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建设河北海陆一体开发省级经济发展轴线.强化石家庄市经济,加强沧州化工城和石 家庄-黄骅港沿线特色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数据的常熟市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RS和GIS技术,对常熟市1984—2001年间土地利用进行调查,获得了1984、1992、1999、2001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资料。通过多时期对比分析发现:1984—1992年,居民点工矿占用耕地、耕地变成水域和耕地变成交通用地,分别占耕地转出总面积的56.7%、36.6%和5.4%。1992—1999年上述各项则分别占耕地转出总面积的47.3%、45.7%和7.0%。1999——2001年分别占耕地转出总面积的2.4%、95.6%和1.3%。1999年以后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制定区域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法规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3.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昌吉市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昌吉市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昌吉市是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83.4%。在荒漠化土地类型中,荒漠化耕地占17.33%,荒漠化林地占30%,荒漠化草地占65.04%,荒漠化未利用地占0.8%。在荒漠化程度中,非荒漠化土地占16.6%,轻度荒漠化占19.1%,中度荒漠化占44.5%,重度荒漠化占36%,极重度荒漠化占0.4%。按荒漠化主导因素:风蚀荒漠化占66.6%,水蚀荒漠化占11.2%,盐渍荒漠化占22.2%。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廓中部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勋  蔺国菊 《中国沙漠》1997,17(4):432-434
单个农田林多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防护林网的总防风度为42.8%〉年大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爆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5.
甘肃灌漠土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典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结合传统统计与地统计学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武威灌漠土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土壤肥力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土壤NH4^ -N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2.656%,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次之,为47.369%,pH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284%,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208%和38.075%。地统计学分析表明该区域土壤特性的块金方差/基台值比值[C0/(C0 C)]在0.0413%~13.7801%之间,说明该土壤性质的各项指标均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中NH 一N和pH值的空间相关性相对最强,[C。/(G C)]分别为0.0413%和0.0978%;速效磷相对最弱,[C0/(C0 C)]为13.7801%;有机质与速效钾居中。土壤肥力性质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176~294m。该土壤性质的克立格插值结果显示出一定的空间相似性,显示地统计学方法可用于分析土壤肥力在空间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红树群落钙的累积和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珠江口红树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红树群落各组分的钙含量,计算群落钙的贮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周转期和富集经,以了解珠江口红树群落钙元素的累积和循环状况。结果表明,珠江口5个红树群落钙的贮存总量为197-640.1kg/hm^2,平均为382.4kg/hm^2。年存留量为20.3-58.6kg/hm^2.a,平均为39.3kg/hm^2.a;年归还量为24.1-75.5kg/hm^2.a,平均为44.9kg/hm^2.a;年吸收量为44.4-134.1kg/hm^2.a,平均为84.2kg/hm^2.a;周转期为7-10a,平均8a;存留率为43.7%-52.7%,平均46.7%,归还率为47.3%-56.3%,平均53.3%。乔木型红权群群落有较高的存留率和较低的归还率。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紫色土地区有除草中耕的习惯。研究中耕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对于指导坡耕地管理和水土保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小区开展了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1)中耕能够增加水分入渗,在19.61mm/h雨强下,可以提高稳渗率2.97%到36.56%,在53.95mm/h下,可以提高稳渗率9.74%到90.46%,在111.69mm/h雨强下,能提高稳渗率12.47%到54.1%;(2)中耕可以减少坡面产流,在缓坡、中等雨强条件下,中耕峰值流量仅相当于对照的30%,而在陡坡、大雨强下,二者的峰值流量十分接近;(3)在小雨和中雨条件下,中耕减少侵蚀产沙,在暴雨条件下的中耕会导致产沙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环境变化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到下世纪中叶时,由于环境变化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的影响,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即:全球性变暖,温度、降水、径流和泥沙的长周期变化,和人类。最后得出,届时来水来沙将分别比目前减少19%-29.6%和增减+26.3%--34.0%。  相似文献   

