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小新月菱形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脱水法研究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的超低温保存,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藻细胞年龄、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和化冻后的恢复方法等。结果表明,将处于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0.5 mol/L蔗糖的3%褐藻酸钙胶球中,以含水量每小时减少0.9%的平均速率脱水至胶球含水量为40%,化冻后在冻存管中室温下暗恢复12 h的条件下冰冻存活率较高,可达到18.3%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冻保存相比,包埋脱水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小新月菱形藻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牟氏角刺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包埋脱水法研究了牟氏角刺藻(Chaetaceros muelleri)的超低温保存,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藻细胞年龄、蔗糖浓度、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等。结果 表明,将处于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0.5mol/L蔗糖的3%褐藻酸钙胶球中,以平均速率0.9%含水量/h脱水至胶球含水量为40%的条件下冰冻存活率较高,可达到30%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冻保存相比。包埋脱水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牟氏角刺藻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碱处理法制造江蓠琼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扩大制造琼胶的原料来源,弥补石花菜的不足,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人开始研究利用江蓠来制造琼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江蓠琼胶的凝胶强度。1936年柳川最早发现用碱加热处理能提高江蓠琼胶的凝胶强度。其后陆续出现了不同的碱处理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类:一是低浓度碱热处理法;二是高浓度碱冷处理法;三是高浓度碱中溫处理法;四是中浓度碱热处理法。这些方  相似文献   

4.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海洋饵料金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绿色巴夫藻(Pavlova uiridis)、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3011)等三种海洋饵料金藻,探讨了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以及化冻后恢复方法对冰冻保存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藻都在-0.9%含水量/h的平均脱水速率下获得最高存活率:各种藻在冰冻前的胶球最佳含水量不同,绿色巴夫藻为35%,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都为30%。化冻后,含绿色巴夫藻的胶球在培养基中22℃暗放置48h存活率最高;另两种藻在相对湿度为75%的气相中22℃暗放置12h存活率最高。在本实验条件下,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冰冻保存的存活率可分别达到74%、15%和17%。  相似文献   

5.
江蓠属海藻分布广,数量多,藻体大,生长于潮间带或浅水中,易于采集和人工养殖。由于碱处理法研究成功,提高了江蓠琼胶的凝固性,江蓠已成为制造琼胶的良好原料,我国相继建立了产品质量可与石花菜琼胶相媲美的江蓠琼胶工业,使我国琼胶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据Whyte等估计,1980年世界用作琼胶的海藻大约有39000吨干品,其中60%是江蓠,35%是石花菜:5%是鸡毛菜。这表明目前江蓠已超过石花菜。成为制造琼胶的主要原料。 江蓠属海藻的种类相当多,世界上约有一百多种,根据张峻甫和夏邦美1976年的报道,我国共有21种。种类不同的江蓠所含琼胶的数量和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即使种类相同也可能由于生长地区、环境和采集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近年来研究这些变化情况的学者较多。但对我国不同种类江蓠所含琼胶的数量和性质的变化情况,除很少数种类外,尚未有人作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测定了我国10种江蓠属海藻的琼胶产率、凝胶强度、粘度、凝固点和融点等主要物理性质,同时分析了它们的3,6-内醚-半乳糖,硫酸基和半乳糖的含量,并试图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褐藻酸钠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压榨脱水后的褐藻酸用减中和使之转化成褐藻酸钠,而后干燥、粉碎得到成品。常用的中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往酒精介质中加入烧碱,俗称液相转化法,另一种是将团体碳酸钠粉末直接与褐藻酸拌合在一起,俗称固相转化法。  相似文献   

7.
包埋脱水法冷冻保存裙带菜配子体克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裙带菜配子体克隆包埋在含3%褐藻酸钙的胶球中,研究了预培养中的蔗糖浓度和培养时间,脱水过程中的脱水速率和胶球含水量以及化冻速度对配子体克隆的存活率和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裙带菜配子体克隆的胶球在0.3 mol/dm3的蔗糖培养基中培养9 h可以获得较高的存活率;胶球最适平均脱水速率为含水量的5%每小时,最适含水量为25%;较快的化冻速度可以显著提高配子体克隆的存活率,在优化条件下存活率可高达66%;经过冷冻保存的裙带菜配子体克隆在适合发育的条件下能够正常形成孢子体.  相似文献   

