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陕西铜川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基于陕西铜川地区上三叠统永坪组和瓦窑堡组发现的孢子花粉化石28属46种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晚三叠世早期至晚期孢粉植物群。根据孢粉植物群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三叠世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晚三叠世早期古气候和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的形成,晚期古气候和沉积环境有利于煤炭和天然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青海同仁县古浪堤组实测剖面的17块样品做孢粉分析, 在6个层位样品中见有孢粉化石30属41种, 据此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2个孢粉组合:Dictyophyllidites-Di-saccus组合和Verrucosisporites-Di-saccus组合.上述孢粉组合中的孢粉的优势属为Dictyophyllidites, Cyathidites, Verrucosisporites和Chasmatosporites, Protopicea, Pinuspollenites.其中, Dictyophyllidites频繁出现于欧亚、北美、大洋州的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组合, Aratrisporites在南半球大量发育于中三叠世, Asseretospora在澳大利亚的分布时期是中三叠世-早侏罗世.前人于黄南的阿龙江上游及柴陇沟北, 古浪堤组产卡尼期的菊石Protrachycerassp.及双壳类Eumorphotis (Asoella) cf.illyrica.综合而言, 该地区古浪堤组时代厘定为中-晚三叠世, 古植物群生长于暖温带-亚热带河控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4.
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陕西北部秃尾河地区上三叠统发现的孢子花粉化石 31属 4 8种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根据孢粉植物群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三叠世生态环境及其与石油和煤炭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暖湿 (或湿热 )气候条件下的湖泊和沼泽沉积环境有利于油气和煤炭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杨铁汾  赵江天 《地球科学》1994,19(4):421-426,T001
在甘肃合作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中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共属3种,共文描述了2个新属3个新种。它们位于斜坡脚-盆地的深海沉积环境中,与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Claraia共生,其下部有具早三叠世面貌的孢粉组合。经能谱成成分分析,这些化石为钙质。这些钙质微化石的发现使钙质超微化石的时代分布的可靠记录延至早三叠世。为今后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及钙质超微化石的演化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资料。文中依据所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对沉  相似文献   

6.
刘淑文 《地质论评》1987,33(2):115-121
羊草沟组是金维静等1962年建立的,当时定时代为早侏罗世。从以后发表的有关论文看,又倾向将时代定为晚三叠世,与华北延长组对比。笔者研究了在羊草沟组上部发现的叶肢介化石有4属9种,与苏联东哈萨克斯坦托洛果依组,我国四川白田坝组和山东蒙阴汶南组的叶肢介群相近,时代为早侏罗世。羊草沟组下部的植物、孢粉和双壳类,经研究后均认为属晚三叠世。羊草沟组的地质时代应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该组是研究三叠系和侏罗系界线的理想层位。  相似文献   

7.
冀六祥 《青海地质》2002,11(1):61-72
青海北祁连区早三叠世中-晚期,孢粉丰富,保存完整,共发现孢子花粉80属129种,疑源类15属20种。孢粉组合是以Aratrisporits-Klans-ipollenites-Micrhystridium广泛出现为主要特征,地质时代为奥伦尼克阶(Olenikian)期。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二叠系林西组第五段灰色、深灰色板岩中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54属90种,以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见有较多晚二叠世的常见分子,根据其与邻区的孢粉生物地层对比,确定林西组第五段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该剖面林西组第六段中发现有孢粉化石9属9种,其孢粉组成成分呈现出早三叠世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应为早三叠世.由于林西组第六段岩性特征也发生变化,出现了紫灰色的粉砂质板岩夹层,且见有少量火山角砾.与下伏典型的林西组在岩性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与区域上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相似.综合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古气候特征及与邻区对比,将原划为林西组第六段的地层改划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三叠系/二叠系界线划在林西组第五段与老龙头组之间.   相似文献   

9.
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全球对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兴煤山D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14 m厚的地层内(第25-60层)密集采孢粉样89件, 从12块样品中获得孢粉化石47属50种, 据此将该剖面下三叠统底部的孢粉组合定为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Equisetosporites组合.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 为59.0%~79.6%;蕨类植物孢子次之, 为20.4%~41.0%;裸子植物花粉中以无肋双气囊类花粉为主, 含量为19.7%~54.4%, 多沟类花粉虽仅见Equisetosporites一属, 但含量高, 最高达24.3%.蕨类植物孢子中光面三缝孢类含量最高, 为14.3%~24.4%, 以圆形的Puncatisporites为主, 最高可达16.2%.孢粉组合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Equisetosporites与同一剖面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第2带Isarcicella isarcica带及第3带Clarkina carinata-C.planata带相重合.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研究还表明, 煤山D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组合与中国北方区的早三叠世同期的孢粉组合对比较为困难, 而与华南各地的对比较为吻合, 说明中国南、北方古生代孢粉组合向中生代孢粉组合转变的时间并不一致, 北方较早, 南方较晚.   相似文献   

