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梁飞龙  符韶  罗杰 《海洋科学》1998,22(4):16-18
目前国内企鹅珍珠贝(Pteriapenguin)养殖尚不具规模,且都是沿用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法[1]。作者在生产研究中发现企鹅珍珠贝中大贝足丝特别发达、粗壮,附着力特别强,用一般清贝刀很难将足丝切断,要将企鹅珍珠贝中大贝从养成笼(锥型笼)中取出,进行清洗换笼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1994年3月~1997年8月,作者在海南省陵水县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站进行了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初步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贝取自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站人工养殖的企鹅珍珠贝。试验开始时贝龄0.5a,平均壳高6.4cm。一般认为企鹅珍珠贝幼苗下海养殖至壳高…  相似文献   

2.
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 年 5 - 12 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芳华珍珠养殖场,采用贝龄 2 ~ 4 a 的企鹅珍珠贝作植核贝,以 1 ~ 3 a 贝作小片贝,进行游离珍珠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植核母贝经 15 ~ 40 d 的术前处理,成活率为 95.33 % ~ 97.00 %;施术贝经过 6 个月培育后,吐核率为 63.00 % ~ 71.88 %,死亡率为 26.17 % ~ 35.00 %,成珠率为 1.95 % ~ 3.33 %.企鹅珍珠贝合适的植核母贝为 2 ~ 3 龄贝,小片贝为 1 ~ 2 龄贝.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企鹅珍珠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不同区域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选取9个生物矿化相关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对其在外套膜不同部位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贝壳珍珠质层不同区域的内表面及纵断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表明:有8个矿化基因在企鹅珍珠贝外套膜远端膜区和中央膜区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黑珍珠养殖历史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珍珠是由珍珠贝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而成[5]。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还含有各种类型的氨基酸和其他微量元素等。珍珠的结构属霰石性质,玲珑雅致、晶莹润洁。珍珠有黑色、白色、粉红色和黄色等。其中黑色最稀少,价格最昂贵。天然形成的黑珍珠极其罕见,依据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4,5],现已能进行人工养殖。1黑珍珠人工养殖历史19世纪墨西哥最早进行大规模黑蝶贝养殖;非洲,沙丁(苏丹)1905~1922年试办黑蝶贝养殖场[6];1912年,日本进行黑蝶贝采收和半圆附壳黑珍珠养殖试验[6,7];1916年藤田铺世在菲律…  相似文献   

5.
企鹅珍珠贝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分布在我国广西合浦,广东湛江、惠阳,台湾和海南,主产地为海南,日本、菲律宾等地也有出产;它利用足丝固着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岸石或珊瑚礁上生活。其成体壳高18cm,大者可达25cm。贝壳近斜方形,略似斧状,背缘约平直,腹缘弧形,前缘和腹缘连成一大弧状,后缘向后腹端倾斜延伸。前耳小,后耳长,左壳平,右壳凸。壳表黑色,鳞片细密。壳内面有虹彩色珍珠光泽。足丝发达,成体足丝呈树枝状[1]。因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等优点,是养殖大型附壳珍珠的理想母贝。目前这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育珠贝(蚌)贝壳珍珠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我国海水马氏珍珠贝Pinctada martensi(Dunker),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Roeding)和淡水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贝壳珍珠层内层面的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贝壳珍珠层均呈砖墙式结构,珍珠层中文五笔型小板片呈不规则多边形至六边形,直径为1.3-4.5μm,厚度0.35-0.85μm,同一种类贝壳中文石小板片的形状及粒径均匀一致,反映了生物矿物化的特殊性。珍珠层沿壳内层面与棱柱层过滤带中均存在初始生长的文石小晶体结构排列较混乱的现象,与成熟珍珠层中文石小板片的定向排列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锥形笼吊养法和塑料笼吊养法进行企鹅珍珠贝植核母贝的术前处理、在核位的左袋和右袋进行植核培育游离珍珠。经过13~15d的术前处理,锥形笼吊养法和塑料笼吊养法养殖的母贝成活率分别为93.67%和85.67%。经2个月休养,左袋插核的育珠贝死亡率和留核率分别为41.85~42.76%和10.34~12.96%;右袋插核的育珠贝死亡率及留核率分别为39.0%~40.0%和19.67%~20.00%。结果表明,合适的企鹅珍珠贝术前处理方法为锥形笼吊养法,合适的植核部位为右袋。  相似文献   

