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莺金 《物探与化探》1981,5(4):240-245
砷化氢还原比色法是测定微量砷一种比较灵敏的分析方法。在吸收体系方面前人做了大量工作,其中铜试剂银盐法(AgDDC—吡啶—氯仿)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吡啶特殊恶臭,后来改用马钱子碱[1],二乙醇胺[2][3],三乙基胺[4],三乙胺[5],等体系来代替吡啶。  相似文献   

2.
对直流电阻率法异常产生干扰的地电体有地形、接触面和浮土等。浮土也可称为地表电性不均匀体[1]。我们对地形改正方法[2]直立接触面量板[3]作过研究后,应用电阻网络模拟机和电子计算机,研究了浮土的视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3.
BrF5法氧同位素实验系统中CO2转换器的改进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硅酸盐、氧化物的氧同位素测定分析,是成岩成矿物质 源区鉴定、矿物岩石形成温度确定、成岩成矿地球化学机理 推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在固体地球科学的诸多学科[2]以 及环境科学、水文、古气候、天体化学等其他学科均有着广泛 的应用。因此,随着样品量的增加,提高实验室的BrF5法氧 同位素实验系统的工作效率颇有意义。 图1为BrF5法氧同位素实验系统装置。当系统真空抽 至3×10-3Pa时,充入氩气。分别将已称好的200目干燥样 品12mg加入各反应器,经2小时200℃去气抽真空后,将化 学计算量  相似文献   

4.
频率域电磁法的异常和综合参数有图1[1]所表示的关系。这个关系简单地说,即对一个给定的μ/μ0>1的探测体来说,在低频段,磁性响应大于电性响应,而高频段的情况正相反。所以,实分量曲线在低频段与高频段符号相反。这就是用低频电磁法分辨磁异常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陕北盆地的黄土及山陕间黄河河道发育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黄土线与黄河河道发育的问题[1], 笔者很欣幸地得到王乃楔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2]并基本上同意黄土是流水堆积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亚胺基二乙酸螯合树脂用于由天然水和海水[1-6,12,13],以及高盐水[7、8]中分离和浓集铅、锌、铜、镉和铁等痕量元素、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其它方法进行测定,已获得较好效果,也有用于岩石中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分离[8-11]。到目前为止,虽然这类树脂在岩矿分析中应用的文章报导得还很少,但其优点已显示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上方土壤气中微量汞的异常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积物中的汞量与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早在五十年前就有人注意到了[1]。Herbert.L,Windom在研究美国东南部盐沼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时发现,这里沉积物中汞量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有机质含量不同引起的[2]。  相似文献   

8.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处L15层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十多年前,考古学者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约70km的蓝田县发掘出著名的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丰富的具有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群化石[1]。An等[2]结合古地磁研究将蓝田公王岭的黄土地层与洛川黄土剖面对比后认为猿人头骨出土层位应与L15下粉砂层中部相当,利用平均沉积速率外推计算其年代约为距今115万年。这个年代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3]。但由于猿人头骨化石和共生动物化石常被胶结在钙质结核中,其赋存层位或值得商榷。因此,进一步将猿人化石与同进化阶段的爪哇人化石对比后认为前者年代可能会更老些[4]。而与猿人头骨赋存层位相关的下粉砂层是黄土高原野外地层识别和剖面对比的一条重要标志层,以发育粗粒沉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利用微型计算机对浅层初至折射波法野外采集的资料用t0 差数时距曲线法进行自动化解释的原理、程序框图和应用实例.在程序设计中为简化震源深度校正的步骤,采用了“震源深度简易校正”的方法[1].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自动化解释,不仅可以提高工效几百倍,而且可以消除人工解释过程中的展点、绘图、画辅助线以及读数等方面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石玉春 《物探与化探》1982,6(6):366-370,327
为了提高探测地下水的地质效果,近些年来国内外采用了放射性物探方法探测地下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γ法和α径迹法[1]。比较起来,α径迹法的灵敏度较高,探测深度较大,应用于寻找新构造(指晚期构造)裂隙水[2]的效果比γ法为好。  相似文献   

11.
