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国土资源》2007,(1):F0004-F0004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中南部、以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及产地、典型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由顶效、乌沙两个动物群化石产地及马岭河峡谷、西峰林、东峰林、泥凼石林、坡岗岩溶生态等7个景区组成,总面积约270km^2.  相似文献   

2.
冉维宇  史振华  胡歆睿  秦燕娇  蒋良兵  邓小杰  贺箫  喻美艺  罗永明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1-2023030021
贵州安顺龙宫戴帽山是新发现的一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产地,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化石发掘与修理工作,共获取3块保存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上述3块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均归属于鳍龙超目(Sauropterygia),基于古生物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判断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化石产地的古地理位置位于扬子台地西南缘,是滇黔桂台地边缘相区内首个产出完整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系统演化、重塑当时古环境、中三叠世安尼期辐射强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海生爬行动物的古地理分布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贵州安顺龙宫戴帽山是新发现的一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产地,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化石发掘与修理工作,共获取3块保存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上述3块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均归属于鳍龙超目(Sauropterygia),基于古生物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判断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化石产地的古地理位置位于扬子台地西南缘,是滇黔桂台地边缘相区内首个产出完整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笔者等的研究成果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系统演化、重塑当时古环境、中三叠世安尼期辐射强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海生爬行动物的古地理分布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南漳-远安动物群是分布在湖北省南漳县和远安县的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生物群。关于该动物群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末,至今的研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取得重要成果。文章梳理了南漳-远安动物群的研究历程,从动物群的产出层位、海生爬行动物组合特征和生态特征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漳-远安动物群近年来取得的进展。这些进展表明,南漳-远安动物群所代表的早三叠世末期海生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已经高度发展,为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生物复苏进程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对促进化石产地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贵州西南部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规划面积2 6km2 ,保护区2 0 0km2 。核心区0 94km2 。公园距省会贵阳1 88km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52km、龙宫溶洞90km。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江大峡谷位于保护区内。32 0国道、65号高速公路横穿公园南侧。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埋藏的古生物化石形成于距今2 2亿年前的海湾是我国珍奇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宝库,主要包括鱼龙、海龙、鳍龙、木盾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有千姿白态的海百合和菊石、双壳、牙形石、鹦鹉螺、腕足及陆地生长的异地保存的古植物化石。关岭三…  相似文献   

6.
陈粲  陈孝红  程龙  阎春波 《地质学报》2016,90(3):409-420
湖北西部远安县鹰子山、洋坪至南漳县巡检、古井一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三段上部厚约30 m的纹层状灰岩中产有湖北鳄类、鳍龙类、鱼龙类等多门类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形成了一个以富产湖北鳄类化石为特点,湖北鳄类、鳍龙类、鱼龙类等多门类海生爬行动物共同繁盛的南漳-远安动物群。由于该动物群中海生爬行动物的生物类型和化石属、种的分异度已近接近中三叠世生物复苏之后所形成的以海生爬行动物繁盛为特征的罗平-盘县生物群,指示海生爬行动物的首次辐射发生在早三叠世晚期,并由此形成了以食物链顶端的海生爬行动物为主而重建的中生代全新的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发挥资源优势创建三叠纪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4,21(1):2-5,15,F003,F004
本文建议在贵州西部建立三叠纪地质公园(简称三叠纪公园),并力争建设成为世界级地质公园。三叠纪公园的主体内容是贵州龙动物群和关岭生物群,其主要生物化石是海生爬行类和棘皮动物海百合。深海一陆地不同环境形成的各类沉积地质遗迹和其它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其补充内容。发育在三叠纪地层之上的已有著名旅游景点(黄果树瀑布群、龙宫、天星桥、关岭河峡谷、花江大峡谷)可以带动三叠纪地质公园的开发。三叠纪地质公园可补充世界地质公园的内容,是地质公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关岭海生爬行动物群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丽君  吴慧珍 《地质论评》2007,53(3):318-322
贵州省关岭县上三叠统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自1999年被发现以来,先后有12属17种被报道,其中包括我国首次发现的檑齿龙类和海龙类。由于化石的保存状况以及标本的修理难度等多种原因,已经发表的材料中包括了大量的同物异名现象以及无效的属种。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全面回顾和总结,确认了该动物群中命名有效的5属6种——即周氏黔鱼龙、黄果树安顺龙、新铺中国豆齿龙、多板砾甲龟龙、孙氏新铺龙和巴毛林新铺龙,指出两种尚未命名的大型海龙类和鱼龙类的存在,这一组合基本反映了关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的真实面貌。同时提出了关岭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过程中,标本的真实性、化石修理及学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南漳/远安动物群特征及其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资料整理和野外调查,本文认为南漳/远安动物群是产自于嘉陵江组三段顶部纹层状灰岩、微晶灰岩中,以海生爬行动物为特色,伴有大量菌藻类和软体动物的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Spathian晚期的动物群落。该动物群中的海生爬行动物为幻龙类-鱼龙类-汉江蜥-贵州龙-湖北鳄类的组合特征。湖北鳄类相对其他海生爬行动物类型,数量最多,多样性最为丰富。独特的骨骼特征暗示其位于脊椎动物食物链的最低层。大量分异度较高的海生爬行动物在同一群落中出现,暗示在Spathian晚期,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已经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贵州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主要产于中三叠统安尼阶关岭组第一段,第二段及上三叠统卡尼阶下部竹杆坡组,瓦窑组等4个层位。基本上涵盖了世界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主要类型,有真鳍龙类,鲁龙类,海龙类及木盾齿龙类,初步研究表明贵州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特征是:(1)其组成虽是地方性属种,就大的类群,总的特征以及特殊类群的相对性而言,更接近西特提斯海域的同期爬行动物群,(2)这些海生爬行动物,特别是瓦窑组中的一些属种(如周氏黔鱼龙)兼具有三叠纪和侏罗纪同类群的一些特征。(3)其生态分为两种类型:关岭组第一,二段的海生爬行动物类群,个体少,主要生活在近岸浅水域,竹杆坡组和瓦窑组的海生爬行动物类群多,个体多,主要生活在浅海深水域。  相似文献   

