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1991年9月在青岛市沙子口镇对虾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病虾,采用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病虾肝胰腺中分离出一种呼肠孤科病毒,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提取分析病毒基因组核酸等方法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在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时与肝胰腺细小病毒混合存在,病毒颗粒为有包膜的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结构;带包膜的完整颗粒直径在64-66nm;裸露核衣壳平均直径为53.2nm,病毒基因组由分成10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复合疫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丁燏  王雷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1999,30(4):355-361
于1996年11月-1997年5月,运用差异离心,蔗糖梯度离心、柱层析等方法从发病中国对虾分离出杆状病毒并纯化;分别用冷乙酸处理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苯酚法提取纯化该病毒的结构蛋白与核酸、λDNA;分别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煮沸法、三氯乙酸法纯化孤菌的肽菊聚糖和鸡卵粘蛋白;配制出小牛血清白蛋白、蜗牛凝集素两溶液。然后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溶菌活力两种免疫指标分析灭活病毒和以上提取、纯化的7种大分  相似文献   

3.
分离草虾杆状病毒包涵体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丰  林斌 《台湾海峡》1995,14(1):80-82
本文报道了一种纯化草虾杆状病毒(MBV)包涵体的方法。取出受MBV感染的虾肝胰组织,在TESP溶液中(50mmol/dm^3Tris-HC1 pH8.0,50mmol/dm^3EDTA,0.1mol/dm^3NaC1,0.5mmol/dm^3PMSF)破碎,差速离心,再经30%~70%蔗糖浓度梯度高速离心,可得到含包涵体的区带。电镜下观察到较纯的包涵体,经蛋白酶K降解后,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清晰的DNA区带。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一种球形病毒引起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细胞病理变化及该病毒的分类地位,作者运用透射电镜对异常死亡文蛤的细胞病理变化及感染的病毒粒子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并通过差速离心、酒石酸钾超速离心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等方法对首次对该病毒粒子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患病个体的鳃、消化盲囊、消化道和外套膜均大量存在一种病毒颗粒,该病毒呈球形,无囊膜,直径45~55 nm,核心与核衣壳间无明显界限,未发现病毒包涵体,该病毒存在于细胞间质及被破坏的细胞质中。该病毒粒子的感染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集聚,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涨,粗面内质网膨胀,肌原纤维排列混乱,细胞结构变得无规则直至解体。病毒粗提液于4℃150 000 g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20 h可该病毒粒子提纯,经纯化后负染显示,该病毒粒子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直径在60~75 nm,表面结构粗糙,壳粒结构较明显,该病毒粒子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554~1.582 g/m L。本文结果为文蛤死亡病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几种理化因子对斑节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部分纯化的WSBV暴露于不同理化条件下,通过人工感染的方法测定WSBV的感染力。结果表明,病毒在纯水中1h能保持感染活性,全在3mol/L NaCl的高盐溶液中1h失去感染力;WSBV在30℃中4h感染活性丧失,在70~90℃中10min均失去感染力;当环境pH值为5以下或12.6以上时,WSBV在1h后丧失感染活性;NP0-40,Triton-X-100,ClO2或甲醛等均能灭活WSBV。  相似文献   

6.
报道以青岛野生型龙须菜(wt)、黄色突变体(ye100)、4株绿色突变体(gr180、gr184、gr186、gr188)、委内瑞拉野生型龙须菜(lv)、南非野生型龙须菜(sa)及真江蓠(ga)为材料,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完整的藻胆体。用540nm激发,野生型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78nm和670nm,相对荧光强度FAPB/FPE的比值为1.50。几种材料的PE和APB荧光发射峰没有明显区别(不超过2nm),但两峰荧光强度比值显著差异。结果显示lv的FAPB/FPE比值最低,只有1.20,gr186的比值最高,为5.67,野生型中sa也比较高,为4.79。用670nm激发,野生型龙须菜的荧光社发光谱有5个峰,分别为499nm、540nm、568nm、614nm、650nm,与其吸收光谱一一对应。野生型和突变体、不同产地龙须菜及真江蓠的荧光发射峰的波长都与其吸收光谱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扁玉螺淀粉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迅  龚雪琴 《海洋科学》2001,25(1):18-2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玉螺科软体动物是肉食性动物。扁玉螺(Neveritadidyma)是烟台地区常见的经济螺种。为了解扁玉螺的生活习性 ,作者测定了其对各类物质的消化能力 ,发现其有植物消化能力。其中淀粉酶活性突出 [1]。为了进一步了解扁玉螺的植物消化性质 ,作者测定了其淀粉酶的动力学性质。1材料与方法1 .1淀粉酶制备扁玉螺 (直径2~2.5cm)采集于烟台芝罘湾。取5只扁玉螺肝脏(共9.1g) ,加约5mlpH5.4 ,50mmol/L的Tris 醋酸缓冲液匀浆 ,离心 (4000r/min,20min) ,取上…  相似文献   

