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淑珍 《海洋科学》2006,30(1):88-92
青鱼为海产冷水性中上层鱼,属于硬骨鱼类的鲱鱼科,学名:太平洋鲱鱼(Clupea pullasi Cuv.·Val),当地俗称青鱼,其体形小而侧扁,背部为深灰蓝色,具有背鳍、胸鳍、臀鳍,尾鳍为正尾形。一般年成,青鱼个体质量多为150~200g。20世纪70~80年代,鱼群中偶尔有约250g/条的青鱼(极少数),属  相似文献   

2.
“击鼓”求爱:在春天产卵期,雄性黑线鳕鼓起气泡,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像击鼓那样,以此来召雌鱼。当雌鱼被这种鼓声渐渐吸引过来时,雄鱼便会加快发声,直到这种声音成为一种嗡嗡声为止。如果有几条雄鱼同时向一条雌鱼求爱,那么,谁“击鼓”时间最长,谁会赢得雌鱼的爱情。婚前考验:地中海有一种鳗鱼,当雄鱼向雌鱼求婚时,雄鱼首先得经过照料一堆鱼卵的资格考验。一两天后,雌鱼返回原处,如果交给雄鱼的鱼卵依然存在,它就会与雄鱼交配;反之,它会扭头就走,不和雄鱼交配。  相似文献   

3.
正人鱼这个形象的诞生,是人想象出来的结果。电影《美人鱼》中最搞笑的镜头非邓超饰演的地产商去警察局报案时那一段莫属。剧情中警察根据邓超的描述,画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人鱼"形象。但其实,不论是上半身是鱼、下半身是人,还是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这些形象都已经被人创作了出来,并用在了很多游戏中。"闲极无聊"的人们还为这些形象编造了庞大的背景让它们更加真实……好吧,让我们走进这些奇怪生物的背景世界,看看谁可以迷失你的心智,让你向往成为它们之中的一员吧!(小编:还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吧,我才不愿意变成什么鱼人呢!)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9,(4):8-8
当大西洋鲱鱼相互靠近时,它们最终会形成一个极为庞大的团体。最近,科学家利用海洋成像技术发现:一个大西洋鲱鱼的“超级团队”中有几亿个成员,而整个团队的覆盖面积可达几十平方千米。这项研究的带头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海洋学家尾古拉斯·马克里斯表示,目前,大西洋鲱鱼的数量正在减少,了解它们的群体特征将有助于人类对其进行保护。大西洋鲱鱼聚集在一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更容易找到配偶,  相似文献   

5.
阎淑珍 《海洋科学》2006,30(1):88-92
青鱼为海产冷水性中上层鱼,属于硬骨鱼类的鲱鱼科,学名:太平洋鲱鱼(Clupea pullasi Cuv.&Val)当地俗称青鱼,其体形小而侧扁,背部为深灰蓝色,具有背鳍、胸鳍、臀鳍、尾鳍为正尾形。一般年成,青鱼个体质量多为150-200g。20世纪70-80年代,鱼群中偶尔有约250g/条的青鱼(极少数),属中上等鱼,肉质极富油性。每年2-6月份洄游至我国黄海北部各湾产卵。  相似文献   

6.
海产食物     
海产品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蛋白。全世界的海产品年捕捞量大约为7500万吨。最富饶的渔场一般位于浮游生物饵料丰富的水域,因为鱼虾以浮游生物为饵料。鲭鱼、绿鱼、鲱鱼和金枪鱼都是重要的中上层鱼类。底栖鱼类一般包括鳕鱼、鲆鱼、鲽鱼、黑线鳕、贝类以及螃蟹、龙虾河虾类。  相似文献   