王庆周 《物探与化探》1991,15(2):116-120
利用电测深成果(含水层电阻率或地层因素)估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的问题,前人已做了很多工作[1,2].作者针对安阳市安阳河北水源地电测深资料的解释和水文地质勘察成果,提出采用电测深K型曲线极大值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建立了ρs max~K之间的4种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K与ρs max存在对数相关关系.经计算的成果图件(K、T等值线图)对评价该区水文地质条件,估算单井涌水量及水井位置选择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硫时不同形态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常常被应用于矿石、蛋白质和化石燃料等材料中硫含量的测定。文章综合研究比较了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ICP-MS)和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F-ICP-MS)测定硫的灵敏度、检出限及空白干扰。重点考察了两种不同的样品介质(水和2% HNO3)中不同形态的硫对SF-ICP-MS测定硫信号的影响,并且深入研究了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硫含量相同但形态不同的含硫阴离子(S2-、S2O32-、SO32-、SO42-)在2%的HNO3介质中的信号比在水介质中的信号稳定,2%的HNO3更适合于作为ICP-MS测定硫的介质。在2%的HNO3介质中,S2-、SO32-中S的ICP-MS测量灵敏度(即标准曲线的斜率)分别为7828 cps/(μg·L-1)、5528 cps/(μg·L-1),SO42-和S2O32-的测量灵敏度分别是为1321 cps/(μg·L-1)、1299 cps/(μg·L-1)。S2-和SO32-的灵敏度分别约为SO42-的6倍和4倍;而S2O32-的灵敏度与SO42-基本一致。主要原因在于S2-、SO32-形态的硫在HNO3介质中形成了气态的H2S和SO2,相当于提高了雾化效率,从而使这两种形态硫的灵敏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邱玉民 《物探与化探》1989,13(6):412-420
本文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玲珑金矿田各类金矿床中金的迁移形式及其化探意义。结果表明:全以AuCl4-、AuCl2-、Au(HS)2-和Au2S(HS)22-等多种络合物形式迁移,在早期高温阶段以AuCl2-为主,后期中低温阶段以Au(HS)2-为主。这对热释氯和地电化学测量等地球化学找金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明瑞 《第四纪研究》2004,24(3):368-368
利用哺乳动物骨骼或牙齿釉质中的磷酸盐的氧稳定同位素来定量研究陆地古气候,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最近越来越得到重视。只要哺乳动物骨骼或牙齿化石的δ18Opo4能代表这些动物生活时期的原始数值,我们就可以利用现生哺乳动物的经验方程来计算地质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温度。研究表明,骨骼的高孔隙度使化石受到成岩作用的严重影响,而牙齿釉质由于有机质含量少、密度高、晶体尺寸大等原因,能够有效地抵抗成岩作用而保存原始的氧同位素信号[1]。所以利用化石釉质磷酸盐测定氧同位素并进一步计算古年平均温度的方法是相当可靠的。Luz等证明了现代北美鹿类动物骨骼磷酸盐的氧同位素(δ18Opo4)与年平均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近30000年以来地球磁场强度和大气中14C 含量变化,讨论了14C年龄偏离实际值的原因,提出以地球磁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校正14C 年龄Tc 偏离实际年龄Tt 的公式,即Tt=Tc-b(Tc-T?|F(1)ΔF/ΔT。用这一公式校正了14C 测年技术给出的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时限,并获得了与树轮年龄和U-Th 年龄一致的结果。本文还对12000年以来地球磁场强度变化与气候变迁的相关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藏北双湖县巴岭乡地区出露一套深水相黑色页岩地层,包括下侏罗统曲色组和中侏罗统色哇组二个组地层单元。根据菊石化石控制的生物地层时代,下伏曲色组划归Pliensbachian-Toarcian 阶,上覆色哇组级代表Aalenian-Bajocian 期沉积,二者之间为连续沉积,是目前西藏特提斯域菊石化石控制程度最高的中下侏罗统地层。野外实测了索布查J2/J1界线剖面,按2m间距采集了148件样品,室内开展了无机碳(δ13Ccarb)和有机碳(δ13Ckero)分析,目的是揭示早侏罗世末期到中侏罗世初期这一时段的古海洋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曲色组沉积期古海水δ13CDIC偏正,而色哇组δ13CDIC偏负,J2/J1界线上下δ13Ccarb值显示阶步式负向偏移的特点。根据相关分馏方程计算,Toarcian期海洋浮游植物繁盛,δ13CDIC偏正,海水营养盐NO3浓度偏低,而Aalenian期海洋浮游植物衰减,δ13CDIC偏低,NO3浓度升高。沉积有机质或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Ckero在J2/J1界线上下与δ13Ccarb变化趋势一致,也具有由高值逐渐偏低的特点,但δ13Ccarb和δ13Ckero变化曲线的波峰和波谷并不同步,这是因为海源和陆源有机质相对含量高低变化所致。