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地层中含有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海相遗迹化石。以野外剖面实测为基础,对北川甘溪石沟里剖面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风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描述,共识别出5种类型的遗迹化石属种,包括Chondrite、Changchengia、Rhizocorallium、SkolithosZoophycos。根据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Chondrites-Zoophycos遗迹化石组合类型,反映了受风暴影响的浅水沉积环境。通过遗迹化石的分布位置、相互间的切割关系,建立了龙门山地区石沟里剖面养马坝组风暴岩中各种遗迹化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Chondrites、Zoophycos、Rhizocorallium、ChangchengiaSkolithos。发育于风暴岩中的ChondritesZoophycos遗迹化石,具有鲜明的机会种特征,对沉积环境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保存于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养马坝组风暴岩中丰富的具细小分支直径的Chondrites遗迹化石,反应水体氧含量并非控制Chondrites潜穴直径大小的唯一控制因素,可能与造迹生物生活环境的恶劣与否间存在着一定关系;风暴沉积中发育的Zoophycos遗迹化石,指示其在泥盆纪可以沉积于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2.
王长征  胡斌  杨凯 《沉积学报》2014,32(6):1007-1015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主要为褐红色厚层状或块状的粉砂质泥岩夹多层不稳定的砾岩、砂砾岩或砂岩.本次工作在该组中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Palaeophycus tubularis(管状古藻迹)、Beaconites autarcticus(南极似塔形迹)、Planolites ichnosp.1(漫游迹,未定种1)、Planolites ichnosp.2(漫游迹,未定种2)、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Skolithos ichnosp.(石针迹,未定种)和Rhizoliths(根迹).根据遗迹化石的产状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Beaconites-Scoyenia遗迹组合和Palaeophycus -Rhizoliths遗迹组合,并提出了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基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组成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出五种沉积序列类型.秋扒组形成于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经历了从冲积扇到扇三角洲再到湖泊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陕西富平中奥陶统金粟山组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日辉 《沉积学报》1993,11(2):27-33
陕西富平中奥陶统金粟山组产有大量遗迹化石。本文建立了第三段的Paleodictyon遗迹群落;认为二、三段的遗迹组合相当于Nereites遗迹相。同时利用遗迹化石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认为金粟山组的沉积环境自上而下经历了碳酸盐台地-盆地边缘-陆坡下部-陆坡上部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丁孝忠  吴绍祖 《沉积学报》2000,18(4):495-500
在新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下二叠统比尤勒提群中部首次发现了大量深水遗迹化石,主要包括Glockeria Ksiazkiewicz1968,Helminthoida sp.,Megagrapton sp.,Paleodictyon sp.,Paleodictyon(Glenodictyum)Croaticum Ulchman1995,Planolites sp.,Protopaleodictyon sp.,Scalaritubamissouriensis Weller1899,Spirophycus sp.等,代表典型深海环境的Nereites遗迹相。根据对温古尔剖面的研究,比尤勒提群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砂泥质灰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而含丰富遗迹化石的比尤勒提群中部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的浊积岩系夹少量硅质岩,并且在浊积扇的不同位置所产遗迹组合类型也明显不同,扇根以觅食迹为主,含大量穿相分子,扇中开始出现牧食迹,扇梢则出现特征的耕作迹;比尤勒提群上部为浅海陆棚-滨海相沉积的硅质灰岩、泥晶灰岩和砂质灰岩及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等。该套遗迹化石组合与深海浊积事件密切相关,同时表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早二叠世时期存在一个陆棚浅海-深海盆地沉积环境,晚二叠世时期海水向西退去形成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5.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三大生态类型的遗迹化石10属17种:①居住迹(Domichnia):Psilonichnus upsilon、Thalassinoides callianassa、Thalassinoides horizontalis、Rhizocorallium jenense;②进食迹(Foidichnia):Chondrites type-1、Chondrites type-2、Chondrites intricatus、Palaeophycus tubularis、Palaeophycus heberti、Planolites montanus、Planolites annularius、Phycodes palmatus;③觅食迹(Pascichnia):Helminthopsis ichnosp.、Helminthopsis abeli、Helminthopsis hieroglyphica、Gordia molassica、Scolicia ichnosp.按其古生态和沉积学特征,可划分出三个遗迹组合:①Psilonichnus-Thalassinoides 遗迹组合,代表局限碳酸盐岩台地内的潮坪环境;②Helminthopsis-Gordia遗迹组合,反映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的潟湖或开阔碳酸盐岩台地内的滩间海和台内洼地等低能、静水的沉积环境;③Chondrites-Scolica遗迹组合,指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内洼地中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沉积环境。综合岩石类型、岩石序列组合、沉积构造、生物化石、遗迹化石或遗迹化石组合,建立了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的沉积模式和垂向沉积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6.
周志澄  张瑛 《沉积学报》1991,9(4):120-127
安徽巢县凤凰山剖面和州组上段生物扰动灰岩含丰富的遗迹化石Thalassinoides sp,属于Glossifungites遗迹相,它发育在没有完全石化的间断面上,反映了一种潮间带潮坪的沉积环境。Glossifungites遗迹相的发现,在地层学上证实了巢县以北和州组与黄龙组之间为间断接触,缺失或只存在一部分相当于巢县以南普遍存在的老虎洞组白云岩时代的地层。  相似文献   

