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系统总结地面与井下地震观测特性,对溧阳地震台地面GL-S60与井下GL-S60B宽频带地震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井下地震计方位角约为176.5°,即东南、西北大致反向,并结合地震P波到时极性分析得以验证。(2)垂直向相关系数优于水平向,受人类活动干扰白天低于夜晚。(3)受台站附近南北向公路影响,地面台基噪声水平向大于垂直向,南北向最大,而井下地震计台基噪声整体较小,且水平向小于垂直向,说明深井观测能有效降低台基噪声,尤其水平向。(4)井下记录的地震信噪比次于地面,地面土层对地震波具有一定放大作用。因此,深井观测虽有效降低噪声水平,但不一定意味着高信噪比数据产出,需结合实际观测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昆明基准地震台山洞内放置的宽频带地震仪BBVS-60及井下放置的GL-S60B深井宽频带地震仪所记录的地震进行信噪比、P波到时差、波形相关性和频谱分析,得出地面与井下记录地震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①井下台信噪比与地面台信噪比相比提高有限,仅NS向提升明显;②地面台和井下台记录地震的P波到时基本一致;③在震中距小于3.1°时,地面台和井下台记录地震波波形相关度较低甚至不相关;在震中距大于3.1°后,波形相关度较高;④1.5~8.0Hz背景噪声差异,是震中距小于3.1°时地面台和井下台地震波形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深井地震观测可以排除地面噪声干扰的影响,提高观测的信噪比,应用前景广泛。文中介绍基于DSP的深井宽频带地震计,总体介绍其特点、组成、原理,并对某些关键问题进行阐述,说明各部分的具体实现方案,并研制初步样机。  相似文献   

4.
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仪器设置与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是我国开展深井地震学观测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地面干扰,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项目组开展的深井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研究项目在4 000m深井的不同深度处设置了多种观测仪器(Chavarria et al,2003),进行震源过程及地震预报等研究(Schleicher et al,2009;Tembe et al,2009;Jeppson,Tobin,2015).日本已建  相似文献   

5.
深井观测中井对地震波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永林  李平 《中国地震》1991,7(4):46-52
地震观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深井观测技术。本文对深井观测系统中井对地震波的影响进行讨论,得到:在地震波频段里,井的存在对井中三分向地震仪的水平分量没影响,只是在一个比较有限的范围内对垂直分量有一定影响。在一级近似下,深井观测与地表观测地震波的差别是因地震仪被放置的位置不同所致。 这一结果将有助于深井观测资料与地面观测资料的统一使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为干扰因素逐渐增多,地震观测数据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对赵县地震台地表及深井地震计记录的数据进行幅频、功率谱分析,并对比二者的地震监测能力等,分析发现:与地面观测相比,深井地震计在避免噪声及提高地震监测能力范围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观测数据精度能提高1—2个数量级。通过总结分析地表及深井地震计记录的优缺点,为测震台网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昆明地震台地面与井下地震观测背景噪声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昆明地震台山洞内放置的宽频带地震仪BBVS-60及观测井内放置的GL-S60B深井宽频带地震仪所记录的资料,进行背景噪声对比分析,得到基岩地区地面及井下背景噪声干扰,为今后在云南地区推广井下观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在1—20 Hz频段内,井下台背景噪声RM_S值比地表台小,降噪效果UD向达30%以上,EW向达50%,NS向达60%。在100—30 s频带内噪声不降反升,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国家土地资源,化解地电观测与当地经济建设用地的矛盾,以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地电观测人文干扰,提高地电观测数据的信噪比,推广应用新的地震观测技术,甘肃省地震局天水中心地震台原地电阻率观测由地面观测改为地下深井综合观测。对此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观测原理、实施方案经验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地表水平和井下水平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洪体  崔仁胜  叶鹏  王宏远  李丽娟 《地震》2021,41(4):148-157
深井井下地震综合观测对仪器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为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我们提出了基于6个斜轴悬挂平动分量传感器的高可靠深井地震计解决方案。 使用该方案的高可靠深井地震计的可靠性是普通三分量地震计的20倍,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高可靠深井地震计方案的优势, 需要掌握各分量的工作状态。 本文研究了所有6个分量传感器输出波形的特征, 提出垂直向波形符合性检验、 水平向波形符合性检验和X、 Y、 Z波形符合性检验方法, 由此掌握各分量传感器的工作状态。 这些方法有助于确定井下各分量地震计的工作状态, 从而决定采用适当的组合来获得相对最佳的X、 Y、 Z输出波形, 最大限度发挥6分量井下地震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深井观测地震台网的进一步发展,在深井中获得的地震资料反映出了不少有意义的信息。本文对纵向不同深度上记录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纵向不同深度上各点之间记录的地震波走时差异和振幅差异的物理成因,指出了台基介质特性及空间状态(全空间或半空间)对地震波传播特征和记录特征的影响,并用软盖层效应加以统一解释。结果表明,在地下纵向不同深度上,自下而上直至地面,地震波的位移幅度逐渐放大、走时加长、周期变大;平原地区的松散沉积覆盖层对地震波产生放大、延时和滤波作用;在井下可以观测到向下传播的地面反射波,因而使得波列变复杂。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总结地面与井下地震观测系统的特点,以赤峰中心地震台地面与井下观测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噪声分析、噪声功率谱分析、地震监测能力和观测动态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套观测系统的RMS均可达到Ⅱ级环境地噪声水平,井下观测系统噪声小于地面观测系统。对2套观测系统的功率谱密度、有效动态范围的对比均表明,井下观测系统的动态范围比地面观测系统超出约10%,因此,井下观测系统地震监测能力优于地面观测系统,井下观测系统能更有效地记录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2.
深井地震与地球物理观测(Borehole Seismology)是21世纪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项目.为了排除地面干扰,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球物理资料,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地球物理学界开始从地面观测向地下深井发展,建设了众多的深井观测台站,并组建了区域深井观测台网.  相似文献   

