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1986年11月7日至27日,山西运城市冯村和王村乡一带接连发生小震490余次,最大4.7级.运城市附近几个乡的群众强烈有感.地震消息很快传到临汾,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人把运城市的小震活动视为临汾大地震的前兆.还有的说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说的几个地方都震了,现在只剩下临汾了;还有的说临汾每隔300年就有一次8级大震,现在300年时间快到了;更有甚者传出某日某时有大地震,并打印、复写、抄写了所谓地震发震时刻表,一时谣言四起,闹得人心惶惶,空气十分紧张,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部门测算,一次广泛的地震谣言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国曾发生多起地震谣传事件,每次都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危害.由于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互联网媒体经常是地震谣言的滋生源.特别是新出现的微博平台,由于其极大降低了个体对社会发布和传播信息的成本,它已成为最主要的网络谣言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4日,福建仙游发生ML5.0级地震,这是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建成以来记录到的该区域最大地震.本文就此次地震的记录波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仙游ML5.0级地震的震相出现规律符合一般近震记录特征;在波形中分析出sPn震相,并据此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1.1 km,与Hyposat方法测定结果一致;用初至首波估算出震区的地壳厚度约为25.2 km.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报由于尚处在探索阶段,1976年唐山大地震没有预报出来,地震发生后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唐山地震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地震谣言最为盛行.几乎举国上下,谈震色变,约有几亿人口采取不同方式避震.如在河北省滦县出现一起地震谣言,盛传“1980年要发生特大地震,唐山将由陆地变成大海”.又如1980年中美两国地震学家曾到云南省下关、河北省文安和霸县进行联合科学考察.不久,在群众中谣传美国人作了地震预报,要发生大地震,搞得这两个地区人心惶惶.1981年8月陕西省汉中地区暴雨成灾,又发现蛇过道、鼠搬家等一些动物反常现象,便出现要发生7至8级大地震的谣传.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1月至1982年2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5.
闽粤海外历史地震与台湾海峡现今强震活动图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学仁 《中国地震》1998,14(3):51-59
闽粤两省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沿海地区,且福建南日岛至广东南澳一线的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活动尤为突出。历史上东南沿海地震带曾发生过4次7级以上大地震,而其中3次都发生在泉-汕段海域,继华南地区本世纪著名的1918年广东南澳7.3级地震后,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又发生7.3级强震,这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闽粤沿海地区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历史强震活动资料,分析闽粤沿海与台湾海峡强震在时间进程,  相似文献   

6.
1991年2月1日《中原地震科普报》详细报导了汤阴“一场谣传平息的始末”。同年3月17日《北京日报》头版又登载了一条醒目的“传言北京要发生大地震没有根据”的消息。类似的报导与消息,还多次见诸国家地震局的机关报《中国地震报》。可见,舆论对这种“无震自扰”的地震社会现象是极为重视的。并且,在用词上着意分出有关地震的“传言”、“谣言”以及两者兼而有之“谣传”。前不久,吉林省有位台站朋友来信与我探讨:地震传言、谣言与谣传这三个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在英语中有无对应词汇? 为此,我查了一下英汉与汉英词典,并请教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他们认为,从字面上理  相似文献   

7.
从1990年2月10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发生后的地震谣言着手,剖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和消除群众恐震心理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1980年11月8日太平洋标准时间上午2点27分,加州西北部及俄勒冈南部的居民被一次7.0级地震的隆隆震动所震醒。这是自1952年阿尔文一蒂海查皮(Arvin Tehachapi)7.7级地震以来的28年间,影响加州的一次最大地震。根据1981年1月20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试验室的初步测定的震级和震中,这次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9.
厦门至东山处于泉州——汕头地震带中间,近几年来,这一带附近海域发生多次4级左右地震。应用这些震例,分析厦门至东山附近海域地震与其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对于监测这一带4级左右或更大地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达腊岛西北近海8.7级地震。印尼8.7级地震是全球近4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并引起强烈海啸。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灾难涉及十几个国家,目前已造成超过22万多人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其中印度尼西亚损失最为严重,死亡16万余人,苏门答腊班达亚齐至米拉务沿海损失最大。全球地震活动次数处于平均18次水平,但强度或能量释放是40年来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对1991—2000年中国震例提供的前兆观测异常和首都圈地区前兆观测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2005年11月黑龙江前兆异常进行了介绍,也对开展前兆异常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根据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预测效能初步研究,作者建议“十一五”期间应该建设两种地震预测试验场。地震频发地区的试验场,用于验证观测项目效果;无震地区试验场,用于试验仪器的抗干扰性能和确定背景场。  相似文献   

