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遥感解译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珠海市海岸线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研究。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提取岸线数据,对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生物岸线、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岸线、人工岸线等岸线类型进行解译标志建立,并对岸线进行分类与统计;根据岸线分类统计结果与现场踏勘情况,对珠海市海岸线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珠海市大陆海岸线长257.48km,其中自然岸线仅占岸线总长的17.49%,岸线开发利用强度较大且利用方式粗放,近岸海域生态压力增大,同时由于围填海导致大陆与海岛相连,海岛属性发生改变。文章最后提出加强自然岸线保护与修复、优化利用人工岸线、开展岸线动态监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以期增强珠海市海岸线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为珠海市海岸带相关规划研究和海域管理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舟山海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舟山是我国唯一由群岛组成的海上地级城市.旅游产业已成为舟山海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最大特征是将其景观造型、色泽和要素的组合以及千姿百态的岩石等景观依附于海岛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如何开发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及稀缺的海岛资源,使舟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现在乃至今后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大问题.因此,从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舟山旅游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针对舟山海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滨海滩涂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遥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先利用阈值分割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解译人工岸线,再定位滩涂开发利用区并对其土地利用进行分类识别,然后通过人工岸线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揭示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采用2002—2018年五个时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滩涂开发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潮位影响,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滩涂开发利用特征。截至2018年,滨海新区人工岸线由2002年的146.22 km增加至315.69 km,增加了115.9%;累计围填海350.76 km~2,为滨海新区增加了15.5%的土地资源;滩涂开发利用区新增的建设用地面积为63.43 km~2,超过滨海新区新增建筑面积的20%;陆地区域未利用土地面积仅3.58 km~2,而滩涂开发区内尚未利用的土地为228.05 km~2,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时间上,滩涂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步,2006—2014年扩展速度最快,此后明显回落,主要集中于2006—2014年;在空间上则以天津港与南港工业区附近为主。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现阶段海岛旅游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基础,以国际上著名海岛旅游的开发与管理方式为案例分析,研究得出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开发过程中加强对海岛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是实现海岛旅游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四效益的统一,并为我国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岛民宿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旅游资源,在海洋生态旅游中受到广泛关注。海岛民宿包含海岛和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很重要的开发和保护价值。舟山依托海钓文化、渔文化、沙文化、海岛村社文化和佛文化等优势,开发了不同类型的海岛民宿旅游资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也存在同质化建设、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和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等问题。文章针对问题提出延伸产业链条、丰富旅游产品,融合发展、错位发展,适度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加强管理、提升海岛民宿旅游品质等对策,以期促进舟山海岛民宿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舟山群岛的影响,促进人与海岛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舟山海岛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人类活动类型及对海岛生态影响方式、人类活动与海岛生态系统的相互效应,并提出舟山海岛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岛生态环境面临着污水固废污染、人口密度和用地结构变化的压力,人类目前对舟山海岛的开发活动主要以旅游开发、港口建设、工业开发、海岸工程、渔业开发及其相关产业为主,这些开发方式对海岛地形地貌、海岛岸线、海岛生物物种和淡水等的影响也不同。通过研究分析,人类与海岛生态系统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未来舟山预构建“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人类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局面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污水固废治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环保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配置我国无居民海岛资源,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文章基于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研究无居民海岛的等别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以充分体现海岛价值、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及具有导向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划分等别;遴选权益价值、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3类要素及其14个指标,构建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指标体系;除直接定性划分为禁止开发利用等别和最高等别的无居民海岛外,依据海岛的面积、离岸距离、植被和沙滩情况,将无居民海岛划分为6个等别。基于自然属性的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海岸滩涂通常是指大潮平均高潮线与大潮平均低潮线之间、因潮汐作用而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海岸区域。海岸滩涂不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学价值,而且是具有巨大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资源,因此海岸滩涂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一些沿海省份的重视。