8.
杨蕾  严杰  陈一  张佳谊  战欣 《海洋科学》2022,46(10):59-67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是生产附壳珍珠的大型海水经济贝类,依靠强壮的足丝将自身固定在硬质基质上,抵抗水流的冲击和抵御被捕食。足丝分泌和形状易受环境影响,本实验研究了三种光-暗周期(全黑暗组、6h光-暗组、12h光-暗组)对企鹅珍珠贝足丝分泌、足丝直径和足丝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6h光-暗组和12h光-暗组企鹅珍珠贝足丝首次附着率和足丝分泌数量显著低于全黑暗组(P<0.05);光照条件下几乎不分泌足丝,光照严重抑制了足丝分泌,抑制率最高可达100%,恢复黑暗条件后企鹅珍珠贝重新分泌足丝,且分泌数量增加,最多每小时增加(1.94±1.00)根;不同光-暗周期条件下企鹅珍珠贝0~24h、24~48h、48~72h期间足丝首次附着率和足丝分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黑暗条件下足丝远端直径(0.45±0.09)mm和近端直径(0.38±0.09)m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足丝直径发生改变;但不同光-暗周期条件下,企鹅珍珠贝足丝远端、中端和近端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黑暗组、6h光-暗组、12h光-暗组中,企鹅珍珠贝单根足丝拉力分别为(3.40±2.76)N、(2.68±1.10)N、(3.86±2.05)N,三种光-暗周期条件下足丝的拉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光照会显著抑制企鹅珍珠贝足丝的分泌,但一旦恢复黑暗条件,企鹅珍珠贝可重新分泌足丝,新足丝的拉力和直径不受影响;不同光-暗周期不会对企鹅珍珠贝的足丝附着、足丝直径和足丝拉力造成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企鹅珍珠贝的野外吊养和游离珠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企鹅珍珠贝亲贝培育、人工催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水池培育达一星期,暂养期间人工诱导不排精产卵的亲贝,移至天然海区吊养,可提高亲贝成活率,有利于性腺发育,换水或短时间露空后,投喂过量的饵料,能有效诱导企鹅珍珠贝排精产卵。  相似文献   

10.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在海南黎安港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黎安港的企鹅珍珠贝养殖群体的生长进行了20个月的观察,每月测量其壳高(SH)、最大对角线长(MDL)、绞合线长(HL)和总重(TW)四个生长指标,并用模型y=y∞/(1+e-k(t-a)+dsin2π/365.25(t-b))分别拟合这四个指标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三个长度指标中MDL生长速度最快,其理论最大值约为112mm;HL的生长在初期快于SH,但到养殖实验结束时两者接近,理论最大值都在85mm左右;总重的增长在实验的前半段非常缓慢,但到后半段呈加速增长趋势,其理论最大值约为115g.企鹅珍珠贝的生长特征表现为初期长度增长迅速,经过大约一年左右,长度的增长减缓,而重量的增长开始加快,符合双壳贝一般的增长模式.研究也表明,在海南黎安港,降雨季节与快速生长季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暗示了降雨可能是导致生长出现季节性特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季节的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植核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雷州流沙港湛江海洋大学珍珠研究室实验基地分别于春、夏和秋季进行了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植核实验。其中,春季插核的死亡率最低,为15.1%--16.2%,留核率最高,为10%左右:而夏季插核的死亡率最高,为63.56%,留核率也仅为2.22%:秋季插核的留核率最低,仅收珠1颗,留核率为0.35%,死亡率也较高,为54.4%。结果表明,春季是企鹅珍珠贝较适宜的插核季节。  相似文献   

12.
张莉  罗鹏 《海洋科学》2009,33(10):59-62
为了准确地研判日本珍珠产业发展势态,科学地确立中国珍珠产业发展目标,有效地制定中国珍珠产业发展政策,采用EVIEWS5.0软件构建了指数平滑模型,并对日本2008~2015年的珍珠产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日本的珍珠产量持续下降,到2015年日本的珍珠产量达到12.35 t.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企鹅珍珠贝主要经济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6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各经济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效果为软体部重(0.726)〉壳长(0.146)〉壳高(0.107)〉闭壳肌重(0.058)〉壳宽(0.049),壳长、壳高、闭壳肌重和壳宽对...  相似文献   