7.
贵州三叠纪遗迹化石及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三叠纪遗迹化石丰富,有台地相的遗迹化石组合:Thalassnoides、Gyrolithes、Cerato-morph、Chondrites、Rlazocorallium.Rhabdoichnum等;台缘浅滩相的遗迹化石组合:Cylindricum gregarium、Skolithos、Thalassnoides等;斜坡相遗迹化石组合:Protopalaeodictyon、Chondrites、Huaxichnus、phycosiphon、Oldhami-a、Cochiliclaus、Cosmorhaphe、Pinnatpedus、Thalassnoides、Psilonichnus、Arenicolites、Lophoctonlum、Paleophycus等;其中Arenicolites、Thalassnoides、Psilonichnus、Chondrites遗迹化石含量较多,则为上斜坡,如很少含上述四种遗迹化石,而以Lophoctonlum、Protopaleodictyon、Cosmorhaphe、Cochilichnus、Phycosiphon为主,则为下斜坡;盆地相遗迹化石组合:Protopaleodictyon、Helminthopsis、Paleomeandron等。 贵州三叠纪遗迹化石组合与各岩相带分布一致,主要受含氧丰度、水深、水动力条件等诸多因素的控制。由遗迹化石组合分布证明贵州三叠纪岩相古地理格局从黔西北至黔南沉积相带展布为台地相—台缘浅滩相—斜坡相—盆地相。同时建立了贵州三叠纪遗迹相—遗迹化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桌子山中奥陶世公乌素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安玮 《现代地质》2000,14(3):366-372
据遗迹化石新资料 ,将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公乌素组遗迹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 8个组合 :Taenidium组合、Zoophycos组合、Volkichnium组合、H elminthopsis-Paleodictyon组合、Granularia组合、 Circulichnus组合、 Chondrites组合及 H elminthopsis组合。其中 ,H elminthopsis-Paleodictyon与 H elminthopsis两组合属于 N ereites遗迹相 ,并分别出现于陆隆 -深海盆地浊积扇与陆隆浊积扇环境 ;其余 6个组合与 Seilacher( 1 967)的 Zoophycos遗迹相相当 ,代表有机质丰富、平静而贫氧的大陆斜坡环境。遗迹组合序列和遗迹相的递变表明 ,本区在公乌素组沉积期经历了两次由陆棚边缘盆地—大陆斜坡—陆隆 -深海盆地浊积扇 (或陆隆浊积扇 )的环境演变。指出了本组遗迹化石与波兰喀尔巴阡山复理石相遗迹化石在分布上的相似性。认为 Zoophycos相各遗迹组合所赋存的泥灰岩等是很好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9.
康滇古陆东侧早奥陶世遗迹化且合及其指相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古陆东侧的下奥陶统,发育有一套碎屑岩相岩石组合,遗迹化石丰富,其组合与沉积相的关系密切,起到了极好的指相佐证。遗迹化石组合有三个特点:1、Cruziana产出层位由西向东升高,具穿时性,越过了整个早奥陶世;2、Cruziana分布较广,而Skolithos较局限;3、Cruziana与Skolithos在时间上交替出现,而在贵州赫章县则只有Skolithos相。  相似文献   

10.
荆锡贵  李凤杰  张达  李宁  苗贺  丁锐 《中国地质》2023,(6):1848-1856
【研究目的】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嫩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松辽盆地北部。通过鉴定遗迹化石还原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一段沉积环境,为该地区后续遗迹化石研究提供证据支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腰南5井嫩江组一段岩心,发现了Chondrites及Planolites等共计2属,2种遗迹化石,建立了Chondrites-Planolites遗迹化石组合;结合遗迹化石围岩岩性、潜穴规模、测井曲线记录对造迹生物生存习性进行分析;通过腰南5井采样,分析样品中铀、钍、钒、镍与钴含量,使用铀/钍、钒/(钒+镍)与镍/钴等手段对嫩一段遗迹化石保存层位的古氧相进行还原。【研究结果】研究认为Chondrites-Planolites遗迹化石组合形成于水动力较小的深水环境;古氧相数据分析表明,腰南5井嫩一段泥岩样品铀/钍指示常氧环境,钒/(钒+镍)与镍/钴指示贫氧-缺氧环境。【结论】腰南5井嫩一段遗迹化石组合保存于泥岩且潜穴直径小,遗迹化石丰度低,表明水体含氧量低。结合古氧相数据和测井曲线分析,认为造迹生物的生活环境为水动力较弱且水体氧含量低的半深湖相环境。  相似文献   