9.
针对燕山东段土石山区黄绵土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流产严重且许多地方不便梯地建设等现实情况,在滦平试区进行了秋季免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地免去秋耕,比对照区减少土壤冲刷量79.3%,减少地表径流量18.8%,土壤水分提高1%左右,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分别提高1.4ppm和38.7ppm产量提高2%-10%,每公顷节省耕作费用150-225元,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中部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单个农田林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市)防护林网的总防风度为42.8%,年大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5年共完成营造林任务54.44万公顷,工程区2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65%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6.3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但是人们在“植树种草”和“保护林地”却存在着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体顶部,土壤侵蚀较弱,团聚度达到30.1%,MWD变化为3.4mm,土壤结构良好;沟谷底部由于沉积而有较多细土物质并具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结构状况亦较好,团聚度达到50.3%,结构保持率为35.4%;而坡腰侵蚀较严重,团聚度仅为13.6%,结构保持率为14.1%,土壤结构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元谋干热河谷土壤侵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造成表层耕作土壤的物理性能下降、养分流失和水分入渗能力降低。表层耕作土壤的容重比下层土壤低12.7%,总孔隙度高10.9%,有机质高37.3%,120min累计入渗总量是下层土壤的1.6-2.2倍。模拟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关系的小区试验结果显示,坡耕地每流失1cm表土,土地生产力水平平均下降4.54%。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动态遥感监测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应用卫星遥感资料(MSS、TM及spot)对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的动态监测发现,自1966年至2000年的34年间,草地沙化面积增加307.7%,达到36760.9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25%,平均每年扩大草地沙化面积816.0hm^2,年均递增率达4.22%。到2000年止,区域内有沙地5083.9hm^2,沙化草地31677.0hm^2。自1985~2000年的15a间,区内17个湖泊面积缩小842.0hm^2,减幅达38.9%,平均每年减少56.1hm^2,年均递减速度达3.34%,该区目前其余11个湖泊总面积仅为1323.1hm^2,只有15年前的61.1%。  相似文献   

15.
吴友吕  陈波 《极地研究》1994,6(1):38-42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能谱仪观测南极阿德雷企鹅的卵壳以了解阿德雷企鹅卵壳的微结构和各壳层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阿德雷企鹅卵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为板块状结构的外皮层和致密的纤维网状结构的内膜层,中间为结构不同、成分组成不同和含量不同的三层结构,其中外层和中层的主要成分为钙,含量分别为95.81%、97.81%,同时含有少量的磷,含量分别为4.19%、1.87%,外层显示与其他鸟类或爬行类卵壳基本相似的碳酸钙方解石片层结构,而内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呈现与其他鸟类或爬行动物的卵壳较大的差别,硫含量高达84.26%。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首先提出了研究水体潜力的初步设想,然后,根据此思路进行了水域利用现状和水域分等的分析。目前,湖荡、水库、池塘和河沟河道的利用率分别为其面积的93.4%、98.6%、92.4%和43.2%。根据水域中总氮浓度、总磷浓度、溶氧特征、有机体饵料含量和利用的难易程度,将水域的自然潜力分为四等10级。最后,利用三重指数平滑公式估算出2000年该区捕捞量可达7.85万t,采用皮尔曲线和甘培茨曲线预测该  相似文献   

17.
对研制云南山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系统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跃  万晔  汪竹青  杨永红 《山地学报》2002,20(4):480-484
采用基于3S技术的定量遥感方法,对1998年和1999年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上游小流域进行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防治决策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为涝年,侵蚀总量高达869008.97t,强度及其以上侵蚀级别的侵蚀量占总量的86.39%,侵蚀模数平均为7703.87t/km^2。1998年为旱年,流失情况较1999年的轻微。1999年中度及其以上侵蚀级别的侵蚀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32.41%,而1998年只占26.09%。1999年需要治理和急需治理的面积占侵蚀总面积的15.45%和0.82%,而998年的治理面积较低。本研究采用的技术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和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在云南山地有广阔的运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用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模拟坡面产流过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在用蒸发法测定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和基础上,运用修正的Green—Ampt入渗模型,结合退水曲线法和坡面运动波模型.研究了9场不同雨强和不同历时模拟降雨的产流过程。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1.0%-30.7%间变化,80%的模:似误差可控制在18%以内,说明用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可以进行一般精度要求的坡面径流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RM孔岩心样595个.孔内总有机碳含量TOC变动范围较大,低者1—2%,高者10—20%;总氮含量TN多0.1—0.2%,少数0.4—0.8%;碳氮比值C/N较低(≤8)段属浅湖沉积,C/N较高(>8)段属湖滨沼泽沉积;TOC,TN和C/N明显有四个波动段.  相似文献   

20.
云南边境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遥感和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76年的MSS和2004年的TM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现状以森林和裸岩地为主,其次是耕地和水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发生在林地、水域、耕地和裸地四大地类中,林地减少了6.95%,水域减少了2.08%;耕地增加了4.04%,裸地增加了3.67%。并对土地变化所引起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