7.
小型鳀鲱鱼类多为浮游生物食性种类;又是多种高营养层次鱼类的饵料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其数量分布对多种生物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2013年6月、8月、10月和2014年2月、4月、5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小型鳀鲱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特征;并用广义可加模型研究了其数量分布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等之间的关系。黄河口及邻近水域小型鳀鲱鱼类相对资源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相对资源量明显高于冬、春季。小型鳀鲱鱼类相对资源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且在不同月份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在4月、5月、6月小型鳀鲱鱼类主要分布于近岸水域;在8月、10月小型鳀鲱鱼类分布外移且范围扩大。GAM分析表明;影响黄河口及邻近水域小型鳀鲱鱼类相对资源量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表层盐度、表层水温、水深和浮游植物丰度等。小型鳀鲱鱼类相对资源量随表层盐度的升高呈现升高的趋势;在盐度达到30时;小型鳀鲱鱼类相对资源量处于最高水平。随表层水温的升高相对资源量有升高趋势;当表层水温达到15℃后;小型鳀鲱鱼类相对资源量增加趋势减缓且丰度较大。小型鳀鲱鱼类相对资源量随浮游植物丰度的增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随水深的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黄河口及邻近水域小型鳀鲱鱼类相对资源量的时空变化与鳀鲱鱼类产卵、索饵和越冬洄游有关;受到季节变化、黄河径流变化以及黄河调水调沙等引起的海洋环境因子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1一种被称作"仿鸭叫"的噪音每到冬天和春天就会出现在南极洲,然而它的来源却困扰了研究人员数十年。现在声音记录仪已经揭开了这个秘密,这种声音事实上是南极小须鲸在水下发出的叫声。这种奇怪的声音最早是在50多年前由潜水艇探测到的。那些听到这种声音的人都对这种鸭子一样的声音感到惊奇。从那以后,这种  相似文献   

9.
欧盟和挪威共同确定了1998年北海主要经济鱼类的总可捕量,其中鲐鱼的最大可捕量为48.4万吨(1997年为40.7万吨),鲱鱼为25.4万吨(1997年为15.9万吨),鳕鱼为14万吨(1997年为11.5万吨)。都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但削减了牙鳕和绿青鳕的总可捕量。根据协议,非欧盟成员国挪威可捕捞北海鲱鱼总可捕量的29%。双方还就2001年以前北海的渔获配额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海军在历史上有过两艘名字都叫作“蝎鱼”的潜艇,在不同的时期却遭到了相同的命运。第一艘“蝎鱼”号是1942年7月20日下水,10月1日编入海军服役,代号为“SS278”,这艘“蝎鱼”号主要在太平洋海域担任打击日军舰船的作战任务。1943年7月,“蝎鱼”号攻击了由5艘驱逐舰护航的一个日军船队,击沉了其中的“阿山丸”号和“国友丸”号两艘货船,日军驱逐舰几次用深水炸弹攻击,都被“蝎鱼”号避开,“蝎鱼”号毫发无损地回到了中途岛基地,并因此战绩而获得了2颗星章。10月,“蝎鱼”号再次出战,又因显赫的战绩而获得3颗星章。12月29日,“蝎鱼”号最后一次离开珍珠港出航,5天后,“蝎鱼”号报告说艇上有一名船员骨折,要求与在附近海域的另一艘潜艇“鲱鱼”号会合并转移这名伤员,但“鲱鱼”号因海上风浪大,不安全而拒绝。在这之后,“蝎鱼”号就与人们失去了联系。美国军方认为“蝎鱼”号被日军击沉了,包括舰长施密特中校在内的5名军官和50名士兵全部阵亡。但战后在日军的档案里,却找不到任何记载。1958年,美国海军建成了一艘核潜艇,仍然命名为“蝎鱼”号,1959年12月19日,在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军港举行了下水仪式,施密特中校的女儿玛格丽特也...  相似文献   

11.
昀儿 《海洋世界》2011,(9):58-61
荷兰鲱鱼节鲱鱼多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温带浅水中,春天,它们经常成群地聚集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海岸附近。鲱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体内多油,并含有丰富的合成维生素D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探明,鱼类有着奇特的“语言”一一声音信息。鱼的“语言”相当复杂,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声音信息。成群的青鱼会发出小鸟一样的叽叽声音,沙丁鱼群会发出如同海浪拍岸的哗啦哗啦声,小鲶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发出的嗡翁叫,冷球鱼则会发出犹如人打鼾的呼噜呼噜声,其他的如黄鱼发出咕咕叫,黑背鲲会发出沙沙沙声,驼背鳟的声音咚咚响等。最早人们认为鱼类发声是靠发声器官。但是,研究结果发现,鱼类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而是利用它们躯体上的其他器官来“兼职”发声的。如产于长江  相似文献   