14.
企鹅珍珠贝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中克隆到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cDNA全序列.cDNA全长2 308 bp,3'非编码区域(UTR)为234 bp,5'UTR为11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6 bp,编码6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0.97 kd,理论等电点为5.24,有2个糖基化位点:NKSI和NVSA,并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IDLGTTYS,DLGGGTFD和IVLVGGSTRIPKIQK,以及C末端的保守序列EEVD.结合BLAST分析的结果,可以确认获得的cDNA序列为企鹅珍珠贝HSP70的编码序列.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hsp70的氨基酸序列相比,企鹅珍珠贝多1个糖基化位点NVSA,少1个氨基酸,包括1个氨基酸插入和2个缺失.两者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2%,突变位点52个;两者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79%,突变位点416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分类相符,然后与太平洋牡蛎等聚合在一起.该基因的克隆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珍珠贝类的抗逆机理、抗性育种及其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术前处理和室内水池休养对提高珍珠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在近几年的珍珠生产中发现,育珠贝成活率很低,从母贝植核到收珠,育珠贝成活率不到50%,有的仅在休养期就死亡50%~60%;其次,育珠贝的留核率,平均只有25%~35%,而所产珍珠颗粒小、珠层薄、形状差、销路不畅,造成珍珠养殖场生产效益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1995年4月1日~10月31日,作者在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场进行了一系列提高珍珠产量和质量的试验工作。其中以术前处理和室内地休养效果最显著。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用贝选自湛江市硇洲岛、徐闻县和安镇以及雷州市覃…  相似文献   

16.
珍珠层中的锰及其电子顺磁共振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及电子顺磁共振谱对我国4种主要育珠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及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中锰元素的含量其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贝类珍珠层中普遍含微量元素锰,其最大特点是淡水产珍珠层中的锰含量比海水产珍珠层普遍高1—3数量级。珍珠层的X-带电子顺磁谱(EPR)均在常温下显示了Mn^2 的超精细6重谱线信号,表明部分锰以Mn^2 形式位于石晶格中高度畸变的配位场中。  相似文献   

17.
珍珠贝在南海北部海洋结构物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5年在南海北部水域对16个海洋结构物(其中12个生物调查浮标,2个Marex水资料浮标和2个固定石油生产平台)上珍珠贝科(Pteriidae)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珍珠贝科2属10种。中讨论了它们的分布与该水域的海流特征、结构物离岸距离及珍珠贝关系,并认为,企鹅珍珠贝Pteria(Magnavicula)penguin、短翼珍珠贝P.(Austropteria)t  相似文献   

18.
大珠母贝主要用于生产高价值的金银色有核珍珠.通过对三亚大珠母贝种群的进行取样,我们培育了一个外套膜边缘具有金色珍珠层的珍珠贝品系.通过对总类胡萝卜进行测定,发现该品系外套膜组织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我们筛选了两个品系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8285个基因在转录组中被注释.与对照组相比,共有295个上调基因...  相似文献   

19.
世界珍珠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莉 《海洋科学》2002,26(11):10-13
1世界珍珠产业的发展珍珠按产出水域可分为海水珠和淡水珠两大类 ,其颜色以银白、黄白色为主 ,还有少量黑色、粉红色。世界海水珍珠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 ,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及南美一些国家也有少量生产。淡水珍珠中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 % ,日本、美国、越南等地有少量生产。黑珍珠是栖息在以赤道为中心 ,热带地方的黑蝶贝生长出来的 ,主要产地在美国的夏威夷、法属波利尼亚的塔希提、库克群岛的马尼希基 ,过去年产量仅有200~300kg,近几年增长较快 ,年产达19t左右。1.1日本珍珠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赞  梁盛 《海洋科学》2003,27(9):12-15
为探索珍珠培育的新途径 ,提高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 ,利用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unker)进行第二次插核育珠 ,结果表明 :二次插核珠的珍珠层6个月就达418μm±105μm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优质珍珠的产生率达40% ,育珠贝的存活率达95% ,在每只贝插一珠核的情况下留核率仍高达0.95 ,二次插核对马氏珠母贝的重复利用率为34%。因此 ,马氏珠母贝二次插核培育珍珠技术 ,能重复利用贝体 ,缩短育珠期 ,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