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滕昱 《气象》1980,6(4):19-19
我县地处湘西苗岭山寨,森林资源丰富。我们通过对县内一株古老的马尾松的采样、读数、生长量的订正,发现了以下事实。 (一)年轮宽度与凤凰地区气象资料的相关关系 我们将县气象站1958—1978年历年的年总降水量与同年经过订正后的年轮宽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是,若该年多雨偏涝则年轮宽度增宽,反之偏旱则宽度缩小。在21年中除1年升降趋势相反外,其余20年年轮宽度与年降水量的升降趋势相同(图1),其相关百分率为95.2%。  相似文献   

2.
李良骐 《气象学报》1935,11(6):286-295
中国位於欧亚大陆东部,东南方之海洋为其雨量之主要来源,但据中国雨量图(第一图)所示,雨量之分布,在东南沿岸附近之岛屿,虽接近水源,而其雨量尚较内地稀少。此种情形,初视之似觉於理不合;但考之事实,诚属如此。近因整理全国雨量纪录绘制图表之後,发现此种情形,觉其有探索其主因之价值,故特由沿岸岛屿中择石碑山,东涌及大戢山三处为例。同时又於陆上择三个相当地方与之一一比较。遂选用汕头,温州及吴淞三地。所用材料完全根据一九三○至  相似文献   

3.
南京每小时雨量纪录始于民国十七年岁首,终于二十六年十二月,为期不足十年,而民国十七年一年之中,观测地点尝有迁移,实际完整之纪录仅八年,今为统计方便计,断自十九年,迄于二十三年, 虽为期甚短不规则之变化,未能尽行消除,然高低之所在,已跃然于纸上矣。以五年各小时平均总量而论,最高点在下午六时,次高点在上午八时;最低点在正午,次低点在子夜后一时,二低点雨量之差甚微,最高点与次高点则相差22粍之多,全日较差即最高点与次高点之差为44粍,各季平均之雨量日变化大致亦与年平均者相似,惟最高与最低  相似文献   

4.
赵恕 《气象学报》1935,11(3):155-165
厦门概述本月上旬温度,均较去年八月上旬为低,其原因即由於台风之来临,全月最高温度满三十五度者仅二日,去年计四日,全月最低温度在二十五度以下者计六日,去年仅五日,本年雨量集中在八月上旬,去年则在中旬,此本年八月与往年八月不同之大概也。七八月之间,为台风最活跃之期,厦门其常光顾之地。本月上旬连续阴雨其原因即由於台风,上月台风在厦门登陆者有二,一在二十三日,一在三十日。以後者之势力为最强。第二次台风於三十日来袭厦门,十二时气压降至733.60mm风力达蒲福尔氏第八级,三十日及十一日二日雨量总数达157.5mm之多,较低处僻巷小路,涨水数尺,  相似文献   

5.
高学文 《气象学报》1937,13(1):39-42
本省今年自入秋以来,气候亢旱,雨泽稀少;粮价曾一度高涨,人心惶惑,望雩者致为殷切。顾今岁秋季雨量,虽非绝对过低,较谐前光绪二十八年及民国二十一年等大旱时代,已迥不相同,然若考之於近数年,与夫在四季雨量上之分配,则减逊良多,此实属昭彰难讳之事实。作者为明瞭其原因,不揣譾陋,试为探讨,讹误难免,尚幸方家指正之!  相似文献   

6.
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十月已近冬令,雨量已减,晴日增多。于晚秋在长江流域常为副高气压所盘据,在此变质之西伯利亚冷气团中,所含之湿气甚少。本月之前半月于北纬三十度至四十度间几形为一高气压带。故各地大抵天气晴暖。雨量稀少,但于东南沿海一带则因受域风之侵袭本月雨量特多平均在四英寸以上,此次台风发见于九月二十七日,于一日经过福州。酿成风灾。二日于上海之东经过市内积水深三英尺,水势为六年来所未有。本月尚有两次之热带风暴。一次势力微弱不足称台风其行径皆经菲律宾及中国南海而扰东京湾。后半月温带气旋开始活动于  相似文献   

