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预报探讨中的地磁学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手段地地震预测研究中的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震前兆的探讨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在探测地下构造中有许多贡献。我们可以开展许多与地震预测基础研究有关的地磁研究,例如地磁模型研究、地磁脉动研究、地球深部研究,等等。对地磁场变化规律性的研究也是提取地震地磁前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8日,日本“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作为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一个附属机构开始工作。该中心由50人组成,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重视基础研究。由于该中心是采用大型讲座的形式,所以,在安排方面不受研究领域的约束,以相当自由的研究组织从事研究工作。这种宽松的组织形式正适合推进需要很多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大型项目研究和集体研究等。当然,它也必须大力促进以研究人员个人的自由设想为基础的独创性研究。这两者可以认为是  相似文献   

3.
土结构性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土结构性的概念和土结构性研究的意义。回顾了土结构性研究的历史。对土结构性的定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力学方法是进行土结构性定量化研究的最为现实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982年欧洲地震学委员会地震预报研究分会在利兹召开了第一次地震预报研究学术讨论会,会上对欧洲地震预报研究作了简短的历史回顾。结果证明欧洲的地震预报研究主要发展于苏联,从本世纪初加利津(G.Galitzin)的研究开始。在阿尔派恩-地中海地区,迄今为止有关研究主要在于研究地震的规律性。1980年欧洲理事会发起的国际地震预报研究计划,预计对西欧国家日益增加的活动会有新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活断层研究近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活断层的野外调查与研究、活断层的分布及区域特征的研究、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地带活断层的研究、利用遥感资料对活断层的研究、张性活断层的研究、沿活断层带古地震的研究、活断层现代动态及强震前后动态的研究;另外,还涉及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季风区历史时期湖泊环境演化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首先讨论了历史时期季风区湖泊环境演化研究在古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及其意义,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进行定量研究是该领域的关键所在。综合中国近年来在湖泊沉积与古全球变化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提出在该领域研究的一些新的认识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1979年10月开展任丘油田地震研究工作以来,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经过10年的努力,科研人员在油田已建起深井地震观测系统,并开展了各种研究工作,例如:诱发地震的研究及预报、油田开发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之研究、注水诱发地震的研究、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的研究、工程地震研究、震源物理研究、油田注水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之研究以及地震地质背景的研究等。本文综合介绍了以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论述了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研究工作概况,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不同情况下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建立的相应的研究模型,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规律。同时,本文还对埋地管线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作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与地震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是近代兴起的一门预测科学,即一门未来学。搞好软科学研究,即决策研究,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述及软科学的研究动态,着重试图探讨我国地震科学研究中软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与重要性。文中概述了软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了软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并阐述了我国地震科学发展中的软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火山研究对于防御火山灾害、减轻火山活动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丰富和发展地球科学理论以及对火山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火山主要是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的特点,借鉴国外火山监测研究经验和成果,论述了我国火山监测研究,以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研究为起点,以火山监测研究和背景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并注意同日本和苏联远东地区的火山带开展对比研究。提出了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方向。按照系统理论思想方法,采取对内对外横向联合的综合合作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邀于1983年5月至6月访问了美国,参观访问了美国有关地震预报研究和地磁研究单位,参加了某些实地考察和合作观测,初步了解了美国关于探索地震预报、研究构造磁效应以及地磁的观测与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文章重点介绍了美国的地震预报探索研究与构造磁效应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矿山地震是一种与开采有关的构造地震。本文阐述了矿震的概念及现象,介绍了目前矿震研究的现状,论述了矿震研究在矿山灾害研究及地震学研究方面的意义,对开阔地震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研究对象有地震灾害、火山灾害、风水灾害、砂土灾害、冰雪灾害、海洋灾害,等等。研究开发工作的目的在于:①灾害预防;②防止灾害扩大;③恢复工作。业务范围(1)有关防灾科学技术的综合性试验研究开展集每个研究人员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和各项研究共同的基础性研究。(2)防灾科学技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提供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防灾科学技  相似文献   

14.
隐伏活动构造探测研究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宏发 《地震地质》2003,25(3):460-466
文中通过国内外隐伏活动构造研究发展历史回顾与最新研究动态的分析 ,提出了当前隐伏活动构造在浅部精细特征研究、深浅构造关系研究和高新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适应隐伏活动构造研究不断发展的需要 ,作者认为 ,以浅层物探、系列钻探和新年代研究为支点 ,开展多学科手段的综合定量研究是深化这一研究的基础 ,而进行隐伏活动构造的科学分类、准确定位和最新一期活动性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地震科学的几个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综合介绍了地震科学的几个发展趋势,包括:从板块理论向板块边界带研究的过渡,从深部结构研究向浅层地壳结构研究过渡,从观测向模拟研究过渡,从地震危害性向地震危害性研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地震局现有的科研体系中,一个近年来愈加显著的弱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应用基础研究。随着地震观测系统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这一问题愈加明显,并已开始影响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重视地震学应用基础研究需要有对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合适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在原理上与SCI类似,但在形式上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研究、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实地调查四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加筋土挡墙变形特性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方面分析并归纳了研究方法和挡墙变形计算公式;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介绍了已有的静、动力模型试验成果和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实地调查介绍了现有调查结论及部分规范、标准规定的位移限值。通过4种方式的研究情况介绍,指出了当前加筋土挡墙变形特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进一步阐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序列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周仕勇  许忠淮 《中国地震》1999,15(3):268-277
有关地震序列的研究大体可分三类:序列类型判别研究、序列生成机理研究、通过研究序鲁的进空图象及震源机制变化推断地下构造特征的研究等。关于序列类型判别研究,h值判别法应用最广。序列生成机理的研究已有许多模型,一般认为介质结构或应力分布的非均匀性是形成序列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研究所能解释的地震序列特征还是有限的。尚无一个能较全面地解释各典型序列特征(时间-空间分布图象及强度特征等)的合理生成机理模型。精确  相似文献   

19.
地磁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地磁场研究的进展、地磁场研究的课题,提出了21世纪开展地磁场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可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460-1465
以抗震设防7度区的某高层钢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隔震就位连接技术的高层钢框架结构建筑抗震技术。对研究对象采用抗震就位连接技术,通过在隔震层中设置弹性滑板支座、厚层橡胶隔震支座化黏滞阻尼器等隔震装置提升研究对象自振周期,降低其上部结构受地震作用的影响程度,增强抗震性能。对研究对象进行模态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隔震技术在显著提升研究对象自振周期,使其摆脱场地特征周期的同时,也能够延缓扭转振型的形成,显著降低地震作用对研究对象上部结构的影响,说明所研究技术的运用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