12.
姚安地震序列与永胜地震序列的高精度定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2000年1月15日云南省姚安地区发生了Ms 6.5地震,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地区发生了Ms 6.0地震,两者均位于滇中块体,震中相距较近,构造相似,且各自都有丰富的余震活动。为深入研究姚安、永胜两地震的主震及余震序列的分布与破裂特征,根据云南省地震局布设的流动数字台网记录到的余震序列的震相资料,分别联合采用盖格定位法和双差定位法得出了这两个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联合昆明区域台网记录的两个主震和较大余震的震相资料,利用双差定位法重新校正了姚安和永胜两次主震的震源参数。根据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结合两个地震区的地质构造、所属块体的受力状态等特征,对比分析了两个地震余震序列沿断层面破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美国中加州帕克菲尔德(Parkfield)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建设、运行和试验场工作期间发生的2004年6级地震的情况.着重阐述了在实验场20多年的地震预测研究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同题以及一些新的认识.这些科学认识包括:对活动构造破裂分段的研究是地震长期预测的基础;无震滑动是地震预测中的一大难点和障碍;地震复发模型具有的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且在预测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其对地震预测中常用原则--前兆异常重现性和相似性的挑战等.这些认识对地震预测研究与实验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东历史地震震害特点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山东省自公元前70年以来的地震灾害情况,指出山东震灾的主要特点是强度大、频度低、人员伤亡惨重、建筑物破坏严重、地震造成的地面形变类型多种多样。分析了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因素,叙述了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震学与地震可预测性国际研讨会(ISESEP 09)于2009年7月5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  相似文献   

16.
用于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快速地震定位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国际上一些比较流行的、用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快速定位方法,以求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震预报的防震减灾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地震预报与防震决策从机制上融为一个动态整体,对提高预报精度、降低决策等做了深入探讨,并建立起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操作系统,使防震对策的生成有了更科学的基础,可供各级政府及防震指挥部门试用。  相似文献   

18.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to forecast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s under stud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ly collection of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and their analysis results from annual earthquake tendency forecasts between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M_S8.1 earthquake and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tendency estima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i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o occur in the active stage, and that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for the occurrence of a M_S8.0 large earthquake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earthquake. However the phenomena that many large earthquakes occurred around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 6-year long quietude of M_S7.0 earthquake and an obvious quietude of M_S5.0 and M_S6.0 earthquakes during 2002~2007 led to the distinctly lower forecast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tendency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2006. The middle part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has been designat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estimation of the risk degree in Southwestern China is insufficient after the Ning’er M_S6.4 earthquake in Yunnan in 2007. There are no records of earthquakes with M_S≥7.0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which is one of reasons that this fault was not consider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19.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趋势分析意见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杰  郭铁栓  杨立明  苏有锦  李刚 《地震》2009,29(1):40-52
该文在系统整理自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到汶川8.0级地震前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异常和分析意见的基础上, 研究汶川地震未能做出中长期预测的原因。 结果表明: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后, 判定中国大陆处于强震连发阶段, 仍有发生8级大震危险, 但此后的2002—2007年中国大陆周边接连发生大震, 而内部连续6年的7级地震平静, 以及中国大陆5、 6级地震相继出现的显著平静, 是导致2006年以后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预测明显偏低的原因。 南北地震带中段一直是作为近几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地区, 但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后, 对西南地区强震危险的紧迫性估计不足。 而汶川地震所在的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没有7级以上地震记录, 也是该地震带未作为近几年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The locations of about 400 earthquakes in Yang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DDA). The seismicity pattern becomes concentrated from discrete grids. The rup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jiang earthquake sequence show a conjugated distribution in NW and NE directions. The major distribution trends NE and dips NE with an angle of 30^o and a length of 30km,and the minor distribution trends NW and dips SE with an angle of 30^o and a length of 20km. The focal depth is 5km - 15k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nping earthquake sequence,which is not far from Yangjiang,is NW-tre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ocenter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