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滨海湿地保护立法,经历了由"湿地开发期"至"政策转变期"再到"湿地保护期"3个时期的变迁。在朝野争论与各方利益博弈中日益受到保护的滨海湿地,亦通过韩国不断完善的立法得到保障。从韩国滨海湿地保护立法中寻求有益启示,我国的相关立法应考虑明确滨海湿地的法律定义及地位,确立滨海湿地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滨海湿地保护的基本制度,重视滨海湿地管理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种类多样,分布广泛,但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且湿地立法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环境保护法》的修订,特别是生态红线、按日计罚、生态补偿、公益诉讼等制度设计,为江苏省湿地保护立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在此情形下,制定"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湿地保护调查是湿地立法的基础,湿地保护调查的结果是湿地立法的重要依据。以龙海市湿地调查为例,对福建省湿地的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的保护体系、现有法律法规在湿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福建省湿地立法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贵州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湿地立法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缺乏上位法指引,贵州省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存在法律概念不清、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效果不佳、公众参与制度缺失等方面的内容,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湿地保护法》的颁布给贵州湿地保护带来新契机,以《湿地保护法》为原则,根据贵州省情况调整不适应上位法的内容,适时修改以《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为代表的其他配套法律规定,努力打造美丽贵州、生态贵州。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湿地保护立法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岚  郭会玲 《湿地科学》2009,7(2):112-117
江苏省作为湿地大省,目前尚未形成湿地专门立法.现有省级湿地保护法律散见于多个地方性法规、规章之中,且存在不少问题.分散立法过分强调湿地生态系统中单项因素的保护,忽视湿地整体保护的立法;分散立法必然导致多头管理;目前,湿地保护立法偏重湿地经济价值,忽视湿地生态功能价值;立法滞后会导致湿地遭受严重破坏;也影响了江苏省湿地保护进展.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当务之急需要制定江苏省省级层面专门的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针对江苏省大面积滩涂湿地被过度围垦现象,建议制定江苏省沿海湿地围垦利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建议制定保护特定生境的地方性法规,共同组建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湿地保护现状及我国湿地保护立法规定,比较国外先进的湿地立法,根据我国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湿地保护法律完善的对策,促进专门的湿地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是近年来我国湿地遭受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给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困难。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与湿地保护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着重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最后讨论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湿地保护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保护盐城市黄海湿地资源,以盐城市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和盐城市湿地保护现状为依据,分析了《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制订的必要性。借鉴省内外湿地立法的成果,针对湿地概念、湿地管理体制、湿地分级体系以及湿地保护利用,结合盐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回顾我国湿地保护和立法情况的基础上,对比了北京市和苏州市湿地立法的进程和成果,分别对《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和《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要点及实施成效进行了评析,通过总结两市湿地立法的经验,提出我国湿地立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非法占用湿地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及湿地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非法占用湿地行为及湿地的概念,阐述我国立法保护湿地的现状,探讨非法占用湿地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现状以及我国现行湿地管理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呼吁尽快出台湿地保护专门法律,并提出湿地立法建议,旨在为我国保护湿地立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林业执法、司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湿地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威胁。通过总结广西湿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的湿地立法进展,分析广西湿地保护的法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湿地保护立法的架构和一些建议,为广西湿地立法提供借鉴,以更好地保护广西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国家和地方立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滞后、制度缺失,补偿标准低、补偿范围小,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对盐城滨海湿地影响较大的一些地方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对盐城滨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诸多不利,主要表现在: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偏重经济发展,轻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围垦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盲目、超强度围垦;沿海产业政策不合理,致使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政策的执行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湿地相关政策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盐城滨海湿地政策的指导思想,选择全面保护的湿地政策目标;制定综合性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例如,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投入政策机制、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完善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完善湿地政策执行的管理体制,加强湿地政策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生物资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对四川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破坏湿地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湿地应受法律的保护。为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在国家尚无湿地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四川省经过反复立法调研,并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出台了这一地方性法规,将该省湿地保护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5.
湿地是生物资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对四川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破坏湿地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湿地应受法律的保护.为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在国家尚无湿地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四川省经过反复立法调研,并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出台了这一地方性法规,将该省湿地保护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6.
浅议我国湿地管护立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湿地资源丰富,但遭受破坏严重,立法滞后、无法可依是主要原因。总结回顾了目前我国湿地立法概况和特点,指出我国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及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亟待立法管护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各国推行的湿地保护政策不尽相同,但多数国家是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机制将湿地生态补偿与湿地保护的目标相结合。目前我国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尚显不足,存在立法滞后、边际模糊、程序缺位、监督缺位等问题。在比较法视域下考察加拿大、美国、印度、泰国的湿地生态补偿实践,借鉴其成熟的湿地生态补偿经验。从制定生态补偿法、明确法律关系要素内容、完善程序性规范、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由此完善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台湾地区《湿地保育法》确立了地区湿地保护的法治基础。其立法的直接动因源于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之后经历多版本草案讨论,最终于2013年颁布实施。该法以"湿地合理利用"为基本原则,确立了一系列湿地保育制度,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为台湾地区湿地保护提供了法规框架。我国大陆地区应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适时推进湿地保护专门立法,遵循"湿地合理利用"原则构建湿地保护的基本制度和管理体系,以推进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顺义区的湿地资源现状,发现存在湿地水量减少、水质恶化、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开展生态补水、水源涵养等工程项目,实现湿地系统的水量保障;通过污水处理工程、河道整治项目等改善水质;开展湿地保护、恢复项目以及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构建连通的水系网络,完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体系,实现顺义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湿地退化十分严重。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国家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实施,旨在使湿地保护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常规考虑内容,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通过建立高效的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形式多样的措施,如政策立法、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来推动湿地保护主流化。该项目取得已一系列成果,表现在: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湿地数据信息交流共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和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推动示范先进的湿地管理模式;通过管理能力建设,推动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政府和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