8.
琼胶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璐  李智恩 《海洋科学》1999,23(4):34-37
近年来有关琼胶研究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本国琼胶原料藻的养殖条件和新开发海藻品系提高琼胶产量、质量的研究,其中重点研究琼胶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另一个就是琼胶及其分级产品琼胶糖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1琼胶原料藻的开发和琼胶产量及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1.1红藻资源的开发生产琼胶的原料过去一直是以石花菜为主,现墨西哥等国的主要琼胶生产原料依旧是石花菜。后来,发现碱处理可大大改善江蓠琼胶的性能,尤其是石花菜资源被过度开采以及江蓠大面积养殖获得成功之后,江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生产琼胶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的科学工作者便着手研究利用江篱作为制造琼胶的原料。我国在1951年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解决了江篱琼胶的凝胶强度问题,制成了质量良好的江篱琼胶,在六十年代建立了我国的江篱琼胶工业。江篱品种不同对琼胶的产率和凝胶强度影响很大。此外,由于采集季节不同,其琼胶产率和凝胶强度亦均有变化。1946年De Loach等人测定了7—11月采集的江篱(Gracilaria Verrucosa),发现7月采集的产率最高(34%),同时凝胶强度也最  相似文献   

10.
在以江篱(Gracilaria)为原料提取琼胶的试验研究中,碱处理提高产率和强度已有不少报道,表明碱处理是江篱琼胶制造的必需条件之一。我们在江篱琼胶的试验中,发现除了碱处理外,酸处理和漂白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工艺条件。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琼胶的产率、强度和质量。为进一步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试验采用常温浓碱法为固定条件,变化酸处理浓度和控制酸处理漂白时间,对海南岛几种产量较大、藻体较粗长的江篱进行试验,试图找出酸处理浓度和强度的关系,改变以往琼胶制造靠pH值测试和触感等不稳定的操作方法。得出了在一定范围内,产率随酸处理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鸡毛菜、易曲凹顶藻热带变种、三叉仙菜、海萝和多管藻(1979—1989分别采自广东山东和海南省)未碱处理与碱处理的多糖产率、凝胶强度、粘度、凝固点、融点、硫酸酯和3,6-内醚-半乳糖含量,同时用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波谱测定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琼胶的基本结构,鸡毛菜是制造琼胶的很好原料,易曲凹顶藻热带变种也可用于制造琼胶,三叉仙菜是制造低凝固点琼胶的原料。此外还发现海萝和多管藻也有一些凝固性。  相似文献   

12.
紫菜胶与紫菜琼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煣  史升耀 《海洋科学》1994,18(1):48-52
研究了坛紫菜所含多糖的年率、性质和组成。用水直接提取的多糖产率为5.45~6.89%,无凝固性,含SO412.73~14.08%,含3,6-AG9.98~12.12%。经碱处理后提取的多糖产率为4.9~9.5%,最高的达19.1%,它能形成很好的凝胶,其凝胶强度达750~1100g/cm^2,含SO40.20~0.75%,含3,6-AG40.28~43.04%,它的红外光谱和^13C-NMR波谱与  相似文献   