7.
黄逢昌 《气象学报》1937,13(1):53-60
陶格拉西教授(Paof.A.E Douglass),是美国秋爽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Tucson)的天文学者,彼在1901年,以日斑(sun spot)之消长,足以影响气候上微细之变动,这微细变动,又必影响及於树木之生长;树木生长之历程,又见之於年轮。因创斑与年轮之关系一说,此说一出,和者踵起,因时推进,范围益广,致有今日之大观,而成科学之一支。年轮一说,理论上,应用上,现在已获重要立足点,如推展日斑的材料。断定美国西南部原有民族 Pueblo Indian衰落的年代,均其例也,供给气候微细变动之材料,又其一例也。此文是记载最後一项研究步骤之概要 ;是逢昌个人,1936年夏,在秋爽实习时,陶氏所授而逢笔述也。  相似文献   

8.
珠海市年雨量和年最大日雨量多年一遇的极值计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用皮尔逊-III型分布分别对珠海市年雨量和年最大日雨量两种变量进行拟合,进而计算了它们在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结果表明:珠海市50年一遇的估算年雨量和年最大日雨量分别是2 908 mm和565 mm,100年一遇的分别是3 042 mm和648 mm。用澳门和珠海的雨量历史资料验证发现:澳门在104年间出现的最大年雨量是3 041.4 mm,与珠海百年一遇估算雨量吻合;珠海平均7.2年出现一次2 500 mm以上年雨量,而该雨量的估算重现期是7.5年,亦十分接近;年最大日雨量的估算重现期则比实际重现期小些。可见拟合良好,对其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估计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江西2003年特大干旱气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1959年以来的历史气象资料,对江西2003年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7-8月全省雨量之少位居历史第1位,9-11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4位,7-12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1位,7月一次年2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4位;2003年江西伏旱指数居历史第3位,伏秋旱指数居历史第5位;动态干旱指数监测结果显示,干旱指数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2月21日,与实际旱情发展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新疆年轮气候、年轮水文研究工作已有近30年的历史,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某些研究项目,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新疆年轮研究工作的发展 (一)初期 1962~1976年是新疆年轮研究工作的初期,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年轮采样的标本是单  相似文献   

11.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SCS)and itsneighborhood.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nvection in the different key regionsduring the strong and weak convection year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pentad data of TBB from1980 to 1993.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winter and summer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convectiveactivities are synchronous over the SCS and its neighborhood,the anomalous convection amplitudes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significant extents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havesomewhat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the strong and weak convection years.In the strong convectionyears,it is in winter,spring and autumn that the convection anomaly is more evident than that inthe normal years,however,after the summer monsoon onset the convection is sustained.stableand similar to that in the normal years.In the weak convection years.the convection weakensgreatly in each season.but the primary weakening occurs in spring.summer and autumn.Nomatter in the strong or the weak convection years.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are somewhat ofdifference in the Bay of Bengal.the Indochina Peninsula.the SCS and the Philippines.In addition.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are also different over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parts of the SCS.theconvection variation in the strong year i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weak year over the north part of theSCS.but over the south par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2.
1956年1月到3月上旬亚洲上空大气环流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邬鸿勋  陈隆勋 《气象学报》1956,27(4):361-381
根据1956年1月到3月上旬亚洲地区高空资料,对亚洲大陆上空的大气环流进行了探讨。作者得出了下列的事实: 1)在上述时间期限内的平均情况表明,亚洲大陆上空存在着二支急流。这二支急流在东经140°经度上已经汇合。 2)二支急流在东亚部分都表现有向东加速的现象。南支急流自东经75°就开始明显地向东加速。而北支急流的加速自东经100°附近才开始。 3)东亚大陆上大气的斜压性主要是集中在高原的附近。 另外对上述现象也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作者认为西藏高原的存在对大气环流有下列三方面的影响: 1)高原加强了大气的斜压性,并且在高原南方形成垂直环流。因而强烈的加速了南支急流。 2)高原的存在使得南北二支急流在其东侧互相接近,显然地影响了急流的加速。 3)高原保证了南支急流强大而且稳定,这就是说每天每年同季的变化都小。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aim to examine variations in the migration phenology and population of N. lugens along with the advance/retrea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ASM)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predicting the timing and location of N. lugens outbreak,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were applied for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the ASM and its relate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e migration phenology and population of N. lugen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SM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and outbreak of N. lugens. First,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e of N.lugens was consistent with seasonal advances of the northernmost location of the ASM, and the ASM provided the dynamic condition for the northward migration of N. lugens. Second, outbreak of N. lugens occurred in the area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ASM, and the ASM provided the survival condition for the population of N. lugens. Third, the popul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northernmost location of the ASM, θ_E(850 hPa) and wind speed(850 hPa).Particularly, the stronger southwest wind caused the date of the first, peak and last catches of N. lugens to turn up earlier than in the extremely years.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梅雨期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退的过程进行了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短期东退与低纬热带地区上宅东风带扰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给出了在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的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揭示了东风带扰动所对应的...  相似文献   