8.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宿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自1992年暴发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至今仍未得到完全控制。本文根据1995~2005年的有关文献资料,综述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宿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β诺达病毒利用其缺乏校正功能的聚合酶进行基因组复制,易导致突变,因而具有广泛的宿主感染性,而且可引发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检测及防御方法。本研究以感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β诺达病毒为对象,利用引物设计,将His标签编码序列连接到完整病毒衣壳蛋白C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采用SDS-PAGE及质谱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重组衣壳蛋白经镍离子亲和柱纯化后进行复性条件的正交优化。结果表明4个肽段经质谱鉴定与预期一致;纯化产物产量可达36mg/L;4°C条件下,复性缓冲液中尿素和PBS的最适浓度为0.8mol/L和0.05mol/L。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案可为研制相关疫苗以及开发针对该病毒的快速检测产品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糠虾肌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在平滑肌和横纹肌组织中均检出一种球形病毒粒子,直径为80-100nm,具有核包涵体;平滑肌组织中,病毒粒于存在于肌纤维和核膜中,核内具有不规则形态病毒包涵体;横纹肌组织中,病毒粒子存在于肌浆网和肌浆中。病变肌组织中,肌纤维变形,肌浆网膨胀,核膜水肿。  相似文献   

11.
东山九孔鲍病毒病病毒的分离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莹  黄印尧  颜江华  颜青  吴文忠  倪子绵 《台湾海峡》2002,21(2):199-202,T003
运用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技术,在福建东山患病的九孔鲍的肾组织细胞,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中可见有大小为100nm的具包囊的六角形病毒颗粒,病鲍组织匀浆后,经蔗糖分步超速离心,RNA酶及DNA酶消化去除组织内DNA,RNA后,获得纯化的病毒颗粒,又经蛋白酶K消化后得到病毒的核酸,以DNaseⅠ或RNaseA分别消化,经1%(m/n)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该病毒为DNA病毒。  相似文献   

12.
Human viruses are a common contaminant of shellfish affected by human sewage wastes. They are difficult to detect as they are not easily separated from shellfish tissue.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odification of the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precipitation technique for recovery of enteroviruses and F‐specific bacteriophages from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and the green‐lipped mussel (Perna canaliculus). Modifications adopted were the use of only the digestive gland tissue for virus extraction, resuspension of the primary PEG pellet in 4 volumes of eluen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secondary PEG precipitation to reconcentrate the virus containing extract.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virus extraction process was not affected by introduction of the secondary concentration step (overall recovery remained at 60–70% of the virus input). The advantages of reduction of tissue residue in the extract, smaller final volume, and the ability to process 2–3 times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 shellfish for the same effort, improv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3.
RNA干扰,是1种由双链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作为1种有力的反向遗传学研究工具,RNA干扰被广泛用于阻断各种基因的表达.建立在RNA干扰技术基础上的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在水产科学领域,RNA干扰在对虾病毒病控制上的应用近几年受到广泛的关注.病毒性疾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利用RNA干扰技术控制对虾病毒的侵染,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本文综述RNA干扰技术在对虾病毒病防治中的最新进展,并对RNA干扰技术控制病毒侵染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臭氧对物体表面IBV冠状病毒的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强氧化剂臭氧O3对物体表面的冠状病毒进行杀灭试验。不同物体表面经不同臭氧浓度、湿度、温度处理灭活的冠状病毒于10日龄鸡胚培养一代,进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在高于60.3mg/m^3,作用时间超过15min时就可将表面皿表面的病毒完全杀灭。温度对臭氧的杀毒效果也有影响,即温度越高杀毒效果越明显,而湿度对臭氧消毒效果则没有影响。同时,表面的材料不同对臭氧的消毒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对金属材料和玻璃器皿的消毒效果较好;对纸片和布片的杀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强氧化剂臭氧 O3 对空气中的冠状病毒进行杀灭试验。经不同臭氧浓度、湿度、温度处理灭活的冠状病毒于 1 0日龄鸡胚培养一代 ,进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结果表明 ,臭氧浓度在高于 2 0 .3mg/ m3 ,作用时间超过 1 5 min时就可将病毒完全杀灭。湿度和温度对臭氧的杀毒效果也有显著影响 ,即湿度越大灭活效果越好 ,温度越高杀毒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养殖锯缘青蟹呼肠孤样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对患病青蟹Scylla serrata的组织进行了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病蟹的鳃上皮细胞、心肌细胞、胃和肠道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大量的呼肠孤样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的大小为60 nm左右,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在感染组织细胞浆中呈晶格状排列。根据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分布形态,初步认为该病毒为水生呼肠孤病毒,暂将其命名为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reo-like virus,Ss-REO)。  相似文献   