13.
琼胶(Agar)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能而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及科研等各个领域。当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琼胶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然而,琼胶的产量却停滞不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我厂自1966年建厂以来,一直用凝花菜生产琼胶。由于凝花菜生产缓慢,产量有限,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藻毒素及有毒微藻产毒原因种调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我国近海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基本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南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 21世纪初,北黄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近几年,渤海和福建近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可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微藻有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等。采用小鼠生物法检测我国近海腹泻性贝类毒素超标率32%左右,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仅有3起超标的研究报道;现行小鼠生物法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假阳性问题十分突出,应尽快废除;腹泻性贝类毒素均是脂溶性的,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在我国近海常年可检出,偶有虾夷扇贝毒素和鳍藻毒素超标现象。可产生脂溶性毒素微藻有鳍藻和原甲藻及网状原角藻等。失忆性贝类毒素在我国近海常有检出,但无超标现象;产毒微藻有拟菱形藻等。西加鱼毒素在我国南海污染较重,但毒素标准物质的匮乏,限制了西加鱼毒素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未确定产生西加鱼毒素的微藻。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结合已成为藻毒素快速准确检测成熟的技术,逐渐代替小鼠生物法和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5.
海湾扇贝引种复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海湾扇贝于1982年从美国引进中国,10年后发展形成庞大的海水养殖产业,为解决全人工养殖中育苗和养成生产中出现的病害造成大量死亡,个体小型化趋向,单位产量下降及肉柱得率降低等严重问题,于1991年12月再次从加拿大引进海湾贝种贝,通过人工育苗途径,更换了原有养殖群体的种质,在12个海区试养结果表明,再次引进的海湾扇贝,其抗逆性,生长速度,体型,肉柱得率,生活力等性状,均比原养殖群体有显著提高,自1  相似文献   

16.
5%的甲醛,-20°C冰冻和液氮是常见的浮游动物保存方法。本文以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为研究对象,以湿重、干重和碳、氮含量为生物量指标,研究了上述几种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华哲水蚤,湿重、干重、碳和氮含量,在用甲醛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81.03%、14.20%、7.02%和1.13%;冰冻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66.56%、22.34%、10.30%和2.14%;液氮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91.85%、26.65%、11.25%和2.41%。对于强壮箭虫,湿重、干重、碳和氮含量,在用甲醛保存2个月后,分别变为鲜重的104%、9%、3.49%和0.69%;冰冻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73.15%、12.39%、4.82%和1.02%;液氮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70.72%、11.22%、5.23%和1.13%。在保存初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后趋于稳定。甲醛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氮,冰冻的影响最小。中华哲水蚤的生物量受各种保存方法的影响要小于强壮箭虫。  相似文献   

17.
循环水养殖可有效减少病原体的入侵,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完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生态调控、16S rRNA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学分析与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指标变化与菌群结构和基因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池水质指标包括温度、溶解氧、盐度、pH以及氨氮0.11~1.16mg/L,亚硝酸氮0.10~0.66mg/L,硝酸氮0.84~35.40mg/L均在安全范围内;经过63d养殖,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重达到11.78g左右,产量为3.28kg/m3左右,存活率为69.59%左右。菌群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开始运行期与水质变化平稳期生物滤池中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在开始运行期海杆菌属(31.37%)占绝对优势,而在平稳期则以分枝杆菌属(6.65%)、分枝菌酸杆菌属(6.39%)、食烷菌属(5.21%)、海杆菌属(3.36%)、中慢生根瘤菌属(2.30%)、红杆菌属(1.34%)、副球菌属(1.29%)等反硝化细菌和硝化杆菌属(1.17%)占据优势。通过比对KEGG数据库发现涉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蛋白数目最多,说明异养反硝化菌需要利用多种碳源来执行反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在不同冻藏时期的优势微生物,并且得到一个较全面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构,采用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冻藏1d、8d和20d条件下鲐鱼鳃体系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优势微生物及其中产组胺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鲐鱼鳃内的细菌多样性均较强;冻藏1天的鳃体系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占优势为总数的77.5%,产组胺细菌如泛菌属(Pantoe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较少;第8天优势细菌种群是梭杆菌属(Fusobacteria bacterium)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而产组胺菌如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较前期数量有所增加;冻藏到第20天的优势种群为哈夫尼菌属(Hafnia)和沙雷菌属(Serratia),它们均是产组胺的菌群。鲐鱼中细菌多样性及其优势微生物的变化等全面信息可为了解鲐鱼水产品组胺发生的微生物机制及其控制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