13.
运用崇明长江农场台和浦东张江台新建地震综合深井地磁三分量资料,宋用小波变化方法,研究地磁场井下观测方式、数据质量和噪声特性.结果表明:①深井地磁观测资料日变形态明显,与地面观测资料一致性较好;②深井地磁观测能滤除大部分空间变化磁场产生的扰动;③深井观测的背景噪声幅度小,扰动频段集中.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地震观测中地震计检测到的噪声和信号强度均受其布设深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对CPUP和LPAZ两台站布设的不同深度地震计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噪声水平和地震信号对比;其次采用对比功率谱密度的方法对两台站不同通道采集到的不同时段的噪声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比较两台站不同通道采集到的整月数据的噪声幅值、信号幅值、信噪比特征。结果显示:深度较大的通道,其噪声功率均值较小;当事件信号到来时,较深通道的地震计检测到的信号和噪声幅值比较浅通道均有所减小,在信号和噪声幅值均减小的共同影响下,信噪比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LPAZ台站的信噪比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蒙城地震台不同频带数字化测震仪器记录的波形及震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频带仪器记录不同地震事件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数字化资料分析的精度.在进一步保证蒙城地震台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和提高全频带数字化测震观测质量的同时,为蒙城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研究站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区地震观测台网中除蓟县台位于山区震旦纪硅质灰岩上外,其它各台都在平原地区。平原区内有七个深井地震观测台(摆深267—756米)、七个地面观测台(图1)。多年的观测资料表明:平原地面、井下和山区基岩台的地震记录各有一定的特征。为识别与比较各类不同的地震记录,现从地震直达波入手,对纵、横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一些特征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任烨  周华根  刘佳敏  尹继尧 《地震研究》2012,35(3):353-359,441
对上海崇明长江农场井深约460m的深井综合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地磁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通过对该系统2套地磁仪以及相距约12km的三烈中学台地磁仪的时序图、相关性、频谱以及等效背景噪声水平对比分析,得出:(1)上海深井综合地震观测系统中用膨胀水泥固定在井深约460m岩石中的地磁仪工作正常,未受同一耐压腔体内应变仪、地温计、空隙压计传感器和安装在同一个钻孔内深度为430m左右的地震仪、倾斜仪传感器和系统影响,且相距60m远的长约400m的井下套管对其相对变化也未产生扰动;(2)长江农场深井地磁观测的等效背景噪声水平明显小于三烈中学台,开展深井地磁观测既能节约经费又能获得高于地表的观测数据质量,是值得推广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地震》1991,(4)
为避开各种地面噪声的干扰,提高地震监测能力与分辨率,美国、日本和苏联先后开展了井下地震观测的研究,目前在这些国家都有井下观测地震台在连续工作。 我国井下地震观测技术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期。最初是仪器研制和试验观测,现在我国的井下地震观测技术正从试验性应用阶段向实用化应用阶段过渡。目前已有70多个井下观测地震台,主要分布在京、津、沪三大城市附近及冀、豫、鲁、晋、苏、甘、陕、川、滇、辽等省。其中相当一部分采用电信传输方式遥测记录,记录的物理量主要  相似文献   

19.
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与常规的地面观测相比,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在近三年的地电阻率观测中,观测精度无超过0.5%数据,数据的内在质量较好.2013年4月10日开始,NS、EW道井下(100 m)观测的地电阻率出现了波动变化,持续11天后距该台550 km的四川芦山发生了M_S7.0级地震,5月4号芦山地震余震相对减少后,地电阻率资料的波动变化也同步终止;2013年6月11日18时开始,天水台地电阻率再次出现异常波动变化,7月22日距该台156 km发生岷县-漳县M_S6.6级地震.采用天水地电台井下不同时段(凌晨2点和全天)和不同深度(6 m和100 m电极)观测的地电阻率数据对比分析这两次地震前后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深部记录到明显的异常变化;用小波(db4)分解发现在芦山M_S7.0和岷漳M_S6.6级地震前视电阻率的细节部分的形态是连续的振荡,尺度部分出现了趋势性似"漏斗"变化形态,与过去强震震例形态具有相似性、重复性.深井地电观测技术的应用,减小了地面离散电流影响,直接观测探测层介质的电性变化,是探索预报地震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至深井水震波数字化记录与地震波记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介绍了周至深井井孔概况和水位观测的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2000年10月6日日本本州7.3级地震的水震波数字化记录的频谱分析,与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同一地震事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可以记录到周期大于2s的水震波,对地动位移的放大倍率约为200倍,带宽大于DK-1地震仪和FBS-3地震计,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