10.
新疆乌鲁木齐郝家沟剖面郝家沟组及八道湾组底部的孢粉分为 3个组合。即郝家沟组的 Alisporites-Chorda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和 Aratrisporites- Ali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以及八道湾组底部的Asseretospora- Dictyophyllidites- Cycadopites组合。前两个组合主要由常见或仅见于三叠系的属种组成 ,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无疑 ;后一组合中前期分子大量消失 ,蕨类孢子迅速崛起 ,反映植物群出现显著变化 ,其中常见和仅见于晚三叠世的分子不复存在 ,主要成分为晚三叠世到侏罗纪常见的分子 ,具有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的过渡特点 ,时代趋向于早侏罗世。因此 ,本文提出三叠系—侏罗系的界线划在郝家沟组之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藏北改则地区夏岗江植物群及其地层时代的修订意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藏北改则县夏岗江雪山地区的夏岗江植物群及其所在的坚扎弄组曾存在着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2种不同的时代意见。2002年,敌布错组发现后,古植物学家认为敌布错组和坚扎弄组的植物化石面貌相同或相似,同属于夏岗江植物群。由于敌布错组被认为不整合覆盖在中二叠世下拉组之上,因此,地质学家认为敌布错组、坚扎弄组及其所含的夏岗江植物群的时代为晚二叠世。然而,最近敌布错组之下的所谓的下拉组中发现了早三叠世—晚三叠世的牙形石,同时在坚扎弄组和敌布错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孢粉化石,因此,夏岗江植物群及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不是原来认为的晚二叠世,而是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
兰州阿干镇及其外围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祖望  段文海等 《甘肃地质》1992,1(2):17-31,T001,T002
兰州阿干镇及其外围中生代地层有大西沟组、阿干镇组、铁冶沟组和河口群。我们在这四个地层单位中采到了不同丰富程度的孢粉,并在前二组中采到了丰富的植物化石。本文报道的孢粉是这一地区内的首次报道。 大西沟组 孢子以Osmundacidites Wellmanii为主,混有少量繁盛于晚三叠世的Taeniae-sporites sp.;植物属我国北方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早期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 阿干镇组 孢粉中Cyathidites minor和Cycadopites typicus含量丰富;植物属我国北方Coniopteris phoenicopsis植物群晚期组合。时代属中侏罗世,并大致属Bathonian期。 铁冶沟群 下部的孢粉以Cycthidites minor居优势,上部没见化石。整个铁冶沟群的时代暂定为中—晚侏罗世。 河口群 下岩组内海金砂科的孢子多见,Cicatricosisporites sp.、Schinaeoisporites sp.仅少量存在。时代为早白垩世。 经过研究,我们在验证前人对四个地层单位时代归宿的同时,进一步认为阿干镇组可大致属于Bathonian期。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桂林地区晚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生  李镇梁 《地层学杂志》1998,22(2):116-121,T002
广西桂林地区首次发现晚三叠世孢粉化石27属37种,可称为Dictyophylidites-Canali-zonospora-Ovalipolis-Riccisporites组合,其中的主要属种在国内外均为晚三叠世的重要分子,并可与我国华南地区和欧洲有关晚三叠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因此,当前组合的地质时代属于晚三叠世,这填补了桂林地区中生代地质发展史中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4.
尹凤娟  刘洪福  张子福 《地层学杂志》2002,26(4):259-263,271,T002
哈密坳陷早三叠世古生物记录甚少。从哈参 2井 80 1.5 m- 16 39.5 m井段的泥岩中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孢粉化石 ,并可划分为两个组合 :L imatulasporites- Cyclogranisporites- Alisporites组合和 L imatulasporites- L undbladis-pora- Taeniaespor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 ,两组合的地质时代应属早三叠世 ,这为哈密坳陷确立下三叠统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含有夏岗江植物群的坚扎弄组层位时代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有晚二叠纪和侏罗纪两种观点,在最近开展的1:5万区调工作中,新发现了大量中生代早、中期孢粉化石,因此坚扎弄组的时代应该为晚三叠世-侏罗纪。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的双壳类化石共5属13种,分别采自喀喇昆仑山地区9个地点,分别采目下三叠统下河尾滩群、中三叠统上河尾滩群、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组.所描述的该区化石绝大多数为首次报道.早三叠世双壳类动物群无疑地属于南特提斯区,中晚三叠世的双壳类及沉积具有浊流沉积特征,并根据构造研究结果,处于南特提斯区.  相似文献   

17.
黄河源区第三系贵德群孢粉化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锋英  喻建新等 《地球科学》2002,27(4):373-376,T002
研究了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哈拉山第三系贵德群剖面的孢粉化石,分析得出其孢粉化石组合为麻黄属-拟白刺粉属-藜粉属组合。通过对该区孢粉组合特征的讨论及与国内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认为研究区贵德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第三纪渐新世中晚期。据孢粉组合特征推测研究区在这一时期为炎热干旱的气候,植被为灌丛和草原混生类型。  相似文献   

18.
河南义马谭庄组和义马组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陆相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地层的划分,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多年来,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发现了许多化石,对两系的划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的孢粉,目前仍报道的很少。笔者对河南义马地区的两个钻孔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分析工作(2001孔和804孔),通过研究,总结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孢粉组合:上三叠统谭庄组Punctatisporites-Apiculatisporis-Chordosporites组合和中一下侏罗统义马组的Cythid-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中生界陆相地层中所采集的70余件孢粉样品,仅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中侏罗世新田沟组和沙溪庙组中的20余件样品中分离和鉴定有丰富孢粉化石.研究发现,这些孢粉化石记录了四川盆地内晚三叠世~白垩纪植物属种和数量持续减少,气候环境由温暖湿润演变为炎热和干旱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牟世勇  黄勇  岳龙 《贵州地质》2006,23(3):233-236
在青藏高原北缘1:25万区调工作中,于新疆且末县黄羊沟、西长沟一带原下石炭统地层中首次采获丰富的早三叠世孢粉化石,通过岩石组合、沉积特征、地质时代的研究,将含早三叠世化石的地层体从下石炭统地层中分离出来,厘定为下三叠统西长沟组,并探讨了该组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