11.
近期在贵州省西南部,特别是关岭地区发现了大量三叠纪的海生爬行类化石,其中不仅包括过去已经报道的真鳍龙类和鱼龙类,还包括我国首次发现的齿龙类和海龙类。为了查清这些化石的产出层们和分布范围,确定动物群的性质,在贵州的关岭、兴义、安龙和云南的罗平等地开展了野外调查,实测了三条地质剖面,它们是:贵州关岭新铺法郎组瓦窑段下部及竹杆坡段上部地层剖面,贵州顶效法郎组竹杆坡段地层剖面,以及云南罗平法郎组竹杆坡段地层剖面。结果显示,该区域的脊椎动物化石主要产于自中三叠统至上三叠统的4个层位。贵州地区最早出现的海生爬行动物是真鳍龙类(Eusauropterygia)的宋氏清镇龙(Chinchenia sungi)和邓氏三桥龙(Sanchiaosaurus dengi),化石产于贵阳附近关岭组一段(安尼期早期)的白云岩中。贞丰县牛场上坝村的这一层位中还发现了初龙型类的足印化石。关岭组二段(安尼期晚期)的中厚层灰岩中含有丰富的鱼和鱼龙类化石,这是鱼龙类在贵州地区出现的最低层位。法郎组竹杆坡段(拉丁期,或依据牙形刺定为卡尼期早期)中的海生爬行类化石包括鳍龙目肿肋龙科的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幻龙科的幻龙未定种(Nothosaurus sp)以及鱼龙类和海龙类。化石主要分布于贵州兴义、安龙,和云南罗平地区的泥晶灰岩中,该层位不仅在化石种类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关岭组,而且是海龙类目前已知的最低层位。迄今为止共了法郎组瓦窑段(卡尼期)海生爬行类共11属13种,它们是以周氏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 zhoui)为代表的鱼龙类,以黄果树安顺龙(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为代表的海龙类,和以新铺中国豆齿龙(Sinocyamodus xinpuensis)为代表的齿龙类。化石主要产自关岭县新铺乡瓦窑段下部的泥晶、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中。该地层是目前产出化石最丰富和唯一产齿龙的层位。  相似文献   