江苏省是我国海岸滩涂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其面积约占全国海岸滩涂总面积的1/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省围垦海岸滩涂几十万公顷,为缓解全省人地紧张局面、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海岸滩涂的围垦范围越来越大,高程越来越低,周期越来越短,导致海岸滩涂的再生能力日益减弱,而且还带来了如海岸地区生物多样性破坏、临近港口航道淤塞、排污泄洪不畅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从可持续利用角度深入研究江苏省海岸滩涂的自然特性与资源属性、利用潜力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模式,是一项十分迫切和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海岛岸线界定标准及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岸线是决定海岛自然形态和海岛面积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海岛岸线界定存在任意性、与实际不相符等诸多问题,给管理部门和用岛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海岛岸线界定标准进行基本的梳理。本研究结合具体实践工作,提出以海水长期作用形成的"痕迹线"作为界定海岛岸线的标准,以期为开展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管理等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岛岸线标志海岛的位置与大小,是海岛重要的自然要素。文章收集了1973—2015年间共5期遥感数据,结合现场调查典型岸段的影像与位置信息,提取福建海坛岛岸线并分析其近40余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海坛岛岸线类型包括人工岸线、基岩岸线、砂质岸线与红土岸线等4类,岸线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垂直于海岸方向的进退与岸线长度的变化,人类活动对岸线变迁产生显著影响。从维护海岸安全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岸的角度出发,结合海坛岛不同类型岸线的演变特征,提出海岸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海岛岸线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海洋生态平衡、海洋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海岛岸线空间资源是海岛开发利用价值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数理统计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分析广西646个海岛的岸线长度、岸线系数及岸线空间资源利用模式。结果表明:1)广西海岛岸线长度小,大部分海岛的岸线长度小于2 000m,可利用岸线资源贫乏。2)岸线系数超过0.2的海岛仅占海岛总数的5%,大部分海岛的岸线空间利用价值不大。3)广西海岛岸线资源利用可分为4个模态,其中第一模态反映了岸线资源利用为特征的主要模态,相关指标包括三通一平、近陆距离、海岛面积、海岛侵蚀能力;第二模态仍是表征岸线资源利用为主的模态,但指标主要包括最高点高程和海岛侵蚀能力;第三、四模态是海岛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次要模态,包括植被覆盖、最高点高程两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福建海岛众多,总数为1546个,其中:有人居住岛102个,人口132.2万;无人居住岛1444个。海岛蕴藏着土地、港口、生物、矿产、旅游、海水、海洋能和空间等资源,已开发利用的海岛少,尚未开发利用的海岛多,大部分有人居住的海岛存在"四缺"和"四难",同时开发利用的海岛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归属权与使用权不清、科技人员缺乏、财政困难、承受台风暴潮灾害的影响等问题。为此,笔者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几点开发利用海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长岛县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长岛县为研究样点,根据社会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县海岛资源特点。结果表明,长岛县是海域广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与旅游资源丰富,海水养殖、海洋捕捞与旅游业是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淡水资源紧缺、海水内侵、土地资源数量少,人地关系矛盾突出。针对长岛县海岛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长岛县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观点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邵超  毋瑾超  王建庆  林浩 《海洋科学》2019,43(10):126-133
文章概述宁波市海岛海岸线的地理位置、岸线类型、开发现状等基本情况,分析了海岛海岸线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保护等级和功能用途将全市海岛海岸线进行分类并探讨针对性管控要求,提出统一空间性资源规划体系、制定市级海岛海岸线规划、规范海岸线利用项目管理、实现监视监测网络全覆盖和修复海岛海岸带自然风貌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海岛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舟山群岛的发展与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大奎 《海洋地质前沿》2004,20(7):28-34,36
阐述了舟山市在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地位;分析了杭州湾3大海洋工程及其对舟山的影响;指出舟山海洋资源主要有深水岸线、海洋渔业、海洋旅游资源等;提出了舟山海岸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是人类较高层次的生活,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及文化活动。旅游者求知、求美、求新等文化旅游的追求是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而呼唤自然生态回归的今天,海岛、海洋旅游的优势就越来越凸现,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文章研究舟山海岛城市的旅游,是在讨论舟山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基础上,剖析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舟山海岛、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为例,从分析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入手,提出区域整合开发是舟山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SWOT分析法,评价海岛旅游开发优劣势,指出要解决舟山市各海岛现存的资源破坏性的过度开发、各海岛之间的替代性竞争等问题,必须在外部建立舟山市海岛旅游联合区、内部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发挥各海岛的优势,从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设计等角度对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进行整体定位.  相似文献   

18.
海滩作为宝贵的滨海旅游资源,其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海滩质量评价不仅能为海滩使用者提供帮助,也为提高旅游海滩质量提供指导方法。唐山市砂质岸滩资源丰富,岸线总长度约50 km,几乎全部位于海岛,砂质细腻。参考国内外质量评价标准,选取25个评价因子(自然因子12个,社会因子13个)对唐山市海滩进行评价,综合来看,海滩质量以祥云岛最好,龙岛次之,其余海岛均表现为一般。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沿海滩涂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耕地稀少矛盾尤为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滩涂资源的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滩涂地区的开发利用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水深15m以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约1238.02万hm^2,仅占世界浅海和滩涂面积的0.4%。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为208万hm^2,这是发展我国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大连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海滨城市,人地矛盾突出,丰富的滩涂资源也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文章在深入阐述大连市滩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如何保护利用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舟山是全国唯一的以岛立市的海岛城市,岛礁资源丰富。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促进舟山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海岛保护法》立法精神,必须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文章详细介绍了舟山市无居民海岛的现状,对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