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自2015年正式提出以来,逐步引发了国内国际学界、政界、商界和普通百姓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从近40年粤港澳经贸合作关系演进来看,已经走过了1.0的"前店后厂"阶段、2.0的CEPA阶段以及3.0的自贸区试验区创新合作阶段[1]。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框架协议》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出台,将开启粤港澳合作的4.0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成立于1949年,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国有建筑设计咨询机构。北京建院深圳分院成立于1985年,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为北京建院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参与大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3月10日,北京建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在深圳正式成立。大湾区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提要:海岸带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过渡地带,是人口最为密集、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全球超过50%的人口和60%的GDP总量集聚在离海岸线不足100 km的区域.海岸线对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港湾淤积、湿地生态资源、近海海域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获取了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1975—2018年间...  相似文献   

4.
吴盼  赵信文  顾涛  江拓  王旭升  冯雨晴 《中国地质》2021,48(5):1357-1367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水资源现状及其演化规律关系到该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大湾区"9市+2区"近10年的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现状及其协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湾区供水主要依赖地表水,水资源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香港、澳门、深圳(极度缺水)以及广州(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过低。广州、佛山、中山、东莞(>80%)以及深圳(>4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资源供需压力大。通过归因分析得到大湾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协同规律:产业结构影响用水结构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控制用水效率。区域内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及其与世界湾区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产业结构理论中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大湾区经济持续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大湾区用水效率将提高,人均用水量会逐步降低。同时城市公共用水、生活用水需求量将持续上升,需确保大湾区供水设施,供水量及供水安全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刘凤梅  黄长生  赵信文 《中国地质》2019,46(S2):102-109
在对最新的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三极之一的广州市为重点,编制了地学专业综合图集——《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图集》。《图集》收集和整理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粤港澳湾区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等,经二次开发研究,以通俗易读或图或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图集》整体分为序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适宜性评价、城市规划建设应关注的重大地质安全问题、产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地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状况和基础地质条件类图件6大类,共53张图,并提出了助力大湾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用水安全、旅游产业发展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五方面的地质建议,有效服务了广州国土空间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09,(2):67-67
近日,与港澳关系密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公布。该纲要将涉及珠三角与港澳的合作规划,其中支持粤港澳三地在中央有关部门指导下,扩大就合作事宜进行自主协商的范围,以及建立港深、港穗、珠澳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三地共建绿色优质生活圈等重要内容,被专家认为是中央政策的重大突破,将对推动三地共同发展生成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07,(11):10-12
国发[2007]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  相似文献   

9.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逐步发展,粤港澳地区扩建工程呈现出规模大、地层复杂等特点,尤其是在临海软土区的工程,往往会伴随着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以深圳机场T4航站楼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针对拟建T4航站楼场地周边地铁工程盾构后出现的空洞危害,采用适宜的地质雷达探测了空洞的大致形状及方位,结合场地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施工工艺、衬...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作为指导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规划纲要》主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本刊对《规划纲要》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炼出揭示未来5年我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方向的17个关键词,以期为行业企业把握未来发展机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上海确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记者王艺静报道近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包括20篇共80章,涵盖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国企改革、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为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绘就了蓝图。《规划纲要》明确,要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横贯东西、纵贯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0月23日上午,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节点。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以及一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陆续实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土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方针,提出了"数量—质量—生态"的管理工作新思路,标志着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已经从"资源型"转向"资源—环境并重型"。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指出,地质环  相似文献   

15.
《化工矿产地质》2011,(3):184-184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正式印发《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国土资源管理的总体目标。《纲要》确立了国土资源"十二五"的主要目标:国土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明显  相似文献   

16.
《辽宁地质》2010,(10):8-19
前言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实施已临近尾声。自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辽宁的经济社会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曾多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肯定和表扬。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作为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及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提出了怎样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对我国信息化发展有哪些重点工作部署?将给各领域建设发展带来哪些利好?本刊对此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建设部于1999年发布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00-2005年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提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今年是《纲要》实施的最后一年,勘察设计单位信息化进展状况如何?是否达到《纲要》要求的目标?对制定中的新五年《规划纲要》有哪些期待?结合我公司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历程,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需水量上升,水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安全保障程度不足;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量稳定、水质较好的特点,可作为重要的应急备用水源。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着手,系统梳理了大湾区水资源环境条件、地下水资源状况、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并提出了应急后备水源地建议,得到以下认识:(1)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2)湾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丘陵山区以HCO_3-Na型、HCO_3-Ca型及HCO_3-Na+Ca型为主,冲积平原及山间盆地以HCO_3+Cl-Na型及HCO_3+Cl-Na+Ca型为主,三角洲地区以Cl-Na型微咸-咸水为主;(3)西江、北江及东江干流构成湾区内地下水排泄的总渠道,各支流为地下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特征;(4)地下水整体水质较好,Ⅰ-Ⅲ类水占比高达66.25%,从丘陵山区到三角洲平原,水质呈变差趋势,尤其在广州、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周边水质较差,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等,三角洲地区发育大量"铁质水"和"氨氮水",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5)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东莞及中山等城市基本未开发利用地下水,在各类地下水中,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具有规模开采的开发利用潜力;(6)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提出将广花盆地等10处富水块段作为应急水源地备选,经初步计算每年可为大湾区提供约4.18亿m~3的应急水源保障。为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及极端干旱气候等大规模供水危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水安全,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强大湾区的基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精准计算可用于应急备用开采的地下水储存量。  相似文献   

20.
新闻资讯     
<正>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通过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会议强调,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要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要加快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