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给出1987年9月23日和1988年3月18日在中国东北锦州、沈阳两地看到的两次日偏食及地磁场总强度观测的结果。并与长春、沈阳、大连3个地磁台三分量磁照图比较、分析,发现日偏食对地磁场水平强度 H 有明显影响,食甚时该三台 H 同步上升9~12nT。对此笔者给予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2.
长春地区地表温度日变、年变对地温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观测试验,并采用傅里叶分析法进行理论分析,来研究长春地区地表温度日变、年变对地温测量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深度,为在长春地区利用浅层地温测量方法研究地质问题提供重要参数信息.地温变化幅度随深度作指数衰减,衰减系数与地表温度周期、热扩散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引言 德都台偏角分量(D)基线值的月均值自1995年以来,一直有这样一种趋势:每年的3~7月份有一明显下降的变化,且有一低点在上述月份内,低点的两端呈漏斗状分布。这样的变化趋势和满洲里台、长春台在形态上基本一致,仅在幅度上明显大一些。在使用基线值处理观测年报时,使我台偏角分量的日均值差值曲线在每年的1月~3月和10月~12月与满洲里台、长春台的变化有很大差别。在2000年评1999年资料时发现了这一问题,确认我台的资料在冬季加温不正常,并指出前几年的资料也可能有问题。经地磁组确认是绝对观测仪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朝鲜2009年和2013年两次核爆的地震学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布设在长白山地区临时地震台站接收到的朝鲜核爆的波形资料,对2009年5月25日和2013年2月12日两次朝鲜核试验的地震学特征进行比较.震中距范围从145km到420km.采用P/S型谱比值方法识别朝鲜核爆,通过与2009年3月20日长春地震和2013年1月23日沈阳地震事件的比较,表明在频率大于3 Hz时P/S型谱比值能够有效识别发生在中朝边境地区的地下核试验.选定参考台站,利用区域震相Pg波的振幅谱比值计算朝鲜核爆至各台站路径上的相对衰减.结合介质速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白山地区衰减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长白山地区衰减层析成像提供初始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长春台地磁静日变化的日变幅资料,对范家屯 M:5.2级中强地震前后的地磁场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取得了较好的前兆信息,尤其是在磁场变化平稳的冬季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1989年3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产生了丰富的地球物理效应。耀斑激波和耀斑粒子流引起强烈地磁暴。在武昌地区,磁暴急始发生于地方时3月13日09h30min,其初相期持续10小时(3月13日09h30min-19h20min),主相期持续13小时(3月13日19h20min-3月14日08h20min),至3月16日05h20min始恢复平静(图1)。  相似文献   

7.
1989年3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产生了丰富的地球物理效应。耀斑激波和耀斑粒子流引起强烈地磁暴。在武昌地区,磁暴急始发生于地方时3月13日09h30min,其初相期持续10小时(3月13日09h30min—19h20min),主相期持续13小时(3月13日19h20min—3月14日08h20min),至3月16日05h20min始恢复平静(图1)。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7—2012年长春地磁台地磁观测数据资料对长春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长春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规律,揭示了长春地磁台地磁场是以波峰波谷,波浪式的缓慢递增和递减趋势,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9.
关升  康建红  贾若  顾国辉 《中国地震》2021,37(3):745-748
正1)吉林省地震局,长春1301172)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长春130117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近海地震震级(M)最终被确定为9.0,其中共变更过3次.即:Mj7.9(2011年3月11日,14:49公布)→Mi8.4(2011年3月11日,16:00公布)→Mw8.8(2011年3月11日,17:30公布)→Mw 9.0(2011年3月13日,12:55公布).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0年3月8日和《东京新闻》3月12日讯以及法新社横须贺3月12日电等综合报道,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研制成“自浮式海底地震计”于1980年3月12日、13日两天进行了首次海域试验。这套地震计是作为该中心于1978年开始的“与海底地壳构造和海底地壳活动有关的综合研究”的一环,为研究海底地壳构造、观测海底微小地震、预报海沟型大地震而研制的。这套不用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年会在长春召开臧绍先,汪纬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年会于1994年8月25—28日在北方春城长春市召开。来自科研、地矿、石油、地震、高等院校、煤炭、有色金属、冶金、核工业、水利、环保、海洋、机电、交通、铁道以...  相似文献   

13.
本刊3月25日出版的第15—16期合刊刊载的《外电对3月4日罗马尼亚地震的有关报道及评论》是根据截至到3月17日的部份外电摘译汇编的,现再根据此后的外电补充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脉动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1960年4月13日吉林榆树地震(M=5(3/4))为例,分析了震前长春台(△≈150公里)脉动(周期为3-12秒)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自1959年8月开始,脉动水平向振幅异常增高.(2)同时期内,在ANS-AEW图上,脉动测点的优势分布方向大致与震中相对于长春台的方向一致.这种脉动异常变化可能与榆树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一次火山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7月3日至9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火山灾害与环境”。并对长白山的天池火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震害防御司、地震联合基金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联合主办,由吉林省地震局承办。参加会议的专家来自国家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有关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地质矿产部有关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等31个单位。到会代表  相似文献   

16.
罗马尼亚境内于3月4日晚发生了强烈地震(本刊3月25日出版的第15—16期合刊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后,应罗方正式邀请,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七人于3月18日赴罗,4月10日回国,在罗工作了二十二天,园满地完成了任务。现根据该团的工作情况汇报总结报告,将该团对3月4日罗马尼亚地震的考察情况和对中深震的几点看法综合摘编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S-P到时差、震中距、主要震相、震源深度等方面对长春地震台2000年以来记录到的国内5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国内不同区域地震在长春地震台的波形记录特征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5,(10)
<正>专家简介:张明祥,1972年生,山东苍山人。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199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湿地生态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在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工作。2009年3月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担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长春台1989年地磁观测报告审校、修改过程中,根据地磁日变化在相当范围近似一致性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相邻两台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检查并修改了该报告存在的许多内在质量问题,同时对某些缺记或仪器工作不正常时段作了修改或补图。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6年12月10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的验收鉴定会。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长沙台、长春台、北京台、武昌台、新疆地震局等有关单位共17人参加了会议。我国研究人员盼望已久的我国自己的长周期地震台网,在1980年长周期地震仪研制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