17.
欧鳗“狂游症”病毒的细胞定位与超微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江华  颜青  方莹  黄印尧  倪子绵  陈信忠 《台湾海峡》2001,20(1):54-56,T001
应用电镜标本制备和观察技术对45尾“狂游症”欧鳗的主要脏器进行系统观察,在脑、心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发现一种致病性病毒,多数病毒定位于细胞的内质网腔,一般为球状或椭圆球状,大小约为50~80nm×100~150nm,具有囊膜,囊膜外附有纤突,可以造成脑细胞的肿胀、空泡变性和心肌细胞线粒体的结构破坏和空泡化等细胞病变.人工感染欧鳗中找到同样病毒,表明该病毒是欧鳗“狂游症”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18.
一种水产动物病毒现场检测免疫芯片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氨基化玻片及6种不同方法修饰玻片进行表面特征分析,并比较了硝酸纤维素(NC)膜、PVDF膜以及以上不同修饰玻片对抗体的固定效率、固定效果,最终选择琼脂糖修饰玻片作为芯片载体。将纯化后的兔抗血清(捕获抗体)点样至琼脂糖修饰玻片上,制备免疫芯片,与待检样品(病毒感染的靶器官组织)匀浆液孵育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被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单抗)识别,经底物显色,得到肉眼可见的检测结果。通过改变芯片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具体条件参数,对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生物素-链亲和素(BAS)标记特异性单抗作为检测抗体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基于此夹心免疫分析原理制备的WSSV、LCDV现场检测免疫芯片,病毒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82.50ng/ml、0.88μg/ml,在一定的抗原浓度范围内,病毒浓度的对数值与信号强度呈线性关系;采用BAS放大检测信号后,病毒的最低检出量为12.38ng/ml、0.22μg/ml。该免疫芯片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荧光法(IFAT)对同种样品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闽粤地区鲍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月忠  黄万红  陈木 《海洋科学》2005,29(8):100-104
1999年以来,福建、广东两省养殖鲍已连续多年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死亡率可达100%。结合病理学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认为球状病毒和弧茵并发感染是该暴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电镜观察发现病鲍的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内有大小约为130~150nm和50-70nm的2种球状病毒,前者数量较多,具外囊膜,后者的病毒颗粒裸露,未见外囊膜。感染造成了鲍的肝脏和肠等器官的细胞结构严重破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注射、混朱浸泡等方式均会昔擞感染。根据回归实验和流行特.最调查,结合胡疆巴湫果,该病多发生于23℃以下的水温期,主要是通过海水的流动和养殖水的交换和鲍的运销而传播,25℃以上水温未见该病暴发。  相似文献   

20.
养殖杂色鲍暴发病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9年至2002年在中国南方沿海许多养殖场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出现了严重的疾病,该病可感染各种规格的鲍,死亡很快,死亡率高。病鲍的外观症状表现为外套膜收缩,腹足表面变黑,肌肉变得僵硬。通过电镜观察,在肝胰腺、外套膜、肾、鳃及肠等组织中发现了一种球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100~130nm。该病毒一般存在于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为双层质膜所包裹。染病鲍细胞器如滑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崩解,糖原粒、核糖体减少,核膜松疏、溶解、消失,核质边缘化。病毒的病原性通过对健康鲍的感染试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