文中根据碳同位素质量平衡方程,定量的描述了索布查界线剖面陆源和海源有机质比例的变化过程,讨论了曲色组和色哇组烃源岩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石榴石是山东蒙阴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区的重要指示矿物之一,为了确定山东蒙阴金刚石矿区颜色复杂的石榴石种类,判断矿区石榴石特征与含矿性关系。项目组对矿区不同含矿程度金伯利岩中的石榴石进行了系统采样,测定了50件单晶石榴石微区化学成分和128个石榴石单晶的晶胞参数,测试结果显示: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石榴石族矿物化学式A3B2[SiO4]3中的A组阳离子由Mg2+、Ca2+和Fe2+组成,二价阳离子主要为Mg2+,Mg2+占据十二面体空腔中心位置达53%~82%左右,Ca2+占据十二面体空腔中心位置小于7%~17%、Fe2+占据十二面体空腔中心位置5%~31%左右。B组阳离子主要由Al3+、Cr3+和Fe3+组成,三价阳离子主要为Al3+,[AlO6]八面体占位达62%~92%左右,[FeO6]和[CrO6]八面体占位小于38%;按50个石榴石不同阳离子占据十二面体空腔和八面体空腔的位置多少,山东蒙阴石榴石可划分为10个亚种。根据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石榴石成分,计算出石榴石形成压力为6.0~9.0 GPa,推测山东蒙阴矿区金伯利岩中有来自深源的石榴石。128件石榴石晶胞参数统计结果显示:山东蒙阴无矿、贫矿、中等含矿、富矿金伯利岩岩体中紫色石榴石晶胞参数分别为大于1.162 nm、1.159~1.160 nm、1.156~1.160 nm和1.155~1.157 nm之间,从无矿岩体→贫矿岩体→中等含矿岩体→富矿岩体,紫色石榴石晶胞参数值有明显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大石桥菱镁矿床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和成因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汤好书  武广  赖勇 《岩石学报》2009,25(2):455-467
在2.33~2.06Ga期间,δ13Ccarb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强烈的正异常事件,被称为Lomagundi事件。辽河群形成于2.3~1.85Ga期间,其大石桥组蕴涵超大型的大石桥菱镁矿矿床,在矿区厚约1144m。为检验华北克拉通对Lomagundi事件响应,揭示大石桥菱镁矿的成因,本文报道我们最新获得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大石桥菱镁矿6件下伏白云岩地层样品的CaO/MgO摩尔比为0.87~0.94,δ13Ccarbδ18Ocarb值分别为0.6‰~1.4‰(平均1.2‰,V-PDB标准)和16.4‰~19.5‰(平均18.2‰,SMOW标准);与世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相比,δ13Ccarb较高,而δ18Ocarb较低,表明原始沉积物具有类似于Lomagundi事件的δ13Ccarb正异常,δ13Ccarb可能高达4.2‰,但δ13Ccarbδ18Ocarb值均在沉积之后的成岩或/和变质过程中显著降低。研究剖面大石桥菱镁矿含矿地层厚逾550m,6件样品的CaO/Mg0摩尔比为0.005~0.23,δ13Ccarbδ18Ocarb值分别为0.1‰~0.6‰(平均0.4‰),9.2‰~12.7‰(平均10.9‰),均低于下伏围岩白云岩;推测与区域变质有关的流体交代作用导致岩石发生重结晶作用和同位素交换,使δ13CV-PDBδ18OV-SMOW值降低。而对菱镁矿顶板白云岩和网脉状菱镁矿矿石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解释的合理性。总之,大石桥菱镁矿的形成经历了初始沉积、成岩作用、区域变质和流体交代作用以及成矿后的局部蚀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祁连山大雪山地区大气PM2.5细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 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附近采集46个大气PM2.5的Telfon滤膜样品, 并应用离子色谱对可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样品的阴、 阳离子中, SO42-、 NO-3、 Ca2+和NH+4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4μg·m-3、 0.38μg·m-3、 0.73μg·m-3和0.22μg·m-3, 累计约占到水溶性离子总量的88%.可溶性离子浓度呈现出春夏季节明显高于秋冬季节的特征, 夏季的浓度最高, 其次是春季、 冬季和秋季. Cl-、 Ca2+、 Na+和Mg2+之间的相关性极高, SO42-和NO-3与大部分阳离子的相关性都很高, 说明大部分硫酸盐是来自于中亚沙尘源区的自然源, 而并非是通过人类活动造成的一次污染物通过二次反应过程得到的. NH+4仅与SO42-通过相关性检验说明, 该地区NH3主要中和了大气中硫酸并生成(NH4)2SO4.该地区的大气环境主要来源于自然源的影响, 但夏季风期间人为污染排放已经不可忽视, 这也得到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的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20.
刘全辉  张建立 《矿床地质》1998,17(Z6):981-984
本文在分析下庄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该矿田成矿热水溶液中铀的存在形式、铀酰络合物的氧化还原临界电位值和水-铀比电位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中,铀的迁移形式为UO2(CO3)22-、UO2F3-和UO2F42-,其Ehcu和Ehw,u值分别为-0.18 ~0.46 V和-0.44~ -0.5 eV。CO2和F-, 是铀成矿的主要矿化剂。沥青铀矿是在地壳处于拉张环境,水-铀比电位值小于零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