13.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1,(2):2-F0002
下图是生活住红海深处的鳞鱼鱼群。鲭鱼是一种很常见的可食用鱼类,出没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在中文谓境下要注意区别于中国的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鲭鱼平均身长30至50厘米,寿命最长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鲟鱼、鳕鱼和鲱鱼所产的卵为生。鲭鱼叉名青花鱼。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水面上听不到水里的鱼所发出的声音,觉得鱼在水里总是静悄悄的。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是空气的7500倍,所以鱼所发出的游动时的声音、鳃盖的闭合声、鱼鳔的响亮声都在水的介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实水里各种鱼在各种时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以自己独特的声音来互邀同类,集聚在一起,成群地游泳。我们可以从水听器中听到水中各种鱼的声音,并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大黄鱼在产卵前发出“吱、吱”  相似文献   

15.
黄海鲱鱼(Clupea herengus pallasi Valenciennes,即青鱼)渔业在我国北方有悠久的历史,但盛衰交替,渔获量变动十分剧烈。即使在资源回升的近十余年内也是如此,如1970年前产量不足1万吨,1972年则跃增至17.5万吨,近几年波动在2万吨左右。黄海鲱鱼洄游分布和资源生物学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阎淑珍 《海洋科学》1982,6(4):50-50
黄海区太平洋鲱鱼(Clupea Pallasi Cuvec Val)在我国黄海北部有广阔的产卵埸,地方名称青鱼。本实验自1978至1981年。 本文实验材料,先后采自黄海北部,荣成沿岸海湾内;用人工授精方法,观察了发育与孵化,并做了各种实验。 鲱鱼为沉性卵,卵膜遇水或受精后,即产生粘性,粘着成块。为便于观察,在做人工授  相似文献   

17.
青岛近海小型鳀鲱鱼类渔业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青岛近海几种Ti鲱鱼类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研究分析了黄鲫、赤鼻棱Ti、斑Ji、青鳞小沙丁种类的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关系、年龄、部分鱼性比及性成熟度等生物学特征,文中还就上述鱼种在地域性渔业上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并对资源保护与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者提出鲭鱼(Scomber scombrus L.)、绿青鳕(Pollachius virens(L))和鲱鱼(Clupea harengus L.)的游泳运动学特性。实验表明,这三种鱼类的游泳速度与摆尾频率成线性关系。当泳速大于三倍体长/秒(BL/S)时,单位游距几乎不随游速变化,其平均值分别为:鲭鱼0.90体长(BL)、绿青鳕0.88BL、鲱鱼0.70BL。其摆尾幅度都不随游速变化,平均值在0.21~0.23BL之间,各种鱼之间无显著差别。作者认为,鱼类游泳的单位游距与鱼类的体型、肌肉及游泳推进性能有关,而单位游距的差异是身体—尾鳍式游泳的鱼类之间最大游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梅童鱼的群体发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重要的海洋生物噪声现象是海洋生物的群体发声。这些声音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是某些地区海洋环境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洋动物发声中,鱼类发声是很主要的。如石首鱼类,国外俗称鼓鱼或鸣鱼,以能发出明显的声音而著称。在我国沿海近岸石首鱼类分布很广,其中尤以大黄鱼群体发声最为强烈,其他如黄姑鱼、(鱼免)鱼、毛鲿鱼等石首鱼类也有明显的群体发声现象。梅童鱼属是我国石首鱼类中常见的一种小鱼,体长一般为80—160毫米,其分布范围较窄,一般限于中国沿海。在南海近岸海区,每年春、夏之间梅童鱼生殖季节,大量个体鱼发出的群体声所造成的噪声是这一地区海洋环境噪声的主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2,(10):11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杏仁体会让人对高频尖锐的声音产生厌恶感,比如指甲刮黑板或塑料泡沫摩擦玻璃的声音。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征募了13名志愿者,给他们播放74段声音的音频,并让他们评价声音是"好听"还是"难听",同时让志愿者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对比他们听到不同声音时的脑部活动。结果显示,声音越"难听",扫描时大脑,特别是杏仁体的部位就越亮。当声音音频介于2000赫兹至5000赫兹之间时,人耳对它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