12.
云南富源贵州龙动物群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志文 《云南地质》2002,21(2):183-191
云南富源雨汪发现的贵州龙动物群是我国第二次、亚洲第二例,填充了云南空白。产出层位属中三叠统上部法朗组下段(Ladinian阶),距今约2.25亿年。动物群内容十分丰富,化石保存完整,与阿尔卑斯山区Tessiner灰岩中的类群较接近,而与非美同期爬行动物相差甚远,表明该时段滇东-黔西区贵州龙动物群应属特提斯域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13.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经过早三叠世的缓慢复苏和中三叠世的快速辐射,生物界在晚三叠世进入了顶峰时期。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出露的关岭生物群正与这个顶峰相对应,它标志着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彻底从二叠纪末期的大灾难中恢复了过来。关岭生物群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含有保存非常完整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以及鱼、海百合、菊石、双壳等化石,与世界上其他晚三叠世动物群相比,其种类丰富、保存精美、数量多,是一个独特的珍稀生物群。化石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是这一生物群中的代表生物类别,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其在古地理上成为连接三叠纪太平洋区和特提斯区的重要环节,而在生物演化上则成为连接三叠纪原始类型和侏罗纪一白垩纪海洋统治者之间的重要过渡环节。最引人关注的化石是可长达10m以上且完整保存的鱼龙骨架以及首次在中国发现报道的海龙和齿龙化石,目前研究已建立了17个种。其中,3种鱼龙(Qianichthyosaurus zhoui,Guizhouichth yosaurus tangae,Guanlingsaurus liangae),3种海龙(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Xinpusaurus suni,Xinpusaurus kohi),和2种齿龙(Sinocyamodus xinpuensis,Psephochelys polyosteoderma)具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柳坪岩浆Ni Cu PGE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丹巴县城南东 178°方位 ,直距 2 0km。东经 10 1°5 4′10″~ 10 1°5 5′0 0″ ,北纬 30°4 1′30″~ 30°4 2′2 0″。该矿床是中国重要的PGE矿床之一 ,PGE金属储量超过 30t。矿区分为杨柳坪、协作坪、正子岩窝 3个矿段 ,总面积约 18km2 ,属丹巴县格宗乡所辖。该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及PGE矿物组合已有报导。与Uitkomst ,Noril sk Talnakh ,Voisey sBayNi Cu PGE硫化物矿床相似 ,杨柳坪Ni Cu PGE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在相对较小的侵入岩体中。为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及其与矿区附近大石包组…  相似文献   

15.
<正> 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第四纪地层内发现了猿人化石,吴汝康(1964、1966)命名为蓝田猿人。化石采自两个不同的地点:头盖骨、上颌骨及3颗牙齿产于公王岭(34°11′06″N,109°29′22″E),下颌骨则采自陈家窝(34°14′05″,109°15′07″E)。  相似文献   

16.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5,29(2):123-123
将于2006年6月17—2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组织的会前地质考察路线有:1)三峡与湘西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地层;2)广西海相泥盆系和下石炭统;3)华南东部浅海相、斜坡到台内盆地相二叠系、三叠系剖面;4)贵州、云南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及原地埋藏海百合动物群;5)辽西热河生物群;6)内蒙古新生代早期脊椎动物及共生的其他动物化石;7)宁夏古生物与古人类。会议期间的地质考察与化石展示有;  相似文献   

1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之后的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机制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认为不同门类的生态复苏时间不同,在5~8 Ma后的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才完成复苏。早三叠世海生爬行类动物化石稀少,零星出现于泰国Peninsula地区、日本宫城县仙台歌津、中国湖北远安、安徽巢湖等地。前人提出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类和鳍龙类)由东向西迁移东部起源假说。笔者参加贵州1∶5万坡脚幅区域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18.
1 自然地理概况南岔矿区位于山西省古交市上白泉村西南3 7km处。地理位置:东经111°59′10″~112°0′16″,北纬37°43′29″~37°45′2″。矿区至原相乡为乡村公路,原相至长安为三级公路,与古吴公路干线相接,交通比较方便。该矿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9 3℃、年降水量431 3mm、年蒸发量1871 3mm,无霜期为140d。矿区地形最高为石峁子梁,标高1936m,最低为上白泉沟,标高1610m。南岔矿段地形标高为1660~1770m。南部狐偃山分水岭一带标高为2000~2100m,最高山峰为2157 5m。本区植被发育,林木繁茂。2 地质环境概况2 1 地层区内零…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丰 《贵州地质》1999,16(1):1-7
1 大洋中脊1 1 海底热水海底热水是 2 0世纪地球科学最大发现之一。 196 6年首先发现于红海。 1977年美国Alvin潜水艇在东太平洋中脊北纬 2 1°发现有 35 0℃热水喷流。之后 ,在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盆地中沉积物脊均有发现 ,已达 10 0多个 ,尤以大洋中脊最多。例如 ,快速扩张的太平洋EPR中脊的北纬 9°~ 2 1°的一系列活动点和靠近美国西岸的JuandeFuca脊 ,以及以慢速扩张著称的中大西洋中脊的北纬 2 3°~ 37°5 0′的多个热水喷流点。大洋总放热量约为 2 7× 10 2 0 J/a,估算大洋中脊热水放热量约为 6 3× 10 1…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利用CDSN、IRIS、GEOSCOPE等台网 33个数字台站及部分数字流动台的长周期面波资料 ,采用改进的Occam网格反演方法 ,在获得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区域 (5°~ 5 5°N ,6 8°~ 15 0°E) 1°× 1°的 7~ 184s周期Rayleigh波群速度频散的基础上 ,进一步反演青藏高原及邻区 (2 0°~ 40°N ,75°~ 10 5°E)内每个经纬度节点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 ,获得了 0~ 42 0km深度地壳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不但具有厚壳 (6 0~ 70km)和厚岩石圈 (超过 2 0 0km) ,而且高原深部结构和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和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