11.
贵阳乌当下奥陶统湄潭组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研究了贵阳乌当下奥陶统湄潭组遗迹化石,认为这些遗迹化石系风暴沉积前后的产物,并首次在我国发现cruzianc furcifera 遗迹组合,这对于地层对比,遗迹组合的地理分布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阳乌当泥盆系马鬃岭组上部地层中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明  王建  白培荣  聂开省  王约 《贵州地质》2005,22(4):273-278,269
本文首次描述贵阳乌当泥盆系马鬃岭组上部地层中产出的遗迹化石10属,lO种(其中1个新遗迹种),并对这些遗迹化石产出层位的沉积环境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主要属于Seilacher(1964,1967)的Skolithos遗迹相,为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高能滨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广州花县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式溥 《地球科学》1989,14(6):573-580
  相似文献   

14.
新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地层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宝林 《沉积学报》1987,5(4):66-77
本文根据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所作的地层研究以所获的生物化石、岩矿特征、元素分布、粘土矿物组合等新资料,确定了本地区地层的时代、层序,修正了前人的认识。并对哈拉阿拉特山区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沉积相演化过程。对准噶尔盆地的形成演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造山带二叠-三叠系遗迹化石及指相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军  龚一鸣  梁斌  黄继春 《沉积学报》1999,17(3):361-366
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二叠- 三叠系遗迹化石的研究,识别出了滨海Skolithos遗迹相和深海复理石Nereites遗迹相。在造山带地层变形、变质、变位强烈,实体化石稀少,沉积构造受到后期较强烈改造的情况下,遗迹化石的研究对于确定造山带地层的沉积环境、对比地层和研究非史密斯地层构造岩片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东部济阳坳陷车镇与沾化凹陷古近系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和产状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提出了三种古湖泊沉积环境中的遗迹化石群落:(1)Scoyenia遗迹群落,由?Scoyenia、Beaconites、Taenidium、Planolites、Palaeophycus、Macaronichnus、Gordia、Skolithos、Ophiomorpha、Sagittichnus和Favreina等遗迹属组成,代表了经常干旱的滨浅湖或泛滥平原上的极浅水沉积环境;(2)Mermoides遗迹群落,以Mermoides、Neonereites、Planolites 、Helminthopsis、 Helminthopsis、Helminthoidichnites、Vagrichnus和Cochlichnus等遗迹属为特征,指示半深湖或较深水湖沉积环境;(3)Macaronichnus遗迹群落,主要组成分子有Macaronichnus、Planolites、Palaeophycus、Skolithos 、Monocraterion、Arenicolites、Margaritichnus、cf.?Thalassinoides?等遗迹属和须根迹,反映了中等能量与低能水体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遗迹化石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杨式溥  周洪瑞 《地质论评》1995,41(3):205-210
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Ruyangichnus loyuensis ichnogen,et ichnosp.nov.,Torrowangea rosei webby,Changchengia ichnosp.,Squamodict yon(?)ichnosp.等发现于河南西部鲁山县和汝阳县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北大尖组。根据同位素年龄值,微古植物和叠层石资料,产遗迹化石的汝阳群应相当于中元古代,可以和蓟  相似文献   

18.
滇东、川中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描述的遗迹化石采自滇东地区和四川中部峨眉、乐山地区的震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经鉴定有23个遗迹属、31个遗迹种,其中两个新遗迹属、5个新遗迹种。在系统描述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遗迹化石的习性类型解释。这些习性类型包括觅食迹、牧食迹、居住迹和游泳迹。  相似文献   

19.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迈尔斯陡崖组形成于海底浊积扇中扇的上、下部分,发育着许多海相遗迹化石.在采集到的样品中鉴定共有15个遗迹属、16个遗迹种,其中有1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未鉴定到遗迹种;并建立了1个新遗迹属及新遗迹种是文献中从未发现的.除新遗迹属种外,其余14个遗迹属,15个遗迹种都曾经在深海相浊积岩内发现过,Belorhaphe、Glockerichnus、Lophoctenium、Rhabdoglyphus、Paleodictyon、Sublorenzinia、Spirophycus、Strobilorhaphe、Tuberculichnus、Cochlichnus等属于浊流前产生在深海相泥岩内的高度分异的雕画迹(Graphoglyptida),它们产于泥岩却保存为上覆砂岩底面的铸型凸起.FucusopsisNeonereites却产生在砂岩内代表浊流后形成的沉积后遗迹组合.这些遗迹化石属深水的Nereites遗迹相,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增添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