15.
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结构和闪电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曹治强  李万彪 《气象学报》2005,63(2):243-249
对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面积比相对较大,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的相对较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MCS个例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的绝大部分事件(闪电资料的一种)集中发生在MCS中的强对流单体回波区,而对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事件集中发生在对流区和对流云向层云转化的回波区。  相似文献   

16.
地形与Ekman边界层中的气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伍荣生 《气象学报》1989,47(2):137-146
利用σ坐标讨论地形与边界层气流是有很多方便的地方,因为,在此坐标中,下边界条件较为简单。在本工作中,首先将混合长理论加以推广并将它用于σ坐标,于是导得了用以描述地形上空边界层气流的控制方程,对边界层气流的特征,特别是对于Ekman抽吸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有三种因子影响边界层顶部的垂直运动,第一种因子是边界层内涡度分布,这是与边界层中由于摩擦作用所引起的辐合辐散有直接联系;第二种因子是由于边界层顶部的气流爬坡运动所引起的;第三种是由于边界层中跨越等压线的分量爬坡所引起的,它出现于当等压线与地形等高线相平行时,或地转风呈现绕流情况时,这一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卢鋈 《气象学报》1938,(5):219-226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二十日晨六时,一低气压发生於安南北部,下午二时进至滇东,势渐增盛。翌日东北移经贵阳之北向湖南挺进,中心气压降至948mb。四川盆地二十夜间当低气压於其南方东进之时,发生猛烈之雷飑,全区几均波及。风雨并发,雷电交作,沱江下流,  相似文献   

18.
麦莎台风造成冀东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 受其影响, 8月8—10日河北东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模拟, 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有准饱和且深厚稳定的湿层, 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辐散互相配合, 强降水区与散度和垂直上升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台风东部暖、西部冷, 中低层偏东风急流将海洋上的高能量暖湿空气向暴雨区输送; 局地螺旋度的极大值中心对未来强降水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强降水区发生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大值中心或其东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域。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广东省三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有效能量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发展和维持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利用改进的计算湿有效能量表达式, 计算了1998年5月14—15日、5月23—24日和6月8—9日广东省三次暴雨的湿有效能量, 分析了暴雨区湿有效能量的时间演变特征、空间演变特征、水平积聚以及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前后湿有效能量有显著差异, 暴雨开始时湿有效能量高, 暴雨过后湿有效能量低, 前后相差6×105 J/m2以上; 三次大降水时段都是在南北湿有效能量差最大值附近, 在大降水前, 南北湿有效能量差数值的增大主要是由于长江中游的低能区的加强和南扩造成的; 长江中游的低能区对三次暴雨大降水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中纬度对广东省暴雨的重要性; 大降水时段处于湿有效能量平均积聚量最强的时候, 此时, 广东省的积聚量远高于长江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Copula函数的中国南方干旱风险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2年1710个地面气象台站观测的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大陆雨季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季最早到来的地方是藏东南、滇西北的横断山脉中西部地区;接着江南地区进入雨季;之后随着夏季风的爆发,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而雨季结束最早的地区在江南地区,较迟结束的地区在华西地区、南海地区,最迟是在新疆西北部地区。就雨季持续时间而言,华北地区和西藏西部及其与新疆南部相接的部分地区雨季持续时间最短,横断山脉中西部地区、华西地区和南海地区雨季较长。通过对多年平均逐候降水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能较好地将主要的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离出来,分析发现,第1、第2和第3模态分别反映了夏季、春季和秋季降水为主要特征的降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