均明显高于前40a。随着巴楚县地温的上升,年极大冻土深度的下降趋势也很明显,当地冬小麦返青期和林果业的树木萌动期提前。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近42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小丽  吴慧 《气象》2004,30(8):27-31
利用 1 96 1~ 2 0 0 2年海南岛 1 1个气象站各季和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雨量等资料 ,对海南岛近 4 2年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线性倾向估计表明 :季和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具有显著增温趋势 ,特别是平均最低气温尤其显著。从全岛平均情况看 ,降雨量除了冬季有明显增加趋势外 ,其余各季和年的降雨量仅有弱的增加趋势 ;从各地区看 ,仅南部地区降雨量有显著增多趋势 ,其余地区各季呈弱的增加或减少趋势。Mann Kendall检验表明 :从2 0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末 ,各季和年的气温要素几乎先后发生了突变 ,80年代至今海南省进入明显的暖期。周期分析显示 ,各研究要素基本具有准 2~ 5年和准 7~ 1 1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南岛17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8年逐月0cm地温及气象要素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海南岛年和四季的0cm地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年平均0cm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秋季升温对年平均0cm地温的升高有主要贡献,春季次之。M-K检验表明年与春秋两季0cm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从空间上看,海南岛0cm地温呈中间低、南部高的分布,大部分地区呈升温趋势。从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来看,气温对0cm地温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而日照时数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对0cm地温升高有减缓作用,风速与0cm地温的相关性较为复杂,春季为正相关,而秋季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登陆中国大陆、海南和台湾的热带气旋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首先,针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登陆地点资料仅为地名的现状,利用1951-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和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资料,研究制定了登陆资料信息化方案.该方案包括海岸线近似、登陆位置计算、其他特征量计算和误差订正4个方面.对资料信息化结果的分析表明:信息化登陆资料效果是良好的.在此基础上,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在大陆、海南和台湾登陆的3类热带气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登陆热带气旋频繁的地区为台湾东部沿海、福建至雷州半岛沿海和海南东部沿海;台湾东部沿海和浙江沿海部分地区是登陆热带气旋平均强度最大的地区,平均登陆强度达到台风级别,其中台湾南端的平均登陆强度为最强,达到强台风级别;5-11月为热带气旋登陆中国季节,集中期为7-9月,8月最多;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主要集中在热带低压-台风,尤其以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最多.对于全部大陆、海南和台湾三地,50多年来登陆热带气旋频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但只有登陆海南热带气旋的减少趋势是显著的;而所有登陆风暴(含以上强度)频数均无明显增多或减少趋势.总体而言,登陆大陆的TC最多、初旋最早、终旋最晚、登陆期最长;登陆海南的TC居中;而登陆台湾的TC最少、初旋最晚、终旋最早、登陆期最短.从登陆方式看,登陆一地的TC最多、登陆两地的TC次之,分别占总数的79.2%和20.6%,仅有1个TC登陆三地.在登陆两地的TC中,经台湾登陆大陆的TC频数最多、强度减弱最快,经海南登陆大陆的TC频数次之、强度减弱较慢,经大陆登陆海南的TC频数排行第3、强度减弱较快.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9~2015年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最佳路径资料(2001~2015年资料用于台风风圈结构分析)及ERA-interim(0.5°×0.5°)再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我国海南岛附近区域(15.5°N~23.5°N,106°E~116°E)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低层风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5.5个TC于4~12月主要以西偏北路径进入该区域,其中海南岛东南侧海域TC出现频率最高且强TC比例最多,而岛西北区域出现频率最低,强TC比例最少。(2)TC中心位于海南岛不同方位时,其外围低层风场分布具有不同的非对称特征,且大风出现比率也各有差异;TC中心位于海南岛上时出现大风比率最高,位于岛南侧时次之,位于岛北侧时最小。(3)该区域TC平均最大风速半径(RMW)为58.3 km;TC位于岛上时RMW最大,而位于岛西南侧最小。(4)TC近中心最大风速由海上向陆地急剧减小,其高值中心主要位于雷州半岛东侧及西侧海域。(5)研究区域内TC的34节风圈半径在TC环流的东侧大而西侧小,强TC大而弱TC小。(6)不同区域TC变形程度有所差异。平均而言,位于岛西南侧TC变形最大而位于岛东南侧时变形最小。  相似文献   

16.
近39年海南岛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杨馥祯  吴胜安 《气象》2007,33(3):107-113
利用1966--2004年海南岛大风、暴雨、雷暴、冰雹、高温、低温、霜冻、雾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年发生日数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ann—KendaⅡ法及Modet小波等方法诊断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指出:大风、雷暴和雾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分别于1992年、1984/1985年、1983/1984年之交发生突变;高温、暴雨趋频及低温、冰雹、霜冻频数总体趋少变化不显著,其中,冰雹、霜冻基本处于少变的稳定态势。高温、雷暴存在阶段性中高频周期,其他极端天气则存在长期和阶段性中低频周期;冰雹日数的变化周期趋于变短,其余极端天气则有周期变长趋势。初步说明海南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与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CFSv2模式产品在汛期海南热带气旋频数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2—2014年汛期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频数、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CFSv2模式历史回报数据,分析了热带气旋频数特征及同期环流特征,并利用逐步回归构建基于模式有效预测信息的热带气旋频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汛期影响海南热带气旋频数的异常与同期大尺度环流变化密切相关,且CFSv2模式对其环流影响关键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技巧,包括南海到热带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500 h Pa位势高度场、低层风及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切变。据此,利用逐步回归构建热带气旋频数预测模型,其26 a交叉检验中实况与预测相关为0.88,距平同号率达88%;6 a预测试验仅2 a预测与观测反号,可见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技巧,可为汛期热带气旋频数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晁华  徐红  王当  王小桃  朱玲  顾正强 《气象科技》2017,45(1):116-121
利用辽宁省61个气象站1964—2013年的冻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不同气候期对比等方法,结合ArcGIS分析了辽宁省冻土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冻土随纬度呈带状分布;土壤冻结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冻结期在10月至翌年5月,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值;冻结日自北向南逐渐推迟,消融日则相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冻土深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与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负相关,是影响冻土深度的重要因素;从各气候期100cm等深度线也可以明显看出最大冻土深度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9.
海南高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海南省40a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得出:海南的高温天气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各站除受大尺度的背景环流影响外,还受局地小尺度天气环流影响;此外,海南地处低纬度地区,高温天气所受背景环流系统影响与中高纬度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吴慧 《气象》2005,31(12):61-64
利用1949~2003年资料,统计了影响和登陆海南热带气旋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初、终期分布,并探讨了ENSO事件对海南省热带气旋的影响和2004年无热带气旋影响海南的原因.指出ENSO事件与海南省热带气旋活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暖事件年有利于影响和登陆热带气旋偏少、初旋偏晚,冷事件年则相反.但ENSO事件与终旋日期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