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和温度对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武昌  王荣 《海洋科学》2000,24(4):50-52
叶绿素a(Chlorophylla)常被用做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指标,是海洋常现调查项目内容。叶绿素a并不稳定,它在高温或有光的条件下发生降解,影响了对其浓度的测定。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光线对纯叶绿素a及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Phaeopharbidea)降解速度的影响,以期对在提取过程中减少叶绿素a的降解有所帮助。1村料和方法1.1材料叶绿素a:使用Sigma产品(安瓿瓶1mg装)。用90%丙酮溶解,稀释成一定浓度,-20℃黑暗中保存备用。脱镁叶绿酸a:将少许10%盐酸加入叶绿素a即为脱镁叶绿酸a。光照度计: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生产的ST-92型光照度…  相似文献   

2.
蟹壳的魔力     
几丁质·几丁聚糖,这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而在日本它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它的神奇的保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98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将几丁质·几丁聚糖的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及其异构体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种苯二甲酸二甲酯异构体(邻、间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作为增塑剂和生产聚酯的原料。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惟一碳源,从红树林底泥中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phthalate,DMP)及其异构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Terephthalate,DMT)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Isophthalate,DMI)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此菌株16SrDNA分子生物学的鉴定为Rhodococcusruber1k。实验得出该菌能够在苯二甲酸二甲酯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浓度为50mg·L-1的DMP、DMI和DMT分别在6、10、11d内可以完全被降解;DMP能够在好氧条件下被该菌快速降解,生成邻苯二甲酸一甲酯(monomethylphthalate,MMP)和邻苯二甲酸(phthalicacid,PA)2种主要中间产物,最终可以完全矿化成CO2和H2O;该菌对DMI和DMT的降解速度则比DMP慢。两者的降解中间产物间苯二甲酸一甲酯(MMI)和对苯二甲酸一甲酯(MMT)却不能被Rhodococcusruber1k继续降解而在培养基中积累。结果表明苯二甲酸二甲基酯的3种异构体能够被红树林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降解。降解速度及降解途径与底物的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研究和优化降解条件,建立了一套降解快速、反应条件温和的蜈蚣藻多糖降解方法,并进一步制备得到不同分子量多糖,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比较微波辅助降解法和传统加热降解法,验证了微波辅助降解法的高效性,并进一步对微波功率,不同配比的H2O2和HCl,及降解温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600 W,1% H2O2(V/V),pH 2,降解温度70℃的降解条件为最优降解条件。并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时间降解得到了4种低分子量蜈蚣藻多糖,分别为LGFP-1:40.8 kDa、LGFP-2:22.6 kDa、LGFP-3:5.1 kDa、LGFP-4:3.0 kDa。其理化性质分析表明,降解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蜈蚣藻多糖的总糖、硫酸根含量,而对蛋白含量和单糖组成无显著影响,红外光谱显示降解反应未破坏多糖的主要糖结构,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降解前后多糖具有明显差异,多糖结构越发松散,由原本的平面片状结构逐渐变成线状结构,并出现球状结节。不同分子量蜈蚣藻多糖显示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低分子量蜈蚣藻多糖LGFP-2、LGFP-3、LGFP-4显示出更强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更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5.
庄群川  王风平 《台湾海峡》2007,26(3):362-369
豚鼠气单胞菌CB101在胶体几丁质诱导下产生多种分子量不同的几丁质酶,其中分子量最大的一个几丁质酶Chi1(约91.5kDa)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本文报道从CB101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MonoQ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出其中的一个分子量约为60KDa的几丁质酶.N端测序的结果表明该酶是Chi1剪缺掉N末端信号肽部分、C末端A区和两个几丁结合区的产物.构建了CB101基因组的cosm id文库,从中筛选到9个产几丁质酶的克隆子,克隆子分析表明它们包含的几丁质酶基因都是chi1.蛋白分离、纯化和基因克隆的实验都暗示CB101的几丁质酶系统只包含一个几丁质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木瓜蛋白酶降解甲壳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木瓜蛋白酶过甲壳胺进行降解。研究了酶用量、pH值、温度、时间四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作用显著,时间具有较小的影响作用(pH:3.0~6.0;温度:30°~60℃;时间:2~8h)。实验结果表明降解反应不遵循简单的动力模式。在pH4.0、40°C、8h、1.5mg/mL木瓜蛋白酶的条件下,分子量为(5~10)×105时用甲壳胺可容易地被木瓜蛋白酶降解为高度解聚的甲壳胺。  相似文献   

7.
海洋硫酸多糖916氧化降解条件的正交实验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子量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海洋硫酸多糖916的氧化降解最佳条件。考察了H2O2浓度、原料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降解后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体系中H2O2浓度为3%,原料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3h。该法简单易行,操作简便,所用试剂廉价易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降解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降解和酸降解相结合的工艺,将大分子量的6-O-羧甲基甲壳素降解成单分子的6-O-羧甲基氨基葡萄糖,经906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吸附层析分离,制得羧甲基化氨基糖。对该单糖进行了HPLC、高效薄层、比旋光度、熔点和红外光谱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单糖在C6连有羧基,C2连有氨基,具有特定的比旋光度和熔点特征,与报道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将已知浓度的污染物石油烃加入到取自大亚湾大鹏澳天然海水中,进行污染物自净能力实验室模拟试验,探讨了各种条件下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用有机物浓度、ATP、DO、BOD5、COD描述了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得出BOD5和ATP可用来指示降解过程中微生物量的变化;此外,在一定条件下,石油烃的生物降解一级反应方程可描述为OIL=17.442e^-0.1949d。  相似文献   

10.
高小丰  吴莹  朱卓毅 《海洋与湖沼》2015,46(5):1010-1017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海洋中溶解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浮游植物死亡后释放的新鲜溶解有机质活性高、数量大、生物可利用性高,其降解过程中对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的消耗显著。但到目前为止,对此类溶解有机质的降解过程以及其耗氧情况还鲜有研究。本文基于2013年8月东海航次,对浮游植物(硅藻为主)死亡后释放的新鲜有机质进行人工受控培养,研究其降解过程及对DO的消耗,并评估该降解过程对低氧现象形成的贡献。研究发现:培养体系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DO浓度皆随时间呈指数下降,总溶解态碳水化合物(total carbohydrate,TCHO)也出现明显降解;体系的初始DOC浓度越高,降解速率常数k(DOC)、k(DO)越大,k(DOC)受DOC浓度、活性以及DO浓度的影响;培养过程中细菌丰度明显增加,添加Hg Cl2的对比实验表明细菌在降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死亡后释放的溶解有机质的快速降解及其对溶解氧的消耗